《大凤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凤雏- 第3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昔日周瑜在时,每每出征,诸将尽皆请战,而如今孙权请将,却无一人附和。

孙权神情讪讪,面上一阵尴尬,轻咳一声道:“据曹军信使传来的消息,如今关羽,魏延皆在徐州,合肥无上将把守,正是我江东趁虚而入之时……”

孙权说罢,见诸将仍未开口,心中亦有恼火,对诸将道:“公瑾在时,诸位将军皆勇猛非凡,为何公瑾一去,诸位连与荆襄交战一场,尚且无胆了?”

诸将闻言,心中难免恼怒,凌统上前数步,拱手拜道:“依主公所言,夺城不难,然而主公可否想过,夺下合肥,寿chūn二城之后,我军如何久守?”

孙权闻言微微一愣,却听凌统又道:“若徐州战事,曹军胜诸葛孔明大军,我江东便要面对中原军马,主公莫非以为,曹操会心甘情愿,让这两座重镇与我江东?若诸葛亮可胜曹军,我江东又有何人抵挡此人智计?其可大破曹军,难道就敌不过我江东军马?”

凌统的连番发问,令孙权无法作答,愕然看了凌统半晌,孙权冷哼一声,对群臣道:“暂且散朝,公绩留下!”

孙权说罢,群臣皆离了朝堂,凌统于堂上,毫不想让的与孙权对视,孙权看了凌统半晌,长叹一声,对凌统道:“公绩,你适才所言,孤皆知晓,然而公绩可有想过,我江东若不再振声势,孙某这吴侯之位,难有保障?”

凌统闻言,心中一惊,对孙权道:“主公何出此言?”

“或许于这乱世,孙某并非明主……”孙权嗟叹一声,对凌统道:“公瑾与子敬,子义接二连三的离去,朝堂之上,再无一心向着孙某之人,若此时孤再无作为,日后怎可号令群臣?公绩可曾见过,被群臣所鄙视的君主?”

凌统对于权谋之术,并不了解,如今见孙权一脸凄苦,心中也很是难受,对孙权道:“主公,在下并不惧与荆襄一战,只是主公可有办法,面对荆襄报复?”

孙权见凌统应下与荆襄一战,喜形于色,对凌统道:“公绩莫忧,若破合肥,荆襄自有孤去应对,那荆襄之主,好歹也是孙某妹婿,总当卖孙某些许颜面!”(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76 亲征江东,围魏救赵

兖,徐二州烽火连天,荆襄却未受到分毫波及,除去陆逊于汝南调走士卒五千之外,无论是庞统,周瑜,抑或诸葛亮,皆未求庞山民再增一兵一卒。

虽与曹军战况焦灼,接连而来的战报也是有胜有败,然而庞山民对于这样的战局,已极为满意。

可将战事拖延至寒冬时分,曹操此番尽起河北军马便要无功而返,或许曹操还未考虑过此战若败,河北如何,然而庞山民却早已知晓,其大军若此战不胜,中原怕是想要再度用兵,也力有不逮了。

一场大战,除去依靠勇猛的武将,多智的谋臣之外,军需后勤必不可少,荆襄连年来通过造纸,印刷,纺织等术,赚取中原,江东财货,此消彼长,那两家诸侯于毫无知觉中,治下变得越发贫瘠。

若是和平时期倒也罢了,各家诸侯对于治下丰饶或贫瘠,并无太多体悟,然而战事一过,在消耗了大量积累的资源后,治下百姓便陷会入大规模的贫困,且一旦天公再不作美,遭逢大旱大涝,等待他们的便是饥民遍地……

当然,庞山民也不会盲目乐观,至少此番诸葛亮主动进犯徐州一事,还是令庞山民比较担心合肥与寿chūn的防卫,近来多有细作回报,江东孙权已蠢蠢欲动,欲亲征合肥,庞山民听闻这般消息之后,恼怒非常。

孙权此举,在庞山民看来极为可笑,如今天下局势已渐渐明朗,若说曹操还有一丝与荆襄相争的机会,而对江东来说,可偏安一隅,已是庞山民对这便宜大舅哥最大的仁慈,然而孙权如今仍天真的以为,荆襄还会对江东再做放任?

回想这些年来,孙权对荆襄所作趁火打劫之事不少,虽之前多有周瑜怂恿,然而孙权自始至终,从未善待荆襄,对此事庞山民不愿与孙权计较,毕竟二人虽是姻亲,却各为诸侯。

庞山民对江东同样好感皆无,其从未发兵,主动攻伐江东土地,也只是念在吴夫人与孙尚香面上,对孙权多作退让。

然而这等退让如果被孙权当作了懦弱,那便大错特错,实力上的差距导致如今的江东与荆襄毫无可比之处,江东连引以为豪的水军,也只能同荆襄水军打得难解难分,寻不到半点优势,莫非那孙权脑袋叫驴子踢了,还会认为江东陆战,可胜荆襄?

庞山民用过午饭,正思索江东之事,又有信使来报,言孙权已于建业点兵,庞山民闻言,冷笑一声,一脸从容道:“速去召二蒯前来。”

信使闻言,匆忙离去,待二蒯至时,庞山民已命人快马召徐晃,文聘,同来襄阳。

蒯良见庞山民连召数将,惊疑不定道:“主公召各郡郡守前来,所为何事?”

“孙权欲渡江一战,亲征合肥,庞某见不得江东以众欺寡。”庞山民闻言,一脸淡然道:“莫非他孙权觉得,荆襄唐侯便不会亲征了么?”

“主公欲亲征?”蒯良闻言大惊,对庞山民道:“便要征伐江东,寻一上将代劳即可,主公万金之躯,怎可以身涉险?”

“哪有子柔先生说得这般夸张?”庞山民闻言笑道:“庞某虽无勇力与敌将沙场相争,然而于书院修学多年,这谋略还是有那么一点,况且庞某为唐侯之前,天下人皆称庞某与士元为大小凤雏,小凤雏于虎牢,使曹操数万军马不得寸进,庞某这大凤雏,也当找找江东晦气,好叫那孙权知道,荆襄威严不容侵犯!”

见庞山民心意已决,蒯良叹道:“主公理会孙权作甚,若主公欲帮伯言解围,命徐公明出兵长沙便是!届时围魏救赵,那孙权又怎敢渡江?”

蒯越闻言,亦连连点头,对庞山民道:“主公与孙权亦是姻亲,同室cāo戈,终归被他人耻笑。”

“那也是江东滋事,庞某忍无可忍。”庞山民闻言,对二蒯道:“庞某知晓二位先生所言,皆为庞某设想,然而此番亲征,还请二位先生允庞某肆意一回,孙权向来以为我荆襄不与他江东一般见识,便当荆襄软弱可欺,若庞某不表明态度,绝了那孙权的妄念,实在对不起庞某与孙权这姻亲之情……”

说罢,庞山民神情转冷,二蒯见状,皆不敢再劝,蒯良心中暗骂孙权,这寻死也没有这般着急的,的确江东与荆襄之间,早晚必有一战,孙权想要趁火打劫,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他孙权也不想想,庞山民治下荆襄,东西二川,西凉这等广袤土地,焉是江东六郡可比?其治下任意一州的战力都可比江东。

孙权若稍微有点自知之明,便当好好发展其水军所长,倚仗地利,使得荆襄不敢轻易攻伐,然而孙权此番居然想要渡江一战,还要与荆襄陆上对敌,这等行径,蒯良觉得已经不是愚蠢能够形容的了。

果然离了周瑜,鲁肃,江东朝堂就变得极不对劲,只是蒯良心中却有所疑惑,就算孙权短视,江东朝堂之上,总当有睿智之人,莫非江东满朝文武,皆看不出孙权此番作为,乃是自寻死路么?

庞山民又与二蒯商议一阵,便广召荆南四郡精锐,并将朝中政务,托付二蒯cāo持。

不过数日,徐晃,文聘,沙摩柯率各部军马,皆至襄阳,甘宁亦作书一封,告知庞山民,若欲攻伐江东,怎少得了他这水军都督?

散朝之后,庞山民将一众将领,尽数留下,沙摩柯久未与庞山民相见,此番与庞山民重逢,欣喜不已,对庞山民道:“山民若伐江东,当让俺为这先锋!”

庞山民闻言微微一笑,未及开口,却听文聘喝道:“沙将军莫非当我汉家儿郎无人可用乎?文某与江东作战,不下十载,这先锋之人,非文某莫属!”

徐晃见二人皆争这先锋一职,虽一言不发,心中却也期盼庞山民能将此要职,交由他来担当,自打被荆襄俘获之后,数月来未曾再入沙场,作为武将,徐晃又怎愿甘于人下?

庞山民见还未出征,二将便起争执,不禁笑道:“二位将军莫要着急,何人为我大军先锋,庞某心中,已有打算!”(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77 孙权力孤求子义

沙摩柯与文聘虽争这先锋之职,却也知道何人为大军先锋,唯有庞山民说了才算。

二人目光殷切,庞山民与二人对视片刻,侧目看向徐晃,对徐晃道:“公明久疏战阵,不知宝刀可还锋利?”

徐晃闻言便知,庞山民欲将先锋要职,交由他这降将担当,一时间感动不已,双目泛红道:“徐某若得此先锋之职,兵锋所过,望尘披靡,必叫江东人人胆寒!”

庞山民闻言点了点头,再看沙摩柯与文聘二人,摊手一笑道:“二位将军,若庞某将先锋一职予你二者之中任何一人,彼此皆不会心服口服,所以这先锋,还是交由公明来做了!”

文聘与沙摩柯面面相觑,半晌才回过神来,沙摩柯还欲再争,却被文聘扯了一把,文聘对沙摩柯低声叹道:“公明如今已是我荆襄之臣,身无寸功傍身,总是不妥,主公如此安排,自然是希望昔日曹营五子良将,能于我荆襄重现光彩!”

沙摩柯非不晓情理之人,见文聘这般说来,索性也不再争辩,思索片刻,沙摩柯对庞山民道:“此番俺带来五溪蛮儿郎数千,皆晓勇善战之锐卒,既然先锋已有安排,便叫沙某麾下儿郎们听这位将军调遣便是。”

徐晃闻言,忙向沙摩柯拱手谢过,沙摩柯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你我同僚,不必多礼,俺虽蛮人,亦当识得大体,行伍之中最重要的便是不分彼此,既然主公信你,俺老沙也当信你!”

庞山民闻沙摩柯之言,颇为欣慰,心中暗道此番亲征,将士如此众志成城,讨伐区区江东当不在话下!

想到此处,庞山民当下挥毫泼墨,作书一封,命人送往建业,约战孙权,庞山民也想看看,他这便宜大舅哥到底有没有勇气,与荆襄堂堂一战!

不过数日,信抵江东,孙权看过庞山民书信之后,心中大怒。

庞山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