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则天心里一块石头也扑通落了地,长舒一口起,慢慢地坐到了椅子上,自言自语:“能解决问题的人来了!”

李林龙与灵儿疾步走了进来。

武则天见两人浑身浴血,关切地问道:“爱卿受伤了?”

“臣之伤并无大碍。陛下与皇后看来无事,臣就心安了!”李林龙应答道。

高宗听着这话心里舒坦,这个时候只有这个稻草来救驾,对李林龙的印象立刻不知道好了几倍:“爱卿浴血奋战,拼死到宫内保护朕,朕心中感动,爱卿不愧为国之忠良!”他用好话夸赞了一番,亲自上前搀扶:“爱卿平身,你是真的擎天柱,快与朕说说,当前乱局如何平定?是不是护着朕先去洛阳?”

“臣以为,陛下先不急着去洛阳,可先下三道旨意,叛乱当可平定!”李林龙缓缓应答。

高宗和武则天闻言眼睛一亮,都催促道:“快说!”

李林龙清清嗓子道:“第一道圣旨,晓谕长孙大人及全体叛军,斥责其叛乱,危害朝纲,并要求所有叛军旨到之时,即刻返回兵营,所犯之过,一律不予追究;有反戈一击,捕杀首犯者,论功行赏。第二道圣旨,给按兵不动的子道真、庞孝泰,责令其迅速出兵,剿灭继续追随长孙大人的兵将,如若不从,则重罚其失职之罪;第三道,晓谕右吾卫军、左右羽林军、左右卫军将士,只要平定叛乱,将领各升一级,兵丁兵饷加倍,有抓住叛乱首要分子长孙大人、刘审礼、阿史那贺忠、阿史那贺真、张道远、刘伯英等人,官生三级,赏金千两。”

高宗不及思索,脱口而出:“好,就照爱卿的意思办理!”

……

围在内皇城外的大军,在刘伯英、张道远指挥下,在猛烈功城,忽听城墙上锣鼓声大起,随后羽林军齐声大喊:“圣旨到!圣旨到!”

刚才还在呐喊,撞击城门的左右骁骑卫兵将闻听都安静下来,有跪地听旨者,有茫然不知所措者。只见几名太监出现在城楼上,其中一人展开黄绢,大声读道:“大唐皇帝诏曰……”

城上的羽林军担心下面叛军听不清楚,也齐声复述道“大唐皇帝诏曰……”

“太傅长孙无忌身为三朝元老,不思努力报国,却鼓惑诓骗各军将士,胡说什么诛奸逆!朕自理国以来,亲政爱民,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对子民、对社稷可谓问心无愧,虽不敢言造福天下,却也德行未失!所用之人,德才兼备。所行之策,利于社稷民生,何来逆臣,何来妖孽?长孙无忌身受朝廷恩宠,深得朕之礼遇,如今为一己之私,煽动不明真相将士起兵祸、扰民宁,欺君心,其罪当诛!朕念你曾为国所立功勋,年老意乱,削爵为民,闭门思过……”

“各军将士,朕知道你们受了欺骗,以为朕有危险,拼死救朕,朕很感动,但也很恼火,朕在自己的皇宫,过的很好,何来危险?没有兵部令符,军人怎可随意调动?朕不想看到混乱,想让所有的子民都平安!凡我大唐将士,立刻回营待命,朕将不再追究此事。如有擒拿首要,则立功嘉奖。继续为恶者,斩不赦,诛九族!”羽林军将士们齐声复述之声,远震外城。

后面这段,武皇后故意草拟的极其通俗,为了让识字不多的兵丁都能听明白。

左右骁骑卫的将士晕了,杂声纷纷,有人喊道:“圣旨拿下来,给我们看看!”

圣旨从城楼上吊了下来,有人上前,展开看了看,喊道:“是真的圣旨,有玉玺!”

全军炸了,很多人掉头蜂拥回营,什么上官的话,全都甩到耳后去了。

也有人大喊:“抓住长孙无忌,圣上说有嘉奖的!”

脑袋活络者,迅速围向长孙无忌、张道远、刘伯英几人。而这几位上官,眼见手下的军队变成了反扑的恶狼,弹压不住,全傻了。

陆永生,江湖人世,反应快,喊道:“事情已经不可为,大人快走呀!”

他们在几百名亲从护卫下,掉头逃窜,而身后是滚滚追击的铁流……

第三十章 京师风云(六)

京师混乱并没有停下来。士兵们知道了自己的行为是叛乱,有的按照圣旨慌乱地跑向自己的军营;有的则趁乱打劫,贪婪之心膨胀,跑到商户、百姓家里开始劫掠;还有一部分人贼心不死,想要顽抗到底。

左右卫军大将军子道真、庞孝泰接到了圣旨,二人不敢怠慢,点齐人马,上街清剿乱军。

一队乱军簇拥着阿史那贺真、阿史那贺忠往北城门跑,迎面碰上了子道真率领的右卫军,乱军此时成了惊弓之鸟,刹时乱成了粥,兵将们不愿意这样白白牺牲性命,一轰而跑,只剩下阿史那贺真、阿史那贺忠和几十名亲从。

“阿史那贺真、阿史那贺忠,你们深受陛下恩遇,圣旨命你等投降,难道还想顽抗吗?”子道真呵斥着他们。

阿史那贺真、阿史那贺忠二人都是东突厥人,本身对大唐朝廷并没有忠心思想,但因惧于大唐国威,才甘心臣服,眼见这次兵变失败后,自己也难免一死,还不如拼个鱼死网破,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齐声吼道:“杀出去……”

几十人扑向大队唐军,很快他们就被包裹在里面,一阵乱刀后都成了死尸。

……

长孙无忌毕竟岁数大了,他实在有些跑不动了,他让刘伯英、张道远逃命,自己则在追随不退的陆永生等人护卫下,返回了太尉府。

一进到府内,他就呆住了,因为整个府内到处都是被劫掠后的惨相,遍地都是府内侍卫、丫鬟、仆役的尸体。

“长孙秀,长孙秀!”他沙哑着嗓子喊道。

“老爷,老爷。”一名披头散发,如同乞丐的人从院内的一个假山处钻了出来,踉跄地奔到他跟前,扑通跪在他脚下,哭泣不断。

长孙无忌低头一看,认出了是自己的管家长孙秀。

‘“乱军进府了吗?夫人和公子呢?”

“回老爷,不是乱军,是两名蒙面女贼,我听他们逼问咱们的仆役,是寻找那名到咱府中来的刺客,她俩中一人武功高强、下手狠辣,见人就杀,我把夫人和少爷让人护送出府,自己才躲到假山后,等老爷回来。”长孙秀应答道。

“夫人们说去哪了吗?这乱军满天下飞,万一遇到乱兵怎么办?”长孙无忌有些担心。

“有十多名侍卫保护,去了东宫,我想太子仁慈,不会难为他们的!”长孙秀应答道。

“哦!”长孙无忌放下心来,又自言自语道:“他们安全了,我可以放心上路了!”

“老爷,你要去哪?”长孙秀问道。

长孙无忌没有正面回答,转头对陆永生说道:“一会你保护管家去东宫或者流浪江湖吧!”

“山翁,你呢?”陆永生问道。

“老朽独自静静!”长孙无忌若有所思地应答道,他径直向自己的书房!

长孙秀感到了一种不祥,从后面追上抱住长孙无忌,哭道:“老爷,你可别想不开!陛下是你一手扶持起来的外甥,他不会难为你的!”

长孙无忌推开长孙秀,淡淡说道:“老朽知道,老朽就想独自静静!”他独自走进了书房,从里面将门关上,长孙秀等人焦虑地守侯在门外。

半袋烟后,长孙秀向门里喊道:“老爷,老爷!”书房内静静无人应答,长孙秀、陆永生慌了,合力撞开门。

长孙无忌静静的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嘴角挂着一道血痕。

“老爷……老爷……”长孙秀奔到跟前,用力摇晃长孙无忌的身子,可是长孙无忌却毫无声息。

“不要喊了,这有个鹤顶红的药瓶,山翁,他老人家仙去了!”陆永生手拿空药瓶,眼角挂着泪,声音黯然地说道。

“老爷,你怎么……走了!”长孙秀号啕大哭。

陆永生看着书案上铺着的宣纸上墨迹未干的字,轻轻地读道:“方凭七庙略,誓雪五陵冤。人事今如此,天道共谁论。”这是南北朝诗人庾肩吾《乱后行经吴御亭》末尾两句诗词。

……

天亮了,阳光照射在一片狼籍的各条街道上,满地的死尸和杂乱的兵器,向人们告诉着昨夜发生了不平常的事情。

街道上一队队巡逻的士兵警惕地查找可疑的人物,而各个街口也都刀枪林立,搜检过往零散的行人,长安在经历了风雨飘摇的一夜后,黑色的恐怖笼罩不散。

在街面显眼处张贴着黄榜,一些百姓围着观看,有书生摇头晃脑的朗读着圣旨的内容:“大唐皇帝诏曰,叛臣长孙无忌勾结乱贼刘审礼、阿史那贺真、阿史那贺忠、张道远、刘伯英等人发动叛乱,意图颠覆大唐,谋权篡位,经大唐忠勇将士奋力血战,叛乱被平息,叛贼首要长孙无忌畏罪自杀,叛将阿史那贺真、阿史那贺忠、张道远被诛杀,刘伯英等被擒获,现刘审礼等人潜逃在外,有知晓下落者,通报官府,赏银千两。”

围观的百姓纷纷骂道:“现在天下安定,百姓富足,造反,不是找死吗?他们该杀!”

正骂间,见一大队人用绳子串着几十名浑身泥浆,衣衫蓝缕的人走过街头,有人嘀咕道:“这些都是昨天的叛乱者。”百姓们听了,纷纷捡起地下的砖瓦、碎块撇向他们,骂着:“让你们没事叛乱,打你们狼子野心!”

……

皇宫金銮殿,文武大臣林列两侧,高宗、武媚娘一起坐在金銮殿上的龙座上。

李林龙和死里逃生的狄仁杰、周兴也在场。

“陛下,臣请求表彰一名巾帼女英雄,昨夜叛乱,臣被叛军包围,处月部都督杨雪带几百骑冲过来救了微臣,其勇敢善战,真乃女中豪杰!“周兴出班奏道。

李林龙听到这里浑身一震,暗思:杨雪还健在,只是不知道,她率领十几人,怎么变成了几百人。

“哦?杨雪,朕听说过此人,如此女中豪杰,朕到想看看。”高宗对有本事的女人就有兴趣,故说道。

“宣诏杨雪进殿面君。”武媚娘对于女人有这样男儿气概者也十分欣赏,因此下了口谕。

“宣杨雪进殿,宣杨雪进殿……”值殿官向外喊道,太监们层层向外传递旨谕。

杨雪英姿飒爽的走了进来,身上虽然血迹斑斑,但白皙的脸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