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题,可惜咱没看见!她不配为大将军!”

高宗半响没有出声,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武皇后闭上眼睛慢慢思考,忽然睁开眼睛,若有所思说道:“如若洛阳城内,或者洛阳沿路的州郡都被杨雪控制,咱要去正好落入她的圈套,是不是这样,她才不派兵阻拦呢?”

刚刚有些缓过神的高宗被吓地一激灵,猛然坐直了身体,看了看缩成一团躲在母亲怀里的李显,对驾车的小太监喊道:“传马总管,还有狄大人!”

武皇后不等小黄门发声,自己拉开龙辇的门帘,向外喊道:“马总管、狄大人过来面圣!”

高宗从白发苍苍的老太监马缘手里接过两个包裹,挑挑拣拣后说:“狄仁杰,你保着显儿走小路,去凤州,李林龙要是无力视事,则直接找梁建方。马缘,你也跟过去。口谕:如果朕受叛逆挟持,则立显儿为新君,剿灭叛匪,重振大唐。”

“臣遵旨。臣只要尚有气息,定保七皇子这皇家血脉无恙。”狄仁杰站起身来,没有再说什么,对抱着李贤的马总管点头示意,三人两马急弛而去。

武皇后低声抽噎了几下,突然抬起头对高宗说:“陛下,请上马先行!妾身留下拖住叛军。”

高宗拉住她的手,叹口气道:“媚娘,贼子若有心,徒然挣扎。全凭上天安排吧。”

……

走了一个时辰,后面喊杀声渐近,向后望去,无数火龙快速向他们追来,随着震耳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武皇后的脸色也越来越惨白,她对外喊道:“传令柳阳大将军率领羽林军挡住追兵,丢掉一切物品,宫内侍卫保护车队快速前行!”

羽林军们呼喊着掉头向追兵迎去,皇家车队的护卫仅剩下五百名皇宫跟随。

……

又过了一个时辰后,车队到了一处丘陵地带,两边的乱石密集,惶恐的逃亡队伍不敢放慢速度,没命地向前方奔窜。

“前面有石头挡住道路了!”开路的侍卫发出惊恐喊声。

“注意保护圣驾,可能有伏击!”一些侍卫下马搬开卵石,更多的侍卫纵马跑向载有高宗和武皇后的龙辇,持刀护卫四周。

“注意保护本宫的皇儿们!”武皇后拉开辇帘,看见保护皇子和公主车辇的侍卫明显太少,焦虑喊道。

她喊声刚落,就听见一阵破空的铁箭声,无数黑弩箭从两边碎石中飞出,侍卫们纷纷把手中武器舞成花朵,阻挡来袭铁箭,但还是有很多人身体被弩箭穿透,跌落马下。

“杀啊!”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在四周响起,上千名兵丁人从四周挥舞武器杀出,他们成圆形将整个皇家车队包围在中间。

侍卫们红了眼,奋力迎向蒙面大汉们,很快双方混杀在一起。

皇宫侍卫们都号称大内高手,个个都有一身硬功夫,但对方的人越来越多。一阵互相拼杀后,一名名侍卫被杀倒在地,载有皇子和公主的几个车辇的四周侍卫很快被屠杀干净。

“我的皇儿呀!谁去救朕的皇子们啊!”高宗在龙辇上看到了这一幕,他泪水涟涟……

……

清晨的长安街道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街上除了一队队沿街巡逻兵将,鲜有路人。经过昨夜激战洗礼的官衙,一片狼籍,有兵丁将路上横躺的死尸抬放到大车上,把散乱的兵器收缴起来。

朝钟抑扬顿挫地响起,悠远的回声隆隆地响彻全城,但几乎所有官员家的大门都紧紧关闭,没有几个朝臣愿意跑到金銮殿上朝。昨夜的激战原因结果他们早就知晓。皇上跑了,而金銮殿上的胜者是叛贼杨雪。去伺候杨雪,对于这些朝臣来是不可想象的。

金銮殿上坐着的是十二岁的太子李弘,他是昨夜在东宫被擒获得,现在他将被拥立为傀儡皇帝。

杨雪全身甲胃,腰佩宝剑站立在他的一侧,俊俏的脸上满是冷寒,原本漂亮的单凤眼此刻射出地是恶狠狠地凶光。

朝堂上除了李昭德等杨雪一系少数人挂着胜利者的微笑外,其余上朝的稀稀落落十几个朝臣绝大部分都是战战兢兢、满面惶恐,只有为数不多几人满脸怒火。

“怎么才来这么几人?”杨雪柳眉倒竖质问道。

“朝钟响了半天,就是都不来!”李昭德很无奈。

“派兵挨家挨户去请,宁死不来的格杀全家,我就不信,有几个硬骨头!哼!”杨雪怒喝。

“是!”李昭德转身走了出去。

……

狄仁杰三人不敢走大路,一直是绕着大城,躲着官兵。实际上却错过了多次机会。胡秀香接到他的飞鸽后派出了很多人出来查探消息。驻扎在附近的霍文宇的斥候,也是四处探察。但都被他们小心翼翼地躲过去了。

距离凤州十余里地的一片丛林前,衣杉褴褛、风尘满面的三个人,在确实是苍鹰军的旗号后,主动找上了官军。因该人自称是刑部尚书,虽无法辨别真伪,兵丁也不敢懈怠,迅速地一站一站护送他们移向凤州城内。

李显看着周围手持兵器的的将士,惊慌地问说:“狄大人,我害怕!”

狄仁杰温和地安慰道:“七皇子殿下不要害怕,陛下让臣保护殿下到凤州,然后由辅大将军李林龙辅佐殿下登基当皇上,再打败杨雪妖逆,救出你的父皇和母后。”

李显哭泣半天,抽噎着问道:“李……林……龙,我听过……他的很多……故事!”

狄仁杰笑着道:“对,他是你的保驾忠良!”

……

第四十二章 京师事变 (二)

一个时辰之内,朝臣们陆陆续续被拖来、拽来、架来,每个人都怪怪的,有满身泥泞的,有面上淤青的,还有一个手脚被捆的,很快挤满了金銮殿。

杨雪撒眼望去,见三公九卿诸部官员来的差不多了,清清嗓子开口说道:“诸位同僚,陛下宠信的武皇后惑乱朝纲,恣意干政。我身为大唐重臣,自然责无旁贷为国锄妖,故昨夜偕同诸军忠义将士发动了清君侧之战,经过一夜苦斗,已经抓获妖女武后,现囚于后宫。陛下已幡然悔悟,认识到武皇后乃祸国之妖女,对我等行为大加赞赏。陛下因愧对列位臣工,以及身体越来越孱弱,决定禅让于太子。故今日早朝我等将商议新皇登基事宜。”

诸大臣多经坎坷,早是老奸巨滑之人,怎能相信杨雪的鬼话?明知道这是兵变夺权,清君侧什么的都是为了遮挡世人之口,心里虽然明白,可是看到四周甲胃刀枪林立,谁愿意先跳出来出言驳斥?

“敢问杨大将军,能否让我等见陛下一面?”侍中裴炎见众臣无语,而自己的职位所在,只好硬着头皮出列问道。

“陛下,坐在宝座上的不是陛下吗?你还要见哪个陛下?”杨雪怒目盯视着他,先出头的一定要干掉,否则就无法压服其他人了。

裴炎看了一眼坐在金銮宝座上微微颤栗的少年太子李弘,摇摇头,对杨雪道:“殿下现在还是太子,不是圣上,你口口声声说陛下自己退位,如何让我等信服?没有圣上亲口所说,没有禅让诏书,你一人所说,岂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我要见的是当今圣上,而不是你所说眼前的太子殿下!”

“对,对,对……”

“没错的……”

“圣上正值壮年……”

“就是退位禅让,也不是这样的……”

群臣纷纷附和,场面嘈杂。

“没告诉你们陛下身体不适不想见尔等吗?至于退位诏书,有!周兴,宣读先皇退位诏书!”杨雪大声喊道。

周兴展开早已经准备好的圣旨,大声读道:“大唐皇帝诏曰:朕自登基以来,兢兢业业勤政爱民,故我大唐四海升平,万邦臣服,国运日隆。然朕久有顽疾,每况日下,虽有心而力不足兮,惶恐失德于臣民,故禅位于太子,望诸臣竭力辅佐,保我大唐万代永续。钦此!”

众臣心里根本不信,都知道这道圣旨是伪造的,但毕竟有圣旨在,大家一时没了主意。

“此旨未经过中书门下,我等无法分辨真伪!”吏部侍郎象先出班问道。

杨雪对周兴一点头,周兴走过去将圣旨送于他手。

象先等诸臣展开圣旨看了起来,有人惊叫道:“这圣旨是假的,玉玺不对!”

裴炎等诸臣也纷纷点头,应道:“不错,这是假玉玺印,此道圣旨自然也是伪造的!”

杨雪听完脸色大变,她确实没有仔细观察玉玺,抢回来后看了一眼,没看出端倪,一直以为就是真的,把圣旨取出,盖了印就交给了周兴,没想到在这里出了差头。

“大逆之言!让我看看!”周兴一把夺回圣旨,仔细一瞧,脸色苍白起来。

“真正的玉玺上有一道清晰裂痕!这是当年太宗皇帝不小心失手掉在地上所致,绝大部分朝臣都知道此事,恐怕只有杨大将军没接过圣旨吧?”象先傲然出言讽刺。

杨雪的想法一直是靠兵变抓获高宗和武皇后。但她知道想要掌握权力,不能马上推翻李家朝廷,因为忠于李家的地方势力还很大,人心安定,要是步骤过急,必然天下群讨她,所以决定暂时立个儿皇帝当傀儡,确定自己在大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等到慢慢把自己嫡系安插到地方军镇掌握实权后,再废帝,更改国号。所以这道圣旨是她夺权兵变从不合法转向合理合法的关键步骤,没想到这个步骤就出现问题,圣旨如果是假的,这意味着她就成了阴谋篡政的谋逆者,天下知晓,必然群起讨她。

杨雪的脑袋飞转,很快就有了主意,形势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她只能一直往前走,搞一出假戏真作,把这出戏硬撑下去,只要能力压众议,以高压对付众口,这假玉玺以后也成真玉玺了。

“象先,你身为为重臣,岂能不知我朝有玉玺数枚?新皇选中此枚,这就是今后的传国玉玺!你危言耸听,惑乱朝纲,来人,将象先拖出去仗五十后下狱!”杨雪大喝。

杨雪冷漠地看着那些颤栗的群臣,阴森森问道:“这道圣旨是真的是假的?裴大人,你先说!”

裴炎愤怒地抬起头,应道:“假的永远真不了,你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

杨雪冷笑:“来呀!拖出去杖五十下狱!”

裴炎也被拖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