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要因地制宜、强制执行;整军则针对西突厥特点,按照高祖皇帝治军的方法,建立一支专门与突厥人作战的骑兵精锐;重商就是利用庭州为胡人经商必经之地,保护其利益,保证税赋的增收等各项建设,使百姓富足、税源充盈。”李林龙说的很笼统,但要详细说太费时间。

高宗心里一动,他相信李林龙能够将一方治理的政绩斐然,然而他还有些顾虑,这样的话,李林龙手下将有一支常备军,他自己的门生出任各级官吏,层层控制,如何制衡?

第六章 高阳之难(诏令)

帝王多疑,眼前的这个皇帝也是如此,李林龙思索了一下,感觉有必要以退为进。

“陛下,臣几次参战,发现了军队的一些弊端,愿意当一名训练教头,至于这支新组建的军队,请陛下择良将统帅;地方政务也请陛下择能臣管理,微臣愿力所能及地做一名幕僚。”

高宗一听,觉得自己考虑时间太长了,让李林龙察觉自己不完全信任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还想用他才华,理应给他施展空间,剩下的是另想办法加以约束的问题。同时,李林龙建立一支强悍的边军,可以有效阻挡突厥人对西疆的窥伺,还可以分化李绩等元老将领对军权的控制,有利于自己利用将领之间的矛盾牢牢掌握住他们。

想到这里,他应道:“爱卿不必过谦,朕认为你完全可以胜任如此艰巨任务,也希望爱卿能为国分忧。朕想任命你为西州刺史兼西州都护府副都护,领正四品下衔。虽然名义上官降到四品,但这是让众臣安心,你的实际权利并没有降,朕会将刺使兼都护李广利调到庭州任刺史,这样西州就完全归你管理了。朕还特许你组建和训练两万精锐铁骑专门用于和突厥人作战。草原人不是认为鹰是最勇敢的吗?新的军队朕帮你起个响亮的名字叫苍鹰军吧!这样你将有都护府都护和刺史的双重职权,朕特准你按照今天所想治理西州,军情大事的奏折经孤独总管直接转朕。朕希望你治理下的西州繁荣富裕,成为西疆的一枝独秀。”

唐朝在边境重镇设置了大都护府、上都护府。大都护府大都护为二品,上都护府为正三品,西州为中州,上都护府,副都护就是正四品下衔。刺史为正四品衔,李林龙降一级正好符合。高宗如此安排,名义上李林龙被降职了,实则李林龙的权利并没有降反而升了,因为按政务论,他是刺史,当地最高行政长官,按军职论,上面没有都护,只要有政绩战功,他轻易就可以升回三品。

李林龙岂能不知道高宗的良苦用心,不给他降职难掩群臣之口,现在名降暗升,如此安排已经是超出常规了。他急忙跪地叩首,说道:“陛下之恩,臣当刻骨铭记,即使呕心吐血,也要治理好西州,不负圣恩。”

高宗继续说道:“你自己行单力薄,朕给你选派几名将领听你调遣,晋、普二州程振之子程务挺是个难得的人才,先皇曾夸他武功超绝、肝胆过人、才思敏捷,岁数和你也差不多,我看把他选给你吧!娄师德、龙广、孙子言,阿都勇这几人你用的都顺手,一起调拨给你,你要好自用之。”高宗只所以这样大方,有他自己考虑,他觉得既然给李林龙军权,李林龙就得用一些人,培养出一批自己的将领,反正也要培养,不如把其他军队中和李林龙有关系的将领尽量拨到他麾下,这样李林龙在其他军队中就没有人脉,要是有祸心,调用其他军队缴平他也不会出现意外。

帝王的奸诈,李林龙可想不到,他觉得高宗对他是由衷地信任了,他跪地谢恩。

他又说道:“臣到西州后,要大刀阔斧大力整顿西州军政,有可能出台一些稀奇古怪的律令,或许与我朝律令有抵触的地方,如此自然会得罪一些人,估计告状信将如雪片,请陛下为臣担当。”

高宗当然知道李林龙是要实施那些治理国家理念,他想看看效果,他想:拿一个州先做做样例,未尝不是可行之事;可行,将逐渐推广,不行就撤换李林龙,自己最多损失一个州,要是成功,就可以以此推广进一步振兴大唐。

他痛快地答应了。

谈到后来,高宗很兴奋,拍着李林龙的肩膀说:“我们就是兄弟,也算一起出生入死过,只要朕在一天,就维护你一天;你好好干,封官封侯都是指日可待的事,实在不行,我就划一快地给你,你替我管理。不过,你也和齐国公他们处好关系,免得他们天天罗嗦。”

李林龙泪水夺目而出。心中感慨,要是高宗说的都是真的,自己未尝不可用心辅佐;如果是虚言,又能如何?难道起来反对自己的祖宗不成?何必想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属下的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根本。

出了皇宫,早有秀香、灵儿及众多学子等在外面接他,见他神采熠熠,大家发出一阵欢呼,众星捧月般簇拥他返回荷花院。他在紫薇学堂没有职务了,只能去他和秀香共有的房子。

为了李林龙的事,从外地请假赶回京师的学子大约有四十多人,加上紫薇学堂的国子博士和还在上学的弟子,一百五十多人,共聚荷花院,庭院内外,水泄不通,把酒畅饮、诉说友情。

第二天,皇上接连下了几道旨意,第一道诏令曰:“原庭州刺史李林龙言行不检,涉疑高阳谋逆之案,虽经核实并无实据,然其所为甚负朕恩,念其在西疆战事中战功卓越,故不予免职,降职调用为西州刺史兼都护府副都护,领正四品下衔,望奉公勤勉,不负朕之所托,钦此。”旨意说的措辞严厉,还降职使用,实则就是以此要堵群臣之口。

第二道诏令曰:“参与西疆战事的全体将士,酌令嘉奖,赐黄金五千两,御酒千坛;有功将领全部擢升一级。望诸位将士再接再励,不负圣恩。钦此。”兵部按照皇上的意图很快呈报了一个应该升迁官职将领的名单及职务,高宗下旨晓谕,由此,娄师德、刘审礼、龙广、阿都勇等人都获升迁了。

第三道诏令曰:“处月部酋首朱邪孤注及下属部众将领,胆敢追随叛逆之匪阿史那贺鲁触我天朝神威,罪不容留,斩立决;处密部王储科伦尔率众投降,免于一死,准予其留京为质子候用,其余部众将领立即返乡,钦此。”圣旨下达后,朱邪孤注等人肠子都悔青了,认为不如与唐军战斗到底,但一切都完了,一阵大刀挥舞,他们全都成了刀下之鬼;科伦尔关键时刻率众投降,捡了一条性命,也保住了部族将领。

第四道诏令曰:“朕命西州都护府副都护李林龙,负责组建西州苍鹰军;户部拨款十万贯予西州苍鹰军之创建费用;兵部从西疆马场调配三万匹战马及各种配套军备辎重用于西州苍鹰军之组建;调昭武副尉孙子言、振威校尉阿都勇、振威校尉娄师德、振威校尉龙广、振武副校程务挺到西州苍鹰军候用。望各部及诸将通力合作早日使苍鹰军成军,钦此。”这道圣旨把李林龙需要筹建苍鹰军的费用和物资及将领全部给划了出来。

第五道诏令曰:“晓谕各地,凡自愿迁往西疆各地的百姓,给予百贯安家费用,良田二十亩。所需安家费用由各地州府自行筹集付与,钦此。”

五道诏令在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朝臣对李林龙明降暗重用纷纷表示反对,而高宗则一概不理。

长孙无忌躲在幕后,怂恿朝臣反对第一道和第四道旨意,见高宗不理很是恼火,却又毫无办法。

李绩也看出了高宗的用心,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装起了糊涂。他一言不发,其他将领自然心照不宣,干脆不管不问。

最高兴的是紫薇学子出身的官员,他们自然明白里面的道道,都为山主有了好出路感到高兴。

第七章 苍鹰军团(上任)

李林龙赴西州上任前,私下到高阳驸马府转了一圈。驸马府已经被查封了,门口有禁军把守。睹物思人,他心中多了几分感伤。

据自己的学子说:高阳驸马房遗爱,丹阳驸马薛万彻、巴陵驸马柴令武、荆王李元景等都被杀了头,高阳公主、丹阳公主、巴陵公主被赐自缢,各驸马府男丁被充军发配,女丁年长者被遣送回原籍,年轻者多被转为官妓,下场凄惨的很。

只有一人幸免,那就是高阳公主的贴身侍女芸香,她勾搭驸马的长兄房遗直成奸,把高阳公主等人密谋反叛之事告诉了自己的情夫,房遗直胆小,急忙禀告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调查取证后将高阳一党一网打尽。芸香在陷害李林龙过程中扮演了证人角色,因为表现有功,得到了长孙无忌的特赦。特赦后凭借姿色又勾搭上了中书舍人李义府,做了他的小妾。李义府其人贪财好色,曾做过太子舍人,是高宗的嫡系近臣,也只有他敢要芸香这个叛逆府出来的奴婢。

李林龙又到长安郊外高阳公主的墓地转了一圈。因有人监视,根本靠不上跟前。想到一代佳人香消玉陨、红颜薄命,不由得令人哀婉叹息。

秀香了解他的心思,这几天都绕着圈引他开心。

他整装告别了紫薇学子,带着秀香、灵儿等人踏上了赴任之路。

每人双马,紧走慢赶,走了二十余日终于到了西州,还没到城门口就见城门处聚集很多人,是乡民组成的迎接队伍。

马队接近城门,有人飞步过来确认后,锣鼓刹时喧天,欢声震耳欲聋。

地方官员率先带队趋步上前恭迎道:“西州长史(唐初官称别驾,高宗时改为长史,相当与州刺史的副手)陶仰光率本州诸官员及乡绅欢迎李刺史到任。”

李林龙心里非常讨厌这种虚伪没有实际用处的官场欢迎仪式,但既走到这步,不能一上任就给下属脸子看。他从马上下来,客套地应道:“谢谢诸位盛情,李林龙心中感激,今天车马劳顿,就不与大家细谈,改日再叙。”说完他上了马率众进城。

官员和乡绅们见他说话客气,长舒了口气,纷纷让开道路,让李林龙他们先行,跟随在后。

马队进了城,街道两侧依然是人山人海,这次没有烂菜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