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宗感到有些好笑,他心中暗思,这朝中难道真有这么多奸宦吗?自己从政以来,虽不及父皇伟岸,却无有失德之处,怎么能遭到将领们如此嫉恨,非要造反谋逆而后快呢?按供词所讲,李林龙是主谋,这就很奇怪了,他是何方高人,有这么高的道行?救过朕,文职出身,贬放庭州,误打误撞立些战功,要不是朕和媚娘高看他一眼,凭他的出身,估计也就混个散官吧。现在他人在西州偏远之地,手却能伸到京师,鼓惑京师诸卫将领与他一起谋逆?

他心中自是不信,却也不能不处理。作为帝王,任何谋逆之事,他都相当重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先彻查,无事最好,有事谁也别想跑。这是他的处理此类事的准则。

“陛下,此案还在审理之中,幕后推测还有主使之人,可能会有更多的将领牵扯其中。”长孙无忌继续说道。

“幕后主使之人!”高宗心里嘀咕,他有些恍然,他们说的是媚娘吧!这批所谓谋逆之主要人物可都和媚娘有些关系。难道媚娘并不仅仅想当皇后,而要学吕雉乱政是真?朕虽不是千古明君,可以不至于糊涂纵容她到这样的地步,再说,媚娘虽确有才干,能帮助朕处理一些政务,可也要朕允许才能执行下去呀。这怎么想都觉得是不可能的事。

这件事疑窦坡多,会不会和废后有关系,保后派故意罗列罪名打压赞同废后、拥立媚娘之派呢?

朕先留些后手,看看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此事不可草率处理,不能一秆子打到底,先审查刘仁轨、薛仁贵。

他应声道:“此案因牵涉朝中众多大臣,不可因一纸供词草率定案。加大力度彻查此事,待材料详尽再行严惩。薛仁贵、刘仁轨因涉及此案,再掌兵权恐为不妥,先停职禁锢,在家候用。长安令裴行俭有权传审二人,如证据确凿,再报奏请,朕决不姑息养奸,必严惩处理。”

长孙无忌见高宗旨下,虽然没有立即把两人下狱关押,但解除兵权,再无威胁,况又责令严查,这就使自己有很多空间可以利用,借此把此事炒大,牵扯之人先尽数拿下,回头取了口供,再请旨,陛下虽然心中不快,也当不会责难。

他恭敬地应道:“谋逆非作奸犯科,需谨慎处理,既不能屈冤国家栋梁,也不能放过有祸心的逆贼。臣等为了大唐江山定当全力彻查,决不让阴谋得逞,危害陛下和江山社稷。”

高宗点了点头,叮嘱道:“太尉说的对,此事要小心运作,不可冤枉贤良。”他也担心长孙无忌把此事借题发挥,肃清赞同废后之人,见长孙无忌明了个中深意,略感放心。

长孙无忌点头应诺,又说道:“闻听圣上调防苍鹰军驻守京师,老臣以为,多有不妥。其一、西州都督李林龙也牵扯此案。其二、苍鹰军胡人居多,不懂王化,轻则扰乱京师治安,易起祸端;重则犯上作乱,无法控制。是否命李林龙独自进京,而苍鹰军原道返回?”

高宗一震,暗思,这舅父消息到很灵通。按他所提建议,李林龙不该来,那么废后之事还得向后拖。况且调苍鹰军是媚娘的建议,何苦让娇娘生气!不过万一这苍鹰军真有祸心,来到京师,到真是个麻烦,一万名骄兵悍将,可不是三言两语就打发掉的!他心内踌躇,无法决断。

长孙无忌刚想再进言之时,一名太监进来禀报道:“武昭仪请求觐见陛下。”

长孙无忌心里一惊,这妖女来的到是很快,可能是她已经知道自己禀报的内容,专为此事而来。

“陛下,最低限度不能让苍鹰军进到京师里,可以让他们在京郊西大营屯扎,未有宣诏不得进京!”他知道时间紧迫,见马上高宗不能决定,遂退而求其次。

高宗已经无暇细想,点头道:“准奏!”说完向太监连连招手,意思是让武媚娘赶快进来。

长孙无忌看到高宗的急迫神情,心内感叹:这要动武媚娘瞧来比登天还难,圣上的魂魄都系在了妖女的身上了。

“呦,原来是长孙大人在这里,妾身还以为陛下荒废国事呢!”武媚娘不等太监通传已经走了进来。

“见过武昭仪。”长孙无忌和裴行俭转身参见。

“不必了!两位大人多礼了。”武媚娘笑容满面,又转身道:“陛下,妾身有些私事,想与陛下详谈。”

长孙无忌和裴行俭见时机已失,目的基本达到,急忙向高宗告退。

长孙无忌前脚离开,武媚娘脸就拉了下来,小嘴也撅了起来,眼里瞬间充满泪花。高宗一见慌乱异常,一把搂住武媚娘,紧张地问道:“心肝怎么了?是谁惹心肝生气了?”

“请陛下告知臣妾,长孙等人为何事而来?”高宗身边的小太监早就把长孙等人与高宗所言内容告诉了她,她才急急赶到紫宸殿来。武媚娘是故意如此发问,

高宗也猜测武媚娘可能知道实情,当下不再隐瞒,把张匡供词材料内容和自己的裁决大致讲述了一遍。

武媚娘何等聪慧,明白事情很严重。这些事都是因为自己而起,如此下去自己也恐再无安宁之日。她立刻进言道:“臣妾心中只有陛下,服侍陛下,为陛下操劳,臣妾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臣妾没有想当什么皇后,只求与陛下恩爱到老、相濡以沫。唉,身在宫廷,无心害人,却常被人家算计加害。”

她的眼泪成串地落在衣襟上,高宗急忙不断安慰。武媚娘哭了一会,又言道:“臣妾家世轻微,无以为靠,然有陛下疼爱,臣妾在宫内尚能勉强自保。至于所谓联络朝臣,臣妾实在是承受不起。陛下登基后,朝廷阁老致仕辞世颇多,人才凋零,臣妾确实推举了一批年轻官员,目的是为陛下分忧。然而即使这样小心谨慎、步履维艰,还是遭人嫉恨和构陷。臣妾虽死无撼,但连累忠于陛下的的朝臣也遭此不明诬陷之害,妾身对不起他们,天理何在……”说到这里,泪流满面,呜咽难语。

高宗一瞧自己的心肝哭的如此伤心,心下慌乱,一只手搂住她,一只手给武媚娘擦眼泪,连声说道:“心肝别哭,你一哭朕心都碎了!”

“陛下把忠良当成叛逆,责令裴行俭彻查此事,长孙大人等就有机会进一步构陷、牵连更多忠于陛下之人,最后他们查完、杀完,必指那幕后之人是臣妾。臣妾那时含冤蒙屈、死无葬身。陛下如此想让臣妾早死,臣妾现在就一死,不再让陛下为难。”哭完就做态挣脱高宗怀抱,低头就要往旁边龙案上撞去。

高宗的脸,瞬间吓的惨白,一边紧紧搂住她,一边对外高喊:“快来人,拽住娘娘!”太监们拥进殿内,合力拦住武媚娘。

“心肝,朕也不想让他们查。可是他们有人证在手,不让查,与律法不合。但心肝放心,朕还会派其他可靠大臣参与此事,断不让他们胡来,也可借机瞧瞧是刘仁轨等人之错,还是有人有意构陷。”他没有完全屈从武媚娘,他想通过此事明确,到底是刘仁轨他们忠于自己,还是长孙等人真的为国为民。高宗怕群臣铁板一块,不怕有派系,你互相斗,把私|处都露出来,我才是木偶上面牵线的人。

武媚娘也知道高宗虽然宠爱自己,但此等大事断不会不查,当下说道:“臣妾提议派大理寺正卿袁公瑜协助调查此事。”

袁公瑜此人原是地方官员,后以老乡身份,巴结上了武媚娘的母亲杨氏,年初才被武媚娘私下向高宗推举替换李道仁当上了大理寺正卿,典型的武系人马。

高宗也觉的两派人各有一人共同审理此案,自己则中间仲裁比较合理,点头道:“好,就依心肝。”

第十三章 帝后之争(腥风)

长孙无忌得知皇上派大理寺正卿袁公瑜协助审理刘仁轨等谋逆案时,心中冷笑:武媚娘啊武媚娘,你精明聪慧却选了一个好人来替你卖力。那袁公瑜是什么人,你不清楚,老朽还不清楚?劣迹斑斑,贪财好色,你以为她是你的人,实际上他是钱和色的人。

他安排长孙秀带三万贯钱以及袁公瑜过去所犯劣迹之证据前去威逼利诱,那袁公瑜见有把柄落于人手,又见钱眼开,答应了长孙无忌,悍然装起了迷糊,而裴行俭则独断专行,继续扩大范围。抓住了一名紫薇学堂出身的长安府司仓参军事刘志炒卖库粮大作文章。刘志平时就胆小怕死,一阵皮鞭夹板伺候,受刑不过,屈打成招,根据提示诱供,承认他是在京师的联络人,胡编了所谓谋反计划和参与人员,把紫薇学友在京为官,走动往来较熟悉的诸人统统编排进去了。

长孙无忌拿到此口供,如获至宝,迅速面见高宗。高宗心下虽然还不全信,但事实俱在,两份铁证,由不得他偏袒拖延,只好命令下诏拿人。

长安城内迅速戒备森严,京师诸卫禁军、长安府台、大理寺衙役倾巢出动,四下缉拿受牵连官员和紫薇仕子。

孙仁师回京就职,新提拔的喜气还没有散尽。早上刚刚住进驿馆,正打算去兵部报道,就迎来两名不速之客。

一名是自己紫薇同届学友卢维,官居户部奉议郎,是名没有职权的文散官,另一名是红脸少年。

“孙师兄,可找到你了,旁边这位是我的一名小老乡,也是咱紫薇学堂第三届的学子。他昨晚四更才找到我,知道涉及咱紫薇诸人的重大内情。你听了不要着急,快快帮助想对策。”卢维开门见山急促地说道。

“孙师兄,在下霍文宇。六日前傍晚,我和另一学友王孝杰在街上偶遇紫薇博士杜正伦夫子,见他行踪诡秘,出于好奇尾随到一小巷内,杜夫子钻进一扇黑门,我俩刚想回转,又见来俩武将,怕他俩是巡夜的官兵,把我俩当成盗贼,所以隐藏了行踪。那俩人经过时嘀咕道,李林龙和紫薇诸生敢和山翁斗,这回一定谋划好,将他们一网打尽。他俩说着也进了那铁门,后来陆陆续续进去三十多名文武官员,着官服的品级都不低。我俩出了那巷子后,得知那黑门是太尉长孙大人府邸的后门,那些人定是被太尉秘密召集,协商如何对付老山主和紫薇师兄们的。”霍文宇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