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中国盛衰之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

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逻娑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至今。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唐装,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且下令禁止吐蕃用赭涂脸的习惯,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使得藏族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自此,唐与吐番一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友好关系。最难得的是,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并未要求回到唐朝,而是继续留在吐蕃生活,直至去世。她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礼遇,深得吐蕃人民的爱戴。她逝世时,吐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仪式,并记载在吐蕃史书中。

『注:文成公主之后,入藏和亲的还有金城公主。与文成公主家世不详不同,金城公主是真正的宗室之女、金枝玉叶,为唐宗室雍王李守礼之女,她的祖父是武则天掌权的第二个儿子李贤。李贤文武双全,是武则天4个儿子中天赋最高的一个。公元675年,李贤被立为太子。然而,李贤的才干和在朝臣中的威望成为武则天的极大威胁,她不能容忍任何人与自己争权,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李贤当了5年太子后,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废李贤太子位,幽禁在巴州。这是很奇怪的罪名,李贤身为太子,天下早晚是他的,他为什么要谋反?又有个厉害无比的母亲,他敢谋反么?武则天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心狠手辣真是不亚于杀兄杀弟的唐太宗李世民。李贤被废3年后,唐高宗去世,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只当了两个月皇帝就被废除。第四子李旦即位,也是傀儡,实权依旧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为免除后患,武则天派人赐死了年仅31岁的李贤。李贤的3个儿子也被幽禁在宫中,并被太监按时杖打。李守礼的哥哥和弟弟都在杖打下死去,只有李守礼幸运地活了下来。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有感于哥哥李贤的悲惨命运,特意收养了李守礼的一个女儿在宫中。这个女儿就是金城公主。神龙三年(707年),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的祖母派遣大臣悉薰热来唐朝献方物,为其孙请求通婚,当时赞普年仅14岁。唐中宗许嫁金城公主。景龙四年(710年)春,吐蕃遣使迎娶金城公主。唐中宗开始派侍中纪处讷为使者,护送金城公主前往吐蕃后,纪处讷推辞不就。唐中宗又命中书侍郎赵彦昭护送金城公主,赵彦昭也坚决推辞。最后还是左骁卫大将军杨矩勉强充任了使者,杨矩因此而升任鄯州(今青海省西宁乐都一带)都督。唐中宗本人亲自送金城公主到始平县(今陕西兴平),悲泣殻ъち季茫琶肀叩拇蟪几呈け稹J计较匾灿纱苏垂猓馐计较厮佬桃韵拢傩彰飧骋荒辏氖计较匚鸪窍兀ǖ笔苯鸪羌唇窭贾荩嗤罗成踅室允计侥庵=鸪枪骷疤妻钩佳氐蹦晡某晒魅朕废呶餍校罗勺ㄈ宋鸪枪髟涫ǔ担拗坝髦馈薄=鸪枪鞯执锿罗螅奁粘嗟伦嬖抻肫渚傩辛耸⒋蟮耐昊榈淅瘛?吣辏739年),金城公主病死于逻娑(拉萨)。唐玄宗听到消息后,特意在长安光顺门外为公主举哀,辍朝三日。不过,唐朝外嫁的公主很少能真正起到和亲的作用,金城公主入蕃30年,此间唐蕃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甚至有的唐朝公主还因为两国开战而有生命危险。天宝四年(745年),奚王与契丹王反叛,就分别杀掉了各自所娶的唐朝固安公主和永安公主。唐朝公主出塞和亲对历史影响深远,用“和亲”用作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词,也自唐代始。唐人陈陶在《陇西行》中说:“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难得的是,太宗并未因贞观之治的重大成就忘乎所以。他常常提醒自己:创业难,守成也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连年丰收,他认为是一喜,边境平安,是二喜,但是“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此一惧也”。太宗想不到的是,他的后世子孙玄宗李隆基取得了开元之治的盛世局面,但却没有保持住居安思危的精神,在功成名就后日益腐化,结果引来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形势急转直下,盛唐由此而衰,此时,距离太宗的贞观之治不过106年。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的施政样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了后世如元朝忽必烈、满清乾隆皇帝,甚至包括日本的德川家康等各种各样的统治者。贞观之治由此成为中国历史有力的政治象征,其政绩一直为后世传颂。时至今日,中国人仍自称为“唐人”,世界各地华人集中的地方称“唐人街”,便是来源于此。

【二 开元盛世】

从开元到天宝,大唐政治舞台上最最主要的人物自然是玄宗。历史人物往往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玄宗一生大起大落的悲喜剧,从一开始就轰轰烈烈地上演了。

先天二年(713年)三月,玄宗即位后半年多后,晋陵县(今江苏常州)一个从九品的县尉杨相如上疏言时政,提出:“隋氏纵欲而亡,太宗抑欲而昌,愿陛下详择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这主要是针对当时大唐达官贵戚竞相浮华、奢靡成风的现象提出的。

韦后乱政时,安乐公主奢侈惊人,命人织成百鸟毛裙两件,自己一件,韦后一件,计价百万。这两件毛裙,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下为一色,影中为一色,仿佛百鸟并见裙中。自安乐公主作成此裙,百官之家多仿效,致使“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太平公主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太平公主为武则天唯一的女儿,自小倍受宠爱,除遍占京畿“膏腴”田园外,“绮疏宝帐,音乐舆乘,同于宫掖。侍儿披罗绮,常数百人,苍头监妪,必盈千数。外州供狗马玩好滋味,不可纪极”。事见《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三·太平公主传》。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虽然先后伏诛,但奢靡之风仍在,“互相夸尚,浸成风俗”。

玄宗看了杨相如的奏疏后,“览而善之”,针对“风俗奢靡”的社会流弊,断然采取了措施: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形成的奢靡之风。玄宗在行动上遵循曾祖父“太宗抑欲而昌”的做法,抑情损欲,刻厉节俭,屡禁奢靡,以求“返朴还淳,家给人足”。

玄宗深知“文质之风,自上而始”的道理,首先从自己做起。前面提过王皇后之父王仁皎病死后,玄宗特别优待,想按自己外祖父窦孝湛死时的丧葬规格,筑高坟大塚。宋璟、苏颋二相进言制止,玄宗急忙改过,对宋璟等表示:“朕每事常欲正身以成纲纪,至于妻子,情岂有私?”(《旧唐书·卷九十六·宋璟传》)司马光认为玄宗这一“抑欲而昌”的举措对后来实现“大治”非常重要,称赞说:“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至于玄宗晚年奢侈糜烂,“晚节犹以奢败”,则是后话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元年间的大多数宰相都以“清俭”著称。开元初,玄宗用姚崇为相。姚崇身为宰相,却没有自己的专门宅第,全家人住在离朝很远的地方。他上朝处理政务后,常常因天晚不能及时回家,就住在一个叫罔极寺的寺院里。有次,姚崇患了疟疾,由上常令源乾曜处理政务,每有大事,就到寺里请教姚崇。源乾曜与姚崇接触较多,十分敬佩姚崇严于律己、廉洁勤俭的生活作风,他奏请玄宗让姚崇搬进四方馆(属中书省)居住,玄宗当即批准。但姚崇认为四方馆太豪华,又藏有公文,不便住进去,遂坚决谢绝。姚崇临终前留下遗嘱,告诫子孙“各守其分”,还特别“属以薄葬”。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唯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而朝廷乃知有廉耻,天下乃藉以乂安。”(《读通鉴论·卷二十二》)宋璟、张九龄等人,都是历史上的名相,政治上均有所建树。

正因为开元君臣严于律己,自上而始,使得大唐的奢靡风俗得到了有效的抑制,逐渐形成“返朴还淳”的气象。可以说,“开元之治”的实现,实际上是以“返朴还淳”为起点的。

玄宗即位时,李姓王朝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篡位和血腥的苦难。为了稳定政局,玄宗采取果断地将武氏、韦氏及太平公主的余党都加以杀戮或贬斥。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将武后以及中宗和睿宗时大量委派的斜封官(非正式任命),试、摄、判、知官(非正职的冗官)予以裁撤精简,将宰相的人数由睿宗时的十余人减少到两三人。对于自己的同胞兄弟,玄宗恩礼优待,却不给他们以实职,从根本上削弱了皇室内部发动政变的政治基础。而对那些自恃对玄宗有功而邀求权位的功臣,比如刘幽求、钟绍京、王琚等人,则坚决予以贬斥。这样,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本来已经衰落的皇权,在坚强果敢的玄宗手中又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