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殇-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
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
抗战之责任。”
抗战决心已下,但蒋介石心里丝毫没有轻松和振奋的感觉。他
面对的倭寇毕竟很强大,陆军属世界强国,海军列世界第三,空
军虽未单独列出军种,但分在陆、海军中的数千架飞机足以使其
跻身当时的世界前列。日本,当时在亚洲是令任何国家生畏的一
只“倭脚虎”。
面对这样的对手,蒋介石难免发怵。但老虎要吃人,不自卫
也没办法,他没有选择,因而只能操起当时尚未铸造完毕的平倭
之剑。
早在1935年,蒋介石逐渐稳定了在长江流域的统治后,眼见
西方诸国纷纷套购中国银元,转嫁经济危机,遂在英国的帮助下
开始实行“废两改圆”用法币。此举不但加强了南京中央政府混
乱的金融,而且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因而建立了一定的经济基
础。靠此基础,并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指导下,南京政府购进大

蒋介石操起平倭之剑(4)

批新式武器,进行国防现代化的建设。为了加强部队的装备以备
对日抗战,1936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了个陆军整理处,
以少壮派军事干将陈诚为主任,负责进行陆军的整顿和装备工作,
预计到1938年完成60个调整师。经过整编的调整师,人员和武
器装备为:官兵10923人,步骑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328挺,
各式火炮与迫击炮46门,掷弹筒243具。“七·七”事变爆发前,
隶属国民政府的182个步兵师中,只有50个师整编完毕,而且因
中国工业落后,所谓调整师也只充实了部分近战武器。受外汇限
制,从海外进口火炮计划多未完成。此外,直属军政部的还有炮
兵旅4个,战车约600辆,以及高射炮部队等。
当时,说中国军庞大不假。抗日战争爆发前,属于国民政府
的陆军,其编制为49个军,182个步兵师,46个独立步兵旅,9
个骑兵师,6个独立骑兵旅,20个独立骑兵团,总兵力高达170余
万人。抗日战争开始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方军阀部
队纷纷接受国民政府改编,开赴抗日战场,蒋介石嫡系部队也扩
大编制,很快,总兵力达到200万人。
中国的海军经蒋介石多年经营,在抗战前已有舰艇100艘,
总计为7万吨,计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炮舰16艘,内河炮
舰13艘,鱼雷舰及运输船8艘,陆战队约3800人。全部舰艇编
成4个舰队。第一舰队系沿海舰队,第二舰队系长江舰队,司令
部均设在上海;第三舰队系东北海军,司令部驻威海卫;第四舰
队系广东海军,司令部设在广州。但令蒋介石不安的是,各舰艇
大都是清朝遗留下来的旧式舰船,装备落后,火力微弱,不足与
日本现代化舰队抗衡。
中国空军以东北空军为强,“九·一八”事变,数百架战机却
均落入日本人之手。蒋介石建立南京政权后,为对冯玉祥、阎锡
山、李宗仁等军作战,始积极组建空军。截至“九·一八”事变,
已有飞机100余架。因战斗力弱,1932年的淤沪会战和这之后的
长城诸役均远飞后方避战。从1933年起,美国人帮助蒋介石拟定
了建设空军三年计划,在杭州设立航空总校,于洛阳、广州、龙
州设立分校,培养驾驶员和地勤人员,并从美国和意大利进口飞
机,空军始初具规模。1936年夏,蒋介石搞垮陈济棠,吞并了广
东飞机100余架。当年冬,蒋介石50寿辰之际,发动全国各界献
机祝寿,又得飞机100余架。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空军飞
机数目计:侦察机251架,战斗机212架,轰炸机257架,全部
从国外进口而来。但与日本人数千架精良的战机相比,中国空军
仍显逊色。
从总体上说,蒋介石对自己手下庞大的军队是既寄予厚望,又
深感难以倚重,尤其还有一种难以意会的内部因素。中国广阔的
幅员和交通不便,长期来造成了各地军阀的武装割据,中国对外
宣称早已统一,但中国军队离统一还相去甚远。当时,蒋介石要
想调两广或四川的军队,不知要费多大的劲,还未必能办成。因
此,在中国近200万的庞大军队中,从北伐起跟随蒋和被战败而
改编为中央军的30个师以及大量的军阀部队,蒋介石调动、使用
均感困难。这些部队难调、难用且不说,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强否
也成疑问。当时,这些受制于某一军阀的私人部队有自己军校培
养出来的军官带领,并有完全不同于中央军的独立的军需制度,而
且编制也不统一,光一般的师就有甲、乙、丙三种师之别。更令
蒋介石沮丧的是,这些部队的装备太差,武器装备千差万别。当
时一般说来,蒋介石中央军嫡系部队装备较好,旁系军队既得不
到蒋介石从国外购买的精良武器,又无力自行筹款从国外购买武
器,所以装备极劣。当然地方军阀中也有富户,广东陈济棠、广
西李宗仁、云南龙云、冀察宋哲元等都能自筹款项购买武器装备
自己的部队,因而这些军队也有一定战斗力。张学良的东北军依
靠东北财富,不仅从国外购买武器,而且在沈阳有巨大的兵工厂
可自造武器装备自己,因而张学良虽离开了东北军,但其装备还
是比较优越的,唯一令人遗憾的是这支军队军官素质差,导致全
军战斗力大打折扣。
这就是蒋介石早早就打定主意要改编军队的原因。
眼见部队远非日本人的对手,蒋介石便把心思都放在了天时、
地利、人和之上。中国抗战是本土作战,漫长的防线也许能弥补
军力的不足。长城这个古老而悠久的杰作,太容易唤起他这种灵
感了。从1934年起,他便为早晚要到来的抗战作起了筹划。至

蒋介石操起平倭之剑(5)

1937年,大规模构筑的国防工事便波及全国。
在中国的两大动脉平汉及陇海路沿线,以石家在、保定、新
乡为前进据点,洛阳、开封、徐州、海州为主要防御地带,筑起
了一系列坚固的阵地。
贯通京沪要地的长江流域,自吴淞要塞溯江而上、军委会下
令广筑防御工事,配备重点为汉口、岳州间及上海、南京间,着
重点在上海、南京陆地正面。从乍浦经苏州至福山,设置数道阵
地。在上海附近和南京外围,也构筑了数道坚固阵地。
浙江、福建沿海,要塞已连接成线,以防止日军登陆。
山东半岛及胶济沿线,北起潍河口,沿渤海海岸,经烟台、威
海、青岛至石臼所也筑有防御阵地。
山西及绥远、察哈尔方面,历来受日军骚扰不断,蒋介石当
然不会放过。由中央及晋绥出资合筑了以张家口、大同、归绥、包
头为第一道防线的防御阵地以迟滞敌人前进;乎型关、雁门关、偏
关一线为第二道防线,依恒山山脉构筑坚固的永久工事。太原周
围为第三道防线,在正大沿线及娘子关等地也筑有阵地。
华东、华南沿海及长江、珠江沿岸的旧式要塞,依据1932年
淞沪抗战的经验,加以改建和扩建。不知为什么,蒋介石特别重
视长江沿岸要塞的改建,使其效力一时大增。
应该说,蒋介石为对付日本人,抗击日军的侵略,多少做了
些准备工作。但由于几年来蒋介石更关心的是对中共、红军的
“围剿”及各地军阀的收纳,其努力远远不够。而贫弱的中国金钱
原已有限,再经此一番折腾,用于军队现代化的便所剩无几。当
抗战这一天真正来临时,中国对日战争的准备远未周备。
中国的战争之剑是沉重的,而且尚未打炼完毕,放出寒光。
但日本人不给蒋介石时间,在日本人一步紧过一步的逼压下,
在中国怒潮般的抗日呼声中,蒋介石和他的南京中央政府已无法
从容锻铸这平倭之剑。在紧张和激动中,他决心冲上战场,在战
争中完成过去未及完成的准备,他更想让日本人的热血使手中的
战剑放出寒光。
剑总是要见血的。
血铸的战剑最为锋利,最令人胆寒。
7月20日,蒋介石走下了庐山,当天便飞赴南京,当天便召
集在京军政要员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全面对日抗战事宜。
蒋介石数年隐忍,一朝奋起,抗战之步似乎晚了些。但迈出
抗战这关键的一步,一切对他来说都还不算晚。

平津大血战:不应有的伤亡代价(1)

“七·七”事变,蒋介石对日本人的伎俩看得还比较透,因
而在军事上作了一些紧急调配。早在7月9日,便密令孙连仲将
军指挥的第26路军两个师开往保定集中,继而再进至琉璃河;第
40军庞炳勋部1师开赴石家庄,进驻沧县,归宋哲元节制;又调
第53军万福麟部3个师附第91师前往保定集中,向固安、永清、
雄县布防,第84师高桂滋部调至大同、怀来。蒋介石的部署欲使
晋察绥与中原连成首尾相应的防御整体。为协同指挥,在石家庄
设立行营,任徐永昌为主任、林蔚为参谋长,并与山西阎锡山、山
东的韩复榘相联系,要求他们相机配合。
战略调动看上去有板有眼,左右逢源,但蒋介石多年来对军
队的统治和其政策的跳跃性突变还是使他的计划最终落了空。一
方面,蒋介石身在庐山,却不知南京政府内主战、主和者争吵不
休、莫衷一是,国民政府军事机构所采取的军事战略指导是应战
“折冲”,这就使增援平津的部队都停留在保定以南的冀中、冀南
地区,仿佛在坐待日军选择进攻平津的日期。明着说有这种原因,
未便明说的还有,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派之间的隔阂可谓根深蒂
固,非嫡系部队生伯被借机消灭,各军互相猜忌,观望不动,丧
失了良机。对于中央军北上,连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都在心里直犯
嘀咕:“未知中央此次对日作战,对各个军,是否整个或分割加入
战斗序列,抑将乘机分别他调?”宋哲元对此更是心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