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有张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北京有张床-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你不愿意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中介打交道,你首先得花一半以上的精力来甄别这些防不胜防的骗子。这些吸血鬼们兼具变色龙功能,中介名声臭了大街,摇身一变“我们是房屋代理,和中介不一样”;代理名声馊了,他们又“我们是房屋银行,和房屋中介、代理都不一样”;等房屋银行破产后,他们换成“社区服务”啦……我可不愿意蝉联傻逼憨豆称号,只要不是房东,或只要以任何名目收费,下半句话都懒得说。

房子还没着落,出书的事情突然节外生枝。按合同,咋也该排版了,当我给那位王姓主任打电话询问时,他支支吾吾现在社里对这部书稿有不同意见,可能要放一放。

“放一放?那得放多久啊?”我大吃一惊。

“这就难说了。任编辑突然调走了。”

我慌张起来:“可是已经签合同了。”

“合同是在终审之前签的。”

我申辩:“那跟我没关系吧,我是按你们的意见来的。稿件上明明白白写着呢,人一走茶就凉啦?”

王主任笑起来:“你想多了。当事人走了,情况就麻烦了。而且我也看了稿子,改动不大,基本故事基本基调没变,大改又没意思了。”

“那咋办啊?”我急了。王主任模棱两可地说:“再看吧。你也可以找找别的社嘛。”

我被弄懵了,给任雅萍打电话,她开口就叹气“人一走茶就凉”。我找天宝,他已经知道了,说下班就来找我。我刚放下电话,正在指挥搬家的唐总就问我:“哥们,房找好了吗?只有两天了。”

我暴跳如雷:“咋啦,人还没走,茶就凉啦?”

在场的人都吓一跳,唐总转眼满脸堆笑,拿起饮水机旁的水杯递给我:“您喝茶您喝茶,慢慢找。”

天宝看我就像看一个不求上进的亲兄弟:“我楞是纳闷,你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不去做生意呢?我在这都懒心无常了,为人做嫁衣,没意思。”

“是啊,我也知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我也唉声叹气,“可是我没修炼到脸厚心黑手辣那份上呢。”

天宝拍脑门给我指出了几条路:一是赶紧找别的社,二是让出版社给点赔偿,解除合同。都行不通就打官司,不过很难,去咨询一下律师,先别付钱,成功了加倍付。

更要紧的是两天内必须找个栖身之所。头天一无所获,幸好新租户还没有入住,唐老板宽限了两天。我想如果余下一天找不到房,就到李皓或牛毕那里借住几天。

和王主任交涉了几次无果,我怀揣合同进了一家事务所,一个衣冠楚楚的律师说可以给我十五分钟免费咨询。浏览了我的合同,他力主打官司。我疑虑重重地把天宝说的困难给他说了一下,他也说这是霸王条款,和当前中央建立法制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一听到中央,我立马底气十足。我问预付多少,他说这案子标的不大,一般律师都没兴趣,看你也是一读书人,就预交三千吧。我小心翼翼地说最近一个项目运作砸了,周转资金吃紧,是否可以……

“您看上去不至于吧?”律师有些嘲讽的口吻,我意识到我看上去比实际有钱的落差又误导消费者了。

“确实没有,现在住地下——,京漂初级阶段。”我豁出去了。律师大人的笑脸就TMD性工作者的裤子似的,唰地一下就拉下去了:“您拿我们这儿当慈善机构啊?都您这样我们喝西北风啊?”

我可不忍心别人因我喝西北风,趁着还没超过十五分钟赶紧滚蛋了。幸好出版社借了我两千,省省吧。

越来越热,毒日头暴晒下,建筑、数木、车流和人群都萎靡不振,空气也近乎停滞,偶尔传来的鸟叫近乎哀鸣。柏油路被晒得黑油油的,迎面扑来的热风里饱含着烧焦的柏油味儿。不远处,柏油、汽车尾气和空调排气扇发出的黑色热浪朦胧了眼中一切,影像若隐若现,宛如海市蜃楼。热浪和尘埃中,人们头顶烈日,脚踏焦土。女士们还可以顶着花花绿绿的遮阳伞软塌塌地走,男人们大多无处可逃,挥汗如雨。我拎着矿泉水疲软而坚韧地走在北三环,眼睛迷离,鼻孔扩张,汗水瞬间变成黑色污渍。无所事事的荫茎像一株倒悬在阴沟里的热带植物,逆来顺受地晃荡着,毫无生机,这物事学名叫荫茎,太TMD的科学啦。

急切找一条地缝钻进去,本能想起地下室。那儿凉快,也是我惟一的去处。这处地窖位于北三环边一高层建筑下,一段漫长的洞|穴似通道接向地下二层,有一种走向深渊的感觉。即使大白天也开灯,否则伸手不见五指。

各种不明物质复杂霉味儿迎接我,东北名菜“乱炖”的怪味卓尔不群。这是一对下岗职工夫妇承包后转租的地下公寓。有二十多个房间,出租那间十五平,除了一张破旧双人床垫、两张小铁床、一张破写字台和一盏惨白而吱吱发响的日光灯外,一无所有。有公厕,还可以在厕所旁小隔断用老板的液化气炉洗个热水澡。房东没放过任何从穷光蛋们身上榨出油水的机会。洗澡一次五元还必须在十分钟内,超时每分钟多收一块。有公用投币电话,五毛钱一次,接听电话两毛钱一次。他们禁止使用一切大功率电器,开水必须在他们那里买,两块一瓶。如果你加上十块钱,还可以到他们锅里盛上一碗饭一碗汤啥的。房租八百,含水电,一分不少。齐顺子说由我,我当即交钱。

5

搬家前一晚午夜,人去屋空的隔壁电话响起,一阵紧似一阵,锲而不舍,精疲力竭的我只好哈欠连天地起身去接。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我惊奇又倦慵地问:“你咋想起我来了?”

“这么久才接电话啊。”她抱怨。

“我哪知道是找我的,这办公室没人啦。”

我还没说搬家的事,她就急切地打断了我:“陪我说会话,陪我说会话——”

“啥话非得半夜说啊?午夜凶铃,吓死人啦!”

武彤彤突然纵声大哭起来,我彻底愣了,一个劲地问,她只是一个劲痛哭。这一哭,足足几分钟,哭得撕声裂肺地动山摇,哭得我睡意全无头皮发麻四肢发冷,还好我没用免提,要不这幢楼的人肯定以为闹鬼了。

我只好诱导,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被盗了,均不是。我又问是不是家里出事了,考试考砸了,奖学金丢了,和导师闹别扭了,例假来了身体不舒服……她一概否认,我最后问,和男朋友闹别扭了?一阵沉默。尽管我已对我们的关系不抱任何希望,心里还是五味杂陈,除了痛苦焦虑忿恨嫉妒厌恶和麻木,隐隐还有一丝坍塌感和幸灾乐祸。我要她给我说说,她说:“我不说,说了也没用。”

我有些不悦:“那你给我电话干嘛?我去睡了。”

“不许走!我就是想和你聊聊。”她又大哭,“我想让你抱着我!抱着我!”

我苦笑:“我咋抱你,胳膊还能伸过太平洋去?”

她近乎喃喃自语:“可惜你不在这,可惜你不在……”

“你逃避啥呀你,你就说吧,说出来就好多了。”我以很肯定的口气说,“我知道你问题出在哪儿。”

她不吱声了。好一番循循善诱,她哭哭啼啼断断续续描述起来,一个没啥新意的故事轮廓渐渐浮现。一个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大她十岁的美国白人,和她若即若离一段时间后确定了关系。他们没同居,但如胶似漆。一个晚上,本想给那人一个惊喜的她来到那人宿舍。灯开着,按门铃,无人答应;打座机,没人接;打手机,他有些慌张地说在外面和朋友喝酒,她话没说完那边就挂了电话。她的直觉告诉她不对劲,就悄悄在楼外的花台后守候,那人既不接电话也不现身。突然,窗户上浮现出一个女人的剪影,整理衣服,然后梳头。继续蹲守,后来看见一拉美裔女子出门离开。她冲进去和他大吵了一架。

这是武彤彤单方面的描述,我忍痛谈了我的看法,说这人并不如你说的那样在乎你,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成年人,他爱不爱你的惟一试金石就是他是否愿意娶你,何况你们都是单身,大龄。她对我的说法不置可否。我开了个苦闷的玩笑,也许那个狗屁人类学博士,对她——还有那个拉美裔女人,更多的是出于人种上的好奇,现在好奇过了,所谓的爱情也就完蛋啦。我武断地说:“这更像TMD一场不人道的科学研究。”

她骂我:“你别污蔑了,幸灾乐祸吧?”

我压抑悲愤:“不是我污蔑你,我们拿事实说话。”

“啥事实?”我说看过一篇报道,中国女人和西方男人的婚姻百分之九十四以上以散伙告终。她不否认这点,反问:“这说明啥?”

“这说明有些女人更像商品或者试验品——还免费!”我咬牙切齿。

“你就骂我吧!”

“只是提醒你,恋爱中的人都是蠢驴,你就是一头蠢驴——母驴而已。”

好不容易武彤彤才稳定下来,我说了搬家的事情,出书的变故提也没提。她让我搬家后告诉她我的新电话。我摸索着回屋睡觉,齐顺子迷迷瞪瞪地说:“这种女人,啥玩意,甭理她。”

“你雏儿一个,懂个屁啊。”我喝了口水,伸了个懒腰,躲进了被窝。

“我最讨厌的就是中国女人被外国男人上了,中国没男人啦?国耻啊!”他梦呓一般地说,一边磨牙一边砸吧着嘴,“中国男人上外国女人还差不多呢,韦小宝就上了罗刹公主,李小龙也上了美国女人。”

坦率说,这事突然让我恶心。这跟那人的人种和国籍无关,只和他的性别有关。有一点明白无误,我对武彤彤本来就不牢靠的感情开始土崩瓦解了。

第12章

1

大编辑伊莲颇有知性女性的风韵。我给她送过一本打印稿,她给我一小时谈谈。伊莲暗示,只有顶级大作家才能劳动她这个一级编审的大驾,所以我提前赶到大楼外闲逛,预约时间到了才敲门,一开始就保持着外乡人和文学青年的双重谦卑。

伊莲拿出我的稿子,不客气地说:“你有潜力,语感不错,有质感,有张力,接地气,也俏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