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海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海盗- 第5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师(金顺熙)则位于主攻部队左右侧翼。法军部队一如既往地担任后续扩展任务。

8时整,隆隆的坦克前进声与第七、第八航空队强大的机群“”霍霍“的临空声同时出现在雷代尔德军阵地前。对突然其来的攻击,德军的心理准备并不充分,德军统帅部认为中国远征军的主力应该在康南地区,因此,雷代尔这个小小的桥头堡在统帅部醉心于新战役地时候并不受重视。

地面部队与空中力量同时进攻,考较的是中国远征军的地空立体作战的协调能力。当然,这样的进攻如果完美的进行,那将是无坚不摧、无可阻挡的。

一线坦克在地面火炮和伴随自行火炮的掩护下以每小时口公里地速度缓缓推进。坦克后面是用于发展战斗和占领阵地的装甲输送车运载的机械化步兵,再后面是徒步的朝鲜军两个师七万战斗员!最后,是法军第二殖民地军的黑忽忽的刚果战士。

中型轰炸机的轰炸线准确地保持在一线坦克前100米左右,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随后可以通过坦克部队营级指挥官的呼叫提供点对点的支援,打击企图顽抗的德军部队。

其实,这是一次铺张地、豪华的、有实际敌人的空地协同作战演习,就如同几年前在内蒙古沙漠和去年在海参葳的演习一样。

从人数对比来看。德军两个师相当于中国远征军一个师。

从兵器对比来看,没的比!德军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经营了一年多的混凝土碉堡群,但是这些东西连猎豹的坦克炮也抵挡不住,就更不用说自行火炮营里地加农炮和天上地炸弹了。

随着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在向德军阵地推进,攻击部队地战车群和随后的步兵群也同步推进,根本就没有给那些在轰炸中幸存下来地德国人以还手的机会。

8时40分,德军雷代尔的主防御阵地被攻破,大量的德军开始向后溃退,企图通过雷代尔北面的埃纳河公铁大桥撤出阵地,在北岸建立防御。

这给空中的杀手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俯冲轰击群无情地带着厉啸反复地轰炸、扫射,考虑到战役任务规定要保住大桥。方便攻击部队在北岸建立桥头堡。所以俯冲轰炸机并没有携带重磅炸弹,只是用小炸弹和机枪构筑了一道空中火力封锁线,将几万德军硬生生地压制在桥头附近不敢动弹。

空军立即把德军的动向通报给第一装甲旅指挥官房海洋准将。这个时候,准将正在组织兵力兵器对依托雷代尔镇西古堡顽抗的德军实施最后攻击。按照战役计划,桥头堡将由海军陆战第一师的装甲部队去夺取。不过,准将还是派遣杨建忠上校带领装甲2营向大桥方向突击。以便策应兄弟部队达成战役任务。

海军陆战师正面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德军构筑在濒河山脊南面的暗堡群阻碍了部队的攻击速度,刘大柱只能通过呼叫战机的帮助打击那些坦克炮无法打击的目标。或者是由步兵用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去一一摧毁那些拦路虎。

008号坦克上,杨建忠上校并没有看到海军攻击德军侧翼的迹象。在他的位置上,视线无法绕过山脊看到南边的激烈战况。不过,他可以看到德军在溃退中顽抗,也可以远远地看到大桥上空战机在盘旋。

“全营各车,成三角突击阵列摆开,速庶20。冲击。”

三个装甲连立即摆成前一后二的突击阵形,边用机枪扫射前方零星的德军,边用20公里的时速向大桥南猛冲。失去有效战斗组织的德军根本无法实施对装2营的有效攻击,眼睁睁地看着80多辆钢铁怪物势如破竹直扑大桥。

桥头的德军疯狂地用手中的步枪、机枪和能够搜集到的火炮向装2营射击,在人潮涌动的桥头,这80多辆坦克和装甲输送车在整体上并不起眼,但是一冲上桥头,就成为德军无法撼动的钢铁阵线。一片片求生心切的德军冲了上来,在榴霰弹和机枪的打击下成为一堆堆的尸体,后续的德军再次冲上来,再次成为自动火器的打击目标。直到残余的德军无可奈何地举起白旗的时候,桥头阵地前已经积累起了齐腰高的尸堆。

9时50分,海军陆战一师3旅通过大桥在北岸控制了方圆三英里的桥头阵地。雷代尔六个师的德军只有少量冲破最初的空中攻击逃到埃纳河北岸。

“时许,后续的法军刚果部队在朝鲜军的引导下,在桥北扩展桥头堡,建立了一个正面七英里、纵深约五英里的桥头阵地。至此,雷代尔战役快速发起,快速结束,却没有达到战前预计的调动德军的任务,因为,德军已经在瓦伦战线上转入了攻势。

这个时候不能不说聂文青的“以积极进攻代替防御”的战略思想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康布雷和雷代尔的胜利,歼灭了德军10个师的兵力,却没有调动德军向两地大规模的增援,反而让德军统帅部决心耍在瓦伦战线上实施突破,取得有决定性意义的战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康布雷战役和雷代尔战役实际上促使瓦伦——凡尔登更加的白热化。

不过,聂文青和周昆不是没有准备,中央突击集群的主动分兵,成为影响瓦伦  凡尔登战局的决定因素。

从清晨8时法军开始象征性地进攻后,德军主动撤退到第二防线积聚兵力,并利用防线间的空地大量杀伤法、美、比部队。早已经做好准备的德军重炮群,也在同一时间向暴露了发射阵地的协约国军炮兵倾泻了大量炮弹,到下午15时,一半的法军重炮部队丧失了作战能力,对前线的火力支援力度降低到水平线以下。

14时20分,蓄势待发的德军开始反攻,一个突击就夺回了一线阵地,随后,在炮火的支援下开始打击正准备加入战斗的法中央集团军群主力。措不及防的法军立即退向预备集团军建立的防御阵地。这样,德军掌握了整个战线的进攻主动权。

当日夜,德军以“个步兵师加2个骑兵师20万人2400门重炮的强大力量出击克莱蒙昂阿尔贡,半夜时分,担负守备任务的法第口军溃退。兰斯——凡尔登铁路再次被切断,这就意味着协约国军西突击集群与中央突击集群最便捷的联系方式被破坏。

战局对协约国军来说,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第44节 英印分裂

大中华帝国海军“重庆”号重巡洋舰离开了新加坡,向印度洋进攻。这艘1908年服役的重巡洋舰是为配合海军作战理念的改变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重巡洋舰,一般也作为归雁号的替代成为海军的检阅舰来使用。

重巡洋舰的建造理念是良好的远洋航海性能和强大的对空对地火力配置相结合。因此重庆号具有“000吨的标准排水量,前二后一三座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双联装255mm主炮炮塔。配备27mm…75Mm高平两用副炮42门和两具双联装553Mm鱼雷发射管。采用蒸汽轮机和柴油机混合动力推动,最大航速34节,最大航程在时速16节时为10800海里。装备舰载雷达和无线电通讯系统,可以作为舰队的临时指挥舰使用。

骚乱中的新加坡渐渐消失在海天线上,马来人和华人的,对立合作“性质的骚乱已经逐渐开始向新加坡独立方向发展。这场骚乱起始于1915年初!好心的大中华帝国释放了印尼排华骚乱中的经过苦役教育的马来和印尼暴徒,不过荷兰殖民当局不愿意接收为数20多万的暴徒回境,因此这些人就流落到马来半岛,尤其是新加坡为最。

很快,这部分人在因为种种原因故态复荫,在马来半岛开始找华人的麻烦。英国殖民当局认为首先是社会结构和这些人地就业问题引发了不满。因此在初期尽量地安排这些人到半岛上的种植园工作,不过为数众多的无业人员是殖民当局无法妥善安排的,英国人开始因为当初莽撞的大方决定而后悔了。荷兰人都明智地决定不要这些人。而英国则抱着自己的文明世界地代表,是世界头等大国地心态接纳了麻烦。到了1916年“月,骚乱逐渐形成。而当地华人为了在骚乱中自保。一方面自行武装起来(青龙会)。一方面与骚乱者谈判达成了默契,最后,在暹罗、缅甸、安南的独立风潮影响下,骚乱变成了要求马来半岛自治的动乱。到了1917年的四月,新加坡和马来半岛上时常响起激烈的枪声。独立者和殖民者在城市外围开始交火。而殖民者因为陷入欧洲大战的关系,无法抽调足够地兵力来消灭独立军,却只能看着独立军壮大起来,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龙剑铭从舰尾回到了舰桥司令室,心里却在估算着在目前的形势下,英国会于何时主动撤出中南半岛,这里的殖民地现在不能为英国的战争提供资源,相反地,还在严重牵制着大英帝国的投入战争,还在用逐渐变大的独立战斗威胁着殖民当局的存在。

英国人不明白亚洲发生的这些事情的幕后原因吗?不可能。傻子都明白。至少英国人能够猜到中南半岛上地独立风潮跟中国有关。但是英国政府并没有掌握到确切地证据。独立者用的武器是德制毛瑟,独立军地组织方式也近似于德军。一切的表面现象都是在证明,这些问题是德国煽动起来地。成熟的政治家不会相信表面现象。他们愿意深入地分析这些地区对中国来说的重要性。在“亚洲是亚州人的亚州”口号下,在中国参战前协约国答应在中国周边地区不得增兵的前提下。做咋。人情把这些殖民地换成对德国在非洲殖民地的控制。这对于英国来说还是比较划算的。

当然,英国人不敢在这个时候就中南半岛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状态发表官方的意见,因为这势必波及了同样在独立思潮主宰下的英属印度!

印度的问题和中南半岛上所谓的印度支那问题不一样。英国国王头上戴着的是印度皇帝的皇冠,这个头衔圆满地戴上去后要摘下来就很痛心、很困难了。

印度,面前已经在军事事实上分裂成了两部分,印度河西岸穆斯林为主地区被武装良好的拉吉姆团控制着,装备中国枪械的拉吉姆团显然跟中东地区的“泛伊斯兰联盟”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