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苏三国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美苏三国演义-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令杜鲁门气恼的是,他花费巨大力气支持的蒋介石却不给他争气,被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失掉了半壁江山。美国以调停为名暗中帮助蒋介石也无济于事,他不能眼睁睁把中国的大好河山丢给中国共产党和斯大林。为对付斯大林,只得开始认真研究对付中国共产党的方策。

杜鲁门把马歇尔请来,与夫人一起热情招待。

马歇尔是与麦克阿瑟齐名的美国五星上将,  1939年至1945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其后以美国总统特使身份来华“调处”国共关系。由于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遭到失败,  1947年11月奉召回国,出任杜鲁门的国务卿。他提出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为名,为美国控制欧洲立下汗马功劳。在杜鲁门眼里,马歇尔是个既懂军事又擅长政治的难得人才,定有对付中国共产党的灵丹妙药,便摸着下巴询问道:“马歇尔将军,你在中国多次与毛泽东打交道,他也是个乡巴佬?”

杜鲁门此言一出,当即遭到他夫人伊丽莎白华菜士的嘲讽:“你永远是个乡巴佬,什么时候说话才高雅一点儿呢?你只有在弹钢琴时才不那么粗俗!”

原来,杜鲁门夫人受过高等教育,人长得漂亮,学识也比杜鲁门渊博。杜鲁门35岁时才得此佳妻。婚后她帮助杜鲁门学习音乐,使杜鲁门小时从母亲那里学会的弹钢琴本领得到超常发挥。她常让杜鲁门为白宫的客人弹奏钢琴助兴。据说杜鲁门的一半点子来自他的夫人,因此对夫人言听计从。杜鲁门也以惧内为荣,但其夫人对外从不越雷池一步。伊丽莎白华莱士活到99岁,是美国最长寿的第一夫人。

年近 70 岁的马歇尔对此习以为常,滔滔不绝他讲起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谈起他一到延安,就有耳目一新之感:一座座由青松和红布搭起的牌楼矗立在延安机场入口处,中美国旗迎风招展,横匾上高悬着中、英文标语“欢迎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将军”格外引人注目,“国共合作万岁”、“中美合作万岁”的大幅标语更使马歇尔感到心里暖洋洋。毛泽东亲自率领一万多人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热烈情景使人终生难忘。

杜鲁门又迫不及待地插嘴问道:“毛泽东是不是个乡巴佬?”

马歇尔见杜鲁门夫人又要训斥她的丈夫,就抢先讲起他第一次看见毛泽东时的观感;只见这位传奇人物头戴解放帽,身穿布军衣,头发特别长,那秀气的样子简直像个标致女子!马歇尔不禁暗自纳闷,这个外表柔弱的人,怎么能具有扭转乾坤的力量!

杜鲁门说,正好可以向这个柔弱的人传播美国思想,为美利坚合众国所用。但马歇尔摇着满头银发,讲起毛泽东意志坚强,胸有韬略,难为所动,相比之下,还是周恩来最有人情味。接着又讲起美国调停国共和谈失败,周恩来1946年11月19日离开南京返回延安时,马歇尔抱病到机场送行,神情沮丧地对周恩来说:“这11个月来,我老了许多!”

周恩来善解人意,大度地安慰马歇尔说:“不管怎么说,您在完成使命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们共产党人是不会忘记您的,让我们做个朋友吧!”

杜鲁门听了冷笑连声,指责马歇尔莫要长中国人和苏联人的志气,灭美国人的威风,美国号称世界第一强国,还斗不过贫穷不堪的苏联和中国?

杜鲁门这样牛气,不是毫无根据的。

美国凭借远在美洲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听不到枪炮声,不但没有遭受这场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战的破坏,反而大发战争财,受到大批军事定货的刺激,美国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使美国在战后初期,以其无与伦比的经济、军事实力,在全世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杜鲁门凭借手中掌握的全世界大约50%的财富,根本不把苏联和中国放在眼里。

据杜鲁门掌握的情报,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大伤元气,损失惨重:  2000万军民丧生,到处田园荒芜,一片废墟,乌克兰发生大规模饥荒,人们缺吃少穿,美国新闻报刊更加予以恶意宣传,添油加醋称竟有活人相食,饿殍遍野的惨状。

在杜鲁门眼里,一穷二白的中国更是贫穷无比,仅四亿五千万人的吃饭问题就绝难解决,离开美国的大批美元,中国人就无法生存下去,只有向他杜鲁门屈膝投降。

但在斯大林和毛泽东眼里,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苏联和中国,却是充满无限生机,他们领导中苏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同美国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东西对阵,激烈争锋。

时光荏苒,后来形势巨变,中苏交恶,中美关系解冻,直至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极世界变为多极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

战后形势真可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纷坛变化,奥妙无穷。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新中国处变不惊,如红日东升,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卓尔不群,独立于世。新中国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运筹帷幄、精心指挥与领导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和平进步的潮流滚滚向前。

这样,中国、美国、苏联三个大国,在二次大战后新的国际形势下,纵横捭阖,斗智斗勇,构成了一部惊心动魄的新三国演义。

中美苏三国演义    第一回

时光荏苒 热战方罢冷战渐兴

曰居月 诸阵营划分美苏争雄

要讲美国、苏联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就首先要从战后冷战讲起。

何谓冷战?它是从何时何地诞生的呢?

冷战一词最早出现在1946年初,美国资产阶级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为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起草了一篇演说稿,称“美国正处在冷战方酣之中”,首先使用了冷战一词。后来,斯大林、丘吉尔、杜鲁门、李普曼等人反复使用,冷战一词开始广泛流行,普遍使用。

顾名思义,冷战是与热战即真刀实枪的战争相对而言的,指帝国主义者把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了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总称为冷战。

最早向杜鲁门政府提出冷战政策建议的人,是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此人出身于贫寒之家,靠个人刻苦学习进入美国外交界。他长期不得志,为讨好美国当局,曾对苏联政局写过许多捕风捉影的报告,例如仅仅根据斯大林一个多月未在莫斯科公开露面,便武断地作出斯大林的权威受到巨大挑战甚至有可能被赶下台的结论。

美国国务卿贝恩纳斯尖锐地批评凯南一派胡言,这使凯南遭到沉重打击,他终日郁闷不乐,加上又得了流行性感冒,鼻塞不通,牙齿疼痛,精神萎靡不振,唉声叹气地在莫斯科莫克瓦雅大街美驻苏大使馆的床上辗转反侧,不几天,人就瘦了几圈。他灰心丧气地埋怨说:

“在漫长的18个月里,我除了扯着人们的袖子,试图使华盛顿理解外,没做任何事情。我觉得对华盛顿官方提建议来说,实际上就像对石头说话。”

凯南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打开收音机,斯大林1946年2月9日的讲话马上引起了他的密切注意,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斯大林以他特有的权威语气,肯定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没有过时,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会造成极大的混乱,这将使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两个敌对阵营,甚至彼此发生矛盾打起仗来。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苏联人民不能忘记 30 年代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教训,对此要有所准备,必须发展基础工业,削减消费品的生产,苏联必须准备在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做出牺牲。

斯大林以毋容置疑的语气宣称,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不会有和平,无论苏联国内的和平,还是国外的和平,都不会有的!

凯南认为斯大林的这个讲话至关重要,集中地反映了苏联的对美政策,就从床上一骨碌爬了起来,抓起笔刷刷刷地写下他对苏联的看法:

总之,我们面对着这样一支政治力量,它狂热地为之献身的信仰认为:同美国不可能达成一项长远的妥协安排;若要使苏维埃国家获得安全,就应该,也必须扰乱美国社会的和谐,摧毁美国的传统生活方式,破坏美国的国际权威。这支政治力量拥有无上的权力,可以支配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的全部人力,支配世界上最

富有的国土的全部资源。

凯南写到这里,身体虚弱到了极点,只得躺到床上休息一会儿,又起身取出一瓶法国白兰地,咕哆咕咯大口喝了半瓶,借着酒力又奋笔直书:    与它同生俱来的是寸良深蒂固的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强劲思潮。除此之外,它还有一套精心设计的、覆盖面极广的机构在其他国家施加它的影响。这套机构有惊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由一些具有历史上无与匹敌的地下工作的经验与技巧的人员管理着。最后,这支政治力量看来在做出基本反应时完全无视现实。它不是像美国一样,把人类社会的客观事实作为经常检验和改正世界观的标准,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大口袋,可以从中武断地、任意地选择个别事物,抓来支持一个事先形成的观念。

乔治凯南善于揣摩杜鲁门等人的心理,擅长投其所好,煞费苦心他说出美国统治集团日思夜想“默默不断增长的不安”和应采取的重要行动:

苏联的政权是不通情理的,但对武力的逻辑却是高度敏感的,好像一辆开足发条的玩具汽车,只有遇到无法对抗的力量才会停下来。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

恰在这时,美国国务院指示美驻苏使馆上报对苏联的看法,凯南作为美驻苏大使馆临时代办,马上把秘书和两个武官叫来,在病床上像清教徒说教一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