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拿破仑大传-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奥地利军已经渡过了莱茵河,撕毁了条约,攻击我们的盟国(巴伐利亚)占领了他们的首都(慕尼黑)……因此,保卫我国边境的重任就自然落到了你们的身上。你们已经渡过了莱茵河。我们将连续作战直到德意志人民的独立得到保障、安全受到威胁的盟国得到救援并使骄傲的非正义的侵略者蒙受耻辱为止。我们在没有得到可靠的保证之前绝不会答应和平……但是,士兵们,我们面前还有漫长的征程,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无论遇到什么障碍,我们都能克服,在敌人的领土上插上我们的鹰旗之前,我们绝不收兵。

麦克在乌尔姆投降之后,在当天的另一道命令中,拿破仑赞扬了缪拉元帅、内伊元帅、苏尔特元帅和马尔蒙元帅以及法军。“我们取得了光辉的战绩,10万奥军被歼灭,5万奥军被俘获。”他这样宣布,但这并不完全是事实,因为查理大公的军队正在前进并严重威胁着他的南翼。

的确,现在远不是欢庆胜利的时候。在法军面前还有一场真正的战争,而且从拿破仑的人数来看,要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费迪南大公的一半人马在企图接近法军时已被击溃,但其余奥军包括约翰大公的22;000人和查理大公的80;000人仍然完好无损。同时,马塞纳的35;000意大利军在西南策应,内伊和马尔蒙军仍然竭力拦截查理大公的军队。令拿破仑担心的是,库图佐夫的38;000俄军现在已经到了100英里之外,在他的身后是整个俄国大军总计约226;000人,而拿破仑最多只有152;000人。在乌尔姆留下守军并给内伊和马尔蒙派出分遣团后,拿破仑实际只有不到100;000人了。

此时,拿破仑最担心的就是俄军。他命令缪拉、苏尔特、达武、莫蒂埃⑥(新建军团)和拉纳追踪库图佐夫和残余的奥军以防他们和沙皇亚历山大的军队会合。同时,如果沙皇军队和200;000人的普鲁士军(根据亚历山大和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10月25日在柏林签订的新防御条约)会合,法军将受到俄普奥三军的围攻。拿破仑冷静地判断了形势:即使普军会同俄军作战,调动庞大的军队也不是朝夕能成之事;也就是说,可以在俄军和奥军或普军会合之前先吃掉俄军。拿破仑准备将俄、奥、普三军一个一个吃掉,因此他当机立断,力求赶在普鲁士参战前占领维也纳,切断俄军退路——在查理大公率领奥军赶回奥地利之前,把这支俄军包围并消灭在多瑙河以南地区。

位于巴伐利亚的奥格斯堡现在成了法军的主要后方供给地,拿破仑命令贝尔蒂埃将慕尼黑变成战争指挥中心。奥热罗元帅率领少部分人马驻守新近攻克的乌尔姆,并袭扰福拉尔贝格的敌人,同时,内伊和巴伐利亚军团出征蒂罗尔的因斯布鲁克与约翰大公对垒。正是在这个时候,拿破仑组建了急需的第八军团,由莫蒂埃将军指挥。初冬的暴风雪和严寒已经降临,但是法国军人身上穿的仍然是8月从英吉利海峡转移时穿的衣服。

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军团是离查理大公和维也纳最近的军团,出乎拿破仑的预料,他拒绝和他的奥军盟友一起保卫奥国的首都维也纳。在法军还来不及展开行动之前,库图佐夫指挥俄军迅速撤离,在克雷姆斯渡过多瑙河,向北实行退却。俄军撤退时几乎炸掉了多瑙河上所有的桥梁,以阻止法军的追击。拿破仑命令缪拉、拉纳和达武军追击库图佐夫军。同时,查理大公军10月29日在卡尔蒂罗几乎击败马塞纳之后,继续向奥地利和驻有强大奥地利军的威尼斯前进,沿途他弟弟约翰大公的军队和他会合。两位大公的军队对拿破仑的右翼形成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如果俄军同时袭击其左翼的话。拿破仑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

第二十四章奥斯特里茨的第一声丧钟(6)

………………………………………

俄军北撤之后,多瑙河南岸地区的奥军兵力更加单薄,法军因而得以长驱直入,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11月8日,达武重创俄军后卫军团(由奥军分遣队组成),库图佐夫仍然未回头给予救援。而缪拉,没有和达武一起乘胜追击库图佐夫,而是擅自决定攻打抢占胜利嘉奖的珍宝——维也纳。拿破仑在林茨得知了缪拉的严重错误——事实上该错误导致库图佐夫得以沿多瑙河撤至俄军主力所在的摩拉维亚,怒不可遏的拿破仑不敢相信此事,立即给这位妹夫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大骂缪拉鲁莽得像个疯子,由于他的擅自行动使法军在追击库图佐夫的过程中丧失了两天宝贵的时间。缪拉不理解法军的战略目标是摧毁敌军的有生力量,而不是攻占城池。由于他没有执行拿破仑的与达武“密切配合”的命令,使得本来可以大获全胜的战役变得疑云重重——如果联军杀回马枪,也许还会使法军一败涂地。

为了抢占头功,缪拉和拉纳军越过横跨在宽阔多瑙河上的维也纳大桥攻进了维也纳城。在这场战役以及以后的战役中,法军暴露的一个影响战斗力的弱点是:法兰西皇帝的高级指挥官之间的嫉恨和敌意。这自然使拿破仑战略战术的成功实施受到阻碍。

早在10月11日,拿破仑就曾命令由缪拉临时指挥的达武以及拉纳的军团共50;000人“紧密配合前进……粉碎敌军”,命令明确要求他们在库图佐夫到达伊萨尔河之前切断其后路。但在逼近乌尔姆时,缪拉命令内伊3个军团中的杜邦将军率领的军团离开大部队留在多瑙河边。杜邦将军和他的4;000人马立刻发现,自己面对着的是25;000奥军并处于完全孤立无援的境地。他在阿尔贝克勇敢地和奥军展开了整整一天的血战后,撤到了布雷兹。拿破仑后来命令缪拉和内伊军向北移动,以援救杜邦将军,10月14日,在多瑙河的艾尔岑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内伊在战斗中表现英勇过人,夺取了多瑙河上被毁坏的桥梁并冒着奥军的枪林弹雨将大桥修复,然后成功地攻克了艾尔岑根(为此,他后来被封为艾尔岑根公爵)。由于他控制了桥头堡,缪拉得以在当日率领大军渡过多瑙河到达靠近阿尔贝克的地点;那里战斗仍在继续,缪拉来得正是时候,使杜邦免于全军覆没。

两军会合后,他们直取乌尔姆。内伊现在激烈地攻击缪拉,责骂他是个无能的指挥官,白白地让他的1/3的军团遭到损失。如果语言能杀人的话,缪拉和内伊在这场争吵中必定已经死过多次了。最后拿破仑亲自出面干涉,才将事态平息。但两个人从此互不理睬了,在战场上更无携手合作可言。接着贝纳多特和参谋长贝尔蒂埃以及达武元帅也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也许最严重的不和,要算冷漠、高傲、无情的苏尔特和鲁莽的拉纳之间的矛盾了。在布尔诺,好心但容易冲动的拉纳甚至向苏尔特提出决斗,仍然是被拿破仑拦了下来。在战役结束后,拉纳激烈地攻击拿破仑没有充分肯定他对这次大捷的重要贡献。拉纳是对的;拿破仑的确没有表扬他,没有在《陆军公报》上给他以应有的评价,拿破仑历来对别人的贡献是视而不见的。后来,拿破仑和拉纳之间甚至发生了更加严重的失和,给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留下了永久的创痕。

换句话说,在这次战役中,身在维也纳及其附近的5名战地元帅,在他们即将北渡多瑙河、在摩拉维亚平原的奥斯特里茨村和俄军决战之前,相互已经或即将成为充满敌意的对头,从而使他们不能同心协力对付外国军队。在将来的战役中,这些敌意仍然不会消失,结果导致一次次悲剧的结局。

然而,说到底,拿破仑本来就对缪拉不满,深层的原因无疑是缪拉曾经和约瑟芬睡过觉;加上他在这次战役中屡屡违背拿破仑的意图、放跑库图佐夫,贻误了战机,拿破仑对他自然更加不满。几天之后,法军向沙皇亚历山大的军队逼近,内伊全力追击库图佐夫;巴格拉吉昂⑦亲王顽强据守奥博霍拉布鲁恩,掩护库图佐夫撤退。俄国将军维茨格罗德向缪拉提出了休战的要求,缪拉竟愚蠢地同意了;这样不仅使库图佐夫得以顺利逃脱,而且和沙皇亚历山大的兵力会合,这正是拿破仑竭尽全力想要避免发生的事。“我完全无话可说了!”11月16日,拿破仑对缪拉嚷道,“立即撕毁休战协议,去进攻敌人!前进!摧毁俄军!”但此时已经太晚了。缪拉违背了拿破仑的战略目标和命令,使俄军在奥洛穆茨附近占领了有利于防卫的阵地。

到了11月28日,乌尔姆战役之后5个星期,拿破仑仍然没能够和俄军正面交锋,法军已经非常疲惫。拿破仑不知道缪拉到底是怎么了?以前,他总是能够按照拿破仑的命令行事的,并常常能使战役发生转机。现在,他似乎成了障碍物,成了法军的拖累。不过,这是他被册封元帅并且在为王位的继承权发生争论之后首次出征,在这次战役中他明显地表现出他作为一个军团司令的不可靠性。

………………………………………

第二十四章奥斯特里茨的第一声丧钟(7)

………………………………………

眼前的当务之急仍然是追上并歼灭敌人。11月28日早上,亚历山大一世指挥的俄奥联军靠近了法军的战线,巴格拉吉昂和基恩麦尔的骑兵和步兵开始向法军冲锋。拿破仑和奥地利以及普鲁士外交大臣豪威茨的谈判已经破裂,豪威茨空手回到了维也纳。

那天晚上9点,拿破仑和迪洛克骑马来到缪拉位于奥斯特里茨村2英里之外的指挥部。天寒地冻,不过没有下雪。拿破仑跺着脚搓着手。怕冷的拿破仑甚至在7月的杜伊勒里宫都会感到寒意,别人身着单薄的夏衣,他却需要烤火。现在他径直走到壁炉前,发现缪拉和苏尔特舒服地坐在那里烤火,而拉纳则坐在桌旁匆匆地写着一封信。

“怎么啦,先生们,这里一切都顺利吗?”拿破仑一边在炉子上烤火一边问道,目光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我们不认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