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刘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暴君刘璋- 第7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开始是黄月英劝黄家蛰伏,说无论如何,蛰伏才有好处,所以黄家根据利害关系,没有和其他世族一起叛乱。

哪怕唯一一次黄家人觉得世族叛乱胜券在握,却被黄月英全部集中在黄家湾,然后派虎子率兵堵住了出路,黄家的人想叛乱也出不去。

从最开始的水运,转运蜀中商人货品卖到江东中原。从江东中原转运粮食等物品到蜀中,黄家逐渐累积钱财。

到后面开始自己做生意,黄家的族人不知不觉间,就感觉到了钱财的魅力,并不比土地差多少。

再加上其他传统世族几乎被全部连根拔起,已经没有了土地之上那种氛围,外界倒是许多底层百姓做生意开始赚钱,涌现一些新兴商业大户。

氛围的转变,逐渐影响黄家内部。荆州黄家就这样被慢慢潜移默化,直到现在彻底成为商业家族。

黄家是川军中很少全身而退的家族,其他吴班的吴家,黄权的黄家,曲溪的曲家。邓贤的邓家,在当初的叛乱中加入叛党,现在的这些家族,都是受过重创后崛起的家族。

对家族软硬兼施,无声无息的改变家族性质,从中也可以看出黄月英的智慧。

看到刘璋到来,众商人一起行礼。尹柏等人都是笑容满面,作为当初一直跟着刘璋走的商户,如今享受着川军崛起最大的红利,当然高兴。只是金胖子神情郁郁,显然还在为罂粟的事情发愁。

“诸位不必多礼,请坐。”刘璋坐上主位,对所有商人道:“今天叫大家来。没其他事,只是我们川军的内政发展。可能要进入下一个阶段,诸位作为对我大汉繁荣有卓越贡献的人,应该有准备。”

“蜀王殿下。”刘璋话刚说完,尹柏就站了起来:“我等能有今日,皆仰仗川军,蜀王殿下说得没错,川军发展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天下即将重归统一。

为了大汉能早日统一安定,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好生活,我们这些商人资助川军义不容辞,我尹柏已经准备好了捐赠给川军将士的钱粮,只是数目不多,大概二十几万石粮食,三千万钱军饷。”

“好大的手笔。”一名小商人感叹了一句,可是没办法,也站起来表明了自己的捐赠数目,比尹柏少很多,但是也不算少。

众商人纷纷表示愿意捐赠。

这些商人自然有捐赠可以得到川军支持的考虑,要在川军辖地混,怎么能对川军一毛不拔。

但是也不仅仅是如此,这些商人同样希望川军一统天下,他们不是卖兵器的,刘璋也不允许他们将粮食卖出,发不了战争财,反而是一统以后,可以新建更多作坊和商户,销路更广。

所以捐赠川军最后一战,这些商人还是心甘情愿。

可是刘璋却摆摆手道:“诸位有此热忱,本王很高兴,但是本王说的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是川军即将对魏军和吴军发起总攻,而是单就辖地经济来说,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问你们一个问题。”

刘璋神色和缓地扫过每个商人,虽然眼神温和,可是听到刘璋要问问题,这些商人都紧张的心口直跳,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准备抢答。

“商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说,行商的前提是什么?”刘璋问道。

“当然是商业头脑和商业眼光。”尹柏立刻答道,接着侃侃而谈:“我做了这些年的商人,总算完全体会到了头脑和眼光的重要性,没有眼光,一个商人一辈子也就最多开个店铺的出息,发财的机会摆在面前都抓不住。

没有头脑,就算机会送给你,你也做不起来,不但赚不了钱,还弄得倾家荡产,只要有了头脑和眼光,行商无往不利,早晚成了一方豪富。”

刘璋点点头,“说得好,你们觉得呢?”刘璋看向其他人。

众人立刻七嘴八舌的说开了。

“我觉得本钱最重要。”金胖子忽然闷闷地插了一句口,现在金胖子就为本钱发愁,现在自己还能作为大商人站在这蜀王府,可能过五年,自己就要站在大牢里了,他当然觉得钱最重要。

刘璋微微一笑,这时曲溪开口道:“我觉得应该是稳定的市场和购买人群,没有这个,别说商业不能兴盛,商业根本不能发展起来。”

“曲溪的想法和我差不多。”刘璋说道,其他商人都看向曲溪,尹柏心里有些气闷,好像一直以来,自己的风头都被这曲溪抢去了,心中老大的不忿。

刘璋接着道:“商业最重要的是有购买人群,也就是消费者,而消费者不等于人口,消费者确切的来讲,是有购买能力的人口。”

“好绕口。”

尹柏说了一句,黄月英也奇怪地看着刘璋,总觉得不太对,为什么刘璋嘴里总能蹦出一些新词,看起来在许多方面,主公都没自己懂得多,可是一些方面他懂的,自己竟然完全没听说过。

“难道皇家有什么秘典,是天下人接触不到的吗?”黄月英想着,现在看到皇宫的珍藏,对自己来说完全没有任何障碍,黄月英决定去补充一下知识。

刘璋笑道:“直接说吧,我之所以说我们的内政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因为我们这里将出现大量的购买人群,也就是消费者,他们将为你们的商品付费,助大汉商业繁荣。”

“大量的购买人群?”众商人眼中都放出光来,可是不知道刘璋为什么会这么说。

刘璋道:“其实你们也应该感觉到了,每次新的商业刺激开通,比如西南丝绸之路,西域的归附,还有一些刺激政策,比如给农民发放粮食补贴,都能带来一些商业繁荣。

但是很快又会趋近饱和,这就是因为这些政策能带来新的消费人群,农民有了钱,不可能全部存在席子下面,当然会拿来买东西,这样商业就刺激了。

所以商业最重要的条件,不是其他的,就是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有足够的余钱来进行商业行为。

以前几个利于百姓温饱留下余钱的政策,解放世族手中的土地,降低百姓赋税,月英推广的种植方法,双季稻推行,占城稻推行,对异族的钱财补贴,对农民的粮食补贴,这些行为都促进了商业。

所以,你们要想更加富有,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最广大百姓有更多钱财来消费,如果他们挣扎在温饱线,那是不行的。

而现在。”刘璋看向众人道:“你们应该听说了,昨年冬季,红苕和南瓜在关中大范围种植成功,现在已经向荆州,益州,滇州,交州,凉州,南阳,豫州,河洛之地,下河套,并州,全部发放红苕块茎和南瓜种子。

这两种作物的产量,是水稻的十倍以上,红苕更是达到二十倍,你们想想,等丰收之后,农民还会愁温饱问题吗?”

刘璋话一说完,众商人都两眼放光,他们也听说了关中试种新作物,听说产量很高,可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对自己的商业有这么大影响。

刘璋种植这两种作物,和明朝不太一样,明朝的新作物种植,花的时间太长,虽然新作物引进后,扩充人口极快。

但是由于不是产量突变,没有那么震撼性的效果,也就是这些高产作物差不多推广的时候,就伴随着人口增长,属于渐变式。

但是刘璋试种作物,没有像明朝那么渐变的种植,百姓看到别家种植好了,才保守的接受。

而是在关中试种成功后,立刻将绝大部分留着种子,扩展到八个州,这样必然将实现产量的爆发。

第924章 预防针

到时候必然造成一种富足的假象,之所以是假象,是因为随着以后的人口增长,慢慢还是会磨平红苕等高产作物带来的福利。

但是刘璋就是要利用这种假象,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产生不是没有道理的,只要利用了这一次繁荣,必然可以让商业蓬勃发展。

但是蓬勃发展之前,刘璋需要一个引导,绝对不能出现商业侵略式增长,那绝对是不利的。

刘璋郑重对所有商人道:“诸位都是我大汉民间精英,理应为大汉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我希望你们将手上资金,更多的倾注到实体经济中来。”

“蜀王英明……只是,什么是实体经济?”尹柏疑惑问道,黄月英和曲溪等人也看向刘璋。

“也就是生产产品,而不是转卖货物。”刘璋说道:“以前我们只有益州的时候,诸位都是自己做产品的。

后来荆州一片白地,为了恢复荆州,你们开始将蜀中的货品运到荆州贩卖,许多商家逐渐开始从事倒卖行业。

直到现在,朝廷控制了八个州,将一个地区的货品运到另一个地区,逐渐成为了你们的主业,而且荆州新兴的商业家族,基本都是靠运输和转卖赚钱吧?”

刘璋看向荆州黄家的代表,代表默默点头。

刘璋笑了一下:“这没什么,商道,以有余补不足,转卖无可厚非。

但是这并非强国之道,或者说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是那么重大,甚至到了一定程度,它会制约我们经济的发展。因为他不能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我需要更多的实体经济,我需要你们更多的像以前只有一个益州的时候一样,从事蜀锦,丝绸,陶瓷,纸张等的生产,批量生产百姓用的皂角膏,煤油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我明白了,蜀王的意思是。让我们多从事生产产品,而不是去赚差价是吗?”尹柏立刻道。

见刘璋点头,尹柏大喜,立刻拍胸脯保证道:“蜀王放心吧,我们会多生产产品。少投机转卖的。”

“是吗?”刘璋瞥了尹柏一眼,沉声道:“尹柏,我知道你为了中原地区重建,准备了大量物资,却一直没有拿出来,是在等春荒吗?”

迎上刘璋的眼神,尹柏突然瞳孔一缩。这是商业秘密,同行都不知道,蜀王怎么知道的?尹柏突然想到王累的那个监察组织,不是说那只是监察官员的吗?

“你不用管我怎么知道的。商人的把戏,朝廷很容易就能知道,换了其他的君王,为了能多收你们的税。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果你们也觉得我会那样做。那就只能自求多福。”

尹柏心中一紧,只觉得冷汗唰唰地冒出来,“是,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