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历王朝-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保深知此事的重要,他劝皇上把在家赋闲的潘晟叫来,要他早早入阁,先居张四维名下,担任次辅之职。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大明朝的支柱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

万历听到这个噩耗,他呆了好久,说:“辍朝一日。”

万历回宫里,一天呆在乾清宫的暖阁里,头一次没召见宫女妃嫔,一个人在阁里呆了一整天。冯保站在阁外,张鲸与张诚、张宏等大珰一直在阁外等待,等着皇上出来或是下谕旨,但万历一直呆在阁里不出来。

没人能想到,万历这会儿在写字,在写大字。他写大字,一开始是想给张居正写一幅字,但提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字好了,记得一开始给张居正写字,就写上“尔惟盐梅”,但如今他的盐也没了,梅也没了,他还得过下去,而且心里隐隐地生出一丝振奋,为什么呢?

他写上几个字“文忠”,这是给张居正的谥号,这是最高的谥号了,他给张居正最高的谥号,在大明朝没有谁能得到这个谥号吧?他记不得了。也许有,有也就是刘基、徐达一类的开国功臣吧?他再写上几个字,但都认为不好,忽地想起来张居正的训诫,要他不要在写字上下功夫,他说:“我记着,我记着。”忽地满面是泪,他哭了,很伤心,“我那么依靠你,你为什么要死呢?”

西庐里,只有两个人静坐着。

张四维与申时行两人呆呆坐着,张四维缓缓说道:“他推荐了潘晟,潘晟是一个无用的人,我不说别的,他太无能。为什么要推荐潘晟?就因为他是冯保的老师,还是因为他是张居正一党?”

申时行也不满意张居正,张居正一死,他也愿意说说话了,他说:“他推荐潘晟,只是讨好冯保,他想让冯保多掌外权。”

张四维很坚定:“那可不行,内府再掌外权,就会再出一个刘瑾,再出一个王振,那时大明朝还有安宁之日吗?”

申时行说:“你说怎么办?”

张四维说,潘晟不在京中,赋闲在家,这会儿下诏要他早来,他会回京的。一旦他入了阁,冯保必会保他做首辅,那时我们就被动了。

申时行说,依你看,怎么办?

张四维说,要言官们弹劾潘晟,皇上也不会喜欢有人天天弹劾他的,说不定一下子就把他拿掉了。

申时行说:“好,我去办。”

申时行去访御史雷士祯,他说,张居正没了,但他安排下了人,潘晟是一个正直君子也还算好,但他是个贪婪小人,他任礼部尚书时,作恶太多,是给你弹劾下去的。这种人,优游林下也就是了,让他再来朝中主事,可就是大错了。

雷士祯曾弹劾过潘晟,正怕他再回来主事,便说:“此事我再上疏,就弹劾他,说他‘清华久玷,不闻亮节异能,廉耻尽捐,但有甘言媚色’。'① 《明神宗实录》卷一二五;《国朝献征录》卷六十五,雷公墓志;樊树志《万历传》。'①看皇上罢不罢免他?”

这天晚上,万历刚刚去乾清阁里,就有当值的大珰张鲸过来,对他说:“有御史上奏,密折说事,皇上要不要看一看?”

万历这会儿正有心气儿呢,张居正一死,所有的大事都得经他处置,怎么能不看?他说:“他说的是什么?你说说我听。”

张鲸看折子:“他认为潘晟这人不可用,这人在先帝时秽迹昭彰,总被先帝斥责。皇上用他时,他又贪婪,给皇上罢免了,这会儿再起用,言官们皆不服他。”

万历说:“我也知道他这人不怎么样,但既是先生临去之荐,就算他行,用了吧。”

张鲸说:“是,我就写下皇上的批复,拿这个批红好了。”

冯保听说了,对张鲸说:“这些时日,你与张宏在乾清阁当值,如果有疏说潘晟事,给我挡着,听明白了吗?”

张鲸说:“听老祖宗的,我都挡着呢,皇上刚才问潘晟事,我就挡了,替皇上拟了批复。”

冯保说:“对,你就这么做。”

冯保想,潘晟一旦入了阁,就要他做内阁首辅,他不是张居正,但也强似张四维与申时行,那两个人不肯事事听他的,反是有自己的主意,那怎么行?就是要潘晟主持阁务,从此万历一朝的大事都得由他冯保说了算。冯保告知司礼监众人,只要内阁有事,都得向他禀报。万历问冯保,张先生保荐的潘晟怎么样?冯保说,他还行,如今要上下齐心,就得一个老成持重的人来主持内阁,不能由张四维主事,他要主事,便会重商而轻农,这可是张先生最不愿意看到的。要由申时行主事,便有一点儿软。万历点点头,说,张先生原就保荐潘晟,那就是潘晟吧。

万历下谕旨:潘晟是元辅临终所荐,何必以旧事滋扰?

张四维与申时行不甘罢休,更有给事中张鼎思、王继光、孙玮、牛惟炳、御史魏允贞、王国等人再三上疏,一齐弹劾潘晟;更有御史们齐说,如果皇上真的用潘晟,他们将一齐上疏,举潘晟的旧事,说他如何贪污渎职,在礼部尚书位上做出的许多事,给人一件件一事事说出,在京城里散发。

潘晟正从家里启程,家乡人知他是替代张居正做内阁辅臣的,早晚他会代张四维而为首辅,有许多人来送行。在长亭上,潘晟论言侃侃:“大明朝正值多事之秋,如果能按照张相的旧例,一成不变,大明朝还有望振兴,这十年大家不是看到了吗?我曾对张相说,没有张相,便没有大明朝的今天,也就是说,没有张相,也没有大明朝的明天。我要上朝,就是要重提张相的所有新政,把这新政进行到底。”

众人齐开口夸他,不愧张相举荐潘大人,有了潘大人,张相的新政才可能进行到底。

潘晟在众人的一片欢呼声中上船,他要沿着漕路一直进京,去内阁就职。

冯保病了,他躺在家里,一连十天不能上朝,他想,皇帝身旁都是他的人,有什么事儿,张鲸、张宏、李佑、何进这些人哪一个不立刻飞一般地跑来告诉他?

潘晟站在船头,看着船渐渐离开码头,脸上就没了笑容。他知道张居正举荐他的用意,是要他再行新政,把张居正的一套新政进行到底。但新政能进行到底吗?有张四维、申时行这些人,他们分明不在意新政。张四维说,行时兴商,振外交而行商,兴国以经济,实行银税制度化,让各府州能兴商而独立,这想法真是大胆。自有大明朝以来,太祖皇帝想的,就是要中央集权,要天下一统,国家强盛不强盛有什么关系?只要大明朝不垮,朱家子孙不败,就行了。潘晟想着,他去做内阁阁臣时能做什么?他能说服张四维、申时行这些人吗?

船行到了杭州,接到了京城里的消息,给事中、御史们都在弹劾他,说他是一个不称职的官员,重提旧事,说他当礼部尚书贪婪收贿,竟成恶习。礼部官员都知道,他喜欢古旧物,每一升迁者来京都要送他礼物。再说到他在隆庆五年因贪污礼部大典款项而被御史雷士祯弹劾。这一次雷士祯更是首先发难,直接上疏弹劾他,说他不配做内阁阁臣,就是故去的元辅举荐,也不能用。元辅是一位重臣,大明朝赖他而中兴,但他在病重昏谵之时,怎么会说得明白,怎么会举荐出他心里最为信任的忠臣来呢?一定是他迷昏了,也许是别人听错了。

潘晟的心里咚咚打鼓,他想:有人不想要我去京城啊。

他故意停在杭州会友,在京杭运河上与朋友晤。有人说,要庆祝他入阁执事。他笑说,不一定,我不一定要去内阁做事,我这几年赋闲,得了个大领悟,要是能闲着,最好什么都不做。你看看太岳兄吧,他是鞠躬尽瘁,也难保他身后哀荣,有许多人要对他发起攻讦,死后再有人弹劾他,他的身后事会怎样?世事难料啊。

万历在晚上看折子,正是张鲸当值,万历问他:“有那么多人弹劾潘晟,他还没上任,人们为什么不放过他?”

张鲸说:“就看皇上想不想用潘晟,要是他是皇上心里想用的人,皇上就力挺他,皇上用他,谁敢说话?但皇上要是不想用,就是张先生死前举荐的,也不用他。张先生举荐的,不合适,也不必用他。一用上他,惹得言官都不满,惹得阁臣也不愿,对皇上有什么好处?皇上想啊,这会儿张四维与申时行是不是一心听皇上的,要是他们肯一心听皇上的,就用他们,有什么不可?”

万历心想,我要那个潘晟有什么用?言官与阁臣都反对他,我何必用他?张居正死了,我也不必每一句话都依他的办。万历说:“你就对张四维说,要他拟旨,看怎么办吧?”

张四维与申时行正在西庐坐着,张鲸来了,对张四维说:“上一次得你的帮助,真是不错,这一回得报答你了。”张四维笑:“多谢公公,有什么事儿,还望公公直说。”

张鲸说:“那是,你是首辅了,当然得直说。”

张四维问:“皇上对言官弹劾潘晟的事怎么看?怎么说?”

张鲸笑了,笑得含蓄:“皇上说了,要你拟旨。你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好了。”

张四维明白了,他对张鲸说:“多谢公公。”

张鲸与张四维也就此形成默契,他看着张鲸,对张鲸不声不响就做出大事,极是佩服。他问得小心:“依公公看,潘晟能不能成为阁臣一员呢?”

张鲸说:“依我看,他干不成了。那么多的言官反对他,阁臣也反对他,他能干成吗?”

张四维说:“我明白了。”

张四维代皇上拟旨,写道:放之归。著潘晟以新衔致仕,让他回家。'① 《万历邸钞》;《明神宗实录》卷一二五。'①

潘晟在杭州西湖上泛舟,悠闲饮酒,等着京城消息。友人问他,你怎么不着急去京城就职?他笑说,京城里有许多人弹劾我,说我贪婪,说我任礼部主官时大肆贪污,凡有人送礼,来者不拒。我不入京城,就已死定了。

友人问:“如此一看,张相一死,朝中的政事会大变了?”

潘晟说:“肯定是,我也不能入阁,只能一走了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