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在汉末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在汉末三国-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凡哪是真的要为难他,连忙下马,弯腰将他扶起,亲热地执着贾诩的双手,诚挚地望着他,道:“文和勿怪,先前的冒犯并非我的本意。如今匈奴犯我河山,屠我汉人,淫我中原女子,肆意践踏我汉人的尊严,你我若不能同心对敌,此次出征一旦失利,便会助长匈奴的嚣张气焰,如此我大汉危矣!”

“还请文和助我,共驱匈奴!”刘凡眼神朗朗凝望着贾诩,言辞恳切。

贾诩何尝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先前多有倨傲,是没将刘凡放在眼里,此时一听,恍然醒悟,俯身拜倒在地,抬头看到刘凡投过来的诚恳目光,不由微微动容,道:“将军大度,诩愿效死命!”

“我有文和,区区匈奴无忧矣!”刘凡大喜,连忙将贾诩扶起,两人手拉着手,说着悄悄话,关系瞬间拉近了不少。

大军出发之际,一骑快马踏尘而来,刘凡定睛一看,马上那名大汉不是典韦是谁?

先前刘凡也曾多次找过典韦,希望他随同自己一起出征匈奴,但典韦看似憨厚却是一根筋,打死也不肯离蔡琰太远,说要随时保护她,免得再被匈奴人掳去。

刘凡不明白典韦这时为何又会出现,他立在神焰驹上,远远地喊道:“典韦,我大军出发在即,现在可没空陪你喝酒!”

原来,自从刘凡和典韦在牡丹楼相识后,两人便经常出入酒巷,喝酒聊天,比划猜拳,关系倒也不一般。

典韦高扬起手中粗黑的双戟,咧嘴笑道:“即使军中无酒,将军不欢迎老典,老典也要跟来,否则师妹不理我,老典的日子便不好过!”

原来是蔡琰那小丫头让他来的,刘凡心中一喜,大笑道:“谁说军中无酒?待得驱除匈奴之日,我定和你共饮三百大碗!”

典韦也大笑,策马追上刘凡,随后刘凡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往函谷关挺进。

这一日傍晚,大军行至函谷关东侧的一条狭长山谷前,刘凡下令全军下马扎营,休息一晚后,明日再接着赶路。

早有张燕命人快马来报,虽然有匈奴人叩关,但函谷关艰险,匈奴大军又无攻城利器,因此只是做了一番试探后便未再攻城。

匈奴大军在函谷关数里外扎营,日夜上山砍伐树木,全军上下齐动手,正在赶制云梯和撞门柱等攻城利器,只怕不久后便会对函谷关发起攻击。

兴汉军帅营里,刘凡召来贾诩、高顺和典韦,商议对策。

刘凡坐在主位上,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羊皮地图,首先开口道:“这是我命人绘制的大汉全境地形图,大汉现有国土以及北方胡人的聚居地,所有险要地形以及重要城池都在上面有所标记,大家可以看看,然后说说你们的看法。”

典韦大咧咧道:“匈奴人有什么好怕的,给我一千兵马,我为先锋,杀他个人仰马翻,你们再率大军一拥而上,定能将匈奴鸟人全歼!”

“若两军交战,定让你为先锋!”刘凡不禁一笑,随即望向贾诩,道:“文和可有破敌之策?”

贾诩出列,以羽扇指着地图上函谷关外匈奴骑兵的位置,朗朗道:“诩有一策,可全歼这五万匈奴骑兵,但却有一定风险,不知将军可敢一试?”

贾诩一双清目灼灼地望着刘凡,他在考察刘凡,若刘凡的表现能让他满意,让他奉刘凡为主也未尝不可。

刘凡听了一喜,道:“文和请说,若真能全歼这支匈奴铁骑,扬我大汉国威,一点风险又有何不能冒?”

“打开函谷关,放匈奴骑兵入关。函谷关的守军可暂时撤到函谷关东侧的山林间,一旦时机来到,便可再次夺回函谷关。”说着,贾诩健步走到地图前,羽扇指着函谷关东侧的一条大峡谷,道:“这条峡谷名为长蛇谷,此谷蜿蜒狭长,最窄处仅容三五人并排通过,最宽处一次也只能通过八九人,是个埋伏的绝佳位置。匈奴骑兵入关后必定长驱直奔洛阳,而长蛇谷是函谷关通往洛阳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在这里设下重重埋伏,这五万匈奴骑兵便成了瓮中之鳖,当能一战而全歼敌军。即便有漏网之鱼,函谷关落入我军手里,这些匈奴人插翅也难飞!”

贾诩此策一出,可谓石破天惊。

这是个极为惊人胆大的计策,试问有谁能想到汉军会拱手让出浩瀚雄关,放匈奴人入关。此策一旦奏效,当能迅速拿下这五万匈奴铁骑,当然其中要冒的风险也不小。

此计可谓一毒计,不仅对自己人毒,对敌军更毒!

刘凡犹豫良久,半晌后道:“若匈奴骑兵入关后,不再东进,而是牢牢占据函谷关,等候长安那边的匈奴大部,两军一旦汇合,如此便是将洛阳城完全曝露在匈奴人的铁骑之下。”

贾诩眼中略有失望,在他看来为帅者哪有不冒一点风险的,而且他敢肯定,匈奴人必定不会据守函谷关,最多只会留下一小部分兵马守关,其余大部必定会直奔洛阳,毕竟对匈奴人而言,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从未有过。

但接着刘凡眼中大亮,兴奋地说道:“我有一策,可将风险降至最低。如此,文和之计可行,匈奴大军可灭!”

第八十七章 请君入瓮

看到刘凡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贾诩、高顺、典韦三人纷纷惊奇不已,特别是贾诩,他能想到这条计策已是不易,若有旁策弥补此计,可谓天衣无缝。

“请将军示下!”贾诩已是忍不住开口相问。

刘凡微微一笑,道:“文和可曾听闻元宵那天牡丹楼发生的一件事?“

贾诩拱手道:“略有所耳闻。”

匈奴人大闹牡丹楼事件虽然被刘凡下令封锁,但贾诩曾经是董卓的亲信部将,能够知晓这件事自然不足为奇。

“我们可以散布消息,就说那批潜入洛阳城的匈奴人已经得手,掳掠了京城中最貌美的女子,但却未能逃出洛阳。同时可以让洛阳那边配合,暂时关闭洛阳城城门,许进不许出。如此一来,匈奴人占领了函谷关后必定会前往洛阳接应他们的同胞。”

说到这里,刘凡已是嘿嘿笑了起来。

贾诩也是抚须大笑,若有此计相辅,他那毒计的风险便能降至最低,一旦功成,他贾诩的大名必然响彻中原大地。

这一刻,贾诩不免对刘凡刮目相看。刘凡此人不得了,半个月前的一件事都能拿来利用,此人心思缜密,再加上收拢人心颇有一套,必能成一番大事,离开董卓跟随后者或许是他一生最大的幸事。

函谷关外三里远的匈奴军营地,驻扎着匈奴五万铁骑,率领这支骑兵的乃是匈奴的左大将丘林巴。

匈奴中军大帐,丘林巴召集一众部将商议攻取函谷关事宜。

昔卫青、霍去病北驱匈奴,封狼居胥的记忆早已经褪去。这百余年来,南匈奴人得汉朝廷支持,在草原上休养生息,渐渐成了草原上当之无愧的王者,他们虽受汉朝廷厚恩,心里却委实看轻汉人,只觉汉人羸弱不堪一击,匈奴但有所求,只需带一支匈奴铁骑挑衅大汉边城,便可掳来丰茂的金银牛羊。

左谷蠡王须卜鹰在王庭中言之凿凿,如今中原虽然大乱,但汉人已经崛起,早已不是从前模样,中原大地英雄辈出,特别是新冒出的一个骠骑将军,虽年纪轻轻,但领兵作战以来,战无不胜。他们却压根不信半点,这次大举犯汉,与汉军真刀真枪数次大战,每战皆胜,汉人不堪一击,以至于后来远远的看到他们匈奴铁骑逼近,便吓得弃城而逃。

想到这里,丘林巴不禁嗤之一笑,那须卜鹰实在是胆小,竟然不愿率兵南下,竟将这份天大的功劳让给了自己。

丘林巴高坐于帅位上,看到众部将皆到场了,他站起身来,拔出腰间弯刀,高举向天,志得意满道:“我匈奴儿郎都是响当当的汉子,今夜睡个好觉,明日便随本大将杀入函谷关,进逼汉朝廷的京师洛阳城,为我匈奴立下不世之功!”

“杀入函谷关,攻破洛阳城,为我匈奴立下不世之功!”大帐中响起一阵阵激扬的口号,冲出营帐,直抵云霄。

次日凌晨,天还未亮,在丘林巴的一声令下,五万匈奴铁骑向函谷关发起了冲锋。

随着冲锋的号角吹响,一支由骑兵临时改成的五千步兵率先扑向关楼,他们高举着盾牌和云梯,顶着守关士兵密密麻麻的箭矢,呼喝呐喊着前冲。

在他们身后不远处,浩浩荡荡的匈奴铁骑,犹如一阵洪流向关楼席卷而去。

初始,函谷关守兵还能组织有力的抵抗,箭矢,滚木,擂石,火油,一切能用上的守城利器全都使劲往匈奴人身上招呼,匈奴人五千的攻城部队十去其三,关楼下留下一地的尸体。

但随着匈奴人悍不畏死的冲锋,当第一个匈奴人爬上关楼时,除了有数的一些将士拼死抵抗外,大多数守关士兵轰然而散,纷纷丢盔弃甲,四散逃命。

很快,便有英勇的匈奴士兵打开了关门,迎接匈奴大军入关。

“汉军果然不堪一击!”丘林巴在关楼下看到这一幕,不免得意大笑,心中对汉人更加的轻视。

攻下函谷关意味着中原门户大开,他随时都可以挥师东进,杀向洛阳城,建立不世奇功!

站在函谷关关楼上,举目眺望远处的大好河山,丘林巴心中的那团火焰越烧越旺,他仿佛看到了匈奴铁骑驰骋在中原大地,杀得汉军丢盔弃甲,最终称霸这片土地。

函谷关东侧的一条小路上,张燕和于毒两人骑着俊马,身后跟着四千兴汉骑兵,飞速前进,他们要赶往附近的山林,埋伏起来,等候时机夺回函谷关。

“不能和那帮匈奴鸟人真刀真枪的来,真不爽!将军也真是的,就这么让我们拱手让出了函谷关!”于毒低声咒骂着,一脸的不忿。

“这是将军的命令,我等自当遵从!你若再敢说将军的不是,定军法处置!”张燕板着脸喝道。

接着他缓了缓语气,道:“将军定是想引这支匈奴大军入瓮,好一举歼灭。只等时机一到我们再杀回去,到时定让你杀个痛快!”

于毒恍然醒悟,不再多言。

丘林巴攻下函谷关后,便令大军驻守函谷关,暂作休整。

这一日,他升帐议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