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航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大航海-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臣义士。曹君要荡平西域,刘使君要南征蛮夷,我那叔叔要在三五年内平定山越,看来只要君臣同心,我大汉中兴之时不远啊。”

杨彪暗笑,却一本正经的点点头:“诸君都是慷慨之辈,这等豪情确实令人感动,老朽虽然不能和诸君一起征战沙场了,可是却愿意凭一枝秃笔为诸君纪功。请诸君拭目以待,一个月内,你们的豪言壮志便会为我大汉的士人传诵。”

张温还没反应过来,可是曹丕却是大惊一惊,随即诸葛亮也明白过来了,顿时目瞪口呆。本来以为只是酒话,说到哪算到哪,说的人固然是随口说说,听的人也不当真,可是没想到杨彪又玩这一手,而且上纲上线,直接把这个当成他们的诺言,要发到大汉境内的各郡各县。天啦,那不是给自己下套吗,这内战还没打完呢,哪有心思对外征伐啊?

又上这一老一小两只狐狸的当了。

曹丕冷汗都出来了,他在想这句话如果传到曹操的耳中,曹操会作如何想,是支持他出征西域呢,还是说他又在胡说八道,把事情做砸了?诸葛亮却很快反应过来,他笑了笑,起身对杨彪和孙绍行了一礼:“越王殿下,老大人,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功不竟。刘使君虽然愿意为国征伐,可是如果益州北部还没有完全平定,就是想南征,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请越王殿下和老大人向天子进言,下诏曹公撤出汉中。我敢在此向天发誓,益州北部安定之日,便是刘使君派兵南征之日。”

孙绍赞了一声,这诸葛亮就是聪明,话题一转,就变成讨要汉中了,而且名正言顺。至于汉中真给他之后,刘备会派多少人南征,那就天晓得了。

杨彪瞟了诸葛亮一眼,心道这个年轻人够滑头啊。他略一思索:“你是诸城的葛氏后人吗?”

“正是。”

“那诸葛玄是你什么人?”

“是家叔。”

“哦。”杨彪点点头:“当年刘表表尊叔为豫章太守,上表送到朝庭的时候,就是我处理的。”

诸葛亮很郁闷,这话怎么扯到这儿了,可是他不得不表示尊敬:“原来是杨公经手啊,真是有幸。”

“尊叔才具一般,但是却是个忠臣,因为刘表的上表来得太迟,朝庭委派了朱皓为豫章太守,尊叔虽然委屈,却从来没有什么怨言,心甘情愿的弃官而去。现在想起来,老夫还是有些内疚啊。”

诸葛亮尴尬不已,杨彪这句话可是指着鼻子骂人了,但是他无可奈何,只能忍着,还得说好听的:“身为大汉臣子,理当如此。”

“嗯。”杨彪举起手中的酒杯示意了一下,淡淡的说道:“益州的事,自然要解决,我和越王奉天子诏,请你们一起到宛城来商议,不就是希望能不动刀兵而解决这些纷争吗?你们放心,只要大家都有忠君之心,所有的矛盾都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越王说过,要同天下之利,只有符合更多人的利,才是真正的大利。”

曹丕等人听出了杨彪的意思,他是天子的代表,他这么说,就等于天子已经默认了他们几家瓜分天下的意图,他们要谈的只是如何瓜分的问题。天子虽然实力有限,孙绍实力也有限,但是在三方制衡的时候,他们的倾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离席致礼:“臣等谨遵越王和老大人命,一定竭忠尽力,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杨彪满意的大笑,这次不请自来的目的达到了。他在心里已经打好了腹稿,保证这些小竖子想赖也赖不掉。这样做当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多少能给他们套一个圈。哪怕他们只是意思一下,也能减少许多麻烦,如果他们这些话能做到三成,那大汉停止内耗、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就有了。

杨彪对孙绍十分感激,如果不是孙绍主动配合他挑起话题,又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从旁敲边鼓,他要想让这三家做出这样的表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酒后,杨彪借口停下来品茶,在书房里和孙绍密谈。孙绍无奈,他知道杨彪这是故意要在别人面前造成他们关系很好的印象,让别人再找他合纵的时候多少要有些顾忌。可是他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再说了,很快就要出现的天下四王中,他的实力最弱,如果不借张虎皮,哪里是那三家的对手。曹操是一只虎,天子也是一只虎,虽然这只虎中看不中用,但总比没有好。

“殿下忠心可嘉,陛下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杨彪收起了笑容,很诚恳的说道。

孙绍淡淡的笑了笑:“我实力有限,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杨彪沉默了片刻:“你的领地是小了些,又在孙权的肘腋之处,发展起来难度确实不小。你现在可有什么对策,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开口。”

孙绍躬身一拜:“那我就先谢过老大人了。老大人能体谅我的难处,我十分感激。不瞒老大人说,我现在除了几百条船,一万多水军,只剩下这个越王的王爵了。不过,我相信有陛下的英明,有老大人的睿智,我们一定能度过所有的难关,看到大汉中兴的希望。”

杨彪长长的叹了一声:“但愿如此吧。大汉之火究竟还能有多久,说实在的,我心里也没数,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圣人云,知其不可而为之,我们比他好一点,至少还有一点希望。只是,我老了,腿脚又不好,谁知道哪一天睡着了,就再也不会醒来。奉先,你年轻,又有这样的天资,就和当年的曹孟德一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希望你能是前者,而不要成为后者。那样的话,我大汉也许真有中兴的机会。”

孙绍暴汗,自己怎么担当起这么重要的任务?他现在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自己脱困而已。要说为大汉的国运着想,他也不是没有,毕竟他曾经以一个汉人为自豪,可是眼下的这点自豪感远没有生存的需要来得更强烈,解决了生存危机,他也不反对为大汉做点贡献,可是要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为大汉卖命,说实在的,他还没有那么伟大。

关羽也许能做到,他做不到。他信奉的原则就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谁要想阴他,他就无情的报复,不管你是亲叔叔,还是什么天子。

他不是那种大公无私、以德报怨的人,或者干脆说,他非常不喜欢以德报怨的做法,在他看来,这种逻辑是荒唐的,是弱者的奢望,是为虎作伥的狗屁道理,就和佛家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样,他妈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那些没拿过屠刀的人还顺畅,那杀人岂不是成了成佛的终南捷径?

老子不相信什么以德报怨,老子只相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绍尽力而为。”

“尽力就好。”杨彪也不逼他,他也知道孙绍能这么正经的说话已经不容易了,他在天子面前都有些嬉皮笑脸的,一点不把皇家尊严放在眼里。但是他又知道,如果说大汉这四方势力之中谁还对大汉有点感情的话,也就只有这位年纪最轻、实力最差的越王了。

杨彪沉默了片刻,换了个话题道:“你说你要去东海了?”

“是。”孙绍点点头:“孙车骑和刘益州的使者都到了宛城,曹家内部的问题老大人也一清二楚,我相信以老大人的手段,一定能得到了个比较满意的结果。我在这里作用有限,不如去东海遥为老大人声势,也许还能帮上点忙。”

杨彪微微颌首,事情正如孙绍所说,三方开始谈,剩下的就是讨价还价,孙绍的实力太弱,把他放在宛城,不如让他去东海发展。他沉吟了片刻:“可是你一走,谁来帮我印文稿?”

“我可以把那个作坊送给老大人。”孙绍笑眯眯的看着杨彪,杨彪看了他一眼,笑道:“无功不受禄,我可当不起啊。”

孙绍哈哈一笑,自我解嘲道:“我知道瞒不过老大人,就直说了吧。我要老大人请天子下诏,大汉沿海的港口,我都有权停靠,现有海岸十里以外的大海,都是我越王的国土。”

“你这心思也太大了吧?”杨彪狡黠的一笑。

“要不天子就换个封邑给我。”孙绍耍赖道:“曹公封邑是魏郡,领冀州牧,刘备如果不出意外,应该领益州牧,我那叔叔也领着扬州牧,偏偏我这个越王只有越郡,一个州也不领,你让我拿什么养活手下?我如果没实力,又怎么为天子效力?”

杨彪考虑了片刻:“你想对付青徐水师?这可不太好吧,我这边谈,你那边就开始打内战?”

孙绍笑笑:“老大人放心,我绝对不会给老大人添麻烦的,这点分寸我还拿捏得住。”

“也行,我可以请天子下诏,但是曹操他们能不能同意,我不敢保证。”

“只要天子下诏就行,其他人那里,我自己去谈。”孙绍笑着指指自己的鼻子:“老大人别忘了,我可是个商人,讨价还价正是我的看家本领。”

“唉。”杨彪长叹了一声:“我怎么一不小心,就请天子封了个商人为王呢,真是老眼昏花了。”

说完,他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孙绍也笑了。一老一少,互相看看,越笑越开心。要是杨修在场,他一定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酒喝多了,因为他这个老子从来就没有这么笑过,哪怕是在家里。

杨彪言而有信,他请天子下诏,大汉目前疆域内离海岸十里以外的大海都是越王的领邑。孙绍接到诏书之后,随即先去找曹丕。曹丕略一沉吟,虽然没有立刻给孙绍答复,但是他答应向曹操说情。曹操接到汇报,没有想太多,立刻答应了,他没什么水师,青徐名义上归他,实际上是臧霸等人的禁脔,孙绍要,给他就是了,反正他又没什么损失。他回信给曹丕,让他答应孙绍的要求,当然了,也不能白给,要向孙绍讨要好处。曹丕心领神会,和孙绍讨价还价,可惜做生意他根本不是孙绍的对手,孙绍忽悠了他一顿,然后送了他一车象牙、犀角、翡翠之类的南海特产就把他摆平了。

正事谈完之后,曹丕拉着孙绍很神秘的说,怎么样,咱们联姻吧,你喜欢的那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