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求生记- 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到了这一手的情报之后,杨威当即决定趁现在刚刚入夏,天暖无雪的时节赶去乌桓人口中的大城调查一下。于是一行人随着乌桓的军需队,以往投本族大城为名赶去这个大城。

抵达之后,杨威稍作调查便吃惊不小,因为这座大城里有许多东西竟与夷泉两州极为相似。要说杨威搞情况工作也那么多年了,中原各处没少跑。一面工作一面游玩的,所见所闻地事极广,但不管在哪方诸候的领地里,能像这座乌桓大城一样与夷泉两州有那么多相似之物的城池地域却从未见过。甚至在行政方式上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完全不像是乌桓胡虏所能做得到的事。惊愕之中,杨威自然就加深了调查,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快,杨威打听到城主邀请了几位官员一同出城狩猎。于是借此机会杨威作了些安排,混到了狩猎的从骑之中。直到这一天,杨威终于看到了城主与手下一些官员的长相。不看不要紧。一见之下杨威惊得六神无主,因为官员中有一位他竟然认识,就是苦谏袁绍反而下狱的田丰!说起来杨威认识田丰也是在北平城的时候,因为有一次喝酒过头误了事,被田丰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而田丰地身边似乎还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按杨威的猜想,很可能是与田丰并称的沮授;还有一个可能是逢纪。最后是城主,因为离得远不能上前,杨威看不清相貌,只看到这人的脸上有数道刀痕……

惊慌之中。杨威努力的保持自身的冷静,尽量不让自己露出什么马脚,而且尽可能的不与田丰碰头。田丰认识杨威,一但碰上面被认出来,杨威十有八九就得完蛋。

好不容易坚持到狩猎结束。杨威急匆匆的赶回住所写下这封书信。并准备带人马上连夜离开这座城池。可惜好不容易通过盘查出得城门,才刚刚走出去几十步。就碰上了田丰亲自带人来巡查,同时田丰还准备把刚刚出城的人唤回来再问一问。杨威大惊之下带着从骑火速上马奔逃……

许久之后,杨威与仅剩地两个从骑已经人困马乏,而身后的追兵仍在拼命的追赶。再看杨威的身上已经有数处箭伤,流血不止。忽然间杨威从怀中取出那封书信,交给伤势较轻的从骑道:“兄弟,你带着这封信快走,无论如何一定要交回到主公地手上。我受伤太重,只怕快要撑不住了。”

“头儿,你说什么那!”

杨威没理会从骑,而是忍痛从身上拔出一支羽箭递给从骑:“把这支箭夹在臂胸之间,然后再趴在马背上,装作被箭身死,和我分开跑,这样我就能把后面地追兵引开。引开追兵之后,你自己见机行事……记住,一定要把信交到主公的手上!”

从骑还想说点什么,杨威突然在从骑地马臀上狠狠的抽了一鞭。从骑座马吃痛,立刻就向前猛跑出十余步。从骑无奈。只能按照杨威的说法,夹住羽箭趴在马背上诈死。

杨威带偏了些马头,和那从骑分开了许多。扭头望一望,身边的另一从骑和他一样身上有数处箭伤。杨威惨然一笑:“兄弟,要连累你和我一起上路了。”

“头儿,说什么那……这么多年了,咱们有福一起享。有难一起当的。有路就大家一起跑,跑不掉就死在一起……反正跟着头儿这么多年,头儿都不知道带着俺逃出命去不知多少回,我俺这条命早就赚回多少次了。”

杨威回头望了一眼,见身后的追兵没有去追那诈死地从骑。而是全部都向他这里追了过来,心中最后的牵挂已去,突然渐渐的放缓马蹄向从骑道:“兄弟,咱们今天是逃不掉了。也罢,咱们逃了那么多年,好像就没做过点什么像样的事儿。今天在死之前,咱们拉几个胡虏垫背怎么样?至少下得九泉。咱们也可以向那些战死的兄弟们挺起胸说一声,咱也是响当当的汉子,敢和这些狗娘养的胡虏玩命!”

从骑也带住马蹄,仰天大笑道:“头儿说得好!咱要是能多杀几个胡虏,也当是为兄弟们报上一点仇!俺干了!”

豪爽地笑声过后,杨威与从骑掉回马头,各自抽出了兵刃。面对着追兵,一向只知逃命的杨威,回想起这一路上看见的许许多多汉室子民被胡虏欺压的事,突然奋起了心底深藏着的那份血性。纵马执刀向胡虏追兵冲了过去,口中最后地一句话是:“CNMD,你们这些畜生!老子是逃了一辈子的命,可在你们这些畜生的面前,老子不想当孬种!!”

刀过,血起,人不归……

陆仁看完了信,又仔细的问过这个仅存的信使事情前后经过,努力的克制住自己想要流下的泪,把杨威用命送回来地这封信小心的收好。顿了顿。陆仁吩咐陆信道:“马上写信给夷泉荀公,追封杨都尉为疾行校尉,同时对死在这次任务中的每个人的家属加倍发下抚恤金。”

陆信领命去桌边写信,赵云沉声对陆仁道:“如此看来,袁尚当时应该是诈死的了?”

陆仁点点头:“袁尚兵败于易京时。是主臣数人一同引火自焚。曹操虽然于当处寻得尸身,但都早已焦烂不可辩。若是袁尚找几个年齿与身形相当的人代替一下。诂计也没谁看得出来。而后北疆一直宁静无事,换作是谁都会放松警惕,认为袁氏皆已尽除……谁会料想到袁尚根本就没死,而是躲去了极北之地休养生息?”

赵云也默然点头。

陆仁又想了很久,忽然一拍脑门道:“是我失查了……不不不,曹操自己也失查了!早年袁尚占据北平的时候,我曾收到消息说袁尚在极北之地的大兴安岭一带有在兴建一座新城,只是袁尚在易京兵败身死,我竟然没有去留心过这座新城的动向!”

赵云道:“所谓树倒猢狲散,袁尚主臣既然在那时诈死,全以胡虏为主的新城又只建了一半,群龙无首间一向以游牧为主地乌桓又怎能安心建城?兼之此城即在极北之地,消息往来不便,有何动向中原也自然会不得而知。曹操尚且不曾细查,又何况陆夷州远在南国夷泉?”

陆仁心算了一下道:“十多年啊……我有这十多年已经成为了雄霸一方的诸候,而袁尚有这十多年潜心休养,实力会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嗯!?”这一声嗯却是陆仁又想起了件事,就是在官渡之战后,陆仁一直觉得少了点什么事没发生,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沮授没被曹操抓到处死。其实沮授早在易京之战时就露了面,可以看出是袁尚很早就想办法把田丰、沮授拉拢到了身边。袁尚的才干可能是不怎么样,但是田丰和沮授这两个人却是一流的谋士,曹操自己都曾经说过如果早得到沮授,天下不足虑的话。现在田、沮二人重归一处,无疑在表明战略与战术的能力可能不会比曹操差多少。而曹操到现在都可能不知道对方的主将与谋士是谁,一个不小心就肯定会吃大亏……说不定这也是田丰、沮授的一个策略,就是尽量不露面出来而引起曹操的注意,让曹操露出大意的破绽好一举攻破。春秋战国时,孙膑可就是用这种方法彻底地一战解决掉了宿敌庞涓。

一念至此陆仁当时就惊出一身冷汗,心说好险!要不是杨威拼了命的把这封重要情报给传回来,曹操多半要在田丰、沮授的手上吃大亏。曹操要是吃了大亏,北方很可能就会跟着倒霉。

不作多想,陆仁马上取过纸笔开始写信,要把胡虏背后的主谋者是谁告诉曹操。急信写完,陆仁让陆信与上找来最好的信使,一定要用最快地速度送到曹操地手上,不然只怕要出大事…信使派出,陆仁仰望天空,心道:“老曹啊老曹,千万千万不要太急于求成啊!现在你的对手可不是胡虏那么简单!希望这封信能及时送到,给你提个醒……”

只是真地能来得及吗?现在的曹操正在调度兵马,准备展开强大的攻势……

第四卷 何谓英雄

第十三回 … 接纳

建安二十三年夏四月,河北冀州,南皮。

曹操集结了十余万的军队,于开春时发兵,在二月中旬抵达南皮。至三月,曹操在河间、易京一带已经和胡虏交手十余次,互有胜败。打到现在的情况是胡虏被曹操挡住无法继续南下,曹操也被胡虏挡住不能北上,双方僵持在河间、易京。

三月末的时候,陆仁派出的使者赶到南皮,向曹操转达了陆仁愿意派兵参战的意思,而首批海运来的钱粮军需也在乐陵港靠岸卸船。对于陆仁的举动,曹操的幕僚们在接受与不接受之间争执得很激烈。反对的一方认为陆仁心怀不轨,所以千万不能让陆仁的兵马来到北方。换作曹操自己也颇有些犹豫不决,必竟自赤壁之战以后,陆仁就几乎处处在和曹操唱反调,而当中最大的一件事就莫过于把献帝给卷跑了,次一点的拐走二荀对曹操而言也是极大的损失。以至于曹操都认为陆仁也是想和他争天下。

钱粮军需什么的收下无所谓,可是曹操没有马上答复陆仁来使,而是让使者先在南皮呆上些时日,让曹操自己好好的再想想。这样一拖再拖还要和胡虏打仗,很快就拖到了建安二十三年的四月。

三月的时候,曹操命令张燕自晋阳出兵,自己则在南皮固守静观。不止是观胡虏,曹操也要观察刘备与孙权这两方面的动静。举大军而北上,曹魏的精锐十之六七都集中到了北方,而后方地长安与长江沿岸一带曹操十分担心。万一后方出了点什么事。曹操就得分兵抗衡。要是三方齐进。能不能顶得住曹操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一连数日,主战场上没有什么动静,曹操在营寨地大帐中孤身独坐。没有像往日一样焚香抚琴、看书品茶,此刻的曹操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手中是往日曹彰爱用的那柄宝剑。许久许久。曹操忽然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曹操地孩子不少,可是争霸多年,死去的也不少。最早时本来有望继承衣钵的曹昂,之后聪明才智令曹操在为欣慰的曹冲……还有近日死于疆场的曹彰。曹操也是人,也是一个爱护孩子们的父亲。在争霸天下的冷酷地背后,曹操也是个多愁善感地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