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望子成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望子成龙-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不太可能会那么惨,但作为大妇的赵钰,只怕小命不保是一定的。这个能够设计让曹昂早死,导致丁氏与曹操决裂,最终造成自己顺利上位的女子,不能不慎重啊!

一番风雨,在张宁娇喘不断,求饶之声频起之后,张铭放过了这个妖媚的女子,穿好了衣服离开了帅帐。

简单巡视了一番,待到中午之后,有亲兵前来,说明甄氏长子甄豫,押着十几车的粮草已经来到了营外。

张铭示意亲兵让甄豫进来,然后派人安置好粮草。亲兵领命而去,不久甄豫就进来了。

张铭看了看甄豫,对他说道:“暂时先去仲德麾下帮忙,熟悉了一下军伍之事之后,再上任当主簿,这样安排可好?”

甄豫拱手,笑道:“能在程公麾下任职,也是豫之荣幸!”

张铭笑了笑,说道:“赶紧适应吧,下午就要启程了!”

甄豫点了点头,说道:“属下明白!”

下午两点的时候,随着军号的响起,军中纷纷忙碌了起来。到了下午三点的时候,一切已经收拾完毕,士兵也集结完毕,等待着张铭的下令。

张铭也没有什么豪气的宣言,只是淡淡说道:“前方只怕也等不及了,从今日起,全军急行军!”

当军令下达,士兵不由得苦笑,暗道昨晚那三顿丰富的饭菜,果然是有代价的啊!只是张氏训练法训练出来的士兵,其他的或许不行,但服从命令是已经完全铭刻入骨的东西,所以就算有所抱怨,还是完美地履行了起来。

前后不过六天,从翼州转眼来到了幽州的上谷城。

上谷守将乃是鲜于辅,现在隶属于幽州牧刘虞,后在魏国官至虎牙将军,特进昌县亭侯。当然,如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事,而且如果不是刘虞麾下无可用之人,也不会派他来这里当一个守将了。

早些时候,张铭已经派人来通知他自己的到来,待大军一到,鲜于辅立刻开门迎接,拱手说道:“将军,您总算是来了!”

听了他的话,张铭觉得情况估计不妙,不由眉头一皱,问道:“军情如何了?”

鲜于辅看了看张铭身后的军队,说道:“此刻还不是说话的时候,还请将军先入城中!”

张铭看了看后面,三万大军晾在城外貌似也确实不妥,于是点了点头,说道:“全军进城!”

在传令兵的传令,以及鲜于辅的带路下,一行人进入了上谷城之中。

一路看去,不少伤兵坐在两侧,一脸颓废的样子,显然经历了一场旷日大战,而且估计还输了。

来到府衙,张铭因为是辅国大将军,官职比鲜于辅要大,所以坐在了上首的位置,问道:“鲜将军,可以说了!”

鲜于辅淡淡说道:“五日前还没什么,弥加部无非就是来打打草谷,对于城郭一般是不感兴趣的。小将也曾多次出兵,多少有了点斩获。

只是就在五天前,草原又来了一只部队,经过几天的探查,已经确认是最靠近弥加部的慕容部,前来的原因和弥加部一样,因为大雪损失了不少的牛羊,所以趁着弥加部来打草谷,也一起南下了。

小人当时正在追击弥加部的一支部队,凑巧遇到了慕容部的主力,于是匆匆应战之下损失大半,不得不退回城中。而两部汇合之后,显然也是发现上谷兵力不足,所以五天来连日攻城,直到昨天才稍微退了回去。当然,将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只怕也是他们退兵的原因之一吧。可以说,如果将军再不来,上谷陷落也不过是几天之内的事情罢了!”

张铭听了,眉头一紧,问道:“慕容部大概有多少人?”

鲜于辅拱手回答:“慕容部此番足足派遣了五万人马南下,加上弥加部的三万人马,足足有八万之多!”

听到这里,张铭有点郁闷了。

如果是情报里面的弥加部,三万人张铭觉得凭着自己的训练和几个大将,要轻松干掉对方不成问题。

可加上八万慕容部,是不是有点勉强了?话说,慕容部比弥加部也大不到哪里吧?怎么会有八万兵力南下?就算族中男女老少一起上马,只怕也没那么多吧?

其中有古怪?!

张铭抬头,淡淡说道:“我军远道而来,也有点疲倦了,今日先行休息,明日再出兵好好探查一番!本将既然来了,自当要击退甚至全歼这这些蛮子!”

鲜于辅点了点头,虽然心中将张铭后面那句当成了场面话,但还是拱手说道:“如此,卑职就代上谷百姓谢过将军了!大人一路远道而来,也辛苦了,卑职已经备下了酒菜,为大人接风洗尘……”

张铭挥了挥手,说道:“如今上谷已是战场,酒就不必要了!菜也无需多丰富,简单吃一顿就好。”

鲜于辅听闻有点诧异,第一次见到如此廉洁的将军!于是拱手说道:“如此,还望将军不要嫌弃了北方蛮荒之地的粗食了……”

张铭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眼扫过几个谋主,给了他们一个眼神。常年一起的默契,让大家明白,这是张铭叫他们饭后去他那里一下的意思。

其实就算张铭不说,就如今北方如此古怪的情况,他们也要找机会和张铭好好谈谈的。

饭后,张铭拒绝了鲜于辅所谓的‘城中世家为将军准备的歌舞’,回安排的房中休息去了。

半个时辰之后,谋主们陆续来到了这里。

张铭看着几个谋士,淡淡问道:“那么,针对这次战争,大家说说各自的看法吧!”

第二卷黄巾乱起发展势力第三十二章 皇朝之思制敌之策

“既然大家都不说话,那么我先说说天眼众收集到的情报吧!”张铭拿出会议前天眼众给他的情报,念道:“慕容部,光和三年曾经派人来洛阳进贡,之后与袁家发展出莫大的友谊。袁家商队,也就是甄氏商队三次到幽州买马,其中两次都会有袁家族人离队而去,方向正是慕容部,很不巧,最近的一次就在一个月前!”

到了这个份上,要说这慕容部突然到来还没什么问题,只怕不是天生痴呆,就是脑残份子了。

程昱不由得感慨:“天眼组建的时候,主公主张派遣精锐天眼众到北方胡人聚居地卧底,一开始还以为是小题大做了,没想到如今看来,却是恰到好处。如果不是一开始就潜入了慕容部,只怕根本不会知道慕容部出兵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袁氏!

只是,袁氏此举是不是太过分了?世家之间的争斗,不过是大汉的家里事,如今居然勾结异族蛮夷,袁家根本就已经破坏了游戏规则!”

戏志才慢慢抿了一口酒,没有和以往一样大口喝酒只能说明此刻他心里也不爽。待程昱说完,淡淡说道:“袁氏此举也不奇怪!如今袁氏名望已非一般世家可比拟,说不定那些依附的家族,已经暗暗在谣传袁氏代刘之类的话题了。

袁家是不是忠臣,这个已经由不得他了,依附他的家族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将袁家推到大汉的对立面,最终取代大汉已经是必然了。既然如此,袁氏自然要为将来大事,争取更多的筹码,慕容部甚至其他异族,不过是他的棋子之一罢了。”

历史袁绍挂掉之后,其子也有请过乌桓蛮南下帮忙,由此也可以看出袁氏和大汉北方的异族,其实早有联系,而且交往还不浅。

第一次参加会议的刘晔不由得感慨:“为什么每一个臣子到了进无可进的时候,都会选择造反呢?这样的死循环,究竟如何才能解脱?”

张铭淡淡一叹:“子扬,要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只可惜,在华夏大地只怕不行……”

只此一说,大家立刻抬起头,很诧异地看着张铭。

而张铭也不回避大家的眼神,淡淡说道:“其实可以让一个皇朝千百年不衰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我不是不知道。但基础是皇朝的统治者,也就是我们的陛下,其血统得到大汉子民的承认,承认其为高贵而无法被替代的。

这个情况在秦朝以前华夏一直如此,只是秦末偏偏某个起义军首领说了一句话,子扬可知?”

刘晔愣了一下,转即明了,说道:“主公可是说大楚的陈胜所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张铭点了点头,说道:“事实证明了,他这句话很有效。吸引了不少的人参与起义军,但也给了天下一个信号‘皇帝血统一点都不值钱’!

从陈胜起义以来,我华夏的帝皇血统就失去了高贵性,任何达到一定实力的家族都想取而代之。于是就算制度再好,为了得到帝皇这个无上的地位,那些已经进无可进的大臣,最终会自发或者被附属世家威逼成为新的帝皇。

就算你我在大汉建立这个政治制度,我们之后获得了皇位的新皇,只需要一句‘新朝新气象,废旧立新’一句话就可以将我们的政治制度完全否认,结果不知不觉又走回了那个死循环里面。”

不由得心中再感慨一句: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生产能力的低下,这导致庶民生存在温饱线上,连识字只怕都没什么时间。而世家垄断了大汉的文化,庶民就更难接触到文化知识,更别说学会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了。

很多小说都说在大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王国,但真正要将生产力提高上去,并且让公民学会知识并懂得行使自己的权利,没有几百年的功夫根本没办法做到。谁能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就一定能够顺着这个思路发展下去?保不准那个野心很大的子孙,直接走回中央集权的封建制也不是不可能。

或许又如不少小说说的,建立一个皇朝,然后就让子孙后代去守,反正到时候自己也挂了,就算洪水滔天又如何?这个自己自然也很赞同,只是如今是自己真的来到了这个世界,难道真的能够容忍子孙有一天,被麾下臣子造反而被族诛?

说真的,如此考虑,那些建立了皇朝就算出的小说家,还真tmd不负责任。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帝皇之家如果下台,等待的只能是族诛的下场吗?

张铭思考的大家自然不明白,但之前说的不由得让大家陷入沉思。

一会,刘晔不由得叹道:“陈胜此人,果然是祸害千年啊!”

大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