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古奇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传古奇术-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风水探墓。

虽美其名曰风水探墓,毕竟还是刨人祖坟的损德之事。因此,尽管以朝歌此刻的本事,很容易就能找

到一两个唐宋大墓,但终究还是只挑了一座被盗过的汉墓进入。

朝歌并不奢望有多少收获,只要能寻得一两个不被古代盗墓者看重的完整汉陶,也可在如今的古董行得个

好价钱。

可惜正如预料,墓内除了满地的烂木残骨,其它早被洗劫一空。

朝歌正想出穴再寻别的墓,脚下忽然绊到了什么圆滚滚的东西,用手一摸,却是一颗骷髅头。朝歌小心的

把头骨和一堆凌乱残骸拢到一堆,也算是对自己冒入墓寝之举,表达一点愧疚之意。

不想,拢来拢去却拢出一块寸许见方的长条玉蝉来。

汉代人迷信死后若用玉塞住七窍,不令元气外散,可使身体长久不腐。其中塞在嘴里的,就是仿照树上鸣

蝉的样子,用玉雕成的玉蝉。

这块玉蝉是上好玉料雕成,除了几块古趣昂然的沁斑外,通体温润光莹,雕工生动细致,是不可多得的玉

件上品。

朝歌拿着它去到古玩行上露市,立刻就被高价抢购。

得钱后,朝歌修饰整洁,面容变成顾月戌年轻时的样子,一路低调直奔江西而来。

现今的浮梁县人口暴增、市容大改,凭着顾月戌几百年前的记忆,自然已经完全不能辨认了。

朝歌几乎徒步踏遍整个县城,也没找到当年顾月戌的故居所在,而且打听了七八位本地人,居然没一个知

道县城里还有姓顾的。

眼见天色黑了,朝歌只得先找了个旅店住下。

旅店很小,上下三层楼总共十几个房间,卫生打扫、代管看门全归五十几岁的老王头夫妇。

夫妇俩性格迥异,女的只管从早到晚的忙活不出声,男的恰相反,有事没事总爱操着一口浓重江西口音找

人聊闲话。

自从朝歌进门那刻起,老王头就总是在偷笑,背地里跟老伴儿小声叨咕:这个新来的住客,比村里老李

家的二小子还丑。

若从实事求是的客观角度来说,别看顾月戌在术界的修为绝对堪称大宗师级别,但长相实在有点对不起观

众。凸额凹眼鼻孔朝天,在相法上的确算是古来奇相,可在老百姓眼里,整一个天外来客。

闲不住的老王终于把闲聊对象发展到了朝歌身上,朝歌也正好跟他这个地方人士打听些小县古事。

果然,老王不经意的另一句闲话,立刻引起了朝歌的注意。

现在县里的大姓可就要属姓齐的了……

朝歌心中一动:当年与顾月戌斗法的正是齐玄儒,不知道两者是一个偶然,还是有着不为人知的关联。

多年的街坊沟通经验所致,老王头立刻察觉到,朝歌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他马上像喝了鸡血似的精神

起来:这齐姓现在在县里那可不得了!上自县里领导,下到个体老板,都有老齐家人。哦对了,明天可是浮

梁县齐姓人的大日子,每年这个时候,齐宏祖就领头祭祖。

朝歌数了数日子,有些不解:明天?又不是清明,也不是什么大节气,齐家人怎么会选这么个日子来祭

祖?

老王头:嘿嘿,要说这齐姓人祭祖,和别人实在有点不太一样。像有的建祠堂的大姓人家祭祖,都是把

历代祖宗一块拜祭了,可这齐家却只祭拜一位,明天就是这位齐家祖宗的诞辰,可有七八百年的来头了,而且

还听说啊,这位祖宗是第一个迁到咱浮梁县的。

哦对了,还听说啊,也不知道为啥,就是从这位齐姓祖宗迁到这后,顾姓人才便渐渐少了。这我还是听

我爷爷说的呢……

听到这,朝歌心里一动。从顾月戌的记忆中他知道,自从斗法败阵后,他这一支代表逆排干支的江西遁甲

派,就被术界视为邪端异说,遭到以齐玄儒为首,所谓奇门正宗的江东派百般打压,会不会是在顾月戌落魄而

走后,浮梁县的顾姓人家便越来越少了呢?

于是朝歌随口问道:这位齐姓家祖不会是叫齐玄儒吧?

本来这只是朝歌的一时猜想,也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话刚说出口,老王头一拍大腿惊讶道:对啊!就

叫齐玄儒啊!你一个外地人,咋知道这个的呢?

朝歌怕引人注意,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赶紧含糊带过:我也是今天白天在大街上听闲话听来的。

老王头:那也是,这几天全县也就这事最大了。哦对了,白天你也一定听到齐宏祖这个人了吧?要说这

齐宏祖可是个大大的能人,别看他不是官儿也不是商,那可是齐姓人数一数二的大人物,要没有他,齐姓人不

可能发达到这程度……

说起齐宏祖这位当今浮梁县数一数二的幕后人物,还真有点坎坷。

据说二十多年前,别看齐姓人口在全县占着不小比例,但大都是平头百姓,就算有一部分读书人,最多也

就混个中小学的老师当当。

而现今已经五十多岁的齐宏祖,在那个时代就更加是个极不起眼的小人物,不但没没无闻,甚至有点窝囊。

六十年代,已经具有高中文化的齐宏祖,在当时的县城好歹也算是个稀有的读书人,比起他的同龄人,照

说应该混的还不错。但因为祖上世代都搞些什么奇门遁甲之类,封建迷信的东西,结果全家上下被打成封建反

革命。

从那以后,齐宏祖不但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而且原本带着恐惧无助的一双眼神,渐渐变得冷漠。据后来许

多街坊邻居回忆说,个性本有点懦弱腼腆的齐宏祖,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渐渐转变的。

进入九十年代初,底蕴深厚的浮梁古县,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开始空前复苏。不但旅游经商充斥在每个角

落,而且二十多年前被批为封建余毒的抽签算命,也渐渐浮现在街头店面。

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中,这时候的齐宏祖有两样很好的选择。一是也开个奇门遁甲的铺面,就算当初抄家时,

所有祖上传下的东西都被毁坏干净了,但就凭几百年来奇门江东派嫡传后代这块招牌,也能混个盆满钵满。

第二个选择就是到县小学去教书,要知道六七十年代的高中毕业,在九十年代初的县城里还是相当好用的。

可出乎大多人的意料,齐宏祖不声不响的做了县上豆腐坊老闻头的入赘女婿。

老闻头闻大梗的火暴脾气,在县里是出了名的,前任女婿就是有点懒,才被他连骂带打给赶走的。于是很

多不理解齐宏祖的人都相信,有点文化有点前途的他,应该也忍耐不了多久。

就在进了闻家十年零三个月后的那一天,齐宏祖莫名其妙干净利落的离开了闻家,结束了这段漫长岁月的

同时,也结束了这段婚事。

之所以说他的离开既莫名其妙又干净利落,主要基于两点古怪的事实。

其一,这之前没听说任何有关齐宏祖懒惰,以及被火暴的老闻头看不上的不良行为。而且,对于齐宏祖的

离开,火暴的老闻头保持了对他来说几乎不可能的异常沉默。

整件事情给人的感觉,好像齐宏祖从来没有认识过老闻头,老闻头也亦然如此。

其二,也是最引人好奇的地方,在齐宏祖结束了闻家入赘女婿身分之后没多久,老闻头和他的女儿相继病

逝,只留下了和前夫的一个十岁大的女儿:闻弱。

这不禁一下子激发了浮梁全县,所有热心公共事业人民大众的殷切关注。

有的猜测齐宏祖侵吞了闻家卖豆腐好不容易积攒下的财产,然后一脚踢开了闻家,老闻头父女是被给气死

的。

又有人猜测,就算老闻头父女累死又能存几个钱?估计是近几年齐姓很多人在县里不是富的富,就是官的

官,齐宏祖于是开始嫌弃又穷又倔的闻家父女,一走了之,所以才把人家父女俩给气死的。

不管猜测有多少种,中间又有多少分歧,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闻家父女是被齐宏祖给气死的。

可又有一点解释不通的是,如果闻家父女是被气死的,就凭老闻头那远近闻名的火暴脾气,又怎能不火山

爆发呢?

更让人好奇加不解的是,闻家父女相继去世后,其丧葬后事都是齐宏祖一手操办的,其认真负责程度,与

传说中的忘恩负义之类实在相去太远。

于是,全县热心公共事业的大众,再一次激发了无限好奇。

不过,这次的好奇心,并没有局限在闻家父女到底怎么被齐宏祖气死的层面上,而是把更多的口腔分泌液

和脑神经细胞,放在了本来一穷二白的齐宏祖,怎么忽然有了那么多钱上。

不单是给闻家父女大办丧事的钱,人们很快发现,既不经商也不当官的齐宏祖,不但富的流油,而且越来

越有迹象表明,浮梁全县的齐姓人家不管是贫是富是贵是贱,都对齐宏祖尊崇倍至,俨然一副族中无论大事小

情,非齐宏祖商定而不能决的态势。

经过长期汇整,各方面的猜测综合出了下面一个精辟论断:浮梁全县齐姓人的整体迅速崛起,一定与齐宏

祖有着密切关系。

至于为什么身怀祖先封建迷信神奇玩意的齐宏祖,非要先去入赘辛勤模范十年,而后才去享受胜利果实,

就不得而知了。

况且人民的精力是宝贵的,他们必须全神投入到接下来发生的两件大事中去。

第一件:报复。

十年间,随着齐姓人的不断崛起,浮梁县从商到政,都渐渐的控制在齐宏祖手中。于是,继二十年前那场

给浮梁县带来噩梦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后,又一次大型的运动开始了─齐宏祖的报复。

凡是当年欺负过齐宏祖家的,几乎无一幸免的遭到了打击报复。

本来嘛,这种欠债还钱、秋后算帐式的报复运动,勉强都还能受到部分旁观群众的理解,再加上敢怒不敢

言,齐宏祖顶多也就落个心眼儿小的称号。

但随着报复运动的不断升级,好多无辜人民也被牵连进去,感觉齐宏祖的目的已经不满足于报复,而是要

用行动和实力让全县人民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