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狐-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落下把柄,反而弄巧成拙了。必须要做到墙外开花,才能收到墙内香的效果。不能让县机关的人知道自己是通过包销这种方式出书的。

第四十一章 出书(3)

县外只认识林玲了。他找到了林玲。

林铃好久没有和张明通消息了。但她并没有忘记这个年轻英俊的青年。好多次在梦里都曾梦见过他。丈夫和他亲热时她也常常闭上眼睛,幻想着是张明在自己的身上,是张明在亲自己,冲击着自己,只有这样,她才会得到快乐。

那天她刚走出单位,忽然听到了一声久违了的“玲姐!”,她知道这是张明的声音,转身一看,果然是张明。

“张明,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你来了!”张明一脸坏笑地看着她。

此地不是讲话之所,他们到一家偏远一点的宾馆开了一间房。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情人,免不了要云雨巫山。两人上次亲热的时候,张明还是个生手,现在张明的技巧已趋于成熟,把林铃弄得大呼小叫,不亦乐乎!

两人亲热一番之后,才谈起正事。林铃当然乐意帮这个给自己带来激|情和快乐的男人,回去跟当局长的老公一说,事情就办好了!

书终于出版了。张明本来打算见领导就送,后来一想这样显得有点“贱”,就只送了直管自己的领导,办公室主任,以及其他几个喜欢消息的人。不到一个星期,全机关的人都知道张明出了书。

最令他兴奋的是,马书记也派秘书找他要了一本书看去了。

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交。上次的选举风波中,张明给马一鸣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看了张明出的书之后,更觉得人才难得。马一鸣觉得把张明安在政研室里有点浪费资源,如果这小子能和自己靠拢。倒不妨用用他。也算是为国惜才!

张明这次出书,全靠几个女人帮忙,让张明觉得古人红颜祸水之说荒谬之极。自己结识的几个红颜就给自己带来了福嘛!

不过,他也是个善于反思的人,老这样靠女人帮忙,有吃软饭的嫌疑。这终究不是正道啊!

恰逢中江县县委提出了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倡议,妇联、团委、政研室等相对清闲的部门自然是首当其冲。

第四十二章  政治秀(1)

挂职,一般都是以挂副职为主,主要是为了让青年干部体验生活,了解一下一线的情况,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努力成长为一名懂管理,知经济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干部。

这一批挂职的干部一共有十六名。在征求意见时,大家都选择在城里的企业挂职。为此不惜找关系,走后门。对于挂职,大家并不热衷,因为挂职干部一般不能进入所挂单位的权力中心的,到那里去工作,只是闹闹形式。企业不会指望你为它做什么实质性的事,企业领导压根就不相信这些人能帮上什么忙,不帮倒忙就不错了。挂职干部也不指望能在这里建功立业。

都把自己当成匆匆的过客。

这样一来,挂职就显得有点变味了。干部油子大都有这样一种本事,把一项好好的政策变成一个空洞的形式。

在这十六名挂职干部中,张明是唯一选择了在农村企业挂职的人。这出乎了青年干部的意料,也出乎了领导们的意料。

与会的马一鸣书记当即对张明进行了表扬:“张明同志的选择很令我振奋啊!说实话,不是我贬低你们青年干部,这么多年已经没有哪一个青年干部能让我这样振奋了!他的选择让我看到了我们事业的希望之所在,让我看到了青年干部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能够担当历史使命的群体。我号召全市的青年向张明同志学习,学习他的吃苦耐劳,学习他的开拓进取,学习他的顾全大局,学习他的志存高远。”

张明没想到马一鸣会表扬自己,看来马书记正在逐步抛弃门户之见,这是递给自己的第一根橄榄枝。

在马书记的授意下,张明很快就成了中江县的英模人物,中江县报社、中江县广播电台、中江县电视台都对张明进行了宣传,发动了以马书记的“四个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活动。

马书记还特意向柳镇金属制品厂厂长柳全打了招呼,要他对张明委以重任。

马一鸣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原因,首先,他是被张明的举动感动了。现在肯吃苦的青年太少了,不管张明出于什么目的这样做,能迈出这一步就不简单;其次,他知道张明是扬专员的人,以前杨专员还是杨书记的时候两人不是很融洽,现在杨书记成了杨专员,他想通过抬举张明来向杨专员传达一个信息,自己是尊重杨专员的,对杨书记的人决不敢马虎。上次为选团委书记一事有可能让双方有了猜忌,这次正好弥补以下裂痕。第三,他想让张明知道,他是一个用人唯贤的领导;第四,当然是想让张明感激自己。

张明对自己能够引起这样的关注暗自欢喜。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他选择到柳镇去挂职,是经过了精心策划的。

主要目的是吸引眼球,引起关注。下级的一个最大的苦恼是得不到领导的关注。如果选择到

条件好的企业去,你和大家有什么两样?你就是庸人一个,你永远都不可能得到上级的关注。你必须要和别人不一样,你必须为常人所不愿为,做常人所不愿做,舍常人所不愿舍,最后才能得常人所不能得。说白了,就是作秀,一场政治秀。

第四十二章  政治秀(2)

另一个原因是想干点事业,将自己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自己既然想当官,就应当成为一名搞经济的干将,否则在现在这个背景下,官不但当不上去,也当不下去。

选择到柳镇金属制品厂挂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对各企业现状与前景的分析。中江县城的企业,无非就是什么棉纺厂、毛巾厂等,这些企业效益差,企业的领导也都是些无能之辈,最拿手的倒是玩手腕。跟着他们能学到什么呢?

柳镇就不同了!这是一家典型的民营企业,但名义上还是挂靠在镇经委,说起来也算乡镇企业。厂长柳全是个人才。他是这个企业的创始人。据说,企业最初是十几个人合伙,在赚到第一桶金时,几个小富即安的合伙人竟然提出了分钱散伙的建议。是柳全坚持不同意散伙,并变卖了家里的楼房来购买了几个动摇者的股份。

结果,几个走了的人至今还是在小打小敲,跟着他的人都成了大股东,成了厂里的主要领导。

在张明看来,中江县将来要么不出著名的企业家,出,就一定是柳全。

而且,该厂的市场效益很好,到那里可以大有作为。

柳全安排张明做了厂里的副厂长,但没有具体的分管工作。张明知道,他们把他当成了一般的镀金者了。任命他当副厂长,一是看他的级别,二是看马书记的面子。不给他具体工作,是怕他是个外行,怕他误事。

张明也不着急,要别人相信自己是需要时间的,有本领的人总会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他成天在厂里转来转去,一个星期下来,就给柳全交了一份报告,柳全一看,立即对张明肃然起敬。原来,张明写的报告的题目是《柳镇金属制品厂的管理漏洞及对策》,报告尖锐地指出目前柳镇金属制品厂是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厂里的主要干部几乎都是柳氏家族的人,好的岗位也全都被柳氏家族的人占了,外面的人根本就进不来。进来的人在厂里也十分孤立。张明在报告里指出,家族式管理在企业处于作坊期的时候还是有作用的,其特点是凝聚力强。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它的局限就会暴露出来。人才招不进来,招进来了也留不住。靠本家族有限的人才是不能让企业发展壮大的。

其中关于销售员管理模式弊端的分析尤其精辟。张明指出厂里的销售在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销售人员的待遇偏低,销售人员缺乏必要的监管,处于半松散状态,风险很大。

柳全这才知道张明不是等闲之辈。

巧的是,张明的分析很快得到了验证。厂里管销售的李副厂长,突然跑了,带走了厂里的大多数销售员,工厂的销售立刻陷入了瘫痪。危机关头,柳全果断地把销售工作分给了张明。

第四十三章 力挽狂澜(1)

金属制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起初是生产的竞争,后来逐渐演变成销售的竞争。谁占的市场份额大,谁就是龙头老大,谁就占领了主动,抢占了先机。搞好销售;关键在于构建好销售网络。销售网络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遭到破坏,对企业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柳阵金属制品厂此时面对的就是这种毁灭性的打击!

不但柳全心急如焚,厂里三百多名职工也忧心忡忡。柳全担心的是工厂会垮在自己手里,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不说,还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职工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饭碗,一家老小的生活。一时间,工厂里笼上了很浓的悲观氛围。

张明此时接任管销售的副厂长,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对他接受这份工作,刘欢很不以为然。

重建销售网络谈何容易?再说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刘欢在电话里说:“我的张主任,我一向佩服你聪明,这次怎么脑袋进水了?是不是让表扬冲昏了头脑?你以为你神通广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不干,工厂出了问题,可以说与你无关,谁也不能责怪你!你照样当你的主任。但是如果干,搞砸了,你的声誉、前途等可能就要毁了。我们从政的人,最要讲究的事就是稳妥,宁可不出成绩,也不能出问题。这些年我可是悟出一点门道来了,干的事越多,出问题的概率就越大。明哲保身,等待提升,才是为官之道啊!”

张明心里说:这只是庸夫的官道,不是有志者的官道。或者说,这只是保官之道,不是升官之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比芝麻都小的官,有什么保的必要?老是坐等机会,等着组织三五年甚至上十年才提你一两级,这辈子能有多大出息?

但是他对刘欢说的则是:“刘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