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江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样的江湖-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该找猎头找猎头,费用都不是问题。”

“呵呵,就算是找猎头,想要找像肖开元这样成熟的人才,也不容易。”骆三郎还不忘在老板面前夸肖开元几句。

肖开元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你是哪里人?”黄真问肖开元。

“上海人。”

“我以前在英国读MBA的时候,老师说,本地的员工通常是全公司里工作最不认真的,外地人才认真工作,因为外地人生活压力更大。”黄真开玩笑呢,她面前这三位全是上海人。

“按你这么说,那完了,我们三个全是本地员工,而且,现在我们整个团队,也全都是本地员工。”骆三郎把话接过去了。

“哈哈,所以我得多盯着点你们。”

“盯吧!”

“如果有比较不错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的人选,你也尽管招聘,咱们可以承担他们的房租。我觉得,像你们这么大的一个团队,文化必须要多元。外国人,外地人都可以多招聘一些的。”

简单的一顿午餐,肖开元对黄真的印象相当不错,俩字:大气。四个字:女中豪杰。

黄真有香港高级经理人的一个习惯,喜欢用马来西亚人。席间,肖开元已经听出来了,现在公司里的三个和骆三郎平级的人中,有一个香港人,一个大陆人,一个马来西亚人。而且,近期可能还会有一个和骆三郎平级的马来西亚人进入公司。肖开元也知道为什么香港的经理人喜欢用马来西亚人。第一,文化接近,马来西亚的华裔粤语基本都过关,而且英文普遍不错。第二,工资要求不太高,远比那些欧美员工的工资低,而且欧美员工普遍慵懒,相比较而言,东南亚的员工就勤快多了。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要在两个同等资历和能力的人中选择一个部门经理,那么一定会选外籍的而不选中国的。为什么啊?种族歧视?华人歧视华人?肯定不是。是因为,要让中国人领导这个团队,那么,两三年之后,这个团队完全就可能变成一个公司,集体出去创业了。如果把这个团队交由外籍人士领导,那么这方面的风险就降低了很多。

“听了没,Rachel说了,招聘是重中之重。今天下午,你们面试那个,多聊聊。”骆三郎嘱咐肖开元和潘东子。

肖开元一整天都在看自己做的标书,他英文再好也不是母语,也得准备。肖开元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到了下午四点,肖开元桌子上的电话响了,面试的来了。

会议室里,出现在肖开元面前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伙子,有些腼腆,穿着还像个学生。

“你好。”肖开元挺礼貌,他看到眼前这略显紧张小伙子就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你好。”

“别紧张,咱们就是聊聊天。呵呵。”肖开元笑笑。

“呵呵。”这小伙子也朝肖开元笑笑。

“要么,介绍一下自己?”

“哦,好……用中文还是英文?”

肖开元乐了,这小子肯定是面试了不少家公司:“……你随便吧。”

“啊,我叫刘云……”有的选,刘云肯定会用母语。

这时,潘东子拿着个黑色本子进来了,上来就用英文打断了刘云的自我介绍:“你能用英文介绍一下自己吗?”

“哦……”刘云停下来了。

“……”刘云开始用英文介绍自己了。

肖开元听着,想起自己上初中高中时背诵课文的情景。这刘云,肯定背过自己的简历。

潘东子自然也看得出来刘云是在“背诵”,所以他不断地用英文打断刘云的“背诵稿”。

其实英文这东西,在学校是基本学不来的,尤其是口语,要么是有在国外的生活经历,要么就是工作语言,不得不用。只有成天用的人才能说得好、写得好。同样两个毕业生,一个英文水平很高但进了国家机关,另一个英文水平一般进了外企,也许只要几个月,后者的水平就会超过前者。这刘云,显然还没怎么用过呢,怎么可能说得好?

经过潘东子几次提问的打断,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满头是汗。

“别紧张,英文不过是个工具,相信你的基础不差,只要多用用就好了,咱们还是说中文吧。你的简历上说你曾经跟你的导师做了几个课题,能介绍一下吗?”肖开元打了圆场,他看这孩子实在是太紧张了。

“嗯,有过。”这刘云看样子还没缓过神来。

“那介绍一下吧?”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这是我以前做的课题的资料。”刘云从包里掏出了厚厚的一摞A4纸,起码上百页。

肖开元接过来翻看,潘东子继续追问刘云一些相关的专业问题。

肖开元听着,潘东子的问题问得都还不错,刘云回答得也挺好。听得出,刘云在学校,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不像那些成天魔兽劲舞团的。

但是刘云做的那几个课题,可能就差一些了。肖开元看刘云做的东西,大概就像是柳大华去马路边上看俩老头下象棋,马拉多纳来看中国足球。不过差归差,肖开元也能看得出,刘云还是极具潜力的,就是缺乏良师指导而已。就像在少室山上的段誉,有一身超强的内力又会六脉神剑,但是不知道如何施展。

潘东子问得差不多了,看样子他对刘云的专业知识也比较满意。

用母语回答问题的刘云也恢复了不少自信。

肖开元最后问了他一句,如果录用你,你有什么要求没有?

“别的问题不大……但上海户口不知道……”看来这孩子要求还真不高。

“那不是问题,还有别的问题吗?”

“没别的问题了。”

“一周内,我们会给你通知。”

肖开元认为这人还不错,面试完就和潘东子一起去了骆三郎的办公室。

“刚才面试的那个怎么样?”

“英文有点差。”潘东子从来都是先说缺点。

“哦,你觉得呢?”骆三郎又问肖开元。

“英文现在看是差了点,不过那也比我刚毕业时强,呵呵。再说,如果招聘他来,他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和分析数据、建模,英文差点儿没关系。”

“嗯。那你们觉得他专业能力怎么样?”

“还可以。”潘东子说。

骆三郎点了点头,经过这段时间的沟通交往他很清楚,如果潘东子说“还可以”,那么一定是相当不错。

“明天就是周五了,下周,让他再来一次,我看看,要是没什么太大问题,咱们就录用,现在缺人啊!”

肖开元乐了,骆三郎贯彻老板的思想绝对坚决,老板说招人他就赶紧招,差不多的就行,能多混上个人头就多混上个人头。刘云这人他还没见到呢,就已经基本确定了。真不知道再招不到人的话,骆三郎会不会红眼了连面试都不面试直接看简历招人了。

以前肖开元就见过老板因为业绩不好着急的,也见过因为项目质量不高着急的,像骆三郎这样为招人急成这样的,肖开元真是第一次见到。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而且这事儿还出在MIF这样的顶级咨询公司,费解啊费解。按理说这骆三郎在业内混了这么久,手下应该精兵强将无数啊,而且骆三郎这人又让人感觉那么舒服,想招几个旧日部下来还不容易?他为什么不招呢?这是为什么呢?

还没等肖开元想明白,骆三郎就又发话了:“Eric,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一下啊。”

“啊,我想想。”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你说的那个写小说的前同事现在工作怎么样啊?”

“他啊,他现在工作挺不错的。你见过他啊,他说他见过你。”

“哦,是吗,那你问问他,有没有兴趣来咱们这儿看看?类似这样的人你最好能推荐几个。”

“我试试吧。”

当天晚上,二狗就接到了肖开元的电话。

“二狗啊,我们骆总很赏识你,说希望你能过来试试。”

“别扯,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么说话了?”

“唉,我们公司现在缺人啊,现在骆总让我推荐,而且指名说了你,怎么办,例行公事也得给你打个电话啊。”

“他就见过我一次,怎么可能点名说我。”

“我中午跟他说你在天涯上写小说,他就记住了你。”

“哦,那好,你就跟他说我醉心于文学创作,现在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肯定不好好工作。”

“真的,二狗,我希望能再次与你并肩战斗。”

“并肩战斗?我要去你们公司,是什么职位?”

“应该是项目经理吧。”

“和你一样?”

“不是,是我管你。因为我虽然现在也是项目经理,但是整个团队建设好了之后,我觉得骆三郎会给我升职的……”

“滚犊子,我管你还差不多。”二狗听说肖开元有可能升职,挺高兴。

“你到底来不来,我们公司比你现在的公司肯定要好一点点。”

“好多少我都不来!骆三郎干了这么久,想招几个人还不容易?还得让你帮忙推荐?”

“我也纳闷儿啊。”

第二天一早,肖开元在电梯里碰见了骆三郎,说:“我以前那同事说他现在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不来。”

“是吗?等他出书了,帮我要一本。”

肖开元随手给二狗发了个短信:“骆总说,等你出了书,给他一本。”

二狗很高兴地就答应了。但二狗没想到的是,一年多以后他的书真正出版了的时候,无论是MIF,骆三郎,还是肖开元,处境都已经天翻地覆。

第十五章 不是绣花枕头

尽管公司规定周五可以穿便装上班,但肖开元还是穿了套西装来。今天他虽然只是在公司内部演练讲标,穿西装是要给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觉得自己更职业也更专业,这样讲标发挥出来的效果肯定更好。他一进公司就看见了张青,同时他也发现,今天张青那裙子又有点短。他挺愁,一会Amanda不会再找自己谈话吧?用“今天是周五”来搪塞能过关吗?

十点,肖开元到了会议室,插上投影机,简单地调了调,就把大家都叫进了会议室。他知道,这才是自己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