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教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教父-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保平说:“吴部长,你就先同大家讲一讲吧。”

吴天然说:“我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今天就当一名傍听生,你们接着开会吧。”

村委会主任兼民兵连长刘建鹏说:这几天别人还在过春节,刘家坪村的老少爷们已经迫不及待出工修路了。另外,郑九天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新州一些好心人向村里捐款32万元,其中10万元指名捐给老郑个人。郑九天一分不留又捐给了村里。如何用好村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钱,干部们自然很慎重。

今年红柿基地扩大问题,新修公路接通到基地问题,水渠的修缮和村环境卫生的改变,民兵工作怎样保持先进……这几天需要研究的工作太多。山里的夜晚寂静又寒冷,午夜时分,村干部、民兵干部们还没有散会的意思。

郑九天的妻子李金叶告诉笔者:“多年来,他们都这样,白天带着群众干活,晚上碰头研究工作,说他们是‘铁人’,‘铁人’也会累倒呀……”

当天晚上,吴天然他们也住在刘家坪村。临睡前,李金叶给大家烧了一顿夜饭,是干菜面条。大概是饿了,也可能是多年没有吃到正宗的农家饭了,吴天然一连吃了两大碗。

第二天上午,乡党委书记刘保平给吴天然送来了一些资料。都是报纸上关于好书记郑九天的报道。吴天然翻着看了看,他把目光锁定在下面一些句子上。

一个普通村干部为何让全村群众如此牵挂?笔者从不同的采访对象中找到相同的答案:“他的心里唯有群众!”

———84岁的刘兴发,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他说,郑九天的一心为公,关心群众无人不服,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1986年,郑九天众望所归当选村支书后,连续五届群众都“*迫”他干。挑全村人绝大多数都姓刘,乡亲们如此信得过一个外姓人,这在特别讲族姓关系的当地农村很是少见。

———前任村干部刘叔说,他佩服郑九天的事情很多,最难忘的是,村里自然条件差、村民必须到几里外挑水喝的问题,因为集体经济薄弱,历届班子谁都想解决,谁都无力解决。郑九天上任后首先带头拿出家里仅有的500元,号召每家集资50元,他亲自领军,带领民兵打主力,村民出义工,当年就完成了自来水工程。

———村民陈菊蕊忘不了,那一年,老伴生病需手术差2000元,郑九天卖掉家中唯一的耕牛,将2180元及时送来。

———村民刘春华的女儿更是忘不了母亲的3次流泪。4年前刘春华到山西做生意亏本空手而归,别人责怪笑话她,郑九万却帮她借来1000元启动资金搞养殖,那一刻她流泪了;3000多只鸡养起来,但在一场瘟疫中死伤大半。困境中,郑九天再次伸出援手,担保替她贷款3000元,她再次感动得哭了;听到郑九天病危消息,她再次哭了,伤心得像失去亲人。村民们估算,这些年,郑九天帮助村民花的钱少说也有三四万元,比他家的所有家当价值还多。郑九天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却特别节俭吝啬。每次到乡里开会,郑九天都舍不得上饭馆,再晚都赶回家吃饭,饿得不行了才买两个馒头充饥。

在郑九天的模范带动下,村干部个个把劲使在集体上,把心扑在公事上。村委会主任刘建鹏放弃了原本红火的家具生意,全身心投入村里的经济发展;村委会副主任刘松雷,筑路工地上没有一天看不到他的身影;妇女主任刘菊蕊,不顾年事已高,依然为村里大小事务忙碌……

几年前的一个“镜头”让郑九天自责良久,难以忘怀。由于村里与外界交通不畅,当年因为雨水多,村民刘良材精心育种的1亩优质西瓜,几乎全部烂在了地里。刘良材,一个七尺高的大男人抱着烂西瓜哭得让人心碎。郑九天明白了,不修通山区公路,改变山村贫困现状永远是梦。

修路最缺的是钱。郑九万一边动员全村自力更生,一边四处奔波争取上级支持。2002年初,郑九天瞅准西山县通乡公路开建时机,带领全村开工修路。修路是强劳动,需要强劳力,郑九天把家里最大的经济来源———在外打工挣钱的两个儿子召回来,全家齐上工地。见村支书一家这样投入,村民们个个效仿争相出力。村里没钱租用大型机械,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最艰难的一段工程,郑九天率领民兵突击队,硬是在悬崖峭壁上挖石放炮,开凿路基。腰椎间盘突出老毛病发作,他也没有下工地。经过近两年苦战,郑九天率众将一条约2。5公里的通村机耕路修到了山下。小山村有史以来最喜庆的日子里,郑九天却因坚持很久的腰伤痛严重得已无法站立,住进了医院。

路修通后,郑九天又全力抓村经济发展。高山红柿是郑九天专门引进的项目,个大味甜有市场。村民不懂行,怕有风险。郑九天边带头种边做工作。贫困户徐玉钗不敢种,郑九万登门立字据作承诺:种亏了郑九天全价赔偿,赚了钱全归徐玉钗。徐玉钗种了5株收了150公斤果子,仅此一项就增收2000元。而往年种地瓜只赚百把块呢。去年,全村高山红柿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亩。村民们说,几年后,刘家坪村肯定大变样。那时,不论郑支书是否在位,他的奉献精神和铺路石壮举群众永远铭记。

对上面报纸上出现过的人和事,吴天然随便找了几个当事人问了问。全部属实,并且还有很多感人的细节是报纸上没有报道的。

吴天然觉得,郑九天,就是他心目中无可挑剔的一面红旗。这样的村支部书记能占到总数的五分之一,广大农村就大有可为了。

第五卷 风云叱咤 第375章 爱家主义教育

吴天然在西山县山根乡刘家坪村转了两天,感到神清气爽,活力十足。山里的群众很朴实,也很豪爽。郑九天虽然身上有病,但他仍要陪着吴天然喝酒。吴天然坚决不让他喝,郑九天只好让村主任刘建鹏代劳。

郑九天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但他一心为村里的乡亲着想,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这,正是吴天然想要的。

这次到刘家坪村来,吴天然还掌握了一些以前报纸上没有披露过的事情。

“人鬼混居”,是刘家坪村民半个多世纪以来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题。

按古老的风水说,坟墓要建在有黄土的地方。而刘家坪村四周都是麻骨石坡,有黄土的地方都是耕地和村庄。村民百年后大多葬在田块上。久而久之,形成了死人与活人争地、民房与坟墓相杂的状况。有的村民家门口一、二米外就是坟墓,住得很不是滋味。迁坟的要求,一提再提,但70多年了,一座坟也没迁走。

新农村建设开始后,村里决心把这一难题解决。“要把全村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郑九天召开支部大会,动员全村13名党员一齐来解决迁坟难题。会上,郑九天要求党员做好所在组农户或其亲戚的工作,并动员涉及到迁坟的党员带头迁坟。

一夜之间,迁坟成为了全村党员工作的一致方向和共同目标。

郑九天是第一个将祖父的坟从村口迁到石山上的。很快,涉及到众多人口的刘氏祖坟迁走了,党员刘宝庭父亲的坟墓迁走了……党员不仅带头迁坟,还主动去做其他农户的工作。就这样,一个拖了70多年的难题得到了解决,村民刘宝仙双眼含泪地说:“没有郑书记他们,再过70年,我家门口的坟恐怕也迁不走啊!”

今年80岁的党员刘昶是一名退休工人。为调动他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郑九天多次上门,动员他担任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会长。但老刘的想法是“自己老了,不理世事”,于是郑九天找到他谈心。“刘老,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为民谋福祉的英明决策,我们是党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啊!”一席话打动了他。他担任村建设新农村理事会的会长后,天天骑着单车去做工作,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

郑九天还倡导在党员家门口挂上“我是党员”的牌子,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唤醒大家的党员意识,调动起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人人是旗帜,个个当先锋,党员作用的发挥,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无论是新村镇的规划建设,还是新产业的发展壮大,处处都有他们身先士卒的影子。

在郑九天的时间表里,村里的事情、其他群众的事情永远排在家里的事情之前。他有一句为人熟知的话:“村里的事姓大,家里的事姓小”。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他更是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工作上。

在修路、修满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郑九天紧紧抓住“生产发展”这个根本,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办法,在村里建成了200亩高山红柿基地、50亩葡萄基地、50亩草莓基地。还引进了家具厂、罐头厂和两万只养鸡基地。

郑九天对吴天然说:“吴部长,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项目的支撑。引不来大的项目,可以上一些小的项目。一家一户,你就是养几头猪、养几只羊,那也是额外的收入。”

吴天然说:“郑书记,你的考虑是对的。农村要变美,先要富起来。富,是要靠项目的。以后在引进和发展项目上有什么困难,你可以直接找我。”

说到引进项目,郑九天立马来了精神。他激动地对吴天然说:“吴部长,我们还想引进一个柿子酒酿造厂,把附近凤凰山的柿子就地转化。可是我们找不到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吴天然说:“好,我记下了。如果有机会,我帮你招商。”

在山里住了两天,吴天然和郑九天成了无法不谈的朋友。这对忘年交对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如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谈了很多。吴天然觉得,他这次到刘家坪来收获很大。这些收获是坐在办公里无法得到的。

既然来到了西山县,吴天然就顺便到王家川去看望了一下王聪聪的爷爷王大勇。

王大勇老汉今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