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教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教父- 第4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公务员到自由撰稿人,鲁迅先生完全依靠自己挣来足够的钱,超越了“官”的威势、摆脱了“商”的羁绊。值得注意的是,他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年收入,超过他作为公务员年收入的两倍。

钱,是他坚持“韧性战斗”的经济基础。鲁迅为了写作、译述、教学、研究等购置的图书就达到1。6万多册(幅),24年中共计耗资1。3万多银圆,相当于今人民币50万元人民币,占他总收入的19左右。……然而,他有了那么多的金钱之后,却丝毫不为金钱所动,而始终保持勤俭奋斗的本色。

吴天然觉得,离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

令吴天然感到欣慰的是:鲁迅以他的脑力劳动所得,总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408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间阶层”,即社会中坚。

从“而立之年”以后的24年间,鲁迅平均每年相当于今17万元人民币、每月9000—20000元人民币的收入,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在残酷无情的法西斯文化围剿之中,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了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这使他永远成为文化人的榜样。

当然了,鲁迅手里的这400多万元可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含杂文集16本),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能作一个独立的自由撰稿人该有多好,可惜他吴天然今生今世是无法独立,也无法自由了。

第七卷 风云变色 第642章 行万里路

吴天放到达成都后,发现到处都是忙碌的抢救场面。他暂时忘记了自己画家的身份,变成了一个称职的志愿者。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去帮忙。有时候,一天就会忙上十几个小时。直到6月3日这一天,他才决定深入到汶川去看一看,多跑一些地方。一个画家,虽然是用手来创作的,但从某种程度来讲,作品也是靠双腿跑出来的。不行万里路,胸中哪里会有丘壑?吴天放就准备多拍些照片,多搞些写生,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为了有助于随后的回忆,吴天放记起了日志。

6月3日,星期二。

凌晨2点,在成都的临时性工作终于结束。泡了碗宾馆里的方便面,边吃边上网查看四川地震的滚动新闻,然后整理行囊。4点多钟,昏昏睡去。

早8点,还未起床,司机熊师傅就如约而至。遂在博客上匆匆留了言,洗漱完毕,与熊师傅出宾馆,驱车往成都市正西方向而去。按着事先的计划,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崇州市怀远镇鸡冠山乡,熊师傅说那里是5?12大地震重灾区之一,鸡冠山乡房屋倒塌最为严重,伤亡很多,而怀远镇的中心学校,整个一座四层高的教学楼夷为平地,英语教师吴忠红为救护学生而遇难。

出成都市区,驶上成温高速公路,偶尔可见写有抗震救灾标语的运输车辆疾行,进入崇州市区便不断看到公路两旁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但很少见到损坏的房屋,似乎只有一个白灰厂的围墙和烟囱有明显裂痕。

12点,车到怀远镇。与中国其他很多小城镇一样,这里亦是一片杂闹。街道狭窄,却有很多摩托车三轮车奔来跑去,商店饭馆粮站邮局电信等商业网点一应俱全,人们摩肩接踵,不慌不忙的样子似乎已从地震中醒来,或未曾发生过。但那一条条悬挂在街道两旁树上、电线杆上的红底黄字的抗震救灾横幅却异常醒目,让人不得不想起那业已逝去的噩梦般的瞬间。

早上没有吃饭,肚子咕咕作响,但我们还是未在镇上停留,而是直奔鸡冠山乡。据说这里在5?12地震中伤亡惨重,现在情况怎样,很想去看看。谁知车到井江镇时,忽然被守在路口的武警截住:因为鸡冠山乡山体大面积滑坡,很多村庄房屋被掩埋或坍塌,居民已经大部分撤离出来,加之余震不断,拒绝一切外来人员入内,就是记者、志愿者也要有崇州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批条。无奈,我们只好返回。

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井江镇马家社区灾情也很严重。于是我们停车,随她来到公路旁的四大队一组马茂全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马茂全一家五口人住东西各两间,弟弟马武住南面几间。弟弟的那套房较新,除房瓦全部脱落外(后重新修好),主体结构还很完整,但马茂全家的房屋却几乎全部倒塌。马茂全儿媳说:完了!全院17间房倒了12间,余下这5间也是危房。

庆幸的是,5月12日这天,全院十口人只有76岁的婆婆一人在家。地震时,婆婆在马武一家房内,匆忙跑出屋时一跤跌在地上——也幸亏这一跤,婆婆没有来得及跑到院门,从而避过了坍塌下来的门楼与院墙,尽管她的胸部被摔出巴掌大的淤血。

我们没有见到马茂全,他媳妇说他在外地打工,地震后曾回家来看过一次,但面对满目疮痍的家,也只能长长地叹口气。重建家园谈何容易?何况余震不断!好在他们暂时都还可以栖居在弟弟家中,但他们对村干部却颇有微词:因为地震后又遭逢雨天,儿媳曾去村委会申请塑料布,准备自己动手搭个帐篷,但被村书记一口回绝了,理由是物资短缺——尽管成捆成捆的塑料薄膜堆在路旁。儿媳说,自从5?12以来,他们家十口人,每人共收到十几斤粮食,分为四次发放:一次5斤,一次2。5斤,一次8两,一次是3碗米,还有矿泉水、方便面。但蔬菜发放有时不通知,去晚了就领不到。

从马家社区出来,驱车回到怀远镇,在街边一个叫作食为天的小店吃饭。这时已是中午一点多钟,饭店里有七八个中学生在就餐,每人一菜一汤,很简单。另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在厨房里洗碗,样子十分熟练。问老板娘,说是她的孩子,由于地震,镇上的学校已经放假,所以就在店里帮忙。

小男孩名叫鲜林。说到5?12,他童稚天真的眼神不禁有些飘移,但他还是向我们描述了当时的情况:那天下午两点多钟,我们正在*场上体育课,忽然一声剧烈的声响,震得大家差点摔倒,根本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等同学们从教室里蜂拥出来时,才听见教师在大声呼喊:地震了!地震了!同学们都集中到*场上来!然后逐个班级清点人数。

鲜林告诉我们,学校共有四栋楼房,其中最高为五层,虽然都没有倒塌,但已经成了危房。地震后,他们只上过一节课,5月30日,在*场上,课后是学校组织的接受社会各界的赈灾捐赠仪式。现在学校正在搭建活动板房,所以学生一直放假。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那一刻像做梦一样。12岁的小鲜林说。

吃过饭,去街上买了一张联通手机卡。这次抗震救灾中,据说联通公司表现不错,不仅捐款捐物,而且多次出动人员去灾区一线抢险。在青城后山的泰安古镇,我就看到辽宁分公司出动的两辆专用车,11人,从沈阳跑了两天两夜才赶到这里。

我们的车在错走了两条巷子后,终于停靠在怀远镇中学校门口。走进门洞,抬头上望,见有镂花木廊,一时竟仿佛进入旧时的大户人家。而门卫旁的墙壁上则写着几个大大的深红色仿宋体字:拆。门卫告诉我们,这是5。12之后写上去的。

据4月15日校方打印的一份《学校简介》上介绍:崇州市怀远镇中学位于怀远古镇西南边,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初中。它的前身是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36年)的汉原书院。建国后始办完全小学,被命名为怀远乡第二小学。1973年与怀远镇民办初中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怀远镇学校。1985年与怀远乡中学合并成立怀远镇中学至今。该校有15个班,875名学生,58名教职工,拥有三层16个教室的教学大楼。

——而就是这座楼,在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被荡为平地。从此上述数字中的875名学生、58名教职工,也要相应减到872和57!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位于教学楼顶层的初一(5)班,吴忠红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英语课。这是下午第一节课,距下课时间还有7分钟,大地突然发出巨大的声响。吴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奔出门外,跑到二楼,这时他忽然听到楼上好像还有学生的呼叫声!吴老师告诉身边的学生赶紧撤离到*场,自己又转身返回楼上教室。就在这一刻,在大地剧烈晃动了两三分钟后,这座建于1992年的教学楼轰然倒下。

傍晚时分,这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怀远古镇,余震不断,且下起了连天大雨。

在附近部队官兵的救援下,当晚抢救出两名学生,其中一名遇难。13日早7时左右,吴老师被挖出,但已身亡。8时左右,另一名学生的尸体被找到。9时08分,发现最后一位在二楼遇难的学生。

据专家现场分析,吴老师遇难位置与三位同学相近,他们之间只隔了一层薄薄的瓦砾。

6月2日,在汶川大地震20天后的日子,我站在崇州市怀远镇中学教学楼遗址上。这里虽然已被清理过,但仍有一些残垣断壁让你不由得想起那生死瞬间。破烂不堪的校园里,搭着几顶帐篷,其中两顶为政府捐赠。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和她的男友在搭另一顶帐篷,而距他们不远的*场西侧,工人们正在加班连点地安装活动板房。女教师说,等那些板房安好,学生们就可以回校上课了。

环顾校园,除那座被夷为平地的教学楼外,另外一座二层实验大楼兼教师办公楼,虽未倒塌,却也是伤痕累累,破败不堪。吴忠红老师的办公桌放在二楼走廊里间靠窗的那一组第二位,与其他教师的桌上一样都是细碎的玻璃、纸片和倾倒的墨水瓶粉笔盒,不同的是同事桌牌上的人名和照片依旧,尽管蒙上灰尘,而吴老师的却只有名字没有照片——家属已经取走。裂了纹的玻璃板下压着课程表和办公室卫生轮值安排,吴老师被排在开学后的第六周。算算日子,他应该已是打扫过这间办公室了。

在办公楼前的一顶帐篷里,我们见到吴忠红老师的妻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