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教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教父- 第5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他愣是凭借着一只眼睛登上了珠峰。

但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下撤过程中,一个叫加措的藏族队员见王勇峰的氧气已经耗尽,就把自己的氧气给了他。可此时王勇峰由于缺氧反应迟钝,在换瓶的*作中竟将这瓶珍贵的氧气掉到山下。没了氧气加上右眼失明,王勇峰眼睁睁看着其他队员走得越来越远,他只能摸索着往回走。

珠峰“第二台阶”是个陡壁,足有90度。王勇峰小心翼翼地挂上下降器,顺着金属梯慢慢下降。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右脚踩空,一个倒栽葱向山下扎去。王勇峰本能地抓住绳子,阻止了下坠,但人却头朝下挂在了半空。

王勇峰在半空中挣扎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终于翻过身来。恍惚中,王勇峰默念着:一定要下到七号营地,否则就会冻死在路上。是毅力支撑着他。往山下走的路非常艰难,当时从8700米高度到达顶峰用了4个小时,可从顶峰回到8700米的路上王勇峰用了7个小时还没走到。他咬着牙一步一步挪动着,突然,正前方8600米处有一小块红布在风中飘动着,那是营地!到了营地,他居然在帐篷里找到了三个还剩半瓶的氧气,他拼命地吸起来。在8600米营地,他熬过了饥寒交迫的一夜。

那一次,王勇峰与队友失去联系达28小时之久。在那样的高峰上,按以往的经验,失踪24小时也就意味着死亡,但最后王勇峰最终奇迹般地独自返回了大本营。不过,因为严重冻伤,他失去了三个脚趾。

王勇峰曾说:“登山,其实是一项很安全的运动;但是,在攀登过程中,总会发生许多不可预知的事情,这一点,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王勇峰说每次下山后,地面上的每一棵绿草都让他感动。有时真想紧紧拥抱一棵大树,甚至觉得在街上骑自行车的人是幸福的。生命最可贵,平安最幸福。经受的死亡考验越多,对此的感受便越真切。

1994年,王勇峰与李致新成功地登上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最高峰阿空加瓜峰。两人又在1998年登上了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最让人们难以忘记的是,2005年12月16日,王勇峰、次洛、刘建经历了艰苦攀登,终于站在了南极点上。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峰顶和南北两个极点,也就是“7+2”探险之旅的全部座标连接起来。在“7+2”壮举的名单上,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王石曾经这样赞扬王勇峰:“他具备包容、助人以及对自己的事情不声张的优点,他的特点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大智若愚,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果断的登山指挥者,更是一个了不起的组织者。”

谈起王勇峰,众人都来了兴趣。宋小梅还拿出一份报纸,给大家介绍起了有人最近采访王勇峰的情况。

其实,在准备圣火上珠峰的时候,王勇峰的压力很大。

他说从06年决定做登山队队长之后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因为整个活动是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的一个承诺,而具体实施由他们这个登山队来进行。奥运圣火上珠峰,他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今年正式活动开始以后,他就明显感觉压力更大,在6500米的时候他差不多有连续11天休息不好,总是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睡不安稳。虽然他曾以登山队长身份指挥过很多次攀登,但这次火炬活动意义重大,让人不敢有丝毫大意。

在中间长达两年的训练期,有很很多艰难的成份。

比如,首先就是带着队员训练,往往要离开家很长时间。毕竟他也45岁了,女儿也面临高考,事业和家庭的兼顾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第二个问题就是他自身也有很多伤病,左膝关节还有颈椎都有老伤,这些都给训练造成了一定难度。为了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他们登山队这么长时间在一起集训,算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在这个团队中间,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彼此间协同作战的精神,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觉得只要在一起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有人问从36个队员中选择最后火炬手的标准是什么?

王勇峰说,其实大体上有几个原则——第一他们这个团队要尽可能体现各民族大团结,所以你能看到队伍中既有藏族、也有汉族和其他族的队员;第二是他们同样讲究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最终他们选择了两名女队员;第三点也很简单,新老队员必须结合,这样能保证队伍整体的活力,并且老队员的经验对最后的成功有着重要保障作用。

有人还问,被淘汰的人很难接受结果,不知当时宣布名单时的情景如何?

王勇峰说,确实,决定过程中,他们反复讨论了各方面的情况,最后汇总指挥部的时候,当晚就开会,会后第一时间宣布。选择的过程很艰难,但宣布的时候相对还是比较坚定、果断。没有成为火炬手的队员当然会很失落,可令人感动的是所有人都没有提出异议,这令我他很感动。

有人还问,从电视转播看,感觉队伍攀登的速度特别快,不知他们自己有这样的感觉?

王勇峰说,每个队员内心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同时肩负这样的任务自然比较激动。他们原计划3点出发,最早的队员1点就出发了,使命感和自豪感肯定会促进他们走得特别快。过程比他们预想的要快2小时,这样可能会天不亮就到,会影响到直播,所以中间他们也休整了一段时间。

有人问,这次登山的战术是不是也随着天气灵活变动?

王勇峰说,是的,主要取决于天气,其实战术安排的最核心内容是确保这次登山万无一失,然后相应计划都要往前推。实际上,4月13日他们就把最后8300米的路线打通了,遗憾的是在4月接下来的时间都没能等到好天气。直到5月8日才有了好天气眷顾,如果他们把前期的准备工作按照常规的稍微延迟一点,肯定会错过这样一个好时机,换句话说,登顶也许要等到五月底。假如那样所有人的压力会更大,所以他觉得这次一切都还如愿。

有人看得仔细,问王勇峰,你在交接火炬的那一瞬间好像哭了……

王勇峰说,哭倒是没哭。他在顶部上面决定把氧气面罩摘掉,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当时空气的含氧量很低,但他们要保证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国运动员在珠峰顶上传递奥运圣火,所以最后就把氧气面罩摘掉了。五个队员里面他是最艰难的,他们中的那两个藏族人员没问题,还有一个25岁的年轻人也能扛住,当他摘了面罩之后很快觉得很难受,但为了奥运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人问,整个登峰过程最难的是什么?

王勇峰说,攀登技术不是最大挑战,最大的挑战还是心理压力。他们很担心在过程中会出现意外,例如天气突然变化,以及遭遇雪崩,还有一些藏独要对他们的圣火上珠峰行动进行破坏。最令他感动的是他们的31个队员加5个教练共36名登山队员,虽然最终选出的火炬手是19位,但36个队员每一位都具备登顶实力,成功背后有着每个人的无私付出。

有人问,这次在珠峰上照片即拍即传好像也是史无前例的……

王勇峰说,这个系统也是由联想做的,照相机拍完以后,马上在下面就可以收到,这是他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现在登山越来越人性化,93年攀登珠峰,通讯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一进山就两个月与世隔绝,山里面发生什么问题,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出山才能知道,那个时候更不能想象电脑了。到了03年登珠峰的时候配备电脑了。这次登珠峰在大本营就可以上网了,包括无线电话的通讯和电脑上网,这是非常大的进步。如果在大本营你想炒股票都可以,他觉得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随着科技的发达,让登山队员也感觉到了更多的乐趣。

有人问,这次登顶珠峰和你以前登顶珠峰的最大不同是?

王勇峰说,参加了奥运圣火上珠峰这个活动,算是让我的登山生涯多了一份美妙的回忆。以前他觉得他们所做的都是登山这个小圈子里的事情,而这次登山直接参与了圣火传递,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和伟大的登山运动结合在一起,相信会产生更多奇迹。

有人问,怎么看待现在的商业登山运动?你认为以后中国登山会往哪个方向走?

王勇峰说,他认为探险进入商业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不像以前的国家队,全国加起来不到100人。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都能登上珠峰,因为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梦想,站到珠峰顶部当然会得到一种挑战自我的成就感。如果没有商业登山,职业向导去做推广,那很多人可能这辈子也别想实现梦想。中国登山未来的发展,他觉得需要在推动全民探险意识这一块做更多努力,现在中国喜欢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但在大家热情高涨之下,安全方面的普及知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有人问,征服了众多的高峰之后,对于今后你有什么计划?现在有合适的接班人吗?

王勇峰说,最后的计划就是把他这么多年的登山经验、理念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在更安全的条件下,从事这项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相信他们能达到更高的高度。

吴天彪说,这个王勇峰是职业的登山家。而那个房地产大鳄王石,应当只是一个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就这,人家也在这里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听说,现在不仅是珠峰了,人家王石也已经成功完成了7+2的壮举。因为和王石一样,都是做企业的,吴天彪对这个王石还比较熟悉。他就对大家讲起了王石与登山的故事。

第七卷 风云变色 第704章 全身而退

吴天彪同大家讲,他到深圳见过王石两次,两个人谈的很投机。除了二人精于商道外,他们都有体育方面的爱好。吴天彪曾经是K省的健美大师,而王石是狂热的登山爱好者。

王石曾说过,“我现在的生活是这么安排的,1/3的时间用来打理公司业务,1/3的时间在国外考察,剩下1/3的时间就用来登山。”“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