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剑花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剑花香-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允炆并不开心,却出人意料的陷入沉思。
    朱元璋感觉意外,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瞧着眼前的这个孙儿。
    朱允炆沉思良久后,用忧郁的口吻说出了朱元璋做梦也想不到的话:“蒙古等外敌,由镇守边界的叔叔们应对,这很好,可是叔叔们如果有异心,我该如何应对呢?”
    朱元璋怔住,完全怔住!
    ——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这个世界连儿子也信不过吗?
    虽如朱元璋这等久历阵仗、经过无数大风大浪、老谋深算让无数对手死无葬身之地的高人,也实在觉得此题难答。他沉默良久,问了句朱允炆做梦也想不到话:“你说呢?”皮球又反踢回来,这回轮到朱允炆傻眼了。
    最后,朱允炆又沉思良久,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条理化”的高超哲学方法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以德服人;第二,以礼相待;第三,削减属地;第四,改其封地;如果以上四个方法还是不能解决,那么就只能采用第五方法,刀剑相向。”
    文韬武略无人可及的朱元璋听完后,极为高兴,对他大加赞赏:“好,很好,这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
    这的确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计划,但朱元璋忽略了一点,就是往往越是完美的计划,在真正执行时,却需要执行者极强的执行力!
    朱允炆具备吗?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就算是告一段落。
    其实,朱元璋并没有把这个复杂的问题完全留给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而是暗自为他培养一批人,留到后世时帮助他治理国家,这批人中主要是有三个: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他们三人皆是书生,都有远大理想。
    可是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究竟有多远呢?
一百六十章 如幻人生3
    又过不久,(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这位伟大传奇的皇帝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后归西去了,却将皇位传给了年轻孙儿朱允炆。
    朱允炆即位后,便是史称的建文帝。
    他按着皇爷爷生前遗命,迅速召回一直没被重用的方孝孺,任命其为翰林侍讲;并提升黄子澄为翰林学士,齐泰为兵部尚书。此三人便成为他政权所在核心成员。
    他成为皇帝后,对于叔父们可能造反的忧虑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却越感强烈,他很快找来此三人,询问三人建议。
    这三人的意见,有一些方向非常一致,又有另外一些方向分歧很大。方向一致的地方就是,先下手为强;分歧较大的地方就是,先确定谁为目标,拿哪位皇叔先开刀。
    齐泰认为,先拿燕王朱棣为好,理由是朱棣能征善战,谋略过人,极难对付,如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拿下,则余下诸王就会手到擒来。
    黄子澄认为,应该先对付其他各王,等于是除掉燕王的助手,然后再对付燕王,这样会更容易。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允炆采取了黄子澄的意见,并很快确定了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朱柿。周王朱柿与燕王朱棣是同母兄弟,关系亲近,正因为此,他成为被第一个剪除的皇叔。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负责执行任务的将领叫李景隆,此人乃名将李文忠之子,当真是“将门出虎子”,此位李景隆兄的“传奇”色彩甚至超越了其父李文忠,只不过他的传奇并非如同其父的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而是屡战屡败、阵前逃亡,甚至于有些间歇性弱智。
    然而此人也并非一无是处,抓人拿凶还是有一套的。
    他突掉大军奔赴河南周王王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将朱柿一家老老小小全部押到京城。
    朱允炆为保皇位而削藩是下了极大决心的,他对这位皇叔也没讲究多少情面,直接将之贬为庶民,并迁至云南。
    在前前后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朱允炆又以“贪暴残虐”、“不法事”等理由先后清除了代王和岷王。可是在对付湘王朱柏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还没等李景隆大军赶到,朱柏一家居然紧闭府门,自焚而死。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就是傻瓜也知道朱允炆后面会干什么。
    朱棣不傻,他当然更知道。
    他想过造反,可是那需要极大的资本和无比的智慧。
    他选择了暂时的隐忍,隐忍的同时,当然也在做最坏的准备。
    事态在进一步发展。
    公元1399年5月,是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朱棣当然应该亲自去京城,结果他已告病为借口,派出了三个儿子前往拜祭。
    等到朱棣的三个儿子到了京城,齐泰就给朱允炆建议,立刻将三人拿下,作为人质。
    朱允炆当时就表示同意。偏偏此刻黄子澄兄为展露才华,一番精彩推论之后得出的结果是,如果这样做会打草惊蛇,不如将之放回以麻痹对手。
    ——好一个黑色幽默,五六个藩王已经被你除去,连卖鸡蛋的老婆婆都知道你要对燕王下手了,这时候居然还谈麻痹对手?
一百六十一章 如幻人生4
    朱允炆有些拿不定主意。
    此时,魏国公徐辉祖出面进言,意见是将三人拿下,此三人都是他的外甥,他十分了解他们,若是将此三人放走,将来等于是放虎归山,并且解释,朱高煦、朱高炽、朱高燧三人如何雄才大略勇猛过人?尤其朱高煦还很无赖,不仅不会忠于皇上,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
    朱允炆沉思再三,采取了推论高手黄子澄兄的意见。
    后来的历史证明,徐辉祖真乃神人,光看面相,便将二十多年后事情料得一清二楚,简直堪称神算,那位朱高煦仁兄在后面的表演,其无赖、泼皮、狂妄也给历史书册添了不少精彩之处。只是他的事件与“惊龙剑”故事实在是扯不上什么关联,这里就不说他了。
    此事过后不久,朱允炆的耳目得到一个消息,北平的燕王朱棣疯了!为证实此事的确切,建文帝朱允炆立刻派出亲信前去查探,得到的结果是,朱棣真的疯了。
    朱允炆高兴了好一阵子,这难道是天意吗?这么可怕的对手居然自己就疯了?可是没过多久又有一份密报上来:朱棣在装疯。传递消息之人很可靠,因为这个人正是朱允炆安插在朱棣手下的叛徒。
    朱允炆立刻做出行动,方案有三:第一,立刻命令使臣前往北平;第二,授意张丙(丙上有曰字)和谢贵采取行动,密切监视朱棣及其亲属的一举一动;第三,命令北平指挥使张信立刻捉拿朱棣。
    几乎是如同神话般的事情发生了。那张信虽说与朱棣关系不错,但是决不会轻易背叛朝廷,正在他犹豫不决时,张信的母亲告诉他,千万不能逆天而行,现在已经有很多算命的看过天象,燕王朱棣将来要做皇帝的。
    张信果然人如其名,就信他妈的了。
    也不管是哪里来的神算发布消息,立刻来到燕王府找到朱棣。朱棣得知情况后,十分感激张信,对他千恩万谢。
    事件从此刻激化。燕王府外喊声震天,已经被围困里外三层都是人马。朱棣面临他人生中一次最大的挑战之一,要争天下,先出来你的王府。
    这位伟大的历史传奇人物,用他过人的智慧、准确的判断,通过府外士兵围而不攻,居然料到对方将领还没有取的抓拿自己的诏令,当即兵行险着,下令请张丙(丙上有曰字)、谢贵二位进府按章办事。此二位将军就这样进了燕王府,同时也踏入了鬼门关。
    所谓“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府外重兵没了头领,也就不再是什么样的为难事情了。擒贼先擒王,这话太有道理了。
    接下来朱棣便为自己的造反寻找了一个理由:靖国难,清君侧。
    历史用事实证明,任何一次成功的造反,都必须要有打动人心的理由,朱棣造反也不例外。
    于是明朝历史上的“靖难”之役由此展开。
一百六十二章 如幻人生5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双方谁也没有退路,决战在所难免。那就开战吧。
    建文帝朱允炆坐在龙椅之上环顾大殿,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居然连一个与燕王朱棣匹配的对手也难以找到。那些人都哪里去了?问朱元璋爷爷吧,都被他给干掉了。
    为什么要杀的那么干净呢?你看这下麻烦了。还是那句古训说的好:有得必有失啊。
    找来找去总算是找出了一个:长兴侯耿炳文。
    耿炳文这个人有些特殊,这里有必要说说他。他是朱元璋的老乡,被朱元璋所信任倒是真的。朱元璋在杀掉无数猛将功臣的同时,为何独独留下了他?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他是老乡,感情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理由是朱元璋太了解耿炳文了,耿炳文之所以成为明初的一代名将,完全靠的是一套拿手绝活,防守!但进攻却是他的短处。
    这就像是一个小女子,人家明明是卖身不卖艺的,你现在非要让人家卖艺不卖身,你这不是为难人家吗?
    朱元璋之所以留下耿炳文,当然是为了防止叛乱发生,那时耿炳文便会让判者知道,“铜墙铁壁”是怎么样炼成的。
    朱允炆不了解耿炳文,也不明白朱元璋爷爷当时留下耿炳文的含义,就这样硬安排着这位擅长卖艺的名将卖身去了。
    当年八月,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大军到达真定,布好阵型,等待朱棣。再怎么说,老将就是老将,起码的沙场经验还是有两手的。
    但是朱棣却比他的侄子皇帝朱允炆了解耿炳文,在谨慎入微的分析清楚当时状况之后,选准进攻目标的同时,更选准了出战的时机。
    他在中秋之夜,快速调兵急攻雄县。
    当时驻守雄县杨松将领及其兵将,一个个正自“每逢佳节倍思亲”,忽然间外敌攻至,慌忙抵抗的同时,又派人出去向不远处的将领潘忠求援。可是杨松没能等到援军的到来,便已全军覆没。
    援军哪里去了?
    原来燕王朱棣早已谋算在先,在潘忠的必经之处埋下重伏,给耿炳文开门就送了个一箭双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