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上南下-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规矩,乔向文发了一圈烟,认真地听着大家的意见。
    他的心里也在激烈地斗争着。
    两个声音在不停地对话:
    一定走陆路,安全系数高,易于警戒,在提前清查后,秋山多带些武装警卫人员,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不,一定走水路,秋山凶狠狡诈,出牌经常打破常规,所以三十出头就做到了少将旅团长,绝不是一个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对手。
    等大家讨论接近尾声的时候,乔向文的第二圈香烟发上。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几天来,我也一直在思考,也是大家众口一致的意见给我提了个醒悟,不要把我们的对手看得太笨,太愚蠢了。”
    吸了口烟,顿了顿,继续说着自己的想法:
    “当你们大家都在说陆路的时候,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陆路确实方便,快捷,沿路基本都是小鬼子的占领区域,好封锁,好警戒,可是大家有没有设身处地,从秋山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呢。杨司令为国捐躯,他便成为独立支队整个部队的仇人,中国人有句老话,有仇不报非好汉,八路军虽然是**领导的战斗队伍,不讲江湖义气,但是,这种血海深仇,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支血性方刚的部队,怎么能就此忍下。是的,我预计秋山的心理也不轻松,杀人如麻,不是说他就不怕死,八路军要除掉他,首选哪条线路呢,大家说说看?”
    “陆路!”
    “山路!”
    “公路!”
    他看着大家,点了点头:
    “对,大家想到一起去了,就是这条一百里的公路,沿途地形复杂,山陡路弯,是最适合我们打埋伏的好地方;大家这样想了,身经百战的杀人凶魔秋山也一定是这样想的,对不对,你们细细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听了好一阵子,几个人总算听懂他的话了。
    王连长忍不住了,嚷起来:
    “乔部长,你说的有道理,我们都没想到这块,算了,你的脑子一个顶我们几个,你直接下命令吧,我们怎么干,警卫连听你的,叫我朝东,我们大家不向西。?”
    乔向文笑了笑,看着大家,胸有成竹:
    “同志们,大家的意见要听,但是秋山的心理我们也要研究啊,我有一个方案,大家看看是否可行?”
    几个人立刻停止议论,竖起了耳朵。
    生怕漏过一个字!
    “根据实际情况,我想用两套方案,确保万无一失,但是两套方案中还是有所侧重,我建议以水上为主,第一,秋山是个聪明的人,他不会不细细研究山路地形,再多的警戒,也没有办法彻底清除隐患,山里是八路最喜欢最擅长打伏击的地方,他不会不知道这一点;第二,一百多里公路,大张旗鼓地警戒,既不符合秋山的个性,也不便于安全警卫,过于高调;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独立支队没有水上战船,没有水上部队,他使用气艇在水面,来去自如,即便我们动用渔船拦截,他也很容易利用气艇的火力进行还击,同时,他的大马力气艇速度比较快,我们的渔船根本追不上。”
    ***每日两更,不只是码字与文字游戏,一直看过来的朋友知道,江湖是在用多年所学、所思,努力写一本对得起自己、经得起推敲的,所以也请朋友们多多支持,凡是对于文中的任何谬误和不当之笔,江湖愿意真诚交流,如果您说的有道理,江湖一定重谢重奖!!!***()
第三十九章斩首行动
第三十九章斩首行动
    经过支队并报纵队批准,同意实施“斩首行动”。
    参战人员立刻行动起来。
    最好的枪支,最好的弹药,枪法最好的警卫连战士,被集中了起来。
    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没有一个人不为自己能参加这次行动而兴奋!
    二十七日,深夜,乔向文和王连长率领八十多人的队伍出发,直奔老虎浜。
    另一路人马五十多人,由白兵带队,埋伏于十里堡。
    这个时间,是刘胜派人专门去了蓝安,动用了当地的关系,才查出来。
    据侦查,当地县城已经在张灯结彩,蓝安合作共荣县的仪式正在紧锣密鼓开展。
    来说一下这个老虎浜。
    其实这是位于沂水下游的一个小山包,远远看去,就像从一座高山中猛然蹿出的一只老虎,不算高,三百多米,满目青翠,此乃水路由临城通往蓝安的必经之路。
    妙处在于,它正好面对着河道,把本来开阔的水面撩了个大弯子。
    战士们带足了弹药,卯足了劲。
    按照乔向文的要求,支队后勤部为这次行动特别提供了三百颗手榴弹。
    这三百颗手榴弹,只要朝一处扔,就是钢板,就是铜墙铁壁,也会炸个稀巴烂。
    到了预先踩好的地点后,战士们立即在山头和两侧山坡设置简易工事,挖掩体、插树枝,做好伪装,
    一前一后,一上一下,两道防线,两重火力。
    接近河面的一片树丛中,王连长亲自带着十名投弹手,目不转睛。
    根据预先安排,在轻重火力一齐开火后,敌人很有可能仗着优势武器,强行通过。
    那么,他们迫近以后,近距离内,由投弹手发出最后一击。
    说起这沂水,那是当地乡亲赖以为生的一条生命河,一眼望去,弯弯曲曲,有的地方河面开阔,连绵数里,有的地方是一百多度的大转弯,有的地方还干脆来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回环。
    五点,太阳初升,沉寂了一夜的群山沸腾了起来。
    六点,红彤彤的太阳,把老虎浜染成了鲜红,小鸟在空中扑闪着翅膀。
    七点,水面开始有渔船穿梭,那是捕鱼为生的老乡开始一天的劳作。
    八点,伏击了几个小时的战士们,眼睛紧紧盯住迎面的河道。
    九点,太阳**了起来,汗水把大家的衣服都弄湿了,但没有人顾得上。
    十点,还不见人影。
    会不会有变故?
    情报会不会发生错误?
    秋山会不会改变计划?
    虽然握紧枪,瞄准着,没人开口,但大家的心里都有所疑惑。
    乔向文趴在第二道防线上,心里也有些忐忑。
    他定了定神,细细地把整个方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根据预先安排,电台全部保持静默,不知道白兵那一组在十里堡情况如何。
    等待是难熬的,尤其是这种重大行动当前。
    乔向文理解大家此刻的心情,一招手,喊过通讯员,传令大家保持高度戒备,不得有丝毫松懈。
    他看了看手表,十点二十五分。
    太阳十分火辣,大家埋伏在树林中,一动不动,胸前背后都湿透了。
    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突突的马达声。
    这个声音太醒目了。
    对于埋伏了几个小时的战士们来说,简直是如听仙乐。
    那是小日本的汽艇!
    马达声非常大,功率非常大,速度非常快。
    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刻来了劲,再次检查了武器,子弹一起膛,轻重机枪架好,投弹手们做好了投弹前的一切准备。
    马达声渐渐逼近,声音越来越响。
    透过望远镜,乔向文一看,好家伙。
    这个秋山少将真是排场够大啊,一前一后两只小型快艇,护卫中间一艘体量较大的。
    只见汽艇编队沿着蚯蚓一样的河道,转过一弯又一弯,由远而近,直对着老虎浜西开过来。
    五百米。
    四百米。
    三百。
    两百米。
    一百米!
    透过树林、叶子,大家渐渐都看得十分清楚。每只汽艇上,都悬着小鬼子的旗子,旗面上一轮红日居中,辉映着白色的旗面,十分扎眼。
    每一艘汽艇的甲板上,都架着一挺机枪,几名日军站在甲板上巡视两岸。
    中间那艘汽艇上,架着两挺机枪,甲板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卫兵。一张桌子,两杯茶,似乎是两个人正在下着棋。
    接近。
    接近。
    再接近。
    终于,相隔了几十米,三艘汽艇全部进入射击范围
    杨司令,兄弟们要为你报仇了。
    乔向文放下望远镜,一声令下:“打!”
    几十支步枪、机枪、冲锋枪,开了锅一样,子弹象刮风似地向甲板上扫去。
    刹那间,三只汽艇甲板上的人员,大部分被撂倒在甲板上。
    但是,日军的几挺机枪立刻开火。
    中间那艘汽艇的船舱里,立刻冲出一队日军,或趴在甲板,或靠着船舷,开始还击。
    下棋的两个人好像被击中,一排士兵冒着弹雨,站成|人墙,把他们拉入了船舱。
    独立支队居高临下,七八十米宽的河道被密集的火力网完全封锁。
    第一艘汽艇的驾驶员被打死,汽艇嗡地一声向岸边蹿去,一头扎在那里不动了,尾部慢慢地沉入水中,甲板上的鬼子被打成了烂柿子。
    第二艘主艇,仗着火力强劲,企图硬闯过去。
    距离更近了。
    这一下,正中乔向文的下怀。
    他们不怕你硬闯,就怕你往后退。
    看这帮投弹手的了。
    只见最前线的王连长突然站起,大叫一声,“兄弟们,为杨司令报仇啊!”
    “报仇!”
    “报仇!”
    “报仇!”
    伴随着一阵怒吼,两个、三个捆成一团的手榴弹,就像一包包重磅炸弹一样,投向了那艘主艇。
    轰轰轰,轰轰轰。
    激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枪声、手榴弹爆炸声连成一片,喊杀声四起,整个老虎浜弥漫在战火和硝烟之中,水面被掀起一阵阵巨浪。
    三百颗手榴弹全部投完,一颗没留着。
    与此同时,乔向文关照几个枪法好的战士,精确瞄准,看见一个给一枪。
    打了一阵,见百孔千疮的汽艇再也没有还击的声音,河面上,汽艇杂碎的铁皮、尸首、服装、枪支,一片狼藉。
    王连长兴奋地站了起来,把手一挥说:“停止射击!”
    枪声立刻停止了。
    他带头喊话,战士们也跟着大喊喊起来:“缴枪不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