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上南下-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侥幸逃生,但从此一蹶不振。
    很快,他就以看病的名义,离开了鲁中南,前往南京看病。
    那支和平建**,从此变成了一直断了脊梁的癞皮狗。
    灾难深重的“无人区”重见天日!
    沂蒙根据地向北推进了50公里,打通了几个山区之间的联系。
    北线告捷。
    让山东分局和延安,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在南线,115师的主力“拒李”也取得了突破。
    4月4日,李仙洲亲率其第二十八集团军总部,以一个师为前梯队,进犯八路军湖西根据地,被115师设伏,歼敌2000余人,李部被迫撤回。
    5月14日,李仙洲乘日军“扫荡”之机,率其主力一部及地方顽军张华云师2万余人,从东、西、南三面包围湖西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妄图歼灭湖西八路军,然后进入鲁南。八路军115师提前得知情况后,再次“送李”,至6月25日结束,消灭李部6000余人。
    令人畅快的是,那位曾经与独立支队纠结摩擦了许多年的张华云,在此战中受伤不轻。
    兵力严重受损,山东作战举步维艰。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仙洲被迫放弃了入鲁企图。
    抗日战争初期,山东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约17万人,1941年后逐渐萎缩,至此战役以后时,下降6万左右。而山东八路军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近20万。
    李仙洲入鲁失败,使国民党在山东的**计划彻底破产。
    看到大势已去,国民党在山东地区的地位已经无法维持,1943年7月,发生了一幕令人捧腹的闹剧,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不再设在山东境内,而是随李仙洲的军部搬迁到了皖北,一座叫阜阳的小城市。
    延安方面得知此情况后,专门来电表彰。
    蒋介石长叹一口气,**放下一颗心。
    据说002看到战报后,也十分欣慰,因为山东战局,时刻牵动着他这位山东抗战总设计师的心。
    此后,山东八路军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收复了大片国土,迫使敌人收缩防御。
    然而,就在此时,山东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伏击领导案,再次考验着社会部的一群红色特工们。
    ***江湖喜读历史,藏书甚丰,工作之便,对许多东东更是多加关注和研习。
    每日清茶一杯,故事两节,诚交各路朋友,认可的投票收藏,不喜欢的,留言批评几句,江湖也会认真听取,多谢了***()
第七十五章首长被伏击
第七十五章首长被伏击
    抗战期间,敌情错综复杂,这给秘密战线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但也正是这种艰难时世,造就了**密战史上最辉煌的一个篇章。
    很简单,内战开始以后,所谓的敌,只有一个,所谓的密战,还不就是跟着老蒋干。
    此刻,情况却是大大地不同。
    外有小鬼子,它的旁边站着汪精卫及其一帮大小汉奸。
    说是统一战线,实际上,军统中统,你懂的,基本就没有和**的谍报组织合作过,而是一直对着干。
    唯其如此,最折磨人。
    唯其如此,最考验人。
    尤其是负责情报、保卫、锄奸、破案的社会部,每次遇到案件,都要有不少时间,不是研究怎么破,而是,这是哪部分的人干的。
    打住。还是给你说说故事,讲一起当年震惊山东地区的伏击首长案。
    那是43年5月25日,分局副书记蓝飞,受罗荣桓书记委派,前往辉中县指导检查根据地党的建设工作。
    非常时期,警卫工作还是比较严格的。
    一辆吉普,一辆卡车。
    蓝书记和秘书、警卫班长陈永生,坐着吉普。
    卡车里,一个班的警卫战士,每人一支短枪,两颗手榴弹。
    上午九时,汽车从分局驻地出发,一路疾驰。全程三个多小时,不出意外的话,十二点出头到。
    11时多,进入笔架山。
    这里山峦起伏,树木葱茏,山口纵深狭小,地势非常险要。
    就在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进入一个簸箕形山坳的时候。突然,枪声大作,一阵密集的子弹,居高临下朝两辆汽车射来,顷刻间硝烟弥漫,沙尘四起。
    行在前面吉普车的前左轮胎被子弹击中后,汽车失去方向,车头碰在公路边的石壁上。
    富有经验的卡车里的警卫班战士,立刻进行顽强抵抗,但因只有手枪和手榴弹,射程有限,加之处在敌人下方,毫无遮掩,转眼之间便有几人牺牲、受伤。
    二十多名穿着老百姓服装的匪徒见状,立刻发起了冲锋。
    要命的是,一边是短枪。
    一边是长枪,甚至还有一挺机枪。
    战士们用手枪、用手榴弹还击。
    情况万分危急。
    蓝书记迅速跳下汽车,沉着地指挥,利用地形地物和汽车作为掩体,指挥战士们进行还击。
    班长陈永生很快发现敌人是从三个方向和坝梁两侧,用火力封锁公路,而右面的山头却没有布置埋伏,那里刚好是原始森林,山下是灌木丛和杂草,只要通过一块被树、草覆盖的小块开阔地,便能向山上突围,遂立即向蓝书记提出自己的方案。
    蓝书记当机立断,指挥大家边打边退,很快越过了开阔地。
    敌人发现他们的突围意图后,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陈永生一面指挥部分战士在汽车附近顽强还击、牵制敌人,一面组织人员奋力掩护首长边打边撤。
    紧急之间,敌人看见陈永生在现场指挥,且指挥镇定,以为他就是最高领导蓝飞,于是,长短武器的火力像暴雨一样朝着他射来,
    陈永生在看到敌人的意图之后,决定豁出去了。
    他在手臂中枪的情况下,决定兵分两路,一路蓝书记带着两名战士,一路秘书带着两名战士,自己则带着七名警卫战士主动迎战,把敌人火力全吸引到自己这里。
    敌人的火力,果然立刻集中到了他这里。
    警卫班的战士成员都是从部队里精心选调而来,个个英勇善战,无奈手中都是短枪,火力不如敌人。
    一个个战士相继牺牲。
    蓝书记和两名战士,很快隐蔽进了树林深处。
    后方的山谷里,激烈的枪声渐渐平息
    ……
    等到附近八路军的一个骑兵连赶到时,敌人已经全部逃之夭夭,现场目不忍睹,
    弹痕累累的卡车停在谷底,行李、文件散落在周围,牺牲的警卫班战士都保留着作战姿势。逐个检查,发现还有2个重伤员尚未牺牲,立即进行抢救。
    详细检查,发现牺牲的秘书口袋里面,资料都在。
    此事发生在抗日形势正在好转的眼下,令整个山东震惊。
    谁敢如此胆大妄为,伏击**山东的领导人呢?
    延安方面也十分气愤。
    罗书记要求,限期破案,坚决严惩。
    期限,五天!
    百姓那个议论啊,立刻传开了。
    关于笔架山事件,各种传说与版本相继出台。
    有人说,这次伏击显然是敌人有准备的行动,肯定是日本特务干的。
    有人认为,一定是国民党极端势力干的,企图破坏抗日根据地的良好局面。
    也有人分析,敌人只是抢走财物和武器,并未拿走文件资料,很可能是土匪抢劫。
    为查明真相,稳定各界情绪,分局指派熟悉当地情况的军区社会部负责此案侦破。
    杜克明二话没说,领回了任务。
    自然,破案的任务再次落到了乔向文的头上。
    作为社会部副部长,作为杜克明信任的左右手,面对这个任务,他义不容辞。
    介绍一下蓝飞。
    分局副书记,负责地方政权的建设和人事工作,作为一名延安来的高级干部,那是应罗书记的反复请求,中央组织部同意才从抗大调动过来的。
    长期从事党务工作,没有军事斗争经历。
    因为来了半年多,与当地的社会交往并不很多。
    到底是谁,要对他下手呢?
    不要说敌人不太熟悉他,就是部队的干部他也不太熟悉。
    这也难怪,自从002调整了山东的领导班子后,党政军实行一元化领导,罗书记统管山东各项事务,他主要工作是稳步发展队伍,巩固抗日根据地和基层政权,同时对外开展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起对付小鬼子。
    蓝副书记,正是他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主要助手。作为党建专家,根据中央的要求,按照罗书记的思路,半年多来,把本来零散的、不太规范的党的基层政权,逐步建立了起来,调整了一批没有作为的基层干部,一批有活力、有路子、有斗争热情的干部干起了县长、乡长
    案情如此复杂,期限只有五天。
    不要说社会部的老干探、老特工,就是乔向文也陡感压力。
    刘胜、白兵、胡小涛、许一梅,一个个被他调进了专案组。
    合计十个人。
    十个人,五天时间,要破一起扑朔迷离的大案。
    按照眼下的说法,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为啥呢?
    只要匪徒留下点滴线索,就能顺藤摸瓜了。
    ***江湖喜读历史,藏书甚丰,工作之便,对许多东东更是多加关注和研习。
    每日清茶一杯,故事两节,诚交各路朋友,认可的投票收藏,不喜欢的,留言批评几句,江湖也会认真听取,多谢了***()
第七十六章匪帮
第七十六章匪帮
    十个人,十只鹰。
    十个人,十条猎犬。
    老特工们撒开,像一张天网,暗中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搜索着。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
    作了案,不可能不留下任何线索,除非是你自己不用心发现,不给力寻找。
    乔向文只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想法,那帮匪徒对路途那么熟悉,下手那么狠,一定不会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因为人多势众,长途奔袭是兵家大忌,而且这附近,还是抗日根据地的区域,结论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帮人非匪即兵,而且就隐藏在附近。
    明暗两条战线的秘密机器,迅速运转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