悫矣匪事老复丁,思咏玉书入上清。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得视见无内外。存漱五牙不饥渴,神华执巾六丁谒。
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起自形中初不阔,三官近在易隐括。
虚无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是不当污。九室正虚神明舍,存思百念视节度。
六府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天路。
○治生章第二十三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
高拱无为魂魄安,清净神见与我言。安在紫房帏幕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烧香接手玉华前,共入太室璇玑门。高研恬淡道之园,内视密盼尽睹真。
真人在己莫问邻,何处远索求因缘。
○隐影章第二十四
隐形灭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带执性命守虚无,名入上清死录除,
三神之乐由隐居。倏欻游遨无遗忧,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
金辇正立从玉舆。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窈窕真人墟。入山何难故踌躇,
人间纷纷臭帤如。
○五行章第二十五
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可用隐地回八术,伏牛幽阙罗品列。
三明出华生死际,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二光焕照入子室。
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
○高奔章第二十六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璘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
口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箓佩金珰,驾欻接生宴东蒙。
○玄元章第二十七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叵卒见。须得至真始顾盼,至忌死气诸秽贱。
六神合集虚中宴,结珠固精养神根。玉{⺮氏}金籥常完坚,闭口屈舌食胎津,
使我遂炼获飞仙。
○仙人章第二十八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绛简赤丹文。
字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卑高下陈。
执剑百丈舞锦幡,十绝盘空扇纷纭。火铃冠霄队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
此非枝叶实是根。
○紫清章第二十九
紫清上皇太道君,太玄太和侠侍端。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十天驾玉轮。
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
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
○百谷章第三十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
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心典章第三十一
心典一体五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喜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
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经历章第三十二
经历六合隐卯酉,两肾之神主延寿。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
知白见黑急坐守。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
玄液云行去臭香,治荡发齿炼五方。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
坐侍华盖游贵京,飘飖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
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
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
肝气周流络无端。
○肺之章第三十四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二十六咽玉池里。
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
当忆此宫有座席,众神合会转相索。
○隐藏章第三十五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
耽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万神方胙寿有馀,是谓脾建在中宫。
五藏六府神明主,上合天门入明堂。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
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
两神相会化玉英,淡然无味天人粮。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
太上隐环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
恍惚之间至清灵,坐於飙台见赤生。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形。
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欲以长存。
五味皆至正气还,夷心寂闷勿烦冤。过数已毕体神精,黄华玉女告子情。
真人既至使六丁,即受隐芝大洞经。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
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钮缠。以代割发肌肤全,
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
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
南派张紫阳《悟真篇》(全)
序
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歧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之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
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有为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矣。
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阴阳交姤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旨要迷没邪歧,不能混而同归矣!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已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著,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名数事而名。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徒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骨换阳,白日而升天哉?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易成,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返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沉浮,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结还丹,不亦难乎?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离坎男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
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憔悴。虽询求遍于海岳,诸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
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同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及乎篇集既成之后,又觉其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
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
卷之上
七言四韵一十六首
(以表二八一斤之数)
其一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名利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其二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己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其三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舟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
本因戌己为媒娉,遂使夫妻镇合欢。只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