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遗孀-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霞说罢,立即让家人取来笔墨。她执笔展纸,随着笔游墨流,纸上便流出了端正秀丽的字迹:《刘青霞辞职书》敬启者:政府借用外债损失国权,黄留守(黄兴)有国民捐之倡议,吾豫爱国志士群起响应,组织国民捐事物所,推鄙人为总理,曾经力辞未蒙允许。当时免强就职,诚以此为救亡之急务,极欲赞成也。今本所成立已逾两旬,诸事就绪。鄙人自问,一无学识之妇人,焉能我此巨任?且吾豫人才济济,不乏贤能,何用一妇人参预公事?现鄙人已决意辞退,请诸公另举贤能,总司其事,早集巨款,以应国家急需,亦鄙人之所深愿也。再桐茂典并无存放捐款,鄙人亦无经手未完事件。即日回尉,摒挡家事惟有负。
    诸公推崇,惶愧万分,尚望。鉴原是幸。
    青霞写好辞职书,又抄写了一份。并立即吩咐家人,送一份到《自由报》刊登,送一份到国民捐事务所去。
    办好这一切之后,青霞才从秦川手里,取过三万元银票,双手递给刘宪德说:“六哥,拿着吧,既然我青霞说了,这就是你们的钱!”
    可是,该到刘宪德接钱的时候,他脸红的倒不好意思起来。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PaoShu8。,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泡书吧!)
第160章:孙文修铁路,青霞倾
           :
    上海的冬天,也像北方一样,有纷飞的大雪,有凛冽的寒风;雪后的睛天,也有滴水成冰、冰冻三尺的三九。雪后晴天的夕阳,晚霞仍然如冰冷的金汤一样,僵硬地在冰冷的残雪上流淌着,僵硬地在冰冷的残雪上跳跃着。
    此时此刻,在僵硬的冰冷中,在僵硬的残雪中,青霞正带着儿子和几个贴己家人,分别乘坐租来的马车,走在繁华的上海大街上,走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走在通往刘家驻上海的桐茂典的路上。
    青霞这次来上海,不是因为生意上的事情,而是专程拜见孙中山先生的。
    青霞之所以专程来拜见孙中山先生,是因为她自刘宪德带着刘氏众族人找到刘家老楼之后,心里常常被一种巨大的慌恐和无助给淹没。之所以如此恐慌和无助,是因为她知道,大桥的刘氏族里,一下子回来了这么多家被罢官的人,他们现在靠着手里的积蓄,挥霍无度,暂时是锦衣玉食。但是,只出不进,就是有座金山银山,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他们如此下去,不出几年,就会把手里的积蓄给挥霍一空。到那时,他们便会狗急跳墙、不技手段,以刮磨她青霞的财产为生计。恐怕儿子鼎元还没有长大成人,他们早已把自家的财产给寡分殆尽。
    在一个多月前,青霞把停办华英女校的事,给处理妥当:把想回日本的高山爱子送走,并赠以重金厚礼;把朱奋武(朱炳麟)和燕斌等几位女士介绍到省女子学校,又给华英女校的女杂工和教务们结清工资之后,便立即回到开封,投身到组建女子学务维持会河南支部和女子参政同盟会河南支部的忙碌之中。
    可是,青霞不管如何用忙碌来驱逐自淑女离开的空落、孤独和思念,不管她如何用忙碌驱逐因刘宪德带着刘氏族人找到刘家老楼所引发的恐惧和无助,可一旦黑夜来临,一旦她一个人躺在宽大豪华的床榻上时,一旦午夜梦醒时,一旦她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地心中,立即便被巨大而无际的空落、孤独、思念、恐惧和无助给充斥着,充斥着,搅织得她如,
    可就在这种忙碌的孤独里,忙碌的空落里,忙碌的思念里,忙碌地恐惧里,忙碌的无助里,孙中山先生应袁世凯邀请,北上进京,共商国家大事了。两位巨人在和谐的晤面会谈之后,孙中山先生又被袁世凯授予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职务。
    当青霞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先是惊喜,紧接着是琢磨,然后便有了绝妙的好主意。
    立时,她心里的孤独、空落、恐惧和无助,也云消雾散。
    青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知道。孙中山先生要修二十万里铁路。肯定耗费巨资。而自己手里地巨额资产。与其说将来被刘氏族给刮磨寡分、给挥霍殆尽。那还不如捐给孙中山去修铁路。这样。也算自己为国为民做贡献了。
    青霞不管做什么事情。一旦认定。皆雷厉风行地去实施。自她有了把全部资产捐献给孙中山地铁路公司地想法之后。她把女子学务维持会河南支部和女子参政同盟会河南支部组建起来之后。另交她人管理。而她自己。立即准备带着儿子和几个贴己家人。南上上海。面见孙中山先生。
    可是。当将要起程地时候。鼎元知道了要跟着妈妈南下上海。突然委曲地大哭大闹起来:“不去!不去!妈妈经常都是东奔西走地。害得我不能安心读书……”
    面对着儿子地哭闹。青霞地心里。猛然疼痛起来。她知道儿子喜欢读书。她知道儿子因为跟着她东奔西走而不能安心读书。心存委曲。心存怨言。可是。她每次出门。将要办理地事情没有确切地期限。她如果不带上儿子地话。便失魂落魄地吃不香、睡不安。心情紊乱。总担心儿子在家中会出什么不祥地事情。尽管儿子不是亲生。尽管她以前。因为生意和革命工作地忙碌。很少与儿子培养母子感情。可儿子仍然连着她地心。连着她地肉。她心里对儿子地疼爱。决不次于世上任何一位亲生慈母。
    青霞也知道。儿子自小就恭顺温良。轻易不会如此哭闹。他地两次大哭闹。皆是因为不能读书:第一次是河南起义前两天。回到尉氏之后。儿子因为急着回开封见上官老师。大哭大闹了一次;另一次。就是这次起程赴上海。儿子因为他在开封省立中学地学习突然中断。
    所以。在儿子因为中断学习而哭闹着拒绝去上海时。青霞暗下决心。如果资产能顺利地移交到孙中山先生地铁路公司。她便长期居住南方。不但给儿子一个安心读书地好环境。还要多抽时间陪伴儿子。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青霞便蹲在儿子面前,给儿子擦拭着委曲地眼泪,抚摸着儿子嫩滑而天真的湿润脸蛋,安慰说:“鼎元,你放心吧!如果妈妈这一次能将事情彻底办妥,绝了那帮贪心人的念想,那我们就可以长住南方,你也可以在南方继续上学呀!只要我们家鼎元喜欢读书,妈妈就一直让鼎元上学,就像你鸣飞叔叔和上官老师一样,到时候也让我的鼎元去外国留学读书……”
    “真的?”鼎元这才破啼为笑,乖乖地跟着青霞来上海了。
    当冰冷的夕阳,完全沉没在冰冷的地平线下;当西天之上,只遗留下一片瑰美浓艳的晚霞时,青霞正带着儿子和贴己家人,迈步跨进刘家驻上海的桐巨典里。
    在大掌柜、帐房和伙计们的惊喜热情之中,青霞不顾旅途困倦,决定第二天,就驱车去上海都督府,面见上海都督陈其美。然后,再由陈其美引见,去拜访孙中山先生。
    二:
    在上海法租界的宝昌路号的一所公寓里,孙中山正在与宋嘉树等人,专心致志的研究中国铁路的线路规划,及筹款问题。
    宋嘉树,也就是孙中山的女秘书宋霭龄的父亲。他19863年生人,是中国海南岛文昌县
    名韩教准,乳名阿虎,安耀如。是北宋贤臣安后裔。宋嘉树在十二岁那年,因为家贫,便跟随哥哥前往美国波士顿,过继给没有儿子的堂舅,随改名宋嘉树。宋嘉树在当地结识了教堂地牧师,十四岁那年,接受基督教洗礼,被命名于查理琼斯宋,并进入神学院学习。毕业后,他回到中国,在苏州和上海等地传教,并执教于教会学校胡适即为他的学生之一。同年,与出生于上海非常有名望的基督教家庭的倪桂珍结婚。因为在传教布道上受人排挤,两年后,宋嘉树创办了美华印务馆,转而为教会印行中文本的《圣经》,谁知歪打正着,他竟然靠印刷《圣经》发了财。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和提高知高名度,他参与创立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兼做进口机械地代理商,并投资兴办工厂,还兼任上海福丰面粉厂经理。189夏天,孙中山与好友陆皓东,北上给李鸿章产奏折,途经上海,与宋嘉树相识。一番交谈,宋嘉树立即被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倾倒,把孙中山当做执友。自认识孙中山之后,宋嘉树便在传教布道的同时,也暗在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印行革命刊物和小册子。在孙中山需要经济支持的时候,他因为倾家捐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好几次都濒临破产。武汉首义之后,孙中山回国,他又让大女儿宋霭龄,协助孙中山,做文秘工作。
    此时此刻,孙中山和宋嘉树等人,面对规划好地铁路线路图,欣喜万分的同时,又面对着修铁路所需要的巨资,而一筹莫展。这可不是发动一次起义所需要的几万两银子,而是需要几十亿呀!并且,这也不但是个人财力所无法完成,就连国库的财力,恐怕也吃力地很呢!
    因为一筹莫展,所以,孙中山和宋嘉树等人,望着规划好的铁路线路图,陷入了沉默。
    孙中山首先打破了僵硬的沉默,说:“借吧!只有借钱修铁路了。不过,这次借钱,不能向华和富商借了,而是向外国政府借……”
    孙中山话没说完,宋嘉树便苦笑:“唉!还要借吗?旧帐未还,又借新款,恐怕你这个‘孙大炮’的外号,是卸不去了!呵呵呵!”
    宋嘉树的幽默之语,让室内的所有人,暂时忘却了修铁路缺款而带来的焦虑和沉闷,也跟着宋嘉树大笑起来:“哈哈哈!”
    孙中山急忙辩解:“现在借款与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借款是为了推翻满清,推翻那些外强赖以依靠地满清,而现在民国了,借款是为了修我们中国的铁路……”
    “所以说,现在也更难借了!”宋嘉树又一次打断的孙中山的话说,“过去,愿意借给你款的都是中国地富商和华侨。他们之所以愿意借,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爱国之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