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造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家建造师-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何不妥?”景王沉声道。
    “微臣认为不妥有二。”韩太师道:“现在北方有流寇作乱,到处杀伤抢掠无恶不作。邓龙从未带过兵,如果让他带兵打仗,要是因为指挥不当造成将士损伤那可就得不偿失,这是其一,其二就是邓龙也是一人才,如果在战斗中一不小心丢掉了性命,那也愧对皇上圣意。”
    韩太师顿了顿,继续说道:“刚才宰相大人的话也不失一个好办法,但是相比北方,微臣认为西边更合适,大轮国与我国交好,而且边境无冲突,把邓龙调去可以在那里练兵,等他能行军打仗了再把他调去北方也不迟!”
    景王和杨林光心中不由的打了冷战,把邓龙调去西方,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冲突。镇守边关的诸葛老将军虽说忠于朝廷,但他下面的大多将军都是太师党的人,要是把邓龙调去了,那些人还不把他连人带骨头给嚼了。而且一旦过去,没有军功,想把他调回来就难了,说不定就一辈子被埋没在了边关。
    景王和杨林光相互看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担忧。
    整个大殿现在显得极其的安静,只有大殿两边的香炉冒着缭缭的青烟。
    皇帝一边的齐公公心里也有些着急,这邓龙和他还是有些关系,每次去上凌都把他款待的舒舒服服,这时他也想帮一把,无奈他没有开口的权力,只有在那里干着急。
    在景王没有开口的情况下,两边人马都各自暗地里计划着,想着对策,暗自猜想对方的举动。
    景王这时有些犹豫不决,太师等人准邓龙进京已经做了很大让步,但把邓龙派去西边的话,又不知道何时可以被调回来。
    想着想着,景王把目光落在了殿内带到侍卫的佩刀上,笑了:这邓龙要是真的是一把宝刀的话,只要在自己手里,无论在那里都可以伤敌。同样,如果是虚有其名!无论那里都只是破铜烂铁。要是他邓龙真的没有本事,甘心在边关呆一辈子的话,那只能叫活该了!
    下面的人看着龙椅上的景王,看他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都在暗自猜测圣意。
    景王呼的站了起来,道:“准奏!来人啊!传朕旨意,封邓龙为忠武将军,授予都尉之衔。先带兵2,即日上京!”
    下面的人一阵议论,这忠武将军可是正四品的官,封一个从来没有当过官的士绅为正四品,这可是大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韩太师心中则是一阵冷笑:先不说你邓龙有没有命当官!就是有,这2兵马老夫定会好生给你安排,保证都是“精兵”!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凌的春天
    一年对于上凌来说不长也不短。在这三年,整个上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街在又一村改建之后就已经开工建设,现在已经正常运行了接近二年半的时间,在这二年半的时间里,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四海船行便捷的运输和优惠的政策,商业街在一推出后,就受到全国各地的知名商家的喜爱,在原来贫民区基础上修建起的接近300多家店面在很短的时间就被全国知名的商家认订一空,看到商业街的火爆后,我们立即加大人力物力,在旁边建起了二期商业街接近400余家店面,也很快认订。由于我们商业街也是提成的办法来进行利润分配,在商业街运行两年后,就已经收回了成本。当商家大量的入住商业街后,整个上凌一天来往的客商大增,极大带动了航运业的发展,现在上凌运河上的航运基本上被四家把持,原来一些小的船行要么破产,要么加入到四海船行,同时为了保证运输的顺利,通过艰难的谈判,我们和两江上比较有名的几家大的船行都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也让四海船行的运输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而上凌也成为了全国两江之间最大的货物中转站。这也让上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现凌,只要有把力气,就不会存在饿肚子的情况。同时带来的就是餐饮和住宿业的发展,而原来我计划的酒店计划也因此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对于一些来上凌作大生意的客商们,一般的小客栈不屑住,而如果在上凌买房子也划不来,因为由于人口的增加,上凌的一些房子的价格飞一样的涨,而一些地段好的土地现在基本上被四家买了下来,就算有银子也没有好的地段可以买,所以为了方便他们只有选择住宿。而我们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靠近情人湖的地方修建了大周有史以来一个按照现在标准也算三星的假日酒店,酒店是依山傍水。里面是绿水环绕,环境极其优美。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客人的需求,在酒店里,不但有普通的住房,而且还设立独栋的套房,里面装饰极其豪华!既有点类似现在的总统套房。酒店还实行认订制度,只要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以认订某一间或者某套房间。时间为一年或者两年。无论在客人住还是不住期间,酒店都会派专人打理。为了方便旅客,我们在酒店旁边专门建立了一个车马站,直接通往码头或者商业街。而且一天到晚随时保证有车,就连拉车的马和赶车的车夫都是精挑细选。目的就一个:用优质的服务来赢得顾客。而我们正从这里看到了更大的商机,于是我们马上利用官府和八王爷的关系,将假日酒店到商业街的一片土地全部买了下来,作为以后的开发用地。以上都仅仅是一些方面,真正的让四家赚大笔的银子的则是四家联合成立的商会,现在商会,已经成为指引上凌商业的风向标。到目前为止,加入商会的大大小小的商家和作坊已经接近千家。在商会地运作下。同种产品实行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说坦白一点就是这些作坊已经渐渐以一种比较和平的方法演变成为商会旗下的一个分支,所有的主动权都已经被商会掌握着。为了占领市场,商会针对同类商品专门组织研发部门,专门负责对技术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在研究出来了,就按照一定的计划分派生产任务,尽量让同种商品的作坊都有钱赚,而且是比较稳定。对于这些作坊主来说虽然控制权掌握在商会里面,但是商会不偏不倚的态度也让他们放心不少,也没有什么异议,而要作的就是努力学习技术,将产品质量提高上档次。而正是团结的力量和在源头控制住了产品的质量,现国只要是上凌四运商会下生产出来的商品都极其得到欢迎,基本快成为名牌的代名词,而作坊们赚的钱也与日俱增。为了保证稳定的客源和体现商会的诚信,在上凌销售的所有属于四运商会的货物在销售时都明码标价,做到童叟无欺,即使作坊要私自出售,货物的价格也必须是是商会定的价格,要是一旦发现某一作坊私自降价出售,商会将给予退会的处罚。而入住商业街的所有店铺,在销售时每类商品也货架上也必须标出价格,而这个价格必须上报商会进行核审,确定其利润在百姓接受的范围内方可销售,而每隔一段时间,商会都将出一本类是购物指南的书,上面写着在某段时间那种商品的价格!从某一方面来说起到了规范价格市场的作用。而且只要在商业街,如有人买到假货,上报商会专门负责的部门,在确认确实在商业街某一店面够买,那么将给予假货五倍以上的赔款,当然,那家店铺面临的处罚就是十倍价格的罚款和警告,要是出现二次,将被驱逐。这一切都在商家进驻商业街时和商会签订合同里面有的。也因为商会的这一做法,让不少商人和百姓都放心,在上凌只要是在门口招牌上有四运两字的店面里购买的商品一是没有假货,二就是价格公道。商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凌,只要肯干,就不用担心没有饭吃,也不要担心做了事情拿不到工钱,只要是干长期!在三个月后,如果厂家还要继续用人,就必须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后,一切待遇都有提高。要是有商家在用完三个月后,没有任何理由就解雇工人的话,工人可以去衙门专门负责这一方面的部门反应,要是核实后确是错在商家。那么商家便可能面临官府的处罚,要是商家属于商会,那么还必须面对商会的处罚,而商会的处罚可就严厉得多。当然事情也不可能完美,比如一些家里没有劳动力的人,商会的做法一是给他们安排你所能及的事情做,要是只剩下老人,则将被送到专门的地方,有点类似现在养老院的地方,让这些老人安度晚年。而每年商会用于这一方面的银子,就是上万两。在得到巨大的收益的同时,四家也没有忘记当初对八王爷和太后许的诺言,在八王爷和四家家主的主持下,每年商会的巨大收益其中大半部分都投入到了上凌的基础建设中去。所谓要致富先修路,通往上凌周边的一些小镇小村的路,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两年的时间已经打通了不少,上凌一些主要街道的水泥路面的改造工程也完工接近50。在改建上凌道路时。我们也没有忘记周边的那些县城,特别是那些在山里,又没有运河通过的县城,便是我们考虑的范围内。但是由于当时生产条件差,根本就没有现代化的施工机械,即使投入了不少的人力,在两年的时间,我们也仅仅打通了其中一条道路,但其余都已经在筹划阶段。而这些工程除了四家投入人力之外,更是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每天义务帮忙的工人几乎比四家投入的工人还要多。这也加快了工程的进度。而用于工程的水泥,则是有商会下的水泥厂提供。对于水泥,现在上凌生产的水泥依旧只能满足上凌基础建设的使用。同时,为了让更多孩子可以上学。四家在全城先后开办了5家大型的学堂,对于贫困的学生免收学费,一般的学生只收取同等学堂的一半甚至更少,这些学费更多也用在了学生自己的身上。学堂里面的夫子的月钱,全部由商会每月准时支取,这样保证了上凌城里无论贫穷贵贱都有书读。对于学堂的学生,如果发现其确实有天分,在年纪达到后将送往上凌书院继续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