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26之崛起- 第4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他虽然不惧怕和一个整师的中**队对阵,可是对于中国人的地雷阵他却很有些头疼。主要问题就是时间,长期在远东特别集团军服役,他很了解西伯利亚的气候,因为天气的原因,他耽误不起时间。他很理解布柳赫尔不再施展进一步迷惑中国人的手段,而是选择了尽快展开进攻的无奈。
    尼亚佐夫抓过传令兵手中的钢珠仔细看了看,又闭上眼睛想了想,还是有些担心,看看已经快要到头顶的太阳,决定还是亲自到前面去看一看。
    先头营的队伍里一片狼藉,两辆坦克歪倒在路边已经燃烧起来,从到处都是呲牙咧嘴的裂痕的铆接装甲上,以及炸得已经变了形状的卡车残骸上,可以看得出来,中国人的新式地雷威力的确很大,那十几个直径足有两米的大坑更能说明问题。
    医务兵正在紧张地为伤兵们包扎,更有一些新兵伤兵因为恐惧而痛苦大声地嚎叫,这让战场的情况悲惨至极。
    先头营长跑过来报告,是中国人引爆了预先埋设的地雷。
    顺着先头营长手指的方向看去,路左边的山坡上已经站满了苏军士兵,正在展开搜索。显然,中国人是躲在山坡上,采用电引爆的方式引爆了他们的地雷阵。
    尼亚佐夫再向右面看去,那里的山坡上也有一个排的苏军在警戒。
    见先头营长并没有仅仅关注中国人出没的左侧,而忽视了右侧的安全,尼亚佐夫满意地微微点头。
    见前面几十个工兵正聚在一起,正在茫然无措地低声交谈着,并不时紧张地偷眼看向自己。
    “工兵为什么不排雷?”
    先头营长有些紧张地报告:“营工兵排已经组织了排雷,虽然工兵们发现并排除了即可中国人的地雷,可是还是有一个工兵在已经探测过的安全区域踩响了一颗地雷,现在工兵们已经不敢再上前探测了。”
    “是他们自己不小心踩响了中国人的地雷,难道这也是他们不执行命令的理由?”
    随后赶来的阿廖沙盯着前面的工兵们,语气阴森地说道。
    先头营长苦着脸,忙把手中拿着的一块烧得发黑变形的碎片递上来。
    “这是工兵刚刚踩响的地雷碎片,这种地雷好像我们的探雷器探测不到。”
    尼亚佐夫接过碎片,在手中摆弄着仔细观看,并用指甲在碎片上刮了刮。
    这块碎片从硬度和光泽上看显然不是金属,不过从质感上来说它也不是木质和石材,这完全是一种他从没有见过的东西。不过,尼亚佐夫是清楚的,那就是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地雷的确是不易探测的,因为现在的探雷器只能探测金属壳体的地雷。不过,地雷还是要排除的,他的部队必须要前进,即使付出一些牺牲也要这样做。
    见阿廖沙也在伸着脖子看自己手中的碎片,尼亚佐夫把碎片递给阿廖沙,正要下达继续排雷的命令时。
    从后面跑来的一匹顿河马的马背上跳下来一个师部参谋。参谋告诉尼亚佐夫,师长对于先头团的前进速度很不满意。并且转述师长的原话说,“现在还有一个营长的位置空缺,如果尼亚佐夫想去当营长,他不会反对。”
    尼亚佐夫苦笑一下,从阿廖沙手中拿过那块不明材质的地雷碎片交给参谋说:“中国人埋设了大量地雷,我们已经损失了两辆坦克和三辆卡车,伤亡很大。这是中国人埋设的地雷碎片,这种地雷同我们常见的不同,工兵探测不到。为了保证后续部队的安全,我还需要一点时间。”
    阿廖沙挺起胸膛插话道:“请转告师长同志,为了早日把蒙古人民从中**阀的手中解放出来,红军战士是不怕牺牲的,我们就是用人趟,也要尽快为大部队开出一条路来。”
    打仗是一定要死人的,甚至会死很多人,尸山血海的大场面在一战时尼亚佐夫可是经历过的,一天伤亡几万人,在一战时那是很平常的。可是,即便这样,随随便便就让士兵去牺牲自己的性命,尼亚佐夫还是很不情愿的。
    只是,这个时候,他是不好多说什么的。尼亚佐夫对先头营营长下达命令,要工兵继续排雷。同时,命令传令兵把团工兵连调上来参与排雷。
    传令兵走后,尼亚佐夫突然感觉到了一丝危险在迫近。
    从军以来,在战场上他已经多次有过这种感觉,也正因为这种敏锐的感觉,才让他数次死里逃生。
    尼亚佐夫紧张地看向四周。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距离道路100多米外右侧山坡上的灌木丛中,一到明显是阳光照射在金属上的反光一闪而过,多年的战斗经验让这位沙皇时代基甫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本能地一侧头。
    更多到,地址
第四百八十二章抗战边境(五)
    尼亚佐夫只感到一股炙热的气流,猛地擦过他的额头,随后一股热乎乎的液体一下子喷溅到他的后颈上。Www;
    虽然年近四十,可是多年养成的优秀军事素养和长时间的军旅生涯,让尼亚佐夫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敏捷。
    尼亚佐夫一个鱼跃,已然前扑倒最近的一辆坦克旁边,在触地的一瞬间,紧接着又是一个侧翻滚到坦克的后面。在此期间,尼亚佐夫腰间的手枪已经到了他的手中。
    就在他刚刚躲到坦克后时,在他前扑触地的地方,地上猛然溅起一小股烟尘。
    尼亚佐夫不由暗道一声:“好险”他知道,那是一发步枪子弹造成的。
    此时,山坡上猛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期间还夹杂着苏军士兵的惨嚎声。
    尼亚佐夫听得出,山坡上的枪声是德国mp…18冲锋枪和轻机枪发出的声音,从枪声密集程度来判断,最少要有十几支冲锋枪和一挺轻机枪。而爆炸声显然是手榴弹造成的,只不过爆炸声很大,威力明显要比苏军装备的1914型手榴弹大得多。
    对于轻机枪,尼亚佐夫接触的不多,这是因为虽然一战后各国都出现了研制单兵使用的轻机枪的**,可是苏军高层对轻机枪并不很重视,他们一直固执地认为,对步兵而言,其主导作用的只能是重机枪。
    好在苏军高级将领中不乏有独具慧眼的人。自23年开始,苏联工兵中将瓦西里?A?捷格佳廖夫开始研制轻机枪,并获得了苏军轻武器委员会主席古比雪夫的支持,终于与1927年定型制造,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军队称号为DP机枪,国际轻武器界一般通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因为捷格佳廖夫DP…1927机枪的供弹具为一个大圆盘状的弹盘,且捷格佳廖夫姓氏缩写为DP,所以又被通俗地称为“转盘机枪”、“德普”轻机枪。
    DP…1927,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80~90发/分
    DP…27式轻机枪的优良战术技术性能,很快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注意。欧美的枪械发明家称这位天才的设计师为“俄国的马克沁”。只不过,远东特别集团军是最晚装备的这种轻机枪,直到三个月前,远东部队才完成换装。
    尼亚佐夫拿着手枪侧着头,在坦克的尾撬板下向山坡上望去。
    一个身着草绿色军装的中国士兵,拎着一支步枪,像山猫一样,从掩蔽的灌木丛中飞快地窜了出来,几个起落就隐入山坡后面。而山坡上的那一个排的苏军中,只有十几个几乎个个带伤的士兵,连滚带爬地从山坡上溃退下来。
    与此同时,接连有三发迫击炮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尖啸着落到公路上的混乱的苏军队伍中,爆炸造成的伤亡和烟尘,让新兵们更加混乱,为了躲避山坡上中国人可能的射击,卡车和坦克后面这些安全一点的地方,乱糟糟的士兵早已经挤成一团。
    可是,山坡上已经再没有枪声出现,显然,中国人并不恋战,只是一击就走。
    “狡猾的中国人。”尼亚佐夫狠狠地嘟囔了一句。
    中国人先是在这里设置了地雷阵,在左侧引爆后,吸引苏军加强对左侧山林中进行仔细搜索,对右侧难免有所忽视,而他们的狙击手和接应部队则冒着危险潜伏下来,专等射杀苏军的高级军官。
    没等尼亚佐夫下达命令,先头营长这个似乎是有着蒙古血统的哥萨克人,已经粗暴地挥舞着手枪大声地下达了命令,一个完全由有经验的老兵组成的营侦察排,迅速从掩蔽的地域站起来,在排长的指挥下,呐喊着端着莫辛纳甘步枪向山坡上冲去。
    先头营的十几门迫击炮也在各连长的叫骂声中,炮手们手忙脚乱地支起迫击炮,对着右侧几百米外的山坡,漫无目的地发射。
    冲上山坡的苏军侦察排并没有在山坡上停留,而是一边射击,一边冲向山后,显然他们已经发现了中国人的踪迹。
    在军官们的叫骂命令下,两侧的山坡重新涌上大批苏军警戒搜索,再确认不会再有中国人的狙击手后,尼亚佐夫这才站起身。没有了坦克的遮挡,凉风一吹,尼亚佐夫感觉到后颈凉飕飕的,这才想起自己可能是受了伤。用手一摸后颈,沾了一手的血。
    不过,尼亚佐夫很快就镇定下来,因为他的手上除了鲜红的粘稠血液,期间还有一些白色的东西。有着多年战场经验的尼亚佐夫清楚,这是脑浆,而这显然不会是他的。也就是说,他没有受伤,那颗子弹显然是击中了别人。
    尼亚佐夫转过身来时,只见他的政治委员阿廖沙,倒在他们刚刚站过的地方,半个脑袋已经不见了踪影,身边还流了很多血。
    阿廖沙一共中了两枪,一枪击中头部,一枪击中颈部动脉,这两枪都足以致命。
    尼亚佐夫很清楚,中国人的这两枪目标是他这个团长,只因为他的反应快,救了自己一命,这才打中了他身后的阿廖沙。
    闻讯跑来的卫生员在例行检查后,宣布阿廖沙已经牺牲了。
    对于阿廖沙的死,尼亚佐夫并没有幸灾乐祸地感到高兴,因为马上就会有人来接任阿廖沙的这个职务,而只要是内务部来的,谁来做这个政治委员对于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