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26之崛起- 第5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旅大部被警察总队缴械。最后,丁超只收拢到一千来入。
    占领了哈尔滨后,日军对态度一直暧昧不清的马占山失去了信心,开始掉头对付马占山。
    齐齐哈尔马占山再次撤走,在海伦地区坚持抗日。自此,日军控制了东北的所有大中城市,完成了对东北的占领。
    3月1,在土肥原的策划下,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夭津秘密乘坐日军军舰抵达达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并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从此长春成为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中心。
    至1944年长春市区面积拓展到80平方公里,入口达217万入,超过东京都市区入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
    此后,日军把主要精力放到清剿各地风起云涌的抗日义勇军上,力图首先稳定占领区的统治。
    此时,东北三省义勇军已经发展到26路,近三十万入。
    辽宁的义勇军主要由黄显声的警察部队、以及**和民间组建的,战斗力相对较弱。而古林、黑龙江的义勇军主要由原东北军组成,战斗力较强,古黑两省的义勇军自然就成了日军首先打击的目标。
    李杜的自卫军坚持到1933年1月,在日军沿穆棱河向虎林、密山清剿李杜部时,由绥芬河出发的日军右翼,占领八面城、东宁各地后,在小绥芬河将李杜部下刘万奎部包围,刘部缴械投降。被日军重重包围的李杜,不得已,率三千多入退入苏境。同年5月,他本入丢下部队,假道欧洲回国。
    冯占海曾组织队伍反攻哈尔滨,一度歼灭日伪军数千入。这让武藤十分恼火,决心首先消灭冯占海。
    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之下,冯占海只好撤离方正,转入下江。
    同年4月,古林自卫军组织反攻,率军进入哈尔滨香坊一带,日军从水路成功偷袭依兰的李杜,使自卫军顾此失彼,面临两面作战的窘境。
    冯占海当即率军南下游击,队伍壮大很快,最多时竞达万余入,改称古林救**,冯占海自任总司令,还曾向伪古林省城古林市发起了反攻。因孤军作战,反援不济,攻城不果转入热河。
    在古黑自卫军反攻哈尔滨时,邢占清担任中路军副总指挥,攻打珠河一战,歼敌日军20ˉ,伪军0余入,生擒伪军50ˉ。但中路军也伤亡200余入。后因粮弹两亏,中路军撤到古东。
    1933年7月,率部进入苏境,后辗转进入新疆,驻扎伊犁等
    赵毅赵毅部进入哈东后,自卫军各部一时士气低落,六六三团团长陈德才乘机挑唆部下排挤赵毅,赵毅一气之下弃职进关,在张学良手下任高级参议。热河抗战中,曾奉命进入热河组织义勇军各部抗战,热河沦陷后调任东北军一一二师副师长兼参谋长。
    日军从水路突袭依兰,自卫军大本营失守,李杜撤往梨树镇,重整兵马坚持抗敌时。丁超此时却同李杜分道扬镳,径自率卫队撤往宝清,暗中派入同日伪劝降代表接洽。1932年末,日伪军大举进犯下江和哈绥路沿线,自卫军不支,相继溃散,李杜率残部渡江入苏境。丁超却在宝清接受了日伪的劝降条件。
    丁超降敌后,日伪对他并不信任,给他一个总务厅嘱托丬当于顾问)的闲差,直到1938年8月,才委任他为伪通化省省长,次年8月又调任伪安东省省长。两任省长届满,又削其实职,调任伪参议府参议,直至伪满洲国垮台。
    对于马占山,武藤更是万分重视,派松木师团主力正面进攻,广濑师团封锁两江,并以飞机沿途轰炸。32年七月下旬在刘家店附近遭到日军平贺、平松两旅团的夹击,全军溃败。
    马占山只携数十入遁入深山密林,后经龙门镇绕道前往海拉尔,后经北蒙进入内地。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到33年,东北各抗日部队,也就是统称的东北义勇军,主力基本被日军消灭或溃散。
    需要提及的是先后退入苏联境内的义勇军的命运。
    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进行了艰辛的谈判,国民政府希望苏联能将义勇军经西伯利亚转入北蒙。
    但苏联政府坚决反对。理由是,他们不承认北蒙是中华民国的一个省份,而认为它是一个被军阀宋哲武强占的一个独立国家,苏联政府无权将中**入转送至一个独立国家。
    最后,国民政府不得不忍气吞声地同意了苏联的建议。即东北抗日义勇军经过苏联西伯利亚区域,长途跋涉转折进入中国新疆。
    对于这些入在苏联的生活费用,苏联要求国民政府先行支付,开口就是三百七十万美元,即平均一入收取100美元。但苏联入拿了钱却不办事,只供给义勇军及家属数量十分有限的食物。
    前后进入苏联境内的义勇军有四万来入,其中家属婴幼儿一万多入,到达新疆后,仅剩一万五千余入,其中在距离新疆20,里处冻饿、致死尤多。
    期间,由于食物不足,甚至发生“易食”现象,状况惨不忍睹。国民政府曾主动提出追加数十万美元,请苏联政府给义勇军即家属提供更多食物,但被苏联政府无情拒绝。
    在基本稳定了后方后,武藤信义调集重兵开始进攻东抗占据的北满山区。
    对于日军的进攻清剿,宋哲武和韩光第、梁忠甲采取了东攻西守的策略。
    西部以背靠北蒙的五叉沟为核心,十余万部队利用地势之利,实行坚决防御。在东部山区,各部以营团为单位,时聚时散,不断对清剿的日军发动进攻,采取打了就跑的,在绵延千里的山区和日军打起了游击战。
    日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对五叉沟的大举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终因为兵力不足,日军只好占据哈满铁路沿线和东抗对峙,等待国内大举增兵。
    而深知自己暂时还没有能力在东北和日军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宋哲武,也指示韩光第,东抗只攻击进入北满山区和山区附近的日军,不得远离山区作战,近期以积极发展壮大锻炼部队为主。
第600章 抗战上海淞沪抗战
    ~日期:~10月17日~
    第六百章抗战上毫沪抗战
    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已经三个月后,在中国政府的一再催促下,国联终于为此组成了李顿调查团。WWw。(下_载_楼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施肇基奉国民政府命令,于9月21即向国联理事会控告日本侵略中国领土,破坏国联盟约。要求国联采取行动,制止日本对和平的威胁和形势的恶化。“使危害和平的局势不致扩大”,并恢复到事变爆发前的状态。
    而国际联盟在英法等大国操纵下,却对日本采取了十分令人失望的纵容态度。
    国联理事会就日本武装侵入中国东北问题争论了3个月,作过多次决议,但决本没有做出明确谴责日本的决议,当然也不能有丝毫作用制止日本扩大侵略。还是在中国代表的一再要求下,1931年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才终于通过决议,决定派遣一个国联调查团到远东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情况。
    但国联又规定,调查团的任务只限于研究中、日纠纷的背景,并向国联提出报告,而无权干预两国的军事行动或建议双方直接交涉。
    也就是说,国联调查团的任务只是考察性质,至于中日两国,你们该做啥还继续做啥……
    1月21,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调查团由英、美、法、德、意等5个国家的代表组成v长是英国人李顿爵士,故亦称李顿调查团。
    李顿在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时,曾出任孟买省长、代理过英国驻印度总督。美国代表为曾任菲律宾总督的麦考益将军。法国代表为亨利?克劳德将军,曾出任法属西非军司令。德国代表为恩利克?希尼博士,曾任德属东非总督。意大利代表为马柯迪伯爵,曾任意驻南美各国公使。
    根据理事会决议,中国派前处长顾维钧以中国代表处处长资格参加,于能镊为国际联合会调查委员会中国代表处专门委员身份参加。日方“参加委员”为吉田伊三郎,曾任驻沈阳总领事。代表团秘书长为国联秘书处股长哈斯。此外还有一些翻译人员。
    调查团临行前,国联行政院规定他们除调查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形成的满洲问题外,也要调查中国的国内形势。
    因为日本在国联宣称,由于中国的政治形势关系,中国政府已不能履行它的责任,即不能保护外国利益,特别是日本在满洲的条约权利和利益。
    言外之意,就是它是不得已才采取武力手段占领东北,并且只有日本在中国东北保有武力,才能维护它的“条约和利益。”
    日本的这一招法颇为高超。它隐含着的另一层意思是,告诉英美法意这几大列强,你们在中国也都有着靠武力夺取的以各种条约约束的许多利益,如果我的利益你们不允许我进行武力保护,让中国人尝到了甜头,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中国人也会蚕食侵犯你们的利益,以后你们的利益被侵犯,你们又如何来保护?
    对于日本政府的“善意”提醒,各国政府虽然心知肚明,可是他们也绝对不愿意日本在中国为所欲为,取得越来越大的利益。
    要知道,利益是要均沾的,让日本人利用地利之便和借着经济危机列强无法更多染指中国的时机,在中国取得超越所有列强的巨大利益,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至少也是不能轻易纵容的。
    因此,调查团此行就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何况,现在国民政府正在缠着列强要收回关税。
    既不要让中国人以为已有条约可以随意侵犯更改,又要限制日本人独享利益,就成了各国的一个不可明言的共识。
    既然如此,调查团自然就要听取各个列强政府的建议了。
    李顿调查团行程不是首先去遭受日军铁蹄蹂躏的中国,而是先去询问各个列强国家对该事变的态度。2月3日,调查团在听取了法、意、德的意见后,由法国勒哈弗尔港出发,先到伦敦、华盛顿,然后再到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