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奸商-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湘兰听我说完这个后,破涕为笑,沾雨梨花别样妩媚,她问道:
  “那公子你为什么不愿意收下奴家呢?”
  我看了看她,微微笑了一下,说道:
  “要是你自己想要跟着我,我倒是没什么意见,可是你要是想要为你们圣教的话,恕我直言,你的份量还不够,要是谈条件的话,找个够分量的人。”
  我转过身看着弘一和古碧莲,接着说道:
  “少林寺想要我在朝廷中为他们说话,而你是魔教的人,对你们江湖上的争斗我不管,到了我这里都是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给我惹麻烦。”
  说完后我回头看着柳湘兰说道:
  “你也过来吧,以后有什么事情的话,有你在我的身边,也好联系你们的教主。”
  说完后挽救走回了自己的房间,甲板上弘一看着古碧莲,在对视间,传递着自己心中的疑惑。而青凤只是看着柳湘兰,恨恨的说道:
  “你就是嫁给了大色狼,你也在我下边,得称呼我姐姐。”
  说完后拉着钱芙蓉也走回了自己的船舱。只有柳湘兰含笑看着船工将舢板放在两个船帮上。
  ※※※
  在苏州城南60公里,离后世最为繁华的大都市上海不算太远处有一个江南小镇,它就是周庄,以前听过不少关于它的介绍,早就想一睹其尊容了,这次南下恰好有了这样一个机会。
  虽然周庄是一个有着纵横交错的水网的地方,可是在这里像我们的船那样的双层大船驶进不去的,所以我就在河边上又找了一个小一点的船,想要去周庄一游,可是谁知道听说我要去周庄,一行人都要去,想想这一路上在船上也确实是闷坏了,所以我也就答应了他们。
  周庄三面环湖,从运河转出来,就进入了小湖中;走完了湖,就进入了纵横交错的河网地方。在别的地方,河流虽然也可以成为运输的通道,但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来说大多是障碍,在这里则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们随脚徜徉的大街小巷。
  在纵横交错的水网中有一条主河道,它就是贯穿了周庄南北的南北市河,因河道上有著名的富安桥,故也称为富安河。富安河的两岸,是周庄人世世代代从事商品交换、亲朋过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场所,自然也是最繁华的地段。
  而今,依旧店铺林立,出售各种具有江南特色的商品,像苏绣、宜兴紫砂、香木扇;还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手工作坊,现场制作草编织物、具有水乡韵味的木桶、绵纺土布衣物;当然,酒肆饭馆也是星罗棋布。
  我们一边看着富安河两岸边的风景,一边听着船家介绍。船家是一个很朗爽的人,说话轰轰作响,不过听他说话也让我对周庄了解了不少。
  富安河长约千余米,河身上跨有五座古桥,从北到南依次是全功桥、双桥、富安桥、隆兴桥和报恩桥,每座古桥都有它悠久的历史和动人的故事。
  富安桥是周庄历史最老、跨度最大的一座单孔石拱桥,系由当地名为杨钟的人捐建的,它的建筑特色体现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桥楼上,桥楼位于梯级半腰处,与石桥本身结合成一体,突显出深邃厚重凝练的气魄。
  一路行来,让我这个一直在北方长大的人见识到了江南小镇的韵味。
  周庄很小,可是船家却说周庄是由八条小河十条小街组成的,顺着富安河我知道了为什么在这弹丸大的地方会找不到方位了,因为在这里你在每一个角落中都能看见同样的景象:小桥、流水、商家。
  而且这边的民居好象是同一批人设计的一样,黑瓦片屋顶白色房身,靠水的一面都有青石台阶延伸到河道,当街的一边都必定有镂空的木窗。
  在富安桥东侧,便是早些年间名传达江南北的江南首富沈万山的大宅院——沈厅。
  这里才是我这次要来的地方,周庄有着藏虎卧龙的本事,谁能想到这窄处只能过两条船的小石桥曾经安顿过一个富可敌国的财神呢。
  有人说沈万山致富的门径是因为他精于田产管理、又善于开发商业资本。可是在我的眼中,他能够有不同凡响的成就是因为他善于贸易,尤其是与海外的贸易。
  周庄虽小,却是贴近运河、大江和黄浦江,从这里出发的船只可以亳无阻碍地借运河而通南北,借长江而通东西,就近又可席卷富庶的杭嘉湖地区和苏锡一带,然后从长江口或杭州湾直通东南亚或更远的地方,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浏河口就与它十分靠近。
  处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出现个把沈万山是合乎情理的。
  这次去苏州和郝标父亲商议事情要走的还是海外的贸易,只是人家沈万山是光明正大的交易,我们这只是走私罢了。
  无论在什么时候,走私永远都有着丰厚的利润,当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正是因为这个我才来到苏州想要仔细的商量一下细节。要是想要靠着正经的买卖,我知道就是穷自己一生我也很难有可以影响朝廷的财力,所以现在我一边发展自己的事业,借以巩固自己在朝廷中和在太后眼中的地位,提高自己的身价,那样才有可能和张居正斗上一斗。
  我们的船就在富安桥的一个私家码头停了下来,这是一个不小的码头,听船家说这原本是属于沈家宅第的,可是后来沈家连降灾祸,这个码头也就没人管理,现在这个码头是周庄的地保管。
  来到了沈家门口,只见沈厅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有大小一百多间房屋,纵深约百余米,占地2000多平方米。它的建筑并无特色,是江南富庶人家常见的宅院。
  站在沈家的门口,我有点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沈万山的宅子了,门口连一个站门的家丁也没有,大门上的红漆甚至有些剥落。
  客用上前敲了敲门,可是却没有人答应,我还以为是里面没有人,就在我正要放弃的时候,却听见大门“咯吱”的一声打开了。
  只见大门打开了一条门缝,从里面露出了一个满头华发的老者,他将我们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问道:
  “不知道诸位有何贵干?”
  我拱手作礼,客气的说道:
  “不知道贵府上可是沈家。”
  听我如此一问,那老者再次上下打量了我们一番,然后冷冷的说道:
  “公子你恐怕找错地方了。”
  说完后。老头就退了回去,“哐”的一声关上了大门,只留下我们几个人呆呆的站在门外。
  古碧莲在我身后说道:
  “难道是咱们找错地方了?”
  她这一开口,众人的目光全都落在了她的身上,也许是有点害羞,她微微颔首。
  后退了几步,我抬头看了看大门上面的牌匾,上面却明明白白的写着“沈府”两个大字。
  我自语道:
  “没有错啊,这明明就是沈家啊,而且那个船家也说了这就是沈万山的故居。”
  而青凤也说道:
  “就是这上面明明写着吗,而且那个船家也说了这就是沈家,怎么可能错呢,幼稚!”
  虽然她最后的两个字是轻声说的,可是还是足够在场的人都听见。
  “你……”古碧莲怒目看着青凤,正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却被她身边的弘一给拦下了,
  “师妹。”弘一看着古碧莲摇了摇头。古碧莲只好看着青凤,不过目光中的眼神却不怎么友善。
  我开口说道:
  “青凤说的没有错,我看这里确实是沈家,至于那位老伯为什么如此,我倒也不知道是咱们回事。走,既然人家不欢迎咱们,咱们也不能就这样回去,既然来了就去转转。”
  说完后我带头向着一条街巷走去,看见了一个中年男子,我上前抱拳问道:
  “这位兄台,请问一下,这周庄地保的家在何处?”
  “哦,沿着这条街一直往前走就到了。”
  谢过了那个人,我按照他所说的直接就找到了周庄地保的家中。
  周庄的地保叫做周刚,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胖乎乎的脸蛋上总是挂着一丝笑容。言语之间,我知道这个地保早年也是在外面跑营生的,不过现在都交给自己的儿子了,他早早的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
  天南地北,家长里短,一番套近乎的话后,终于说道了整题,周刚看着我笑着说道:
  “公子你来找在下,不只是为了说这些吧?”
  听罢他这话我也笑了起来,说道:
  “周保长,在下这次来周庄,一来,是想要见识一下这天下闻名的周庄;二来呢,也顺便瞻仰一下当年沈万山沈公的故居。可是不成想却吃了个闭门羹。”
  听我说这个,周刚叹了一口气说道:
  “听先生的口音似乎是京城人氏,沈家的事情想来也有所耳闻,沈家自从万三公被太祖流放后,沈家就走了下坡路,连年的遭难,到现在早就已经是家道没落了,而且现在沈家很少和外面交往,就是我们这些乡里乡亲的也很少见,更何况你们这些外人呢。”
  听周刚说后,我对沈家也有了点同情,沈万山一世精明,在江南如鱼得水的大商贾后来在京都南京栽了大跟头。一个在没有正常商业环境的情况下惨淡经营的商人总想与朝廷建立某种亲善关系,但他不知,建立这种关系要靠钱,又不能全靠钱事情还有远比他的商人头脑想象的更复杂更险恶的一面。
  他从来没有想到他捐钱却已经让朱元璋起了杀心,这对我也是一种惊醒,这也是我来周庄想要瞻仰沈万山的原因,前车之鉴啊。
  我从衣袖中拿出了一张银票,顺手递给了周刚,这是一张五百两银子的皇庄票子,不用怕兑现不了,虽然输在这小镇用起来可能不甚方便,不过这里出外经商的人多,倒也不碍事。
  我说道:
  “这里有五百两银子,麻烦周保长找人将沈家的祠堂修葺一下,余下的就算是在下托保长对沈家多多维护。”
  周刚慌忙站起身来,从我的手指那个接过了银票,蠕动了几下嘴巴,说道:
  “我让人去吧沈家的人叫来吧。”
  我摇摇手,笑着说道:
  “还是算了吧,等下次再有机会,我再来拜访吧,我们还要赶往苏州呢。”
  从周刚那里出来,后我们就直接回到了船上,船沿着和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