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帝-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打算把魏忠贤的生祠改成忠烈祠?”孙承宗听了朱影龙这个想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错!”这个想法来源于后世的纪念馆的想法,朱影龙很是兴奋,他一直找不到能激励国人尚武精神的好办法,眼下这个办法倒是值得一行,于是对孙承宗解释道:“将士们在边关浴血奋战,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报效朝廷,为的是保家卫国,他们牺牲在战场之上,许多人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朝廷也只是给那么仅有的一点点抚恤,找不到家人的或者没有家人的连抚恤都给不了,这些人都是为我大明江山稳固付出鲜血的忠烈之士,读书人考取功名,为的是为朝廷建功立业,名传千古,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难道不希望他们永远被后人记住吗?如果朝廷下令给他们修建忠烈祠,把他们的名字用刻在石碑上,留给后人瞻仰,孙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老院长,你看朕的这个想法如何?”
    孙承宗是知兵之人,他虽然是文人为将,但他知道那些目不识丁的粗汉子内心的那种火热的情怀,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光宗耀祖,听完朱影龙这么一说,他当即激动的热泪盈眶,朱影龙这么一做,得到的将会是全天下大明官兵的心,其影响将会无法估量。
    一场改魏忠贤生祠为忠烈祠之风为此就拉开了,首先是京畿地区,朝廷先将魏忠贤的排位和神像都清了出来,当众砸烂烧毁,然后改生祠为“大明忠烈祠”,牌匾自然是朱影龙这个皇帝亲手书写的,虽然不怎么样,但这块匾谁也都不合适,只有皇帝亲手书写才行,朱影龙知道这其中的含义,自然是当仁不让亲笔题字了。
    御马监纵火一案采纳史可法的建议,经过三法司半公审之后,涂文辅和四个小太监被押赴菜市口斩首,成为阉党谋逆案第一个被斩首之人,纵火一案引起的民心不稳也逐渐平息下来。
    周淮安戴罪立功,到也挖出了好几个潜伏在京城的阉党死硬份子,有几个还担着现任官职,通通被朱影龙关进大牢,能策反的策反,不能策反的只有先劳动改造了,朝廷现在这么困难,也不能白养着他们。
    第九卷:一国两帝 第五章:两个朝廷(二)
     更新时间:2008…10…6 14:22:32 本章字数:4696
    绥远巡抚朱童蒙奉召进京,仅仅带了一个老家院和在几个兵丁下进京,孙慎行等保守派的官员顿时无话可说,但是对朱影龙亲自出迎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朱童蒙不过是进京述职,又不是打了胜仗凯旋,按照祖宗的规矩,皇帝是不应该亲自出迎的,这有悖礼法,什么礼法,朱影龙最讨厌就是这个东西,以前做信王,不得已这才战战兢兢,生怕行差踏错一步,惹来阉党的攻击,现如今他是皇帝,天下的主宰,在他眼里,礼法是束缚社会进步的一大毒瘤,况朱童蒙毅然奉旨进京,此举比打了一场胜仗凯旋的意义还要重大,为何就不能出迎?
    朱影龙也知道不能把这些老家伙逼得太紧,眼下得靠他们,遂退后一步,他不去亲自去迎,站在城门楼上看着就是了,让礼部尚书徐光启代自己迎接他入城这才让倔强的孙老头等保守官员勉强答应了下来。
    当朱童蒙看到一身龙袍的朱影龙站在正阳门城楼上来迎自己之时,当即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一下子跪在正阳门前,匍匐向前,激动的垂泪不止,这是凯旋还朝的将帅都不一定能得到的礼仪,想不到他这个背负阉党走狗骂名的人却得到了,就为了这个,他死都可以瞑目了。
    “朕等你很久了!”朱影龙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朱童蒙感动的更加泣不成声,谢恩不止。
    朱童蒙的归心直接导致了江北诸多省份的封疆大吏倒向北京朝廷,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等纷纷上折表示接受北京朝廷的领导,形势慢慢好转起来,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官员调动,朱童蒙被朱影龙赏了太子太傅衔,穿麒麟服,转任山东巡抚,河南巡抚张我续调任绥远巡抚,陕西巡抚胡廷宴调任河南巡抚,山西巡抚曹尔桢转任陕西巡抚,李应升从尚宝司卿的位置上调任山西巡抚,他的位置由袁崇焕的座师原首辅大学士韩爌接任,还有蓟州、宣府、大同、顺天、天津、蓬莱等地的巡抚,除了蓬莱巡抚孙云化之外,其他各地的巡抚的位置基本都挪地方了。山东巡抚,凤阳巡抚、江苏巡抚、安徽巡抚是阉党的人基本上都弃官潜逃去南京了,这样一来空出的几个巡抚的缺就要有人补上,于是朱影龙当即任命征召入京的刘鸿训为安徽巡抚,李标为凤阳巡抚,钱龙锡为江苏巡抚,这才将长江以北的小半江山控制在手里。
    孙慎行等几个老臣不太喜欢朱童蒙,见皇帝把他外调山东,都各自嘘了一口气,要他们与朱童蒙一起共事比杀了他们还难过,虽然他们也看到了在朱童蒙这面旗帜的带动下,一些观望的封疆大吏们放下心中的顾虑,正式效忠北京朝廷,这个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刚到南京,还没有喘过气来的魏忠贤,也不甘示弱,宣布立先帝遗孤怀仁太子朱慈睿为新帝,接着借着新帝的名义发布圣旨,命魏忠贤监国,太后听政,崔呈秀入内阁任首辅大臣,基本原来跟随去南京的众官都官升一级,升的最快的要数钱谦益,他原来不过是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兼经筵日讲官,魏忠贤听从崔呈秀的建议,江南一地是东林党人的天下,要在这里站住脚跟,必须要拉拢东林党中一些人,而钱谦益就是一个最好的人选,先前那些东林党的领袖不是被杀就是被信王拉到北京去了,如今东林一系在江南威望最高的就是这个钱谦益了,崔呈秀很了解钱谦益这个人,权力欲很强,想当官都想疯了,只要许以他高官,就能拉拢很分化一部分东林党人,到时候万一跟东林党人对上了,把他推出去,让他们内斗,他们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崔呈秀力排众议将钱谦益拉入内阁,还再加了他一个太子太保的衔署理户部,一时间钱谦益到成了南京朝廷最赤手可热的实权人物,部分不明关键的东林党人以为可以重整旗鼓,纷纷投到钱谦益的名下,一时间,魏忠贤算是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黄尊素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气得大骂钱谦益这个糊涂蛋,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权力名位,居然甘愿做魏忠贤的走狗,朱影龙则不以为然,中国历史上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最有骨气的是文人,最没有骨气的也是文人,钱谦益明显是属于后者。
    毛文龙答应出兵攻击辽阳等地,逼迫皇太极撤兵,但他管朝廷要一百万的军饷,他这是有恃无恐,恨的朱影龙牙直咬,一百万两白银可以给他,但给也只能先给一半,等围解了,再给另外一半,这就好比朝廷拿钱买自己的将军去打仗,这还有国法吗?如果不是皮岛的战略位置实在是太重要,杀了他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朱影龙都有心杀了这个毛文龙。
    宁远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粮食一天一天的再减少,皇太极攻了几次,发现了宁远城缺粮的这个秘密,于是就围而不攻,想等袁崇焕恶的不行了,就会乖乖的打开城门投降了。
    满桂一天三次告急,朱影龙不断的催促毛文龙赶快出兵,但毛文龙借口军饷粮草不足,就是不出兵,朱影龙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将一百万两的军饷一次给齐他,这才换到了他即日出兵的承诺。
    “皇上,皇太极攻宁远,他不会对皮岛上的毛文龙一点防备都没有,万一毛文龙一击不中,后果不堪设想。”孙承宗隐约有些担忧对朱影龙禀告道。
    “老院长的意思?”朱影龙沉吟了一声,毛文龙的贪得无厌和桀骜不驯已经让他领教过了,宁远之围解了之后,就算不杀这个毛文龙,也不能将这个人留在皮岛上了,得另觅贤能才,皮岛这和战略要地绝不能丢。
    “朝廷必须另外派一支援兵前去救援,以策万全。”孙承宗看着地图细细斟酌了一下道。
    朱影龙顿了一下,问道:“派谁去,派多少兵去呢?”
    “老臣的意思是,意思是…本书转载1……6K文学网www。16k。cN…”孙承宗低头假装思考道。
    “眼下只有一个人,老院长莫非真的要这么做?”朱影龙看了孙承宗一眼,眉头紧蹙,替他说道。
    “皇上,放着这样的人不用是朝廷的损失,再说了以他与袁督师的交情,没有什么人比他做援军的统帅更合适了。”孙承宗听皇上已经明白他的心思,说话便没有了顾虑。
    “兵呢?”朱影龙问道,他业已被孙承宗说动了,既然不能一下子将人推出来,就让世人去自己发现好了,总比一下子公布出来来的突兀。
    “如今北方各省督抚都已经效忠皇上,这兵自然不需要皇上太担心。”孙承宗解释道。
    “这兵多少为好呢?”
    “老臣以为,兵不再多,三万就足够了。”
    “好,调兵之事就有你去做,从京城周围几个府抽调,务必在三天之内齐集山海关,朕即可下旨让雄霸(熊廷弼的化名)领兵出关驰援宁远。”朱影龙想了一下点头同意道。
    “皇上,是不是给他一个身份?”
    “就蓟镇总兵吧,崔呈秀那个弟弟不是闻风跑了吗,抓到没有?”朱影龙想起来问道。
    “好像还没有,刑部已经找人画了画像,发下海捕文书全国通缉了。”孙承宗顿首道。
    “此人务必要抓到,而且抓到之后也不好撤掉海捕文书,朕有用处。”朱影龙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一时之间没有抓住,就先吩咐道。
    “老臣明白。”孙承宗低首道。
    “听说被俘的锦州总兵吴襄的二儿子吴三桂这几天天天去兵部找你要求派他去宁远救回父亲是不是?”
    “是有这么一回事,吴三桂是吴襄的第二子,拜在前礼部侍郎董其昌的名下,此子不喜习文,单喜习武,倒也是个难得的人才!”孙承宗客观的道。
    “既如此,就让他军前效命吧。”朱影龙虽然对吴三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