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阅兵-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容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多见。只能说,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特点。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八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所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设计图案的说明》。说明指出,通过的国徽图案是集体创作的,兼具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1。脚踏着祖国的大地(10)
       1.形式和色彩庄严而富丽。
    2.以国旗和天安门为主要内容:国旗既可表示革命和工人阶级领导政权的意义,亦可省写国名;天安门则象征〃五四〃运动以来人民的政治斗争和在此宣告诞生的新中国,颇具〃中国特征〃。
    3.以齿轮和麦穗象征工农,麦穗并用,也寓含着地广物博之意;以绶带紧结齿轮和麦穗象征工农联盟。
    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颁发施行国徽的命令。同日,全国各大报纸刊登国徽石膏模型照片以及黄宗江据此绘制的〃国徽方格墨线图〃和〃国徽纵断面图〃。至此,庄严明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终于诞生了。
    国徽图案通过后,还需制作国徽浮雕图案。清华大学营建系的高庄,有幸接受了这项光荣的任务。高庄首先对平面的国徽图案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原图中的稻麦秆向外弯曲,是重头的,杂乱的;红绶的飘带,缺乏来龙去脉,且有城墙不正的感觉。高庄认为,作为新中国及其政权的象征,这样的图案未免显得有些凌乱、涣散,缺乏庄严气魄和凝聚力,且天安门还有某种不稳定感。他决定进行修改,力求图案的艺术性和政治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高庄从琉璃厂文物商店自费买来秦汉铜镜和北魏石刻等物,进一步研究借鉴我国古代艺术的造型规律。几乎接连四十多天,他在强光下夜以继日地用泥巴、石膏等反复塑造,连自己孩子的饮食和学业都置之不顾,特别是他的右眼还被灼伤,并一度失明。但是,这些都没能影响国徽的雕塑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构思,精心比较,高庄把稻麦改成分行并列向上,赋予其刚柔相济的不同性格,象征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团结共存,象征中华民族的蒸蒸日上。红绶改成有规律的穿插,与天安门城墙相呼应,给人以坚强、安定的印象。其他的地方也作了一些修改,如天安门的大小、华表的位置、国旗上五角星的距离等。
    修改后的国徽图案,整体与局部变化统一,庄严大气又自然美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魄和时代精神。
    然而,高庄万万没料到,当他把这模型送进了中南海,有人竟说他这是〃违法〃的,因为原图案是经全国政协和中央人民政府通过,毛主席举了手的。
    这时离国庆一周年虽然只剩下一个来月,但他必须按原图案重做,并在一周年前夕如期挂上天安门。
    遭到严厉打击,高庄得了轻度脑血栓,面部瘫痪,双目一大一小。尽管如此,他在不得不按照原图案重新塑造浮雕的同时,仍直接上书毛泽东并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作了书面发言,阐述自己的修改意见。
    周恩来总理得悉此情,一边设法使政协有关会议通过高庄的修改图案,一边委托彭真与康克清去清华园向高庄当面亲切慰勉,肯定其精心构思和对党对国家的一片真诚。这样,才使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的朋友们看到了今天这样端庄、严整、美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政务院召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开会讨论国徽图案时,高庄在会上说:〃在塑造国徽模型时,我有一种愿望,就是要使我们的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健康、更坚强、更程式化、更统一,并赋予更崇高的民族之魂和时代精神,希冀把我们国徽的艺术性提高到国际水平,永放光芒。〃
    国徽的设计和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着许许多多设计者的心血,饱含着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对新中国的一往情深。每一个参加国徽设计的人,在人民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16.红军时期的一次盛大阅兵式
    1931年11月,古朴的江西瑞金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到处散发着喜庆的气息。翻身做了主人的广大群众,都在喜不自禁地传播着一个消息,而这个消息比过年还要令人兴奋,那就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就要在这座山城成立了!
    11月7日凌晨,千百个火把从瑞金各地赶来,汇集到距瑞金城外6公里的叶坪村。
    红绸般飘逸的火把,喜悦晶莹的泪流。工农群众和他们的子弟兵抑制着汹涌澎湃的激|情,等待着这个大典的开始。
    叶坪村,当时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子,村中有一块如同天然广场的大草坪,在这里将要举行开国盛典。这是一个僻静而美丽的乡村,房舍草棚间生长着高大丰满的樟树、挺拔苍翠的竹林。这天,这个平日里清丽、恬静的村庄彩旗猎猎,大草坪四围的竹杆上挂着一长溜红灯笼,使它动人得如同洞房。
    大草坪上搭好的检阅台,对群众来说是颇为新鲜的。天还未亮,检阅台正前方白花花点着两盏汽油灯,把检阅台连同整个大草坪照得通亮。检阅台正中横梁上悬挂着巨幅红布,上写〃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红军检阅台〃大字;后幕上挂的是两个早为人们熟悉的马克思、列宁的画像;在这两位革命导师肖像两侧,是鲜艳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也许,这些衣着简朴的群众尚不明了即将发生的事件的全部意义,但他们显然明白,肯定将有一桩了不起的大事发生。
    清晨6时30分左右,一群衣着朴素、甚至有些破烂的共产党领导人步入大草坪。他们是:毛泽东、朱德、项英、任弼时、顾作霖、周以栗、林彪、彭德怀、陈毅、徐特立、何叔衡、邓广仁、张鼎丞、陈正人、曾山等。广场内外的数千名群众欢呼起来,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现在开始。我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今天正式成立了!〃大会执行主席朱德用洪亮的川腔宣布道。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喜讯。顿时,人们欢呼起来,鞭炮锣鼓也随之鸣响起来,大草坪成了欢腾的海洋。
    这时,身着中山装的毛泽东出来指挥升旗。五面红旗在大草坪上徐徐升起。此时,旭日东升,晨雾瑞气弥漫在叶坪村的山野上,绵江之畔飞起缤纷的彩虹,祥气氤氲,生机勃勃。
    7时,阅兵式开始了。雄壮的军乐声中,一队队扛着钢枪、抬着钢炮的红军战士,一队队持大刀、扛梭标的赤卫队员,迎着朝阳向着检阅台走来。他们是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各军的代表队,红军随营学校、警卫部队的代表队,闽赣两省附近各县的赤卫队,还有模范少先队的代表队。他们向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行注目礼。
    毛泽东、朱德、项英、任弼时、顾作霖、周以栗、林彪、彭德怀、陈毅等领导人微笑着向这支人民的武装挥手致意。
    阅兵式毕,〃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叶坪村谢氏祠堂大厅拉开帷幕。原来的供台临时改成了主席台。墙的正中,挂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两侧是马克思与列宁的木刻画像。
    〃工农堡垒〃、〃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标语与彩旗交相辉映。下午2时,610余名来自中央苏区、各根据地、红军部队、白区的代表,以及海员代表,中国朝鲜族、越南族的代表,步入谢氏祠堂,参加开幕仪式。
    项英代表大会主席团致开幕词,他说:
    全苏大会的成功,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继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东方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共和国——世界第二个苏维埃共和国。她将领导中国千千万万的工农劳苦群众团结在她的周围,完成中国苏维埃的胜利……。
    开幕词时常被情不自禁的掌声所打断。
    项英讲毕,任弼时来到大会主席台前大声宣布:〃现在,我们请毛主席为大会题词!〃
    刹那间,会场一片肃静,代表们一下愣了。〃毛主席〃,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称呼。但他们很快就明白了:毛泽东总政委担任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了!
    于是,潮水般的掌声响起,在大草坪上久久不息。
    从此,〃毛主席〃这个称呼从江西南部山城传出,越传越响,在神州大地亿万人民心中成为一个不朽的生命符号。
    身材颀长、脸庞瘦削而红润的毛泽东,在数千束炽热目光的注视下,精神抖擞,挥毫泼墨:〃苏维埃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是革命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两句话,既是富有个性、极为地道的书法,又是精辟的理论诠释。代表们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
12。脚踏着祖国的大地(11)
       当晚,瑞金军民以独特的方式——举行提灯晚会,来庆祝新的共和国的诞生。红军代表、红三军团政委黄克诚激|情奔涌,登上一个木台,诗句就像火山熔岩一样倾泻而出:
    十四年前的今日,
    苏维埃联邦在西方诞生;
    今年的今日,
    苏维埃中国又在东方降临。
    这是全世界被压迫阶级解放的信号,
    这是中俄工农头颅热血的结晶!
    参加提灯晚会的人们一直狂欢到次日凌晨。
    9日下午2时,全体代表集中在谢氏祠堂大厅。项英宣读了中共中央从上海发来的贺电:
    中华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但是苏维埃革命在它斗争与胜利的道路上最大的成绩,它也将是全中国工农兵以及劳苦民众的一盏指路的明灯,号召在帝国主义与国民党铁蹄之下的他们起来为推翻他们的敌人而斗争,而且也将是全中国民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之后,由毛泽东代表苏区中央政治局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这是这次会议的中心议程。
    毛泽东站在一张土桌前展开稿纸,洪亮的湖南口音便在大厅内响起。代表们聆听着。毛泽东精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