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三世-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副深深陶醉的表情。同时眼神闪烁,似乎在想着什么。
“无锋,壮观吧?!”半晌秦旭吐出一口气,想不通的事情就先放下吧,最起码现自己能堂而皇之的观赏这座代表极致皇权的建筑了。
没走几步,就听见那个叫子戍的亲兵略显不屑的声音:“有形无势,徒具骨架而已!”
大家都不是文盲,这句话的意思人人都听懂了。秦旭回头,“哦,为什么这样说呢?”
宁文泉包括刚才自豪介绍故宫的爱新觉罗淳孝也满是不满和疑惑的眼神看着他。
秦旭问话,使得这个亲兵略显紧张,一躬身道:“回禀陛下,此太和殿的确修建颇为用心,然其仅凸显了形,而忘了势!”
“哼,谬论!太和殿全骨架如朝天耸立之玉玺,象征极致之皇权,与天地混为一体,气势凌然,令人望而生畏,何来有形无势之说!”爱新觉罗淳孝一着急也开始文绉绉起来。
子戍不慌不忙的道:“这正印证了我的话:‘有形无势,徒具骨架’!”
收藏又多了一个,为了感谢这个兄弟(或者是姐妹),更新一章!由于故事牵扯的东西太多,而且很多时候笔锋跟不上思路,再加上前面的很多章节有非常多的BUG,导致我现在写的很费力。。。。。。嗯,请大家多多谅解了!感谢感谢!
第一第二十四章 形与势
  “形势”一词本来是风水学中的专有词汇,本义为描述“地术”上的地形和地势。‘形’与‘势’各有内容范畴所指,风水学认为,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就其外廓所指来说形比势小,势大于形;形是势之积,势是形之崇;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
但,这些都是后人对“形”与“势”的个人理解,其实在古人的思维和语言里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只听子戍道:“何为形,何为势?有言:形者,造化山川,天穹地幕,以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乃小人以度量风雨顺;势者,顺理阴阳,辩物其立,容天地之气猜懵懂而舒于人,承万载之脉得明神而勿炯立。故宫大形颇具,然此地以物代天地之势,初看似得天独厚,然人之僻居,生灵四散,何言独厚之势?陛下,若下无错,估计此宫建成至今,伪帝王在此居住时日恐怕无多!”
爱新觉罗淳孝一听,顿时无语。
的确,这座宫殿看似庞大无比,威严赫赫,从远处看宛如天上宫阙般,但是它却的确不适合人居住:房屋皆用木质结构为主,容易引起火灾,而且周围草木几无,大夏天的时候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一个蒸笼,能把活人烤熟了。而这座宫殿的真正主人---满清的帝王---一年在这个地方居住的日子绝不会超过一百天,他们大多时候都是居住在离皇宫二十多公里远的圆明园。
子戍看见淳孝的表情知道自己猜对了,于是略显得意的道:“《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天下大妨无不在‘形’‘势’二字耳。此地建造宏观已极,类若前所见之高楼大厦亦不遑多让,然,此已忘记圣人古训‘天人一体’!如山川之无草木,骷髅之无血肉,漏也!”
堂堂威武的故宫被一个小子贬的一无是处,淳孝很是愤慨,“哼,此乃帝王居所,以威慑群臣、震抚四夷为要。。。。。。照你所说,何等建筑才堪称‘天人一体’?”
满以为这个问题会问倒子戍,没想到这小子很自豪的道:“若言得‘天人一体’之真训者,莫入我大秦之阿房也!”
“阿房宫?呵呵,一堆黄土而已!”淳孝嘲笑道。
“哼,那是二世皇帝无道误国,致使贼子作乱,火烧阿房,如此方有后来诸如唐宋元明清各伪朝而已!”子戍看来这段时间的学习很是得力,“今我大秦三世皇帝莅位,定能重整朝纲,以扬我大秦天威。。。。。”
“咳咳,”秦旭看他越说越离谱忙咳嗽打断,“嗯,子戍,胡说什么!此等威严建筑岂是你能评说的?!”
子戍看见秦旭发话了,也停止了辩论,躬身答道:“是,陛下!”不过脸上的表情可不像服输的样子。嗯,孺子可教,这个小子有点文学功底,而且似乎对建筑也有相当的造诣,可以好好培养。
不说秦旭在一边的想法,单说宁文泉听见子戍和淳孝的辩论,心里也是震惊不已。他没有想到秦旭这些随兵居然也有如此的见识和能力。淳孝他是知道的,北大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虽然是满族人,但是拥有汉人也难以匹敌的历史功底,当然,他的政治能力也相当突出,否则宁文泉也不会将他带在身边,他本来是想将他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的,可是此次之后,他要从新估量了。
子戍等人对秦旭和大秦朝的忠诚也让宁文泉提升了心中的警惕:这个秦旭不一般啊,居然能这么快收服这些人的人心,嗯,看来我小看他了!那这个分化方案。。。。。。唉!
------------------------------------------------
“秦三世陛下,我这里还有一套方案,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一下?”逛完故宫中轴线的三大殿,走过乾清门,穿过坤宁门,到了御花园的万春亭已经是日头西落了,在这里小憩的时候,宁文泉最终打算将“分化方案”拿出来,毕竟,这个方案是他认为最适合的了。
御花园算是故宫里唯一在夏天还能待人的地方了吧!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假山回廊曲径通幽,人工湖上还屡屡吹来微风,凉爽的很。子戍经秦旭的特批可以跟淳孝一起走,两人站在万春亭下的回廊边上争的面红耳赤,另一个导游一路上除了解说不发一眼,宁文泉叫他“火城”,此时在宁文泉的示意下和极无锋分别站在万春亭的门边,其余的近卫亲兵更是尽职尽责的围在万春亭周围。
“还有方案?”秦旭现在听见方案两个字就头疼。现在他是被宁文泉的整编给弄晕了,不过他知道想要解决秦军的地位问题,这个环节是绕不过去的,只有先和宁文泉讨论好方案才能最后跟赵菁华谈最后的条件。如果不这样,赵菁华身为一国主席是不会出面做这些决定的,有啥黑锅也轮不到他来承担责任了!这不是诡诈狡猾,而是各国通用的定律。
看见秦旭一脸无奈的样子,宁文泉也不禁微笑了,“呵呵,我知道,整编方案你不愿意同意,不过,看上去主席也不愿意勉强你。大家都是华夏子孙,我也不愿意那样为难你,将秦军整编出来的确有损你们的战斗力,嗯,所以我特意提出另一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靠,说“整编”好的是你,说“整编”不好的也是你,正脸为人,翻脸为鬼的手段还真是厉害,两头说话居然也不脸红,秦旭对他真是服了。
“哦,不知道秘书长有何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说实话,秦军皆是两千年前的古人,离开了集体实在很难在现代社会生存,所以。。。。。。当然,秘书长能提出方案来解决这个难题我当然求之不得!”
对于秦旭说的“秦军是两千年前的古人”的话,宁文泉是保持着怀疑的态度的,这个结论还有待纪长亭的调查结论,不过此时也由着秦旭说了,
“嗯,这个当然,我的新方案是‘分化’!”
“分化”?秦旭一头的星星。
很开心看见收藏量节节升高,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不说了,接着码字。。。。。。
第一第二十五章 敲定(上)
  丰台,秦家军暂时驻扎营地里此时是灯火通明。一列列士兵在根据两千年前的扎营模式进行扎营,一座座营帐顶风而立,营地四周围起栅栏,放上拒鹿角和绊马索,并且建造角楼以供侦查,一刻钟一列的巡逻士兵不停的贯穿整个营地。从冷兵器时代来看,这样的营地是绝强的防守模式,但是对于热兵器时代来说,这样的防守模式确实漏洞百出,不堪一击的。不说别的,单单是中军大帐那显眼的帅旗就是敌人进行定点轰炸的绝佳目标。
但是秦旭并没有责骂秦节如此安排整个驻扎模式。
这里是丰台,自古就是首都连接南北方的咽喉之地,它位于首都城西南的城乡结合部,面积304。2平方公里,长住人口100余万。区政府所在地距首都天安门仅12公里,这个重要的位置自然也是中华军驻防的重要位置,在四国联军被击溃的今天,在这个地方驻扎是不会有太大的危险的,何况在行军打战的时候,蒙僖已经下令必须完全按照现代的作战原则进行安营了。
这里是中华科研的重点位置,如今四方进入首都的军队大部分也是在这里进行集结以后再充实到首都各个战线上的,可以说,这也是中华首都附近没有被四国联军破坏的四大交通线之一,在这个险要重要的位置上,中华军将特种兵团的三万七千余人分布在这里。
似乎是为了监视住秦军,纪长亭将秦军安置在丰台区城外的永定河边上,周围则布满了中华军特种兵团。
四国联军的攻势被极大的遏制,中华有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布防和调动了,首都保卫部正在日夜调动军队填充各个要塞位置,同时正在积极的组织反攻,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在这里放下三万多人的军队,可见中华军是多么的重视秦军了。
秦旭在这个地方驻扎的相当安稳。这里是中华军事研究的重地,不怕中华军来个一拍两散用导弹攻击,就算中华军想用这种方式囚禁秦旭他也不怕,因为秦旭已经发布命令给蒙僖,让他将徐家军和白家军做出了向丰台方向前进的姿态。在中华军没有得到“黑金战甲”秘密的情况下所有的除去重炮以外的攻击秦军都能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