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北部2个防空导弹系统全部被毁。
中国人并未破坏机场的塔台、油库等基础设施。
报告中的每个数字和字母都如同重锤撞击着考拉尔德,这一切用“损失”还不能确切地表达,因为它们都转化为敌军的力量了,中国人是“吃进”了他的一张王牌。他根本不想看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战区其他方面遭受的损失比隆莱基地的要大得多,他深深地被昨夜中国军队的空地一体化打击震撼了。战区空军司令潘考德少将的报告声似乎是从太空传过来的:“当时预警机报告中国空军至少出动了260架战斗机,近百架强击机,从数量上就压倒了战区的全部空中力量,经战区司令官的同意,我们出动了东北战区的全部战斗机240架迎战,并把另一架A-50U也升空参战。本来作战地域在我军控制区,这批战机可以得到地面防空系统的支持,完全有能力抵御对方的突击。然而有二个因素导致首战的惨败:首先敌方的机群利用了山区的地形,从预警机雷达的照射死角隐蔽地接近战区,然后发动突击,我军的预警时间很短,大批的防空系统遭到了超低空飞行的强击机的精确打击而被摧毁;中方伏击的隐形小战机不但摧毁了19架正在起飞的战机,而且在各基地造成了混乱,推迟了我战机编队的宝贵时间。还迫使空军分出部分战机去阻截这些小飞机,又一无所获。
“以凌乱的队形去抗击队形整齐数量还占优势的敌方机群,已经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不久又损失了2架预警机,当时在预警机周围有8架战机在警戒,据他们报告是被2架米格21战机发射的导弹击落的,一定是隆莱基地的米格机,只是机上的导弹不知怎么能攻击自己人的飞机呢?地面的防空指挥系统又遭到敌军强击机的打击,他们的电子战机的干扰功率大得异乎寻常-俄国专家说只有金龙电池能做到这一点。失去指挥的我战机继续各自为战,可是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中央战区的增援战机受限于狭窄的东北走廊,全部被敌机阻截在战区之外。中国人一定是从隆莱基地得到我军的敌我识别码的,拥有这套“护身符”的第二波中国战机不断地加入战场,对方战机的作战时间也比我们长20分钟以上,在空战的后期给了我们的空军最后的打击。”少将沉重地停顿了一下,继续道:“3个小时的空战,战区损失了209架战机,只击落了38架敌机,其中还没有一架他们的隐形战机――这些战机伏击得手后立即返回返航,看来敌军十分谨慎地保护着该型战机的秘密。敌强击机的穿甲弹和战略轰炸机的钻地弹贯穿力十分强大,摧毁了基地上的14架轰炸机,17架苏-24、苏-34强击机和4架C-130运输机。”这位少将真的成为一无所有的“空”军司令了。
接下来各防区的司令官、军长、主力师师长报告了战况,他们的炮兵阵地、防空导弹阵地和直升机前进基地遭到了集中攻击。初步统计损失了300多门重炮,43座火箭炮、112辆轻重型坦克、89辆自行榴弹炮、69门高射炮和7个S300防空导弹系统。战区参谋部的预案中第2、第11、第12快速旅的武装直升机大队用于抗击敌军的陆航兵团,当时第2旅的已被派往隆莱基地,另2个旅共有160架武装直升机。敌军的攻击开始后,地面雷达向他们通报,敌军出动了约200架各型直升机组成10队。可是并未发动对地攻击。不久就发现原来他们是营救飞行员的,于是双方展开了抢救飞行员的拼死搏斗,我军遭到重大损失。据统计我军共击落38架敌机,可是只抢到3名受伤的飞行员,却损失了33架武装直升机。而且估计有70多名我军的飞行员被敌军的营救队抓去了。战区的好几支部队是由考拉尔德中将从西线带来的精锐,他们的指挥官是首次遭受如此惨重的打击,充分领教了中国军队强悍的作风,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被动挨打的感觉。
考拉尔德中将是位作风强硬的将领,当然不能让士气低落下去,于是强打起精神说道:“我们确实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不过并未扭转双方在东北战区的实力对比。我军总共有3800多辆主战坦克,正在源源不断地调集过来,对方绝对没有抗击的能力。第17、第18重型装甲师换装勒克莱尔坦克的培训即将结束。总参谋部已经在为我们紧急调集武装直升机,我们的陆航兵团至少能够抗击敌军的武装直升机,仅依靠重型坦克的强大打击力量也足以达成战役目标。只是空军必须紧急寻找对策,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了,你们有什么对策吗?”
潘考德少将答道:“总部已经在调集战机增援我们,现在有二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该死的‘东北走廊’导致其他战区的战机无法迅速增援,而据情报显示中方在一线和二线总共有550架战斗机,可以在自己的领空迅速调动。其次是基地的保卫问题,尤其是夜间频频遭到敌军突击队和隐形小飞机的袭击。相应的对策是在战区保持足够的制空战机,初步定为340架,并且如果再次发生类似昨夜的袭击,北部战区将发动大规模的空袭,攻击西线预定的敌军目标。这样一来基地的保卫任务就更重了。空军正在演练LCA轻型战机打击中国零式机的战术,只是夜间很难发现它们。请司令部加强保卫的力量。如果能用一个白天基本达成战役目标,我们有能力夺取战区的制空权,而且苏-24、苏-34攻击机可提供火力支持。”
这些隐形小飞机确实令人头痛,不解决这个问题,在东北战区集中大批战机是极危险的事。考拉尔德问道:“在探测这些隐形小飞机方面有什么进展吗?总部研究的听音器有效果吗?”
潘考德少将回答道:“美、俄二国的专家也极为重视这个问题,俄国雷达专家已亲临我们战区试验新型的亚毫米波频率捷变多普勒雷达,它与听音器都有一定的效果。问题在于这些小飞机能在超低空飞行,安装在地面上探测距离太短,而且一下雨不用说听音器就是新型雷达的效能也极低。俄国专家正在设法把新型雷达装到卡-60直升机上去,可是直升机的速度太低,追不上小飞机。空军正在与美国人商讨引进OA-10“雷电”引导机来安装这套新型雷达,从空中可大范围地探测低空的小飞机,然后以火箭弹和机炮歼灭,该型飞机的速度正好压倒那些小飞机。地面上还是请司令部调用精锐部队加强守卫。”
中将决心尽早发起大反攻。经与参谋人员商讨后,决定总攻击的时间只推迟4天至7月21日,用于陆航兵团的重组和补充战机。
卡普提河大桥7月14日16:00
我军的海军特种兵部队——第2陆战师“劫机”成功,对考拉尔德中将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中国突击力量的攻击力。损失也十分惨重,240架虎式武装直升机本来是他手中的王牌,现在却成了对方手中的打击力量;他从西线带来的第3快速旅,包括旅长在内的大部分官兵非死即伤,只有留在阵地上的副旅长和旅部的一些参谋,以及1个装甲步兵营、陆航兵团的22架运输直升机和12架多用途直升机幸免于难,要想重建必将大费周章;第4快速旅损失了参谋长和一些参谋,全部的陆航兵团的武装直升机大队;第14、第15装甲步兵师的陆航大队也几乎全军覆没。丢失的直升机还可以再买,这些有实战经验的官兵的损失才是致命的。
事发后,东北战区立即报告了陆军参谋部,并请求从西线和库存中再调集一批武装直升机增援,由于损失了大批直升机驾驶员,还要求调集一批人员来增援。因为武装直升机的空中火力对这次反击是至关重要的。陆军参谋部好不容易调集了60架卡-50、卡-52,80架印制的LCH及其驾驶员,只够装备第4旅和第14、第15装甲步兵师陆航大队的。第3旅的残余部队只好作预备队了。计划中的攻击力已经被削弱了。好在考拉尔德手中的另一张王牌――地面的440辆勒克莱尔坦克的攻击力也足够强大了。
此时,这460辆重型坦克在第17、第18重装甲师的坦克兵团官兵的努力下已经到达卡普提河大桥,准备过河了。他们已经在英帕尔东北的卡库尔基地培训了3周,这些坦克兵都是老手,改型并不困难。他们十分赞叹该型坦克的性能:在1999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节阅兵式中才首次向世人展示的“勒克莱尔”坦克是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不论在白天和黑夜,都能在行进中进行射击的坦克。若是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前进,它每分钟仍可发射6发炮弹。坦克内装备有1500马力的马达,在战场上的时速可达71公里,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坦克之一。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若遇到1米深的河流,它也能涉水而过。它的最大行程为600公里,既能抵御北极的严寒,也能承受沙漠地带的酷热。
战斗全重54.5吨,较美国的A1M1主战坦克轻7吨。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和复合装甲技术设计的组合式装甲块,以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基本装甲框架上,组成装甲防护体系。这种装甲防护体系既便于对受伤坦克进行战场抢救,更换被毁装甲块,也便于根据威胁变化方便地调整装甲,而毋需修改坦克的基本结构,为今后更换、使用更先进的装甲块打下基础。我国多年来与该坦克的制造商――法国贾特工业公司商讨引进该型坦克和生产技术,由于北约的阻挠没有成功。
这支部队从今天凌晨6:00就出发,460辆搭载了重型坦克的运输车,还有16辆重型卡车运载着实弹训练后多余的炮弹跟在后面,组成的车队快速奔驰在公路上声势浩大。为了确保安全,东北战区加强了空中战机的巡逻;车队的前、中、后部各有4辆装备防空导弹的装甲车保护,中间还有1辆大客车乘坐着24名法国贾特公司的维护指导人员,以防路上发生重大故障时可指导抢修,4名法国教官已乘飞机前往前方基地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