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狮-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代化军队,也就无法保卫自己的领土、领海的权益。我请专家们算过一笔账,如果美国人把他们的15个航母集群送给我们,我们能否养得起?结论是,我们将倾家荡产!我们不扎扎实实地发展经济的话,任何增强军力的规划和设想都是空的。
    西进序曲10月8日
    根据实地的考察和调研,王刚与年立青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商讨,决心重组农垦部队,建立一支真正能对边防部队提供有效后勤支持的力量。不久总后勤部组建了一个“木牛工程局”,科技部的副部长马兴中大校调任为局长,把国家科委的科技司副司长钱力授大校衔,任副局长。第一步先接收了新疆的农八师,内蒙古的二个军马场,上海的新民国营农场作为基础实施改造。将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每一处都要设立强有力的科技部,配备高水平的科技力量,以及大量的科研设备。
    国庆节刚过,王刚亲自召见了新组建的木牛工程局的领导人,包括农八师师长、振华牧场场长和新民农场场长,向他们作了重要指示:“你们都很清楚,后勤保障对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意义。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后勤支持对边防,尤其是西北部的边防更是至关紧要。我们原来有农垦部,也是考虑了这一点。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转变观念,以新的思路,新的体制来发展这一事业。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在各方面应该成为少数民族的表率,应该掌握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有最高的生产效率,过最好的生活。这样才会有凝聚力,成为真正的核心。现在离这一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你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啊。我国有很大的牧区和适宜放牧的地区,汉族却几乎没有掌握先进的牧业技术,也就无法提高牧区少数民族的牧业水平。汉族的农业搞了几千年,可是在新疆的农场,没有先进的农业技术,人均收入也不高。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农八师体制要变,要大力推广节水农业,科技部要引进以色列的滴水灌溉、喷水灌溉等技术,大量的富裕人员一部分进行培训,一部分人建厂生产滴灌、喷灌的管道和滴水头,以及设施农业的设备,在西部干旱地区必须掌握节水农业和牧业的技术。你们要组织一批有开拓精神、有科学头脑而且身强力壮的同志,开拔到和田河的中上游地区,用已经掌握的先进技术,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去开发那里的土地,除了搞谷物和棉花的种植,还可以搞牧场,建大面积的温室,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还要培训人员不断扩大开发区。专家的调研报告指出,和田河的水量比约旦河大得多,土地和光照也不比以色列差,可是现在和田地区的产值简直无法与他们相比,反过来也说明潜力大得很。只要认真、扎实地进行开发,农垦人员的生活肯定会富裕。你们农场搞好了,就能支持中央在和田建设一个庞大的军工生产基地和工业基地,这对巩固西部边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振华牧场要引进荷兰的、澳大利亚的、日本北海道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和良种培育技术,还要迅速地使之国产化,成为能在我国推广的适用技术。生活设施一定要搞好,电话、网络、有线电视,公路,小型机场都要先一步搞好。让人们愿意在牧场生活,让蒙古族人民羡慕。要严格进行成本核算,订一个多长时间可以自负盈亏的计划。使这样的好牧场有推广的可能性。还有一点,你们要成为培训基地,培训出来的人员可以走出国门到蒙古去承包牧场。
    “上海的新民农场则要成为设施农业的技术基地,以及人员培训基地,我们的边防部队不能停留在吃饱的水平,要吃得有营养,要一年四季有新鲜蔬菜吃。就要靠你们的本领。
    “同志们,你们的工作是有战略意义的,中央对你们的期望很高。你们也看到这次的初步投入就是那么大,说明了中央的决心。”
    王刚的这一步棋,表明了他长远的战略构思,西北地区的军垦农牧场不仅是为了安置东部地区的“富余”人员,而是要建成高科技农业、环保型农牧业的基地,是今后大规模开发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基地,也是西北边防的后勤基地。
    新藏公路某段10月18日
    今天在这段公路将安装新型的角反射器,这是一种安装在公路上方的雷达波的反射装置,形状如同一个铝的十字架,不过每一边的长度都不同,以便对各种波段的雷达波都能强烈反射。隐形飞机为了减少雷达波的反射截面,千方百计消除直角型金属结合部,而角反射器则反其道而行之,以铝片的直角交叉来增强反射。这是对抗卫星和高空间谍机侦察的有效设施,它们的雷达波被公路上方的角反射器强烈反射,就掩盖了公路上车辆的运行情况。本世纪初,我军开始在西藏、新疆和福建沿海地区的公路上方布设角反射器,今年以来大大加快了进度。并开始安装新型的反射器,用塑料制作的不等边的直角型十字架,中间也穿了一根塑料杆,露出两面的长度也不同,成了立体的十字架,一共组成了多少个不等边的直角呢,细心的读者也许很快地算出有12个。把它镀上强烈反射雷达波的铝层,然后用绝缘的尼龙绳把它们连起来挂在公路上方。有的连接处装的是尼龙轴承,在风的吹动还会旋转。我国的侦察卫星和侦察机检测的结果表明抗侦察的效果很好。
    为了更好地隐蔽重要目标,还在根本没有公路的地方布设,直接把一长串的角反射器扔在树林上面或荒无人烟的地上。甚至用直升机抛撒到险峻的地方。这些东西都是很耐腐蚀的,成本也不高,在西藏和新疆一下子建设了许多小厂大规模地生产这种镀铝塑料反射器。等于在高原雪域布下了大大小小的迷魂阵。足够那些卫星照片判读人员忙的了。
    后来,电动军车大规模使用后,效果更好。这些车辆几乎没有红外特征,只有目视和雷达能发现它们,晚上在角反射器下行驶时,间谍卫星和高空侦察机就极难发现它们了。这些“隐身”设施虽然不算什么高科技,倒也很管用。
第四节 赤子献宝
    贵州纳雍县
    贵州省西部有一个比较偏僻的县城叫纳雍,在县城的西边大山脚下有一个大村叫黑水村,说它“大”主要还是因为村里有一座“完全小学”,这可是方圆十几里内的“最高学府”了。村子虽然偏僻,风景却十分秀丽,一条黑水河绕村而过,在这一段十分平缓而清澈,养育着这一方人民。下游就有一段险滩、跌水。之所以称它为黑水河,是因为它源自黑水洞,清澈的水流在周围黑色岩石的映衬下,黝黑黝黑的,因此被称为黑水。丰沛的水量源源从洞中涌出,人是无法进入的,夏秋丰水时节,水势更是惊人。受这秀丽山河的浸染,这儿民风十分纯朴。
    牛一鸣是当地人,从省城的师专毕业后,回村当了小学的自然课教师,1米70的个头,身体壮得真像头牛,真挚地热爱大自然,一有空闲就往山野里钻。上课十分认真又生动有趣,老师们称他为大牛,学生们则亲切地叫他大牛老师。在一次去县里进修时,他结识了科技局的李明志助理工程师――也是个大自然迷。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开始共同对云贵高原的神奇溶洞世界进行探索。在寒暑假里,李明志深入深山苗岭推广各项先进的富民的技术,宣传科学知识,牛一鸣则和他结伴而行。李明志的一张溶洞的照片和一篇溶洞探险的文章给登上了“中国地理”杂志,成了当地小小的“名人”。
    他们终于对黑水洞感上了兴趣,它是黑水河的源头,可是它里面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在有一年的春天,水量最小的时候想潜泳进入洞中,但没有成功。到了暑假的时候,他们背上行装翻山越岭,来到了上游的苗寨金沙峒,一条小金沙溪绕过金沙峒后,一头扎入一个落水洞飞泻而下。可它是黑水河的源头吗?
    他们就在金沙峒住了下来,休息一天。好客的苗族老乡对这二个远方来客十分热情。他们长年在外也粗通苗语。歇宿那家苗胞的女儿在墟镇的学校上学,汉语说得很好,起了个汉名叫刀金娜,热情地领着他们到处转。他们见到有几个壮年人在溪水中淘金,刀金娜告诉他们这儿的金沙很少产金,只能作为副业,农闲时才有人搞。但据老爷爷说,远古的时候这儿产金是很多的,所以叫金沙峒。当他们三人再次走到落水洞的时候,正好遇上一场大雨,看到不少沙子被冲入洞中。这一下李明志就怀疑小金沙溪是否黑水河的源头了,因为从来没有沙子从黑水洞流出的。他们估算了一下后,请刀金娜在他们走后的第三天,把他们带来的红色的塑料浮粒,每隔一小时撒一碗到溪水中,隔天再撒一些。回去后,真的看到了红色的塑料浮粒,他们证实了小金沙溪是黑水河的源头。
    这一年恰遇经济改革和反贪污腐败,反腐倡廉的清风同样吹拂着这内地的偏僻小县。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待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李明志和牛一鸣商量,一定要以他们微薄的力量探明黑水洞的秘密。来年,他们化了很大的力量,倾全部的积蓄买了一套简易的潜水装备,决心潜入黑水洞探个明白。又到了春天水量减少的时候,村里的二个年轻人帮他们把一些装备搬过了很险峻的山路,到了黑水洞边上,就回去了。当天他们在洞边搭了一个小窝棚,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就休息了。
    第二天他们先活动开身体,按照探险规则,他们带了一大捆白线和不少铁钉,以标记回路。决定由大牛先入水进洞,靠一口气潜水进入,布下第一段白线,只能进入三十多米,就留下白线、铁钉和工具赶紧退了出来,脱下潜水衣和脚蹼去烤火。李明志穿上潜水衣、戴上潜水表,他背的小氧气瓶只够用一个小时的,掌握时间十分重要,套上了脚蹼和潜水镜,提着一个防水灯,这就是他们的全部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