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洁摸摸鼻子,老祖宗的话说的有道理,由俭入奢易呀。“哪,我花了很多钱买古董,看病也花了很多钱,平时吃的用的穿的,这些开销,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真正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董洁突然发现,养她还真不是常人吃得消的活计,“连着在国外做了七八场发布会,加起来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山摇手笑道:“公司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你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跟你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利润比起来,你花的钱真的不算什么。说到私房钱,小洁,你的户头钱不够花?真是的,”他刮刮她小巧的下巴,“要不是在上海和北京买地动用了大笔资金,你户头上的钱,可是多到连我都得跟你要零花钱的地步了。”
    金钱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亲密如父子、夫妻、兄弟之间也一样。
    有调查表明,就夫妻关系而言,五零后与五零前的老夫妻,往往是自动把个人的收入放到家里的公共抽屉中,有需要就自取,开销完全透明,彼此自觉又放心。而六零后、七零后的夫妻,接触了太多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嘴巴上强调要像父辈们那样珍惜“大锅饭”,但行动上都在争夺对方收入的保管权,并尽量模糊自己在使用共有财产时的私心。八零后男女走进婚姻,许多人奉行的是现代通行原则,就是谁有钱谁就多花。许多男生只要不是忒心胸宽广的,都会和女生较真:凭什么啊?你又不是没钱。
    董洁对大山最满意的一点是,因为生意关系。大部分钱财当然划到他名下,以便随时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支配。
    但,每到年底。公司都会进行一次结帐,每到这时,兄妹俩名下地个人财产都会水涨船高。但凡结算后可以归个人自由支配的现金。大山都会存入她的户头。
    可能是经济宽松地关系,金钱,从来就不是他们之间的问题,大山也从不阻止她的任何一笔开销。
    这时候,忽然听到她提私房钱,着实有些不理解。
    “那不一样啊。”
    董洁歪头笑。嘴里狡辩道:“我户头地钱,都是你给我的,没有成就感,不算啦。我要自己赚钱,拿这钱请你吃饭、买礼物,感觉很不一样。自己赚的钱才叫私房钱。”
    “奇怪的小孩。”大山无奈的摸摸她的脸颊。
    “呵呵,”董洁抱着他地胳膊笑,“我想。有私房钱的感觉特别好。我想要有私房钱。”
    “这都什么逻辑?你可真敢说。”“为什么不敢?我这人一向坦白。君子坦荡荡,不瞒着你搞小动作。”
    “是,知会我一声,你喜欢光明正大的搞小动作。”
    “哎呀,说的那么难听……”
    董洁最喜欢他用一种宠溺又无奈的眼神看自己,尽管也会在心里唾弃自己这种奇怪的心态,但却又乐此不疲。
    “好吧。私房钱什么的都是借口。我只是对五阿哥他们要做的公司有点兴趣,送上门来地机会为什么不要?而且也能顺便赚些零花钱来花。哥。我不常出门,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和这个社会有些脱节了。嗯,怎么说呢,虽然你回来也会跟我说一些事,可是…………”
    她口气略带抱怨道:“生意做大了,要常跟官场商场地人打交道,现在你工作多,耳闻目睹的事情也多,你呀,回家来都是挑着好一点的事跟我说,你当我不知道吗?”她曾经想过,希望他能无论好消息坏消息,都可以说给自己听。两个人的相处,既像亲人爱人,又像无话不谈的良师益友。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太难。社会上的阴暗面,人性的复杂这些负面地东西,不管是从做人家哥哥地角度还是出于爱人的立场而言,多半都希望自己喜欢地人知道的越少越好。
    董洁可以理解这种保护的心态,但难免会为此觉得遗憾。
    大山笑着辨解道:“哪里的事,你可不是闲闲在家呆着什么也不做的人,场面上的事你也不是不清楚,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是不值当咱们回家说就是。”
    “我也想抛开一切,什么都不管,可是不行啊,”董洁皱鼻,“你每天都在工作,每天都有进步,我若固步自封,岂不是距离越拉越大了?那可不成。我喜欢你比我强,比我能干,可是我们要做可以站在一起的人,对不对?我觉得加入装饰公司,对我自己多少也是种锻炼……”
    天气一天天变冷,时间在悄悄流逝。
    有了方向,曹浩然快刀斩乱麻,在最短的时间办好离职手续。
    装饰公司赶在张燕和伍阿哥结婚前,正式成立。
    董洁能提出建议的只是室内设计这一块,虽然她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但一来她见识过各种各样的现代装修,二来,农场主屋的室内装修部分,她跟国外的设计师曾就此有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且,最主要的是,现在国内这部分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基本上可以任她随意发挥。
    这个时候,家只是个居住的场所。无论走进谁的家,差别都不大:四面刷白,水泥地面,唯一有区别的是自制的家具款式略有不同。像东方元素集团房地产公司所兴建的楼盘,都算是商品房。商品房时代,人们花自己的钱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居住不再只是随随便便,住宅和装修档次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身份的象征,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扮靓家居。
    人们对装修的意识刚刚开始。没有人告诉你流行什么风格,看腻了“四面刷白”的住宅,而一部分“走出去”的人见识过高档宾馆里的奢华装修,于是向往这种档次,装修开始“由简入奢”。
    伍阿哥长袖善舞,创业初期,他实在是个极优秀的“业务人才”。
    解决了客源,公司聘请了数位美院的高才生,并高价从国外请了一位擅长室内设计装修的专家提点指导。
    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做高端客户。
    并率先在行业内引进家装为设计买单的观念,开始尝试各种风格的装修,如地中海风格、简欧风格、田园风格……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农场所有的建筑都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通过泵可以转换成热水或冷水循环使用,也解决了农场冬季采暖的问题。
    唐老爷子、唐奶奶和韩父韩母搬过来住了大半个冬天。
    主要是唐老爷子对温室栽培疏菜来了兴致,一天有大半的时间乐于当个“菜农”,和工人学着掐花、授粉、修枝、除叶、捉虫,也得意于亲手栽亲手采,不用出门就有新鲜的菜吃,而且是现摘现吃,吃最新鲜的。只是沈阳的丁老爷子和陈老爷子没有来,一个老朋友健康不太好,他们在电话里答应,明年春天一定过来。
    搬到农场后,董洁过了一个忙碌的冬天。
    她要筹备来年春天的时装发布会,设计稿早已经准备的七七八八,润色一番,就可以直接进入制做流程。
    新的宽敞且明亮的工作室,她指点着工人做活,自己静下心来,偶尔有灵感闪现,便随手画出一个个室内设计草图、或者是新的时装设计图……
    农场地方大,一半出于人手需要,一半出于安全考量,大山另请了数十名退伍军人。
    新近退伍的人,仍然保持着部队里养成的好习惯,每天早上定时出操。
    唐老爷子雷打不动,每天跟着这帮人一起活动。他之所以肯长时间留在农场,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让他重温了过去熟悉的部队时光。
    唐峰要了一套小号的改良军装,每天早上也不睡懒觉了,到点就爬起来跟着一起锻炼身体,常被大山笑是精神可嘉。
    罗兰顺利进入大山的母校………北京大学读书,成为大山的学妹。
    罗士嘉因为季节关系,没有跟着孙女一起过来,但寄养在罗家农场的马都送了过来。
    罗兰自小在农场长大,对马匹伺养懂的较多。这些马初来乍到,伺养方面,她实是帮了大忙,并自告奋勇,要义务做农场的马术教练员…………许多朋友都对骑马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正文 第三百三十四章 新问题
     更新时间:2009…4…18 10:28:51 本章字数:3495
    曾经有段时间,许多朋友包括萧烨和吴单,都积极游说董洁去念书。
    倒不是一定要按步就班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学上去。基本上,包括高中在内,这之前所受的教育通俗意义上被认定是素质教育,所学一辈子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实在少之又少。但在教育制度普及的新中国,不受教育似乎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也算是一种遗憾。
    萧烨建议董洁直接进入大学,享受一段相对单纯和快乐的大学生活。
    不过这一点,在得知她兼职服装学院的客座老师,而当事人也无意配合,最后放弃了。
    这种劝说,从小到大董洁听的多了,想不习惯也不成。
    并不是她不愿意配合这种教育体制。实话说,如果真成了一个学生,大不了做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生好了,反正只要保证成绩跟得上,以病假事假的理由长期请假也不是件多难的事。
    关键是,离开学校久了,就少了那种学生时代的感觉,有时候觉得,和未融入社会的学生说话,觉得很辛苦。
    这也许是心理超龄的后遗症吧。
    不上学,又不上班,且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的确悠哉的有点过了。
    近年来,除了设计之外,董洁很少亲自动手做衣服。而设计,占用的时间并不多。
    她曾经听人说过一句话:当一个人变得喜欢回忆的时候,就代表他已经老了。
    董洁一向都认为这是句很有道理的话。
    第一个说出这话的人,必然是在无数次遥想当年,然后终于悟出这个道理。
    董洁喜欢回忆。
    有时候并不是主观上故意想要回忆,只是会突如其来的忽然想到某些事。某个人,某个片断,甚至、某个场景。
    回忆就是这样,不打声招呼,就闯进大脑。
    也许是因为,她地空闲时间实在太多了吧?也或者,年轻的表相下,她有一颗暮年的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