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球三国- 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双修长的尖尖玉笋小手轻轻地搭在他的肩膀上,推拿捏揉起来,黄大福的脸色慢慢地回复平静,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他背后的手捏成小粉拳捶他,黄大福舒服地闭上了眼。
  黄大福很有福气,他父辈赶上了与大元帝国海外贸易的初潮,发了家,等他接手后,又遇上大元帝国的经济大发展时期,他大量出口柚木、铁木、红木、紫檀、黑檀等贵重木材到帝国,每年收入不菲,后来,他又娶了一位美貌的妻子,那个妻子有貌有才,除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不仅能把家居打点得好好的,还是他生意上的好帮手。
  见他妥当了,他的妻子阮丹凝问他道:“夫君,今天何事那么生气?”
  和暖的气流从他耳边喷过,黄大福全身酥软,深呼出一口气道:“丹儿,今天在街上看官府出了榜文,我们的国都,已经被帝国攻陷,国王宣布退位。”
  “帝国?大元帝国?”
  黄大福苦闷一笑道:“还有哪个国家敢称帝国!天朝礼义之邦,竟会做出这样的事!”     
  阮丹凝讶然道:“夫君不是喜欢帝国,以帝国为荣,现在我国归了帝国,岂不是更好更妙?”
  黄大福摇头道:“此话不可这么说,我虽然喜欢帝国,它那儿很好,却绝非家园,林邑是我的国家,我脚下的这块土地才是我的故乡!”
  他沉吟道:“人之为人处事,忠义为先,一个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人,有何面目立于世间?!这可是大元的《圣经》上说的。”
  “那,官府怎么说?”
  “官府说了,国王在退位前发了诏书,要各地归顺,所以他们听国王的,还有三天帝国的人就来接管那屯了。”
  ……
  屋内静了下来,二人都不说话,徐久阮丹凝忍不住道:“既然夫君你不想让帝国统治,那么,就反了吧!”
  “啊!”
  黄大福全身一震,回头看着他的妻子,忽地爆发出一阵笑声道:“一言惊醒梦中人,好!夫君我真不如你,你说得对,帝国,休想得到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园,绝不能让外敌进来,就反了他娘的!”
  想通后,黄大福吩咐家人道:“去,拿我的贴子,请刘先生、王老板和张老板来商量。”
  此三人,皆为本县德高望重,财大气粗之人。刘先生是在大元读过二年书,现为那屯的教谕(中学校长),教化民间,深得民心,王老板是药材商人,张老板是大米商人,与黄大福一起是那屯县最大的三个老板。
  之所以请此三人来,可以算到帝国皇帝李亦奇的头上。
  何解?
  李亦奇四处做生意(他不打仗就是做生意),积极推进海外贸易、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李亦奇夹带输出中华文化。根底浅薄的南洋诸国深受影响,全面进口了大元的文字、生活方式,乃至思想。
  那屯与扶南国(位于今柬埔寨至越南南端)接壤,中间存在着大片未划界地带,那些地带是什么?俱为森林,是钱啊!珍贵的木材,贩运到大元帝国,盈利几达十倍!
  为了经济利益,林邑、扶南时有磨擦,小冲突接连不断,二国官兵在十年中还大大地打了二仗,死了好些人。
  一个国家,在打仗的时候,必须凝聚民心,而儒家思想,就是世间最好的凝聚剂,她让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传承二千多年,虽有分裂,却始终统一在一起,认同国家统一,世界上就此一家,别无分店!
  现在儒家思想连一个空前巨大的帝国都粘合如同铁板一块,更不用说小小的那屯城,所以刘先生、王老板和张老板加上黄大福都受过儒家熏陶,素有忠义之心,不过他们忠的不是传来忠义思想的帝国,而是他们脚下的那一方热土!
  在先前与扶南的作战中,这几个人齐心协力,积极组织人手,捐钱捐物,辅助官军作战,合作惯了,黄大福遂请他们一起来商量。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红缨枪,不是吗?帝国李某人说的哩。
  黄大福的三个朋友很快来了,黄大福说出了他的想法:他要造反!
  虽为小民,他们忠义之心令肉食者(当官佬)汗颜,四人众口一词:宁可一死,绝不当亡国奴!
  刘先生深思熟虑地道:“光是我们四个人还不成,必须有官方的人一起参与,本县管政的黄县令和管军的仇都尉、江都尉都在本地任职五年,与扶南打过仗,对于国家,比较忠心,昨天接到了通知准备投降,晚上黄县令召我饮茶,说起来就是唉声叹气。”
  于是四个人一窝蜂地跑到县衙,求见黄县令,黄县令对四人的想法满是称赞,不过他为难道:“本县是朝廷的官,国王有诏,要本县归顺,若不归顺,是为不忠,日后发号施令,也是……”
  四个人心中暗骂黄县令老奸巨滑,明明也是想造反,却不肯出头。
  黄县令想出解决方法道:“本县出个公告,即日起把本县事务归于你等管理,如何?”
  黄大福道:“大人此言差矣!大人为一县之长,若不出头,何人可以出头?我等皆德行浅薄,岂能担起如此重任?”
  黄县令摆手道:“嗳,你们是行的!有热情,有威望,有钱粮,不是你们,还是谁?”
  ……
  好说歹说,黄县令执意不肯当头,最终四人只能同意出一个叫做“救国会”的组合,推举黄大福为会长,其他人为副会长。然后,请来本县的二个都尉商量。
  凑巧二人也是热血人士,一拍即合。
  于是以蚁民为首的救国会就在那屯县城扬旗,对抗入侵的大元帝国!
  那屯原有驻军二千,救国会尽力征发本县的男丁入伍,那屯民风强悍,忠于国家的人多,遂征得三千人,共五千军,以黄大福为首的各大商户出钱出粮,收拾整齐,动用了原来朝廷设在那屯的武库,武装起来,准备痛击帝国军队。
  很快三天就过去了,帝国二千士兵向着那屯进发,为首军官是骁将牛金。
  牛金,原为魏国军官,悍勇凶恶,后来加入帝国,不过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丢脸,因为都是为同一家人服务嘛。
  眼下他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地行进在队伍中间,问向导道:“还有多远就到达那屯?”
  向导回答:“有五十多里地吧。”林邑是地广人稀,森林密布,相当难行,不过牛金统帅的是陆战队,倒不以行路为苦。
  又行得十多里地,到了一个紧要处,前方尖兵发出警报:有埋伏!
  “笛笛笛!”尖利的笛声响个不停。    
  元军的尖兵,是最富侦察经验的老兵加上最好的开路狗组成,林邑人设伏,经验不足,离得过近(太远的话在丛林中等过得来,人家已经结好了阵),被元军该死的狼狗嗅到气味,那些狗就大吵大闹,惊动尖兵抓起挂在颈间的笛子报警。
  即时元军陷入了空前险恶的短兵相接,林邑人四面八方涌过来,他们拿着刀、矛,少部分的人穿有皮护甲,人头拥拥地扑了过来!
  这一带地势极为不利,虽然道路不算很窄,却七折八弯,首尾不能相见,根本不能集结成群,只能各自为战了。
  牛金早已经跳下了马,他要不赶紧跳下马,他就象发炎的大拇指那么醒目,只怕有N多枝箭向他飞来。一下马,他疾步冲前,挥舞着双板斧,手起斧落,连续砍倒三名林邑兵。
  他原使用大斧,不过后来按皇帝要求所有大将都要长短兼备,就精心练起两手短斧,如今这手斧一使出来,呼啸生风,当易者僻,无人能挡,毕竟牛金也是三国中有数的人物。他身后跟随了五十多人,为他护翼,保证他能淋漓尽致地杀敌,而不用过多担心后背及侧翼的威胁。
  作为训练有素的元军精锐部队,牛金的二千人,虽然中伏,却是极有经验,他们马上向附近战友靠拢,聚集成群,变成圆阵,避免被敌人分割包围,然后四处滚动,歼杀林邑人。在圆阵中,则保护着军医、卫生兵、牧师和弓箭手等辅助兵种。
  在一片翠绿葱茏的陆地上,空前混乱,到处都是战斗,喧闹无比,林邑人极之狂热,面对着天下第一的大元雄师,没有丝毫畏缩,不顾一切地冲锋。
  一时间连牛金都无法向前挪动一步,在他身边的林邑人尸体不断增多。他挥动手斧,焦燥地骂着三字经,此时他已经完全失去对整支部队的指挥,只能随波逐流,杀到哪里就算哪里。
  很快,优势兵力的林邑人把元军整支队伍分成一段段,试图分而歼之。他们士气如虹,作战勇猛,他们是为了家园、女人和孩子而战!
  所幸,元军的作战意志与一心想保卫乡土的林邑人相差无几,元军的教育就是在战场上有我无敌,就得把生命置之度外,后退不在元军的字典里。如今中伏,更是连逃都不能逃,不死战,怕无法回到家乡去了。
  另一方面,元军的体力和战场技能占据优势,尽管林邑人的声势浩大,来势凶猛,但元军每一个结成的圆阵,仿佛一块块的碓石,林邑人的进攻如同海浪,一浪接一浪,却始终无法攻破元军战线。
  对丛林战,元军作了精心准备:
  他们的兵器护具:大部分为朴刀兵,一人一把精钢百炼朴刀,短而有力,锋利无比,再使用直径为0·;5米左右的圆形钢盾,这由帝国的军火公司费尽心血做出来的合金盾,聪明的中国工程师已经懂得在钢铁中渗入其它金属,做出的盾既坚韧、又重量轻。
  元军骑兵的护甲是“拦截者II型”,即皮甲镶钢板,防护是不错,可是太重;陆战队就启用了只护躯体,不护四肢,以帆布夹细合金钢板的“拦截者III型”护甲(如有必要可以加上护四肢的‘附件’),是为背心式护甲,容易穿上和脱下,最大特点就是薄而轻,而能防得住刀枪的攻击。(重刀和重斧防不住)
  作为骑兵,首重机动性;作为步兵,除了机动性,还讲究灵活性,护甲在适当够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轻。如今元军的灵活性并不差,如此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