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球三国- 第6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洌绦靶校桓鑫尥菲锸俊
    伊稚斜那个惨啊,惨被铁丝割头!
    帝国的冶金发达。有皇帝的提点,终于做出了长长的、不容易拉断的拉丝铁线。
    别看这里就一句话说得轻描淡写。却不知花费了科学家、工程师多少地心血!
    现在北方圈地养畜牧,哪个不是拿了一大捆铁线去围成铁丝网。又快又好,省下彻砖围墙。又何止北方,用途非常广泛!饲养鸡、鸭、鹅、兔及动物园围栏。机械设备的防护、公路护栏、体育场所围网、马路绿化带防护网、仓库内的隔离区等等,都少不得它。
    大规模用于军队作战,也是近年来的事。
    草原作战,不可能带着大段木头行军,有些地方上也难以找到木头,帝国军遂带了一些铁线作围栏。主要用于管制马匹和防御敌军冲突,步兵可携带辎重多。铁丝网更是广泛架设。
    帝国军非常狡猾,架的铁丝网往往放在第一道营帐内,而第一道营帐则少住人。
    关兴的骑兵师倒不是大规模带铁丝网,仅带了一些,用来伏路,结果伊稚斜中招,如果铁线掉到前胸或其它位置,很可能是人仰马翻。人体大多部位都有“硬骨头”,不易被“一刀切”,可脖子是由皮肤、肌肉、血管、颈椎等软组织构成的脆弱部位。铁线只要是落在这个部位,马速过快,伊稚斜自然难逃劫难。
    看着这一幕的匈奴人魂不附体,他们没有看见夜晚中的铁线,只看到伊稚斜诡秘地不见了头,难道是魔鬼作樂?
    鬼就没有来,箭倒来了,趁匈奴人一征之际,隐于黑暗的帝国军军狂射来敌,匈奴人纷纷坠马。
    有人撞上了铁线,不过没有被锯头,他有点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却不得发声,被射死,而铁丝也被扯开来,不再起作用。
    越来越多地匈奴人涌进营区,他们将一枝枝火把投进营区,点着帐篷,借着火光,倾刻之间,传来可怕的声音,匈奴人地马践踏着人,弓箭射杀帝国军,马刀一路照直砍。
    帝国军没有来得及上马,就算上马也因为没有速度难以发挥马力,只得以小群向着大群靠拢,实施防御。
    “他们正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进攻!”
    “他们插到我们的各阵地之间来了!”
    “一阵热液喷到我地脸上,却是我身边的一名中尉被射中,但没有死。”
    “前边轰然巨响,一匹马撞上了长矛,被刺死,马上骑士飞出三米远,就落在我身后!”
    “人们狂呼着,弓箭在空中呼啸!”
    “马声沸腾,却是有人开闸放马,将两个防御阵地之间的道路给阻碍了。”
    ……
    一名随军记者回忆着当时的战斗,他发现自己身处一场大混乱中,帝国军为了自保,结成环形防御,所有的人都矮下身子,前面张开长矛加盾牌,后面放箭,以抗匈奴人。
    你根本不知道敌人会从哪个方向出来,你也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射来一枝冷箭,扎在你身上。
    黑夜里,匈奴人先是以按铁锥阵,狭带着不可一世的轰鸣之声,气势汹汹地冲进来,即时遇上帝国军的环形防御,就象潮水涌过岩石,不能有效突破!反而因为拥挤死了不少人,死人死马倒在路上,阻碍交通,死的人越发多了。
    空中箭矢怪响个不停,大家拼命向着火光中地人影发射,而火光中的人们要不将身体缩进盾牌里(帝国军)要不快快机动出去(匈奴人)
    战斗在黑暗中持续,匈奴人乱射一气,还颇有瞎猫捉着死老鼠式收获,帝国军的箭枝有所短缺,坚持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着人影就不放箭,一见着人影就往死里放箭和投枪,强弩雷射,中者立倒!
    四散的匈奴兵不停地进攻,一直到黎明时分才退去,地面一片狼藉,人尸马尸,到处都是鲜血,人们吵吵嚷嚷,一名士兵一一拐地走着,到处翻看尸堆,见到匈奴人装束的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捅了再说……三名军佬就蹲在一个高逾一人的尸堆旁边进食他们的早餐。
    数据陆续统计起来,报到师部,我军死伤三千五百人,敌军战地遗尸二千五,考虑到敌人带伤的部分,这一场在账面上打成平局。
    受到敌人突击打出这种成绩是可以接受的,帝国军虽然不能上马作战,但他的攻防转换速度非常优秀。在接到警报后,短短的熄灯时间间中,就在匈奴军队进攻前迅速装备好,完善本书转载文学网www。16K。CN了防御阵地构建,构成环形防御,结果有效抗击了匈奴人的马攻。
    打成这个样子,匈奴人却是不能接受的,他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从诱敌深入到集中精锐部队进攻,哪一样不花费了大力气,却是平局,问题是帝国耗得起他们耗不起啊。
    如今他们的指望就是帝国的后勤跟不上,还有指望冬将军地到来。打败帝国。
    当然不会如他们所愿!
    ……
    里海东岸边的朝阳镇,帝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驻地。
    华英雄正积极部署,将物资、人员源源不断地调往黑海东岸,准备彻底歼灭匈奴人。
    有人给他递上一份急报(所谓的急报是这么一个回事,就是帝国兵部使用“互联网”向接收方显示一份文书,对方照抄),华英雄看了一看,暗吃一惊。沉思起来。
    骠骑将军曹真已经做了他的参谋长,见状向他讨要文件来看,问道:“怎么回事?”
    华英雄交给他道:“你看看吧。”,曹真看了,却不好置喙。
    文件写着:“兹着令帝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华英雄元帅回京述职,由夏侯惇上将担任帝国南方集团军群代总司令。不必当面交接,华英雄妥善将事务交托政委和参谋长后即行。”
    曹真觉得临阵换将确有不妥,但夏侯惇是他的本家,他不能说夏侯惇的坏话。
    曹真一脸惋惜的样子,内心却是暗暗窃喜。
    他心知肚明夏侯惇是来“镀金”的,消灭北匈奴,在(人头、土地)地直接战功上不一定很大,但在政治上影响很大,夏侯惇打过这一仗,四爪青龙元帅肩章必定到手矣!
    他与华英雄都心知肚明。清楚皇帝必定是出于平衡而给夏侯惇这个机会。
    目前帝国有三个元帅,贾诩做过总参谋长。授了第一个元帅职位,他地位超然。主要搞战略决策,没有军队戎马生涯的经历,不直接掌控军队第一线,所以他与其他元帅不能相比。
    从战将升上来的元帅有华英雄和赵云,分别出于本国嫡系和蜀国,而当年魏国加入帝国时,实力雄厚,皇帝一直对魏国将领有所压制。以防他们坐大,因此反倒是赵云得做第三个元帅。现在终于轮到旧魏国体系的人当元帅了。
    华英雄有所不满,他并不担心他不受信任,他不满的是他不能参与干掉匈奴的好事中。
    想归想,他可不敢抗令,他资历老,更应为后辈树立“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地典范,否则被朝廷列入恃宠生骄的黑名单中,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现在的形势,皇权巍巍在上,造反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且不说华英雄悻悻坐上火车返回京城,夏侯惇也是坐着火车赶到里海的总司令部。
    落地后,第一条命令就是将总司令部前移到黑海东岸,由他亲自指挥对北匈奴的最后决战。
    朝中有人好办事,帝国第二皇后曹节以管兵政为主,因此兵部对于夏侯惇的支持不遗余力,大量调配军队、牲畜、装备、物资、民夫给他。
    集中了巨大的人力,不计成本下重赏,三班倒日夜开工,硬生生地抢在冬天前修出了一条从里海通向黑海的轻便铁路,这样一来,运输之方便可想而知,持续增加了匈奴人的压力。
    帝国军从青龙七年下半年,一直纠缠着北匈奴人,穷追不舍,到秋天还大肆放火烧草原(这手如汉将卫青、霍去病干得也不少),造成北匈奴人马匹掉膘,过冬困难。
    即使到了冬天,帝国军依旧没有停止军事行动,派出精干地搜杀队,乘坐雪撬,到处寻找可乘之机,见了小部匈奴人就硬上,找到大部匈奴部族就以杀马、烧掉北匈奴人的过冬草堆为主,拢得北匈奴人不得安生。
    时间进入青龙八年春天,那就不得了(念LIAO)了(念LE)。
    五个骑兵军地部队,有姜维军、太史慈军、马超军、徐庶军和总司令部直属军,加上十五万步兵,十万补充兵马蜂拥而来,后面还跟了二十万民夫。
    夏侯惇想不赢都难!
    更何况,帝国军动用了秘密武器呢。
    ……
    青龙八年(公元238,距皇帝神降的182足足有56年)地五月初五,对于人类科学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里程碑。
    那天的天空高爽,蓝天上晴空万里,帝国的将领们来了不少,聚在白蹄山上。
    白蹄山,山高二百米,这在平坦的草原上是一个高度所在地,因山上出产石灰,将路过的马匹弄得白了蹄而知名。
    人们首先用水泥浇上了桩子,然
    粗大的缆绳,另一头则系在一个热气球上!
    热气球,是由皇帝说了原理,经由科学家组织攻关,制造出来。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三者之中关键是球囊的密封性和防火,科学家们采取生胶、帆布,较好地解决了二个问题,吊篮用轻的柳条编成,加热装置则是帝国出产的臭臭煤油提供燃烧的热空气。
    热气球的起飞忒够麻烦,一组人共同努力,它在地面上的工作是非常繁琐的,使一个热气球起飞至少需要四个人。第一步是在地上把球囊铺展开;然后将它与放在一边的吊篮连接在一起,用一个蒸汽鼓风机,将风吹入球囊;将火点燃加热在气球球囊内的空气,热空气使气球升到垂直于吊篮的位置,气球立起来就可以起飞了。
    人们鼓捣了半天,却把将军们弄得心急急,帝国出产的“煤油”杂质多,热值低,加热速度慢,不容易让气球爬起来到垂直于吊篮的位置。
    鼓风轰鸣声中,热气球渐渐充气,饱满,亲眼所观震撼非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