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沙泪-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时,格特在战机上可以看到地面上后头冒着烟、一路在乌里尼亚平原上奔驰的坦克纵队,他不禁想起自己在首都见到的装甲兵总监加勒特中将。如今,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而且这些装甲部队的英姿,确实有理由让加勒特中将和他下属的官兵们感到自豪。
  而在后方,宣战的消息传来,奥登尼亚平民和大多数军人们的感觉是一样的。他们觉得无比错愕,甚至于难以相信。不过一切都轮不到他们来选择,战争已经爆发,他们所能希望的,就是这场有点不知所谓的战争可以赶快结束。
  和民众不一样,胜利党和它所掌控下的政府却是摩拳擦掌,恨不得大干一番。在他们看来,这是雪耻的最好机会!第一次神谕战争以来他们所遭受的耻辱与不平,现在通通都要还给那些战胜国!所以这也就不难解释首相卡尔…海因茨在宣布开战时的那种兴奋劲,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了。当然,胜利党也不是没有看到民众普遍的厌战情绪,所以政府也不时告诉人民: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战争,他们并不是有意针对别国。
  在8月4日,奥登尼亚首相卡尔…海因茨亲自来到前线,巡视战况和部队的情况。他来到东路第5集团军第3装甲师那里,和装甲兵的首脑们会面。军队损失不大,而且士气高涨,如果不是集团军总司令强令他们原地整顿休息,这些军人们恐怕早就想冲进瓦拉斯卡城里,攻进乌里尼亚国王的王宫。
  在看到坦克的作战威力后,首相显得十分意外。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原先由自己顶着周围人压力提拔起来的新式兵种,竟有如此强的作战力和机动力。而如今,装甲部队的官兵们,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首相的支持。
  在由奥登尼亚裔人聚居的东部地区内,因为奥登尼亚军解放了该区,所以有数以万计的奥裔人带上面包和鲜花,前来迎接他们的首相和士兵们。因为乌里尼亚国内政治形势一直不明朗,所以各地区的亲王和总督都各自占地为王。这片地区内的总督早已逃之夭夭,而现在它已经是奥登尼亚的一部分了。卡尔…海因茨看到当地人的这种反应,激动得浑身发抖,在他的身边,他所信任的副官尤琛、还有第5集团军司令与装甲兵总监都亲眼看到首相流下泪来。这是激动与喜悦的泪水,经过二十多年的压迫和苦难,现在,奥登尼亚终于可以对整个米德加尔德大陆说:
  “我是真正的第一!”
  在前线,首相的到来自然鼓舞了士气,也更让士兵们信心十足要拿出整个乌里尼亚。而在总指挥部内,首相和他的将军们,一起商议了如何发起对乌里尼亚的最后总攻。他们都知道,只要能拿下瓦拉斯卡城,那么乌里尼亚就会战败。战役进行得太快,也让海因茨有些担心乌里尼亚方面是不是还有什么诡计。所以他下令,全军必须以高度戒备,严防敌人的反扑。
  也因为这个命令和这种担心的思想影响下,奥登尼亚军的接下来的几天内前进得比以前略为缓慢,但在开战后的第7天,中路第3集团军的禁卫军第14装甲师已经冲到了瓦拉斯卡城的外围。该装甲师的官兵们,在坦克里探出头,可以隐隐看到城中的钟楼塔尖。乌里尼亚的守军,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被迫退到城内。而随着其它部队的到来,瓦拉斯卡城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它被奥登尼亚军团团包围了。
  然而在这种全面败退的情况下,乌里尼亚方面也没有想过要投降。乌里尼亚国王在首都电台的地下广播室内,向全体乌里尼亚人发表讲话,号召全国人民抵抗侵略者,誓死保卫祖国。而瓦拉斯卡城内,也作好了与敌人血拼肉搏的准备,乌里尼亚人,在亡国的关头,团结到一起,以自己的肉身对抗强大的敌人。
  虽然由于担心部队里会有间谍利用无线电向外界发送情报,所以奥登尼亚军是禁止普通官兵利用无线电收听外国电台的,不过在此时,为了获知瓦拉斯卡城里的情况,所以奥军情报部也收听乌里尼亚电台,窃取对方的消息。
  在格特那边,第25航空团已经和其它几个航空团汇合,在离瓦拉斯卡仅仅10公里的郊区机场暂时整休。地勤人员忙着为打下敌人战机的飞机画上战绩标识,大家都深信,拿下瓦拉斯卡城,指日可待。而在他们收听军队后方电台时,有时也能调到乌里尼亚首都电台的频道。虽然不能听,可年轻人们压抑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于是有时也趁别人不注意时偷听电台的广播。乌里尼亚首都电台播放着动听的钢琴曲,它的广播员也在不停地说道:
  “想要战胜我们,除非我们乌里尼亚人通通灭亡!我们是不可战胜的!伟大的国王陛下万岁!”
  也许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的,但这种精神上的抵抗比起全然放弃败退,总比较能令人尊敬。尽管每天有上百吨计的炸弹投放到城内,但电台的钢琴曲,却从来没有中断过。乌里尼亚人,在以这种方式,向敌人发出无声的抗议。
  而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奥登尼亚军的军人们才意识到,想要拿下这座城市,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他们不应该高兴得太早。
第二十六章 Sitzkrieg(1)
  当前方军人正在全速推进到乌里尼亚首都城外、形成包围之势时,后方的情形却显得十分胶着,甚至可以说是奇怪。
  得知奥登尼亚军入侵乌里尼亚的消息后,昂尼亚也好,曼尼亚也好,那些战胜国似乎都不大相信这是真的。或者说以前的经验迷惑了他们。有了布隆尼亚和洛斯尼亚的例子,战胜国相信奥登尼亚这次肯定又是故伎重演,想通过这种手段瓜分乌里尼亚。其实对于奥登尼亚这种扩张的手段,战胜国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奥登尼亚不要做得太过火,并且肯为它们对付路德尼亚,那么这些小动作它们是可以容忍的。
  不过乌里尼亚与之前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这个国家不仅是两个大国的盟友,而且在外交上也一直倚赖战胜国的帮助。如今奥登尼亚选择拿它来开刀,这不是明摆着接下来就有可能要对剩下的战胜国不利吗?
  在舆论和媒体的呼吁声中,昂尼亚和曼尼亚终于作出了反应。它们宣布对奥登尼亚开战,并且宣布将帮助乌里尼亚。原本一向主张与奥登尼亚议和的领袖被撤职,两国的内阁重新由主战派掌管。得知这一消息后,奥登尼亚首相简直目瞪口呆,因为他一直认定对方是不会与奥登尼亚开战的,而且在他的设想中,也不是把这些国家作为对手的。所以当他的副官把两国撤销驻奥使馆并且正式与己方开战时,首相的脸色简直比一张纸还要白。他回头看着自己身边的外交部长拉尔文,好像在询问对方应该怎么办似的。
  “马文,接下来要怎么做啊?”
  之前由于外交部长的信誓旦旦,所以首相坚信昂尼亚还有曼尼亚不可能对奥登尼亚正式宣战。可是如今消息传来,一切都成了泡影。奥登尼亚政府也只能对这两个原第一次神谕战争的战胜国宣战了——这样的结果,恐怕是许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军队最高层,对于昂尼亚曼尼亚的宣战也是措手不及。要是昂尼亚和曼尼亚一旦合作夹击奥登尼亚,那么现在奥登尼亚的大后方就有危险了!所以难怪听到这一消息时,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部部长都是出了一身冷汗。现在奥登尼亚把几乎全部兵力都用于乌里尼亚战场上,无法调回本土,万一这两个国家联手与乌里尼亚展开反击的话……为了迷惑住新增的敌人,国防部的参谋提出建议,在西边边境的基地上摆放大量战机的木质模型,制造出人员充足正往边境调动的假像,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了。三军元帅除了空军的伯纳特对首相表示根本无惧外国的侵略外,陆军元帅与海军元帅都对开战的前景并不乐观。海军元帅戴纳(Dana)不无懊恼地向自己的幕僚说道:
  “全能之神啊,没想到我一生之中居然要两次和这两个国家打仗!”
  对于奥登尼亚军队高层,除了那些只会对首相极力效忠的人以外,大多数人都是参加过第一次神谕战争的老兵。他们好不容易熬过了那次浩劫,却没想到等奥登尼亚终于振兴起来时,又要再一次发生这样的事。不过对于以忠诚和服从为天职的军人来说,他们也只能接受现状,并且为国家而战了。
  虽然政府内部是这种论调,不过在面对着普罗大众时,政府的口吻就是另一种调调了。政府的官方媒体一律宣称:此次开战都是由于乌里尼亚入侵本国所致,为了保护祖国,军队不得不开赴前线,与敌人作战。如今昂尼亚和曼尼亚两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公然撕毁和约,站在侵略者的那一边,所以奥登尼亚也正式对两国宣布开战。这些媒体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击退外国侵略者,守卫祖国。
  对此,在开战之初,不少人都表现得比较平静。他们认为,政府会像对待布隆尼亚或是洛斯尼亚那样,在赶走敌人后,自然会把战事停下来。可是如今听说连几个大国也表示要对奥登尼亚开战,这不禁让他们面面相觑。事情一下子变得这样,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也由于政府实行的舆论监督措施,使得所有人听到的消息新闻都是同一个调调,所以也就没几个人会怀疑这些消息的真实性。胜利党也有意在宣传中,把昂曼两国对奥登尼亚的开战,说成是嫉妒他们的成绩,想要千方百计地摧毁刚刚好转的奥登尼亚国情。当然,信奉这种论调的民众也不在少数。
  至于那些得知了自己儿子都在前线作战的父母家庭们,此时真是日夜不安。虽然官方机构总是在宣传前方军队如何以压倒性的胜利打得乌军无还手之力,不过谁都知道,只要是打仗,就肯定会有牺牲,所以谁又能保证身在前线的自己的孩子会完全平安无事呢?所以在三军对外的办事处那里,每天都能见到有人来询问与前线联络的方法、还有具体的战况。
  而在战胜国与奥登尼亚的针锋相对之中,讨论到底是谁入侵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