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戰國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戰國做皇帝-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括则引着李牧,直往父亲的卧房而去。刚走两步,赵括还不忘回头对老仆嘱咐一句:“这是大将军李牧的坐骑,精心服侍,备些上等的草料。”
    马服君赵奢卧房,三位战国的名将即将聚首!
    “马服君,身体可曾好些。李牧探望来迟了!”大将军李牧还未进门。那问候声已经先至。他抖了抖靴子底的残雪,走进暖烘烘的卧房,直奔马服君而去。问候的声音里,满是真诚与豪爽。
    “李将军能来探望老朽,赵奢感激不尽!”马服君赵奢说着。哆哆嗦嗦地就想站起身来。李牧见状,赶紧快行几步,将赵奢按了下来,望着眼前这曾经的铁血名将此时那隐隐的痛苦神色,李牧心下有些不忍。
    接着,李牧落座后,又和赵奢寒暄了几句,关切地问候着赵奢的病情,赵括看着两人的眼神,只觉得眼前这一对名将,恰是一对惺惺相惜的英雄、情深意笃的忘年交。不过,此二者的友情,怎么未见于史书?赵括心头泛起了问号。
    二人谈兴正浓,说着说着,话题扯到了李牧戍守北边的军情,从匈奴扯到林胡,又从林胡谈到了东胡。说起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李牧大将军声音里满是自信,这种自信,没有一连串血火里赚来的胜仗打底。是根本建立不起来的。
    大将军李牧长年戍边,十万大军驻守于云中、雁门、代地一线。堪称赵国北方的屏藩。眼下已是隆冬时节。匈奴骑兵被大自然的严寒禁锢起来。李牧这才能抽出身来。来邯郸与家人聚首,办理妹妹李露的婚事。
    说起赵国的情势,较之其他中原诸侯列国更为凶险。赵国的必。汝称为“四战之地”。赵国不仅要防备齐、燕、魏、四,屁等中原列国诸侯,更要防御北方游牧部族的侵袭。赵国北方边境狭长,匈奴等部族南下,赵国正是首选,若说是赵国以一国之力,独对北方游牧部族,并不过分。
    幸亏铁血强赵,英才辈出,先有赵武灵王臣服林胡、委烦,血战匈奴之壮举,现今的李牧十万大军,恰如一道移动的长城,令匈奴不敢南顾。若是此时的赵国没有李牧,形势早已变得不可收拾。
    “李将军之战法,独树一帜。以赵奢观之,防御北方游牧部族,方今华夏,舍大将军其谁!,小马服君赵奢忍着身体的疼痛说道。
    对面前的大将军李牧,马服君不吝溢美之词,他其实很清楚。赵国廉颇、乐乘乃至自己的战功,着实有着李牧的一份功劳,若是没有李牧防御匈奴,那匈奴不时南下洗劫骚扰,赵国名将纵多,又怎能集中精力来争霸列国。
    赵括听着父亲肺腑之言,心头微动,点了点头,他望着刚过而立之年的大将军李牧,敬重之心徐徐升起。
    对,是敬重。赵括以为,敬重才能让人认清自己,没有敬重之心的人,离惨败也就不远了。我们的赵括大将军向来敬重有真本事的人,哪怕那人是自己的对手,譬如秦国应侯范睢、冷血屠夫白起。更不用说,这对面的高人正是自己的大舅哥了。
    赵括望着神采飞扬的李牧,暗暗地搜索着心底的记忆,那尘封的历史,一幕幕如在眼前浮现。在抗击匈奴的斗争中,大将军李牧表现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赵括以为,即使是原本历史上若干年后的秦国猛将蒙恬,也无法望其项背。
    李牧防御匈奴,有勇有谋,头脑冷静。首先,将边防线的烽火台加以完善,派精兵严加守卫,同时增加情报侦察人员,完善情报网,匈奴若来,将及早预警。
    其次,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小李牧密切官兵关系,厚遇士卒,每天宰杀几头牛搞赏,让精练骑马射箭战术,全军战士由于得到厚遇士气高昂,人人奋勇争先,愿为国家出力效劳。
    再次,针对剩悍的匈奴骑兵机动灵活、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军需全靠抢掠的特点,为使窜扰的敌骑兵徒劳无功,他命令坚壁清野,并示弱于敌,以麻痹强敌,伺机歼敌。
    为此,李牧严明军纪:“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所以每当匈奴入侵边境,烽火台甫一报警,李牧即下令士兵立即收拾物资退入城堡固守,从不出战,使匈奴无从掳掠。
    自李牧戍守北边以来,匈奴每每劳而无功,赵国北边的人、财、物损失近乎于零。可以说,李牧积极的防御,收到了令赵国朝堂意想不到的奇效。
    “马服君过奖了,李牧乃末学后辈,匈奴骑兵来去无踪,眼下李牧所能做的也只是不轻敌冒进,让匈奴无机可乘而已。”李牧在赵奢面前足够得谦逊,毕竟他下一步对付匈奴的战术,还未考虑成熟,“马服君为田部令时不惧权贵,大战秦军威震天下,能文善武,才是李牧景仰的文武双全之才。”
    “呵呵”马服君赵奢浅浅地笑了起来,李牧所言,正是他这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功业,为了这赵氏之国,赵奢自问算得上鞠躬尽瘁了。
    “李将军对匈奴之战术,以赵括只见。可谓是积极的防御大将军赵括,终于逮到了机会,他缓缓地捋着披肩长发,意味深长地说道,“不过,赵括以为,待时机一到,大将军可诱敌深入,妥善利用地形,以步军战阵围歼匈奴骑兵,一举打残匈奴,变守为功,以攻为守,这才是上策。”
    “哦”闻听此言,李牧忍不住心头一震,“这诱敌深入的战术,自己不过是刚才脑海中形成了一个雏形而已,这从未见过匈奴、从未到过赵国北边的赵括,竟能一语道出其中的玄妙,莫非他会巫术?。
    这些年来,北拒匈奴的成果,令李牧自信得有些自负,他自认为对抗匈奴部族,无人能超过他李牧。但赵括却语出惊人,一语点中要害,让他不得不刮目相看。
    其实,未曾亲临北边、未曾对战匈奴的赵括,并不是妄自猜度,诱敌深入的战术不是儿戏,若不是多了两千多年的见识,赵括断然不敢轻易下次结论。对李牧威震匈奴的历史,赵括稍有了解。这诱敌深入的战术,正是若干年后李牧大破匈奴的赫赫功业的关键所在,不然,赵括怎会说得如此斩钉截铁。   
第一百七十一章 精钢绕指柔
    马服君赵奢轻轻摇了摇头,他望着赵括沉声说道,“括儿,匈奴骑兵非同一般地彪悍,且残忍好杀。我赵国四面皆敌,暴秦更是蠢蠢欲动,现匈奴单于王团结各部族,已经日渐壮大,轻易还是不要招惹为好!”
    赵奢在提醒着爱子赵括,不要被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那北方的匈奴势力渐渐做大,不是易于之辈。在赵奢看来,对抗匈奴没有长期的实战经验,只能是简上谈兵而已。
    赵括微微领首,对父亲的说法他并无异议,“固边北向”正是赵括的长策大谋之一。不过,暂时他还分不出身来收拾匈奴。赵括幸运的是,他有李牧这么个强悍的大舅哥,赵括相信,今天自己虽然只是稍稍一点,但是李牧这赵国的名将想来已经受益良多。
    对聪明人而言,关键的战术,本不需要长篇大论,需要的是对战场形势的全面把握,更需要灵光一现。大将军李牧显然就是一等一的聪明人,赵括一言“诱敌深入”迅速地催化出了李牧灵感的火花。
    “马服子此言大善,李牧受益良多!”大将军李牧沉思片刻,觉得赵括那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术,简直就像是暗夜中的明灯,为他解决匈奴边患,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若干年后,正是大将军李牧和赵括联手,先示匈奴以弱,以财货诱之,渐渐诱敌深入,待时机成熟,果断以大军围歼,一举拔除匈奴边患,杀得匈奴部族数十年不敢南顾,为赵国争霸中原筑下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稍后。赵括对着闭目沉思的李牧笑了一下,轻声说道,“赵括妄言,大将军姑妄听之,不过眼下赵括的部下吕不韦,奉我王之命,正拓荒河套。如有情急之时,还望大将军多多关照。”
    “河套?”李牧点了点头,鼻子里嗯了一声,他总觉得赵括话里有话,但那话中的意思却有些朦胧,李牧不想和赵括猜哑谜,忙说道:“马服子有话,但请明说。”
    “大将军,赵括料定,待明春,垦荒河套的种粮运至,那看似臣服的林胡怕是要不安分,这林胡部族,以赵括看来,是该给一次血的教了!”赵括声调铿锵,说得中气十足,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已经穿透历史的迷雾,看到了将要发生的一切。
    因为赵括明白,在原本的历史上,赵孝成王二年,林胡受匈奴使者的鼓动,兴兵叛乱。只是这叛乱到底是发生在哪个季节,历史的记载不详。待想到明春,吕不韦河套垦荒的种粮,赵括心头一动,有了这数十万斤粮食的引诱,林胡叛乱看来就在明春了。
    大将军赵括这穿越男,如同蝴蝶悄悄地煽动着翅膀,不经意间,已经略略地改变了原本的历史轨迹。
    “哼!”李牧鼻腔中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道:“区区林胡,岂在话下!别看李牧被匈奴耗着,那林胡若是敢动,本将军就灭了他!”李牧大将军一语既出,杀伐决断的威风四射。
    赵括心底暗暗叫好:“好,好!这才是名将的本色,不枉费本将军的一番苦心点拨。有此等李牧大将军在,我的河套大粮仓,来日无忧矣!”心下赞着,赵括郑重地拱起双手,对李牧朗声道:“赵括,代垦荒河套的两万余百姓,谢过大将军的照拂!”
    “哈哈哈”李牧爽朗地一笑,“些许小事而已,马服子太客气了!”
    马服君赵奢见状,也仿佛忘记了疼痛一般,朗声大笑起来。刚才赵括和李牧的对话,不过是寥寥数语,但赵奢已经看出李牧对赵括的欣赏之色。李牧为人孤傲,赵奢原本担心赵括和他这未来的大舅哥不能相处融洽,但今日这情形开来,赵奢觉得他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随后,赵奢、赵括、李牧三位赵国的名将,又慷慨激昂地点评了一番列国大争的情势,三人谈性甚浓,待李牧告辞时,外间已经彻底黑沉下来。
    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