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秘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山秘术-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绿棺中的古尸我虽然没能近距离看见,但古尸以天虫分魂离魄,想来应该是那位学究天人的陶姓祖师。地洞中的盐渍之尸是被孙祖锁魂而死的清兵,这些清兵的魂魄被困在死体内经久难出,为整个地洞提供了连绵不绝的玄阴能量,也把陶姓祖师的驻魂天虫化为了永久不灭的生死体,他生前经过千辛万苦,为的是死后灵魂再生,想不到造化弄人,最后也只是制造了一个长生不死的幻梦而已。
    我国神话传说里的仙人是“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无常殃”,时至今日,凡夫俗子们虽然明白了很多科学知识,但在潜意识里总会认为世上或许真的存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山洞、地宫、海上仙山,里面更会住着一些长生不老的地仙,说起来还是世人的贪生心理作怪。其实何止世人,茅山宗虽以符箓祝咒闻名,但也没忘了道家的成仙理想,就连先师卢生也在天书中宣称自己已列入仙籍,只不过他身为仙人,已经不食人间烟火,不着形相,世人无法看见罢了。他吹嘘说:“仙人者,绝于人境、不杂人居,其居之地,并非实有,亦非虚无,乃出有入无之境,所谓清虚之境也。清虚之境,迥异人间,居之可以不生不死,永寿永昌。”
    我当初对卢生的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张铁嘴嘴上不说,其实也是腹诽的居多。卢生既然能够破碎虚空,阴尽阳存,就应该在天书中记载明白,却偏偏在这个关键点上语焉不详,也不知是故弄玄虚还是本就子虚乌有。据天书自述,卢生脱离茅山宗,最根本的缘由就是茅山术法极易堕入鬼仙之途。鬼仙者,不离乎鬼也,虽能通灵而久存,毕竟无法永久。茅山宗虽然不乏道术高深人士,但无论是符箓招魂还是丹鼎炼丹,总是在不自觉中误入歧路,就连茅山四老这样的人物都不能幸免,这大概与茅山宗偏重于对自身及他人魂魄控制的术法不无干系。千百年来,世间修炼者众,能修至阳神出宫的自不在少数,但真能进入道家的冲举之境,即俗世所称的白日飞升却世所罕见,所谓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却是千难万难,尤其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能够洁身断欲已属不易,大智如了空禅师、桀然禅师等人,尚不能达到仙家境界,可知古往今来,修炼成仙之说终究只是虚幻,犹如水中月镜中花,纵能看见,到底成空。
    但既有水月镜花,则必有真月真花在,所以成仙之说历久不衰,多少修炼之士前赴后继,虽不能真正超凡入圣,修得不死之身,但也能百病不生,益寿延年。其实神仙之有无,道德之幽玄倒在其次,重要的是还是修身养性的道家功夫,诸葛孔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世人多以为是励志之语,却不知这才是道家“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修养功夫, 当初桀然禅师的“随缘任运”和任天庭所说的“成仙之说,不过是道家“求”的手段,并非“求”的目的,重要的是保持先天本性”,实在是斟破了世间万象的智者之语,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有古今”,世俗中人,就连自身的性命,也没有几人能够尽享天寿,寿终正寝,我们依靠道术的不传之秘,修身养性,庶几可以逆天而为,达到延寿长生的目的。延寿长生,在道家是指突破自身天寿的极限,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长生。所以卢生在天书里曾感慨说:“世之人有天寿为60岁者,年过古稀即可谓长生,有天寿为120岁者,颐背之年可谓夭折,是故存亡终始,虽为天理,然世间变化不可以一断之也。”又有《抱朴子》在内篇里说 “谓有始必有终,而天地无穷焉,谓夏必长,而荠麦枯焉,谓冬必凋,而竹柏茂焉,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阐发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第九十章大结局
    我坐在黑水岸边为天乙道人疗伤。天乙道人的身体极度虚弱,他在黑水中抵御天虫,却不知天虫攻击的只是永信和尚随身携带的千年古玉,精疲力竭之际又被永信和尚击伤了五脏六腑,伤势十分严重,只是玄阴之地的死气太重,修行者的炁气完全起不到疗伤的作用,他的伤口正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向四周蔓延,快速扼杀着体内的生机。
    绿棺已经焚烧殆尽,就连水中的邓法师也不见了。在我们的脚下,只有黑水在缓缓地来回荡漾,它带走了刚才发生的一切,仿佛它们本来就没有存在过,又带来了另外一种更加奇特的气息,似乎在昭示我们这里又要发生着什么。
    地洞里忽然响起了太常婆婆清脆的叱喝声,她手中的噬魂石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啸声,剧烈的啸声过后,噬魂石突然碎成了一堆粉末,封锁在里面的阴魂已经逸出,仿佛有一股强大的生命气息涌了进来,地洞里的所有事物都发生了变化,黑水正在返清,逆向而来的水流已经不再是死亡的黑色,一阵阵清新的新鲜空气循环往复,扫清了散发着尸臭的死气,地洞里再次恢复了生机,我把手伸到天乙道人的身上,炁气源源不断冲入他的身体,这里已不再是玄阴之地,玄阴的死地气息,都,破掉了。
    “茅山术法,几曾有成仙之秘?精研星辰列宿与人体的休咎之道,才是形神俱妙的修仙之径。”一个苍老的声音笑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太常婆婆,你的星占被老衲所蔽,可曾知道其中道理吗?”
    太常婆婆惊怒交集,喝道:“你屏蔽星占,驱除我茅山宗的玄阴之地,那还有什么狗屁道理?茅山四老与你无怨无仇,为何你非要赶尽杀绝?真正有道之人,心地慈悲,宁愿自己原形粉碎,也不会窃取别人的阴魂,你道心不足,已经沦入鬼道,还要妄想长生成仙吗?”
    “仙鬼殊途,全系一念,如论本来面目,其实无有。原来你并不知晓其中真谛。“苍老声音透着微微失望,“你修习玄阴星占,却不知玄阴星占的本来面目,更加可笑之极。”
    “玄阴星占为女子所创,世人皆以为至阴无阳,却忽略了至阴必阳的道理。昔年那女子创立玄阴术法,走的是玄阴之路,取的却是至阴转至阳之理,所谓阴极必阳虽从卦象而来,其实也是从术法功用上观察所得。”
    “玄阴星占,是阴非阴,是虚非虚,一样可以修出阳神,只可惜你身为茅山一代宗师,只知修习玄阴之身,杀人祭月,却不明修仙之理,玄阴之躯鬼也,如何能证得形神俱妙的真仙之境?老衲屏蔽星占,祛除玄阴之地,实是为茅山宗指出谬误,回归仙术之本源而已。”
    “任你巧嘴如簧,就能遮掩自己的险恶用心么?”太常婆婆叱道:“你搜集不灭阴魂,究竟是什么用意?莫非你以为自己能够屏蔽星占,就能够屏蔽主死北斗,不死长生么?”
    “天人感应,人身自然也有紫府灵枢之地,只要有足够的修行炁气,自然就能屏蔽北斗。”苍老声音默然了一会,淡淡笑道:“老衲以一己之力,犹能屏蔽丹宗祖师尸身的箕星之位,若聚集众多阴魂之气,未必就不能成就仙体,只是如今世界,寻求不灭阴魂却是殊为不易,好让老衲费了许多心机。”
    “老衲寻找聚魂之地,不免与茅山宗结下梁子,但究其本意,并非刻意与茅山子弟为难。老衲也曾去百棺地驱役阴魂,只是百棺地的无语和尚奸猾无比,他不理俗务,一意与老衲作对,倒是害得老衲多次无功而返,哈哈。”
    “不过老衲现已寻得真正的聚魂之地,不日即可修证真仙矣,嘿嘿,仙人者,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可在太虚中倏忽游离,可见山河大地如同指掌,其乐也融融,其乐也泄泄!”
    “眼前玉华楼,转瞬魔火窟,只怕你修仙不成,转眼却堕入魔道。”太常婆婆冷笑道:“你以赑风消融我太冲师兄元神,自是料定他不会助你屏蔽星占,然而古往今来,修出阴灵者皆是大智大慧之人,似我太冲师兄刚烈的并不在少数,你以为他们会甘心受你驱使,为你火中取栗么?”
    苍老声音叹道:“老衲修习道术有成,早已突破了天寿的大限,只是百尺竿头无法更进一步,眼看黄泉路近,不觉又兴起求仙之念,噫,老衲明知不可为而为,只怕也是源于心中贪欲啊。”
    “你道术已臻化境,如何也执着色身,斟不破心中贪欲?”
    苍老声音沉默了半晌,缓缓说道:“老衲再求仙术,并非为自己获得不死之身,实是为求证我道家的修仙理想,是否只是一种幻梦而已。”
    “真耶?幻耶?老衲一生悲欢全系于此,若知难而退,不去求证,心中实是不甘。老衲求仁得仁,成则欣然,纵然不成,虽死又有何憾?”
    此时的地洞幽凉清静,水流清澈见底,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人人犹如置身仙境。 太常婆婆也陷入了沉默,良久,她痴痴问道:“先生究竟是谁,怎会具有如此的神通?今番转世,太常一直未敢使用玄阴之术,我与太冲师兄找到这处玄阴之地,是依赖驻体女子思念情人的心力,并非玄阴星占的效用,先生的术法纵然高明,却又如何得知?”
    苍老声音忽然大笑。“天意如此,又与术法修为何干?那女子思念的情人正是老衲的徒儿,这个你可想不到罢?师徒同气相求,老衲如何会不知道你们的踪迹?哈哈哈。”
    地洞里笑声回响,太常婆婆一张脸已涨得通红,她怒目向我看来,我目瞪口呆,心中突然间一痛,大叫了一声:“了空禅师!”
    所有的思念、伤痛一齐爆发,一言未毕,我已经跌坐在地上,脑子里一片空白,恍惚中只觉得体内炁气全然无法凝聚,胸口万分烦闷,几欲将所有的内脏器官都呕吐出来。天和地,颠倒了。
    苍老的声音和清脆的声音同时惊呼了一声,充满了关切之意。苍老声音叹道:“老衲将术法授于此徒,实指望继承我道家衣钵,但他俗心犹在,终究未能理解老衲的一番苦心。”
    “今日一别,只怕再无相见之日了。仙人既成,太上忘情,善念不起,恶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