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人幽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冰人幽灵-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片《半梦半醒的人生》预告
       “一部令人惊奇的电影,一种技术上的突破……烁烁放光,不可思议,十分诱人……”——摘自《奇异先驱者影讯》
       本报讯:今日,福克斯探照灯公司公布了他们的新片拍摄计划。新片定名为《半梦半醒的人生》(Waking Life),取材自早些时候一位大学生的离奇梦境经历,拟拍摄成动画影片的形式。福克斯探照灯公司邀请理查德&;#183;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做该片的导演;林克莱特是好莱坞年轻导演中最具独立精神的一位。他是二十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的独立电影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对美国六、七十年代诞生的青年的文化和心态有着独到而准确的把握,能够在影片中呈现出美国年轻人鲜活而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大量对话恰恰就是林克莱特作品的一个标志。
       在新片《半梦半醒的人生》中,林克莱特将邀请一些过去与他合作过的演员出演。主演威利&;#183;维吉斯(Wiley Wiggins)恰与那位大学生原型同名同姓,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影片的主人公。伊桑&;#183;霍克(Ethan Hawke)和朱莉&;#183;戴碧(Julie Delpy)曾是林克莱特执导的《日出之前》的主演,他们自然而又默契的表现得到过不少好评,此次他们将再度扮演这部影片的角色。更多的参加演出的将是非职业演员,甚至包括幕后制作人员和他们的亲友。
       具福克斯探照灯公司内部人员介绍,《半梦半醒的人生》将采取许多特殊的拍摄手段,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部令人惊奇的电影,一种技术上的突破……烁烁放光,不可思议,十分诱人……”。影片预计上映日期为2001年10月19日,让我们翘首以待。
       《环宇银星》杂志的追踪报道
       “这部电影应视为一部描述超现实的现实电影,而现实则被艺术化的重新诠释了。”——理查德&;#183;林克莱特
       福克斯探照灯公司的新片《半梦半醒的人生》(Waking Life)即将于2001年10月19日上映,预告片发布后给大家带来很深的印象。本刊记者对该片进行了深入的追踪采访,了解到该片很多独有的特色内幕。
       特色之一:对话成为影片的主体
       《半梦半醒的人生》中将出现大量的对话,这正是导演理查德&;#183;林克莱特的招牌,他在影片中呈现出当今美国年轻人鲜活而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预计99分钟的影片中,将会有七十多个人在镜头前表达各种各样的观点,这应该是创造了一项纪录。影片中的角色们一刻不停地交谈,彼此之间讨论着深刻或不深刻、严肃或不严肃、疑难或不疑难的问题;从存在主义到自由意志,从语言的起源到人类的轮回,从进化论到量子论,从导演的轶事到电影的工具性。
       据内部人士透露,整部影片并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火爆的大场面,但它的对话却非常的诙谐幽默、炯智深刻、生趣盎然、纵横交错。这些对话将有力的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当然,这样一来,观众们的耳朵可能要经受考验了;晦涩抽象的哲学命题、欧美文化差异的冲突、喋喋不休的引导说教,当这一切在短短99分钟里蜂拥而至,冲进观众的耳朵中时会带给观众相当另类的感受。导演理查德&;#183;林克莱特通过这种处理不断地激发观众对一切事物的怀疑,反映出影片对存在主义哲学的阐释和思考。
       也许有人要问,如此大量的对话轰炸不会使观众的耳朵疲倦不堪呢?当然会有那么一点儿,但影片的画面效果很好地弥补了这种不足。
       特色之二:画面特殊技术的运用
       《半梦半醒的人生》中色彩鲜艳饱和的画面将使观众得到很高的艺术享受,它的颜色和形象极为柔软飘忽,异常梦幻;在那些抽象的谈话使观众产生疲劳感时,****了观众视觉上的需求。整部电影就像一幅移动着的印象派油画,所有的场景都飘忽不定,很好地表现出梦境的不可捉摸感。给电影带来这种飘忽效果的是它所采用的独特技术。在这一点上,已观看了样片的圈内人认为它将“成为美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动画片,表明了动画片‘探索现实边界’的新功能”。影片制作前期,导演理查德&;#183;林克莱特使用数码摄影机进行拍摄;制作后期,理查德&;#183;林克莱特则将真人演员的影像交给动画专家鲍伯&;#183;塞比斯顿处理,他组织了30多位艺术家用Animation Studio对真人影像进行绘彩。每位艺术家根据个人喜好挑选制作一位角色,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位艺术家的风格和想象力,使得影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整部影片共用了9个月才基本完成,等于是将一部电影拍成了两部,真人电影与动画部分的制作相互独立,最终在一个主题下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图010、011)
       理查德&;#183;林克莱特说他把这部电影视为一部描述超现实的现实电影,而现实则被艺术化的重新诠释了。同时这部影片的出现也说明了动画实际上也是一种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电影的类型。
       更多内容请关注本刊的后续报道,另外也可登陆《半梦半醒的人生》的官方网站(www。2。)查询最新资讯。
       附录:剧组人员为本刊特别提供了一些影片中的对话片断,下面就将其抢先介绍给读者朋友们。据说这些话语基本上都可以从宗教哲学类书籍中找到它们的出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猜猜看。
       “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创造的。”
       “也许我仅仅存在于你的思想中。但,我依然象别的事物一样真实。”
       “看起来我踏入了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我并不身处一个客观的理性的世界中。”
       “看上去似乎每个人都在他们清醒的时候梦游,或者在他们的梦境中畅游。”
       “因此,你创造了一个新人。一个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人。”
       “当我从口中说出爱这个音的时候,它抵达了另一个人的耳朵。它穿梭在他们爱的记忆,或者爱的需求之间。”
       “似乎我已准备好去做每件事。”
       “我已经准备好自己度过一个浪漫的夜晚。我将自己跳舞跳到晕眩跌倒。”
       “每个人都知道玩耍的规则。”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一次延伸思维的头脑旅行
       “实在的真实、奇异的美丽……一部定义真实艺术普遍价值的突破性作品。”——摘自《独立影评人》杂志
       2001年10月,美国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推出了由理查德&;#183;林克莱特导演的动画影片《半梦半醒的人生》(Waking Life);很快,这部动画影片就获得了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动画电影奖和第17届美国独立精神电影奖最佳影片的提名。有人说这是2001年好莱坞最为特别的影片,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
       影片中的主人公在梦境之间穿行,一乎庄生,一乎蝴蝶,他最大的困扰是无法确定自己是在梦境中还是现实中。他被一辆汽车撞到,开始了一场冷色调的穿越“奥斯汀市”的朝圣。一路上,他遭遇到一系列的陌生人,有的怪异、有的热情、有的轻浮、有的搞笑,但是所有人都在以他们自己的生活、存在和梦境为启示发表着演说和布道。他在梦中飞越城市上空,听到别人的交谈。最终只不过是发现自己在不断地苏醒,又不断地重新坠入梦境之中,迷离不知所终。
       实际上,影片中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不过是讲一个大学生做了一个梦,梦里的他与各式各样的人讨论各种问题;当他意识到自己身处梦境时,又努力地想摆脱,可最终发现只是进入了另一个梦境。在这个轮回的过程中,他开始慢慢地理解梦境中对话蕴藏的含义,并试图去控制自己的梦境,分辨出梦中人生和人生之梦的区别。这样的题材写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只能说是意料之中的,这种层层剥落的椰壳式结构也屡见不鲜;实际上《半梦半醒的人生》真正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在于它的对话处理和拍摄手法。
       《半梦半醒的人生》仍旧延续了导演林克莱特的斯来克(《懒鬼》,林克莱特的成名作)风格,运用了一种相近的叙述性结构,用摄像机追踪着某一个角色,几分钟后又把焦点集中到另一个人物身上。这部影片是一种对已存在的结构、方式和原理的再诠释和再定义。不过林克莱特还是做出了一些新的东西;这部电影灵活地运用了rotoscopy技术,因此每一个镜头都在或虚拟或现实的活动的映像间转换,比如头发像花朵般绽放、词语变成影子擦过角色的嘴唇。在结构和主题上,《懒鬼》是一部命名了新的电影流派的电影,而《半梦半醒的人生》则开创了一种新的摄影艺术。它将近些年的电影历史与挑战性的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得它成为一部居高临下的、激动人心的实验性电影。
       在摒除了特殊技术应用所产生的震撼后,《半梦半醒的人生》更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显而易见,这部动画影片是趋向于艺术化的,它的娱乐气息并不算浓郁,也没有过分的炒作;而是靠其深刻隐晦的内涵来取胜。它没有探讨梦的物质基础,而是从纯精神角度来切入,存在主义的主题在主人公的旅行中不断延伸。《半梦半醒的人生》确实是“创新的和炯智的……一次延伸思维的头脑旅行。”
       我们所生存的空间否真的属于我们呢?影片中的人们执著的追求着。他们不断地交流,不断地争论,又不断地飞逝而去;源于萨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