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人幽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冰人幽灵-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说明,在读者的心目中,科学仍是科幻的灵魂,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5、硬科幻与软科幻,在中国SF业内好像有传统的对立情绪。但是在读者中偏软的SF小说反而更受欢迎,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不认为科幻有软硬之分,但确有真伪之分,科幻表达的是科学的精神和意境,而不是科学本身。重复以前说过的话:一篇没有一个科学名词,描写上古时代田园童话的科幻可能是科学的,而一篇在实验室中挤着一大群科学家和一大堆仪器的科幻却可能是伪科学的;一篇描写十亿光年之外几十亿年以后的事情的科幻可能是现实的,而一篇描写今年都市轶事的科幻可能与现实毫无关系。 
       6、你心目中最好的科幻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看完这种科幻之后,你做了一件以前从未做过的事:走出家门长久地仰望星空。 
       7、你对于中国SF的未来的发展持什么样的观点? 
       中国SF的社会内核已经启动,但经济内核尚未启动,它的经济规模还不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在今天的经济社会,没有经济内核的东西其命运是飘忽不定的。中国SF在纸质媒体内可能永远发展不起来,小说之类的文字叙事艺术已处于迅速衰落之中,我们是在一艘正在沉没的大船上扬起风帆。科幻真正在经济意义上成活,可能必须借助于影视媒体。 
       8、你最近有什么创作计划?可以透露一下正在创作的SF小说的构思吗 
       我一直在凑系列,所写的小说大部分都属于某个设想中的系列,目前在写的系列有以下几个: 
       《地球》系列,描写地球科学,已发表的有《带上她的眼睛》和《地火》,计划写的有两篇,《地球天梯》,描写一个穿过地球的洞,另一篇描写对地球内部电流的利用; 
       《太阳》系列,开始是计划以太阳灾变为题材,描写人类用各种方式逃生的过程,以其逃生成功的程度排列,后来发展到描写所有关于太阳的故事,已发表的有《微纪元》,《流浪地球》,《全频带阻塞干扰》,计划写的有四篇,《在冥王星上我们坐下来哭泣》,题目取自拜伦的诗《在巴比伦河畔我们坐下来哭泣》,描写太阳灾变时人类逃生无望,在冥王星王建立人类文明纪念碑的事,更像一篇阴沉的散文。《水漂》,描写利用太阳冶炼小行星;《金色宫殿》,描写人类对太阳内部的探险;还有一篇《太阳神》,想像过分疯狂,就不在这里说了。 
       《普通人》系列,描写普通人在宇宙中创造奇迹的故事,已发表的只有一篇《乡村教师》,计划写的有两篇《掷铁饼者》和《中国太阳》,前者与《乡村教师》相反,描写人类拯球外星文明;后者描写一名来自西北偏避农村的孩子最终飞出太阳系的故事。 
       《人民战争》系列,描写未来的地道战地雷战,还没发表过一篇。 
       《大艺术》系列,也还没有发表过。它描写外星文明在地球上搞艺术的故事,计划写六篇,分别为音乐艺术篇、冰雪造型艺术篇、雕塑艺术篇、绘画艺术篇、文学艺术篇、行为艺术篇。这是我目前最看好的一个系列,是一串美妙而好玩的科幻小说,意境奇丽,目前已写完两篇,先做做广告,希望大家喜欢! 
       正是由于这个写作计划,可能使我的一些小说反复描写同一题材,比如《微纪元》、《流浪地球》和《全频带阻塞干扰》都与太阳有关,但在故事上绝不会雷同。因为数量还不够,这些系列还都没有形状。计划每个系列能写够十万字左右。 
       最近还完成了两部长篇:《球状闪电》和《超新星纪元》,前者18万字,描写主人公同一位军队中的少校姑娘追踪和研究球状闪电,发现它是一个足球那么大的电子,可以在宏观尺度显示量子效应。他们最后制造了一种叫雷球机关枪的能发射球状闪电的武器,我军在台海战争中用它在台湾海峡击败了美国的航母舰队。小说是传统的技术型科幻,内涵不深,但我觉得很好看很好玩儿。至于《超新星纪元》,所花费的精力可以写10部《球状闪电》,它有25万字,从80年代未开始写,前后三易其稿,历时十余年。小说描写超新星爆发后,地球上只剩下13岁以下的孩子,世界变得怪诞而疯狂。从我自己来说,这部小说无论从文学上还是科幻上都是顶峰之作,以后也没有可能超越。 
       9、可以谈下你自己吗?作为一个SF作者,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自己很普通,没什么可淡的。作为SF作者,最大的感受是:科幻是一项很迷人很好玩儿的事业。(前提是你别*她吃饭)。 
       10、最后,是否可以对有志于SF创作的SF FAN说一点经验之谈,比如SF作者须知什么的?^_^ 
       深化和丰富你的思想,使其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许多想像世界,如果这些世界让你自己都惊叹着迷,有一种带别人进去游览的渴望,那你已经是一位科幻高手了。至于其它的写作本事,有当然好,没有也不要紧。当然要去完善,但别把太多的精力花在那上面。科幻这个女孩的打扮再好,****珠光宝气,但长相平平,读者未必会多看她几眼;如果她天生质丽,就是穿一身要饭的衣服,大家也愿意看。这个女孩儿的脸蛋儿和身段是什么,做为SF 
       FAN,我想大家比我更清楚。
外篇 科学不是西学 何必刻意制
           “玄学为体,科学为用!”上世纪初“科玄论战”在中国学术界爆发时,科学派代表人物,中国地质学奠基人丁文江讲出了这句戏谑之语。他的意思是:(在西方)社会上的人,对于直接有用的科学,或是可以供工业界利用的科目,还肯提供,还肯花钱;真正科学的精神,他依然没有了解;处世立身,还是变相的基督教。《科学人文读本&;#183;大学卷》239页
       由于是一句戏言,“玄学为体、科学为用”这句话并没有在学术界传播开,丁本人也似乎没有再深入地论述它。毕竟地质学而不是社会文化才是他的主业。然而,这句高度精确的概括,击中了本土人文学术界流传已久的一个论点:科学是西学!是与西方文化同质,而与各种非西方文化,当然,主要是中国文化异质的东西。
       即使在当时,象丁文江这样站在中国科学第一线的精英,也早就明了科学不是西学的道理。无奈近一个世纪下来,他们的认识并未成为学术界,主要是人文学术界的通识,反而成为科学界与人文界之间的根本分歧。而对于“文化”这样的论题,显然人文学者比自然科学家更有话语权。于是在中国,通行的观点仍然认为科学属于“西学”,只不过大家要深入探讨一下,它为什么产生于“西学”而不产生于“东学”。
       科学为什么不是西学呢?在一篇短文里,笔者无法展开来,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就只谈几个表面现象吧:
       一、 
       在西方近代史上,科学是与神学进行了几百年较量才获得统治地位的。在此期间,以布鲁诺、伽利略为代表,西方科学家为此所承受的迫害和抵制,恐怕是所有非西方社会中的科学工作者远远不及的。试想,如果科学就是西方文化本身结出来的果实,那么,布鲁诺不应该被处以火刑,而应该立刻加官进爵了。进化论产生后,也不需要赫胥黎这样的斗士为之殊死抗争,民众将会争相传诵(而不是嘲笑达尔文的祖先是猴子),国王或者主教再来一道谕旨,便可以让它成为学校的基础课目。
       二、 
       二十世纪以来,各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种种反科学思潮。其中最为经典、最为系统、最有深度的都出自西方。比如海德格尔学说、文化多元论、生态主义等等。与此相比,非西方世界中即使有反科学观点,不过抬人牙慧而已。如果科学属于西方文化,那么,应该是西方人大力推广科学精神,而非西方学者大力宣传各种反科学观点才对。
       三、 
       美国是当今的科学中心。同时,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邪教——“科学教派”就产生于美国。与此先后存在的,还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邪教和伪科学体系。象《众神之车》这样的伪科学“杰作”,“超心理学”这样的伪科学体系,不正是出自西方人之手吗?象“UFO”这样“群众性的歇斯底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83;二卷》,82页)不正是产生在西方文化的土壤上吗?与这些相比,当今非西方社会中的邪教、伪科学,难道不是小巫见大巫吗?
       四、 
       西方人的科学素质远远高于中国人,这也是科学属于西学的一个论据。真的是这样吗?以当今世界科学中心美国为例,1991年美国的总统科学顾问在一份提交国会的报告里说,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之低,低到有半数被询问的人,不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一年时间。同期间另外一份报告指出,以最宽松的标准来衡量,美国成年人里至多只有7%算是有科学素养,13%对科学的过程有最低限度的认识。40%不同意「占星术一点也不科学」这种说法。李国伟《谁说我是反科学?——科学旗帜下的另类活动》
       当然,即使这样,美国人的平均科学素质也比中国人的平均科学素质高几个百分点。中国2001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也表明每100个成|人中只有一个半男人和接近一个女人有基本科学素养。刘华杰《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69页。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但这无非是“百分之七笑百分之一点几”的问题,根本不能得出结论,说科学就是西方文化的有机组成。
       五、 
       当今时代,在中国这样的非西方社会里,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无处不在。人们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