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人幽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冰人幽灵- 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断裂点》是一个棋局故事、解谜故事,故事本身的结构就是一进一退、一步一步走投无路的结构,而同时读者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期待和判断,对人物的代入感和读者自身构成了双重的阅读体验,加强了对情节的印象和谜底揭开时的感受。其实如果抽开干扰性的对话,纯粹来看这个故事,其情节和结局并没有什么太出色的构思。但是这种阅读的反复和干扰就形成特殊的魅力,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文章的主旨在于考虑人的行为极限,面对极端情况的各种可能反应,在文中外星人、飞船、技术、想象都放在背景中,作为道具制造场景、矛盾、情节,这是一篇心理科幻小说。
       《一个名叫史密斯的妖魔》采用了并行叙事同时还是插叙的结构,在开头用一个具有悬念并且不同寻常的场景吸引住读者,然后慢慢解释故事的缘由,人为地制造了理解上的障碍。而作者使其中的每一段落都具有独立性,也可以互相连贯,不但成功地铺陈了一个时间和空间同时展开的复杂局面,还避免了小篇幅作品中打乱叙事顺序导致的难以卒读,顺利地导出了最后的结局。而且这种并行叙事还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效果,打开了叙事的张力。故事描述了一个寄生型的外星生物不得已被困于地球人躯体之中,永世难以脱身。
       《灰姑娘的故事》探讨了古老形式新的叙述可能性。将灰姑娘的情节换到了一个纯粹科幻的外星球,同时加入了文明评价、文化冲击、情感心理等内容。如果作为一种隐喻来看待,不妨看作是对现实中人与人相互之间获得印象这一过程的剖析。
       《玩具熊》是一篇带有迪克思路和风格的作品,不过仍然能看出强烈的冈恩特色:巧妙的结构、平稳的叙事、适当的节奏和逐渐达到顶峰的情绪。
       《拥有明天的人》有着独特的叙事风格,娓娓道来,环环相扣,最后的小包袱也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绿色拇指》则是一篇很典型的冈恩硬科幻小说,几乎完全建立在现实可能性上的设想,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字,带给读者非常强的代入感。文中的情节和背景交替出现,也是冈恩常用的手法。某些戏剧性的场景、适量的知识背景、忧郁的知识分子形象、真实迫近的社会现象,更混合出冈恩的独特色彩。
       《权力与荣耀》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段冈恩对阿西莫夫、坎贝尔也许还有歌德的致敬文字。这里有《最后的问题》的影子,坎贝尔强调人类独特性的论调,甚至能听到《浮士德》的遥远回响。
       《监听者》(即《倾听者》)也许是整个集子里最有力量和值得重读的小说,但也是最不像科幻的小说。这篇小说几乎没有什么壮丽的幻想,也没有精巧设计的结构和什么特殊的设想,惟有非常强烈的震撼力,在每一个具有科学精神和能够体谅人性的读者心中敲响沉重的钟声,它为我们自己而鸣。由于这篇小说我后面打算拿出更多的篇幅来介绍其改编的长篇,所以这里不再多讲。
       值得一提的是,冈恩在前言最后还写道:在主流文学对科幻小说的压力,和以文学为取向的科幻作家对主流文学的压力推动下,重新结合的过程在继续。未来,既是对最有远见的科幻小说作家而言,也是朦胧不清的。但是我有一种感觉:假如双方之后不合为一体,他们都会因此变得更好。
       这是作者在71年写下的,事实上,新浪潮运动的消退以及之后的发展,都印证了冈恩的预言。也许这就是一个有远见的学者对于未来的预测能力吧。
       4、选集《噩梦》(Some Dreams Are Nightmares,集于1974)
       在这之后,冈恩出版了第四本短篇选集《噩梦》,这个题目来自于坎贝尔的名言,他在给伯勒斯。米切尔的信中写道:小说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梦。科幻小说包含了对技术社会的希望、梦想和恐惧(因为有些噩梦)。
       在开篇的前言中,冈恩从引用安东尼&;#183;布彻的“在所有体裁中,科幻小说最迫切需要被编辑成集”开始,重点介绍了科幻小说的体裁问题。冈恩认为,长篇小说很少有纯正的科幻小说,更多是采用科幻题材的冒险、幻想、侦探小说,偏重于心理和人物的塑造。科幻小说的处境并不妙,在科幻小说中包含了大量与科学无关的文学作品,它们之间彼此联系但是并没有什么意义。虽然就其核心意义来说,科幻小说是关于想象的文学,但是很不幸,这一点同样适用其他的幻想文学。
       埃德蒙&;#183;克里斯平(英国)说道:科幻小说是物种起源文学,其视人类为共享同一星球的不同动物,题材是关于现实、关于现时的我们。科幻小说的核心在于一种思想:“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思考关于未来的可能性,人类和宇宙、人类与自身创造、梦想与能力之间的关系。科幻小说实质上是柏拉图关于理想的小说,或许科幻小说就是关于末世的小说。
       这些都涉及到科幻小说的主题,在经典作品中涉及到:污染、人口、种族、人类、资源、永胜、幸福、自然、战争、进步、权力、超人……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明确或者轻而易举的答案,甚至根本就没有解决的办法。而小说限于其篇幅,最终不得不提出一个解决,于是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主流小说更关注为陷入其中的个体找到出路,而科幻小说既然主题在此,就不得不避开不答或者任其自然解决。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迈克尔&;#183;克莱顿的《安德洛墨达病菌》,开篇所预示的大灾难只不过是危言耸听,小说精心描绘的万全准备和不测事件实际都无足轻重:最后无论如何努力或者干脆任其发展,灾难都会被避免。因为小说所预示的两种答案,科学家的胜利有些不令人信服,而人类的毁灭又太难以接受,于是干脆都被弃置不用。另一种手法是不把所有的事实都告诉读者,这个例子是杰克。威廉森的《类人机器人》。小说中的机器人篡夺了人类的位置,让人类无可作为。坎贝尔采用了这篇小说后,认为可以写出续篇,并劝说威廉森写了出来。而在最后,人类依靠某种“心灵能力”战胜了机器人,重新回到了统治地位。在这里,作者打破了自己原来的预设,“类人机器人”并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高人类一筹。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例如将小说装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形式,例如冒险、侦探、神秘、阴谋、爱情等。这种小说有着类似的结构:悬念…激动/****…急转收尾。这种小说开始的立意就会很崇高,而在这种主题性的崇高下,个人的命运就显得无足轻重。但是在中篇小说中,由于不必被迫去解决主题,而读者也更追求戏剧性,因此与短篇小说相比更强调问题的展开而不是解决。
       在这里,冈恩推崇中短篇小说,因为其既紧扣科幻主题,同时也能够有空间展开话题。但是作家往往更青睐长篇小说,因为这样更容易成名。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作家都是因为某些长篇才声名鹊起,奠定自己在科幻界的声誉。而冈恩自己对待长篇的态度是将其分成几个小部分来写,这样不但可以“将一个故事卖两次”而且可以达到某种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冈恩也讲述了自己对待上述那些难以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不试图解决问题,而是在一部作品中里,通过描写几个人物一生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探讨这些问题或者思想。这种做法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让读者了解这一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答案。在这部书中,冈恩就提出了一个贯穿的思想,就是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必然要付出某种代价。而有时这种代价太过昂贵以至于梦想成为了噩梦。
       《黑暗中的洞|穴》写于1955年,讲述了一个为让人类将注意力转向太空而设计的感人骗局,其中提到了让地球上的城市用灯光向太空问候的办法。在1962年2月20日,澳大利亚的佩斯全城同时开关灯,向经过他们头顶太空的约翰&;#183;格伦问候。这篇小说之后扩充为冈恩的长篇《太空站》。
       《快乐医生》的想法很巧,来自《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情感”一条,其内容在列举了很多讲解之后,最后写道:但是真正的享乐应用学还没有诞生。冈恩受此启发,写出了这种学说的未来设想。这篇小说后来被扩充为思考幸福含义的《快乐制造者》。
       《新学》、《实习医生》两文采用了同样的主题:永生,后来分别成为了《长生不老》的一、三两章,分别讲述了永生的可能和社会的变化。整部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医疗、生命、社会福利的思考和看法。值得一提的是,《长生不老》曾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在全美播放。
       这些作品不但有着共同的主题,而且最后都扩充为长篇,并且取得了成功,这不得不说是冈恩良好的把握了科幻小说形式与题材的适应。而在这背后,是作者作为一个研究者对科幻小说的了解,有着深厚的根源和基础。
       5、选集《梦之终结》(The End Of The Dreams,集于1975)
       作为一个整体的构思,冈恩很快又续写了上一部书中的几个中短篇,这就是其第五部选集《梦之终结》。在前言中,冈恩论述了关于科幻小说意义或者说使命的话题。
       小说或者说虚构的故事往往是关于某种愿望不能得到****的,人们总是乐于看到过程中面对的曲折。而在这部书中,冈恩要描写的是梦的终结,也就是一种末世。
       末世论,主要是关于死亡、再生、不朽、现世生活的终结、审判、来世等等话题,当然在一些宗教影响不大的文化中并没有很强的末世情结。不过这些都可以作为科幻小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