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警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狱警日记-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阵阵痛楚和心酸。这不仅是为人父母的失职,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窃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家长没有尽心尽职。俗话说,养子不教父之过。不知道小孩的父母做什么工作,在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上是如何处理的?平时与孩子交流怎样?是仅仅满足于孩子吃不愁,穿不愁,用不愁,还是既关心他的生活,更关心他的学习和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家长的言谈举止和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也许小孩子的父母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忽略管理孩子;抑或生活无忧无虑,平时只要小孩不捣蛋,不添乱,其他什么都放任自流,使其养成上网聊天、玩游戏的陋习。要知道,虚拟的网络空间只能给小孩带来迷茫、困惑和无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其二,学校缺乏正确引导。学校作为小孩接受教育,学知识,长见识的主要阵地。教育、教学方式很重要。在对待小孩子上网等问题上有没有加强教育和引导。在制止网络充斥校园,拒绝网络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上是否做到令行禁止,奖罚分明?对于学生在校园外上网等管理方面,有没有及时发现苗头与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采取弥补措施?循循善诱,正确引导是关键。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有没有对学生开展人生、理想等内容的教育和灌输,帮助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影响很大、很深。学校在这些方面恐怕做得不够扎实。
    其三,社会不良习气影响。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借助网络可以查阅新闻、收集信息,下载资料等,为生产、生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世界浩渺无际,对尚缺乏分辨与自控能力和追求新奇的小学生来说,吸引力可想而知。网络领域里的一些诸如游戏、聊天等服务特别受到学生的喜爱,网络游戏尤为明显。利益的驱动,社会上各类网吧到处都是;缺乏正确引导,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学生上网随心所欲,沉湎于网吧的比比皆是。然而,对于“学为天职”的学生来说,把精力耗费在网络上势必带来极大的危害,以致产生不良后果。
    幼学如漆。学生在父母的忽略、学校的忽视、不良的风气中成长,依赖网络自我调节,思想肯定存在一定问题,甚至能够走向极端。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共同承担起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进行正确疏导,帮助其拒绝各类诱惑。不仅要让孩子学得轻松,感到快乐,更要让他们在正确的人生方向上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近些年来,一些网络游戏造成了许多涉世不深的花季少年深陷血雨腥风、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相关资料表明,2001年与网络有关的犯罪占总犯罪率的06%,2002年增加到7%,2003年达到13%,2004年升至21%。关于网络游戏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我个人收集了700多例,悲剧能够证明一切。前些天,媒体又有报道:一名沉溺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13岁男孩,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
    其实,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影响的问题,事关重大。我对于网络游戏的思索和研究,是因为母亲们的眼泪。远方老家的一个表弟曾是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却因为沉溺网络游戏而最终荒废学业,高二便退了学,直到现在还每天8小时泡在网吧里玩《传奇》。阿姨每次来电话,都是流着泪央求我帮助寻找一个解决办法。2004年9月,我在一间网吧里亲眼目睹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满面愁容地进了网吧,走到他儿子跟前。儿子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刺激的网络游戏画面,嘴里不停地喊着“打死他!打死他!”对于母亲的到来毫无察觉。母亲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儿子面前:“儿子,妈妈求你了,咱们上课去吧,妈妈都找你一个星期了……”说完嚎啕大哭,那哭声撕心裂肺,令人痛心疾首。
    天下所有母亲的跪拜,都是伟大的,但那位慈母的跪拜,我认为却是人类最大的悲哀。由此可见,“网游”不是一个“玩”字了得,它所负载的社会责任实在太沉重了。
    来了你就跑不掉——“网游”的沉溺与控制
    “网游”是一柄双刃剑,可以生产健康、欢乐,培养玩家团结协作的精神,但在“网游”世界,我们看到的是大量的传播暴力、**、邪魔等有害文化。我认为,网络游戏能使青少年上瘾的关键,在于制造“网络成瘾”的现代传染病,即沉溺性。网络沉溺指的是,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中,对电脑、电脑游戏、互联网以及整个网络世界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倚赖,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难以摆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网络沉溺的实质就在于,作为网络行为主体的人,丧失了行为活动的自主性,蜕变成为互联网的“奴仆”。网络游戏的沉溺性使青少年在行为上和心理上产生依赖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基本丧失、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出现紊乱。
    网络游戏为青少年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虚拟世界,在游戏中可随意杀人、放火,恋爱、结婚等,而不需承担任何后果。现实世界中,青少年的学习和谋生等压力越来越重,网络游戏成为宣泄压抑的地方。另一方面,这也暴露了当下教育的枯燥乏味,青少年厌学和反感,因而选择逃避现实,投奔虚幻。因为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只有在游戏中没有人强迫你去做功课,这个环境对青少年很有吸引力。另外,青少年在网络游戏里能体验到许多极限感受,如可以目击血雨腥风的杀戮场景,发泄不快心理;可以过关斩将,感受崇拜者的眼光;可以和上千人同时边打边聊,交上一些天南地北的朋友。然而,这种极限式的脱离现实主流文化的制约,在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之后,倘面对现实的时候,则极有可能以极端的手段去满足自己的心理,从而造成悲剧。
    网络游戏的特征是为玩家设计曲折的故事、精彩的画面、及时的聊天。之所以能引起青少年浓厚的兴趣,重要的是网络游戏没有结尾,玩家需要一个级别一个级别地劈杀下去,而级别的高与低、装备的好与坏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攀比和虚荣心理。为了达到更高的级别就需要长时间地玩游戏,需要花大钱去买装备。网络游戏经营商实质上就是给青少年销售沉溺,让他们无法自拔,而自己却财源滚滚来。这种近似鸦片效果的游戏对青少年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性。我走过全国各地的240家网吧,在我所到过的网吧里,真正上网浏览信息的人很少,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在玩各种充满杀戮、格斗情节的网络游戏。一位网吧老板直言不讳地对我说:“网吧不靠游戏支撑,根本活不下去。”上海一家游戏公司的设计人员曾经告诉我:“不能让人上瘾的游戏就不是好游戏,游戏商就要追逐最大的经济效益,目标自然是让更多的人一玩上便欲罢不能。”
    本书泡书吧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狱警日记(连载)(209)
    我在前些写过“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陈同海和李培英两个贪官的不同命运,反映的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司法政策,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极端后果是,为了换取“从宽”的判决结果,被告人必须放弃所有的合法抵抗。
    李培英,首都机场集团原董事长,因贪污8250万元,被判处死缓;受贿2661万元,被判处死刑。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李氏已于8月7日在山东济南被执行死刑。陈同海,中石化集团原总经理、中石化股份公司原董事长,受贿19573亿元,7月15日被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李培英和陈同海均曾是权倾一方的央企大鳄,都被金钱放翻,但最后的结局,却是一个被执行死刑,一个要在大墙内聊度“生比死好”的残生。
    陈同海的死缓判决再次引发了由来已久的关于官员职务犯罪的死刑适用标准的争论。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贪污或者受贿10万元以上即可判处死刑,但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条款,即便是在经济非常落后的地方,在今天贪污受贿10万元也不会被判处死刑;相反,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涉案金额在理论上够得上死刑的犯罪,可能会被判处缓刑。
    陈同海受贿19573亿元,是受贿罪死刑刑罚起点的将近2000倍,何以判处死缓呢?相关法院事后对新华社记者解释说:“陈同海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依法应对其判处死刑”,之所以没有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是因为陈“在被有关部门调查期间主动交代了组织不掌握的全部受贿事实,构成自首”;“案发后主动退缴了全部赃款,表明其具有积极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所检举的其他人违法犯罪线索,为有关案件的查处发挥了作用”;“在侦查、起诉、审判期间认罪态度好,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有悔罪表现”。
    再看李培英一案。其贪污罪涉及8000多万元,因为积极退还全部赃款,被法院认定可以从轻处罚,判处死缓。但受贿的2000多万元却未能逃过死罪,是因为“数额特别巨大,具有索贿情节,给国家造成特别重大经济损失”。但关键的问题是认罪态度。济南中院认为:“李培英归案后虽曾对其犯罪事实予以供认,但在审理过程中,李培英又推翻供述,所以对李培英有自首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