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警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狱警日记-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意见、建议,通过让他们参与对企业发展、内部管理和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将有利于塑造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利于形成企业牢固的凝聚力。
    人性化的管理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它以强调拓展人的未来创造能量、重视人的心灵潜移默化、培养人的前瞻开阔思维为手段;通过激发员工工作中的生命意义来达到实现组织共同愿望的最终目的。人性化文化的特征是创新;文化的归宿体现在将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活出生命的意义;作为其首要的追求和真正的核心。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
    人性化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
    人性化很大程度上和可用性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者说人性化设计就是可用性设计的一个思路和原则。往往理论化的解释会让人有太多的想象和误解;我们只来看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自ms的passportnetwork注册页面;也许你非常讨厌微软;但你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他们棒极了。
    究竟什么是人性化设计呢?专家指出:人性化是指厂家在设计产品时力求从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和美学等角度达到完美,从而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的目的。
    拿笔记本电脑来说,随着笔记本电脑日益普及,消费者在购买笔记本电脑时也开始从最初单纯追求最优性价比慢慢融入对于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上的考虑。因此,突出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性化设计将是便携式IT产品今后一段时间的比拼重点。如何考评人性化设计在笔记本电脑产品中的体现?专业考评和大众观点都有许多自己的标准,但简单来说,按照一个资深笔记本电脑研发工程人员的说法可以概括为:轻薄、便携、舒适、易用、健康。人性化的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厂商实力体现,也是名牌产品与二线厂商最大的区别之处。人性化设计往往是一些小的创意、或一个小软件,但往往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可以预见,人性化设计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笔记本如今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其人性化设计的意义尤显重要。因此,笔者大胆的预测,未来的笔记本市场的竞争,将很大程度取决于笔记本如何为用户营造愉悦健康的体验。
狱警日记(连载)(85)
    监狱人性化管理
    夫妻房、购物超市、服刑人员膳食委员会……监狱管理越来越人性化的同时,也使得高墙外的人产生困惑
    综合各地“监狱人性化”的政策,不难发现,现在服刑犯的自由正得到充足的保障和尊重:坐牢可以自选发型、可以购物消费、可以只享受“周末监禁”,“夫妻房”也可偶尔一用,表现好还能申请“夫妻同居”……如此不一而足的权益清单,足以让我们生成错觉:这到底是惩戒教育犯人的监狱,还是自由自在的花花世界?这样的监狱还能算是监狱吗?如果如此“人性化”下去,那么,允许“夫妻同居”之后,“监狱人性化”的下一站又会到哪里呢?我们必须承认,即使是服刑犯人,也有他们未被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也理应得到保障和尊重。但是,关于服刑犯人的权利,现行法律并没有真正明确的界定,正是这给了地方监狱进行“人性化”调整的“政策弹性”。
    “法无禁止则可为”,所以,我们并不一味反对推行所谓的“监狱人性化”,但是,它应该适度。监狱毕竟是改造犯人的地方过分强调“人性化”,则可能削减改造的功能。
    必须搞清楚的一个前提是,犯人是因为犯了罪才被惩戒的,而惩戒本身应是严厉的,否则就不足以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就不足于震慑犯罪。
    我们不妨拿服刑犯人与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穷人或城市里的乞讨者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在权利和保障等很多方面,服刑犯人甚至比穷人或乞讨者更有保障,有更多权益会得到尊重。这样一来,尽管从主观上没有通过“监狱人性化”来鼓励穷人犯罪以享有更多权益的意识,可这种现实的差距,却可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这样的局面值得我们深思:监狱对犯人尚且如此“人性化”,那么我们是否也该对穷人多些权益尊重和保障呢?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们不难发现,“监狱人性化”背后往往会附带着某种利益驱动的信号,比如服刑犯人在狱内消费,会给监狱带来收入;服刑犯改造好就可申请“夫妻同居”,中间可能会产生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的因素。
    “人性化”不是一个单纯的标签,并非随处可贴。我想,“人性化”是以尊重更多人的权益为前提的人性考量,比如,惩戒犯人正是为维护更多人的生存及权益的需要,是一种对多数人的广义“人性化”。
    惩戒犯人的监狱绝不是“人性化”贴满墙的“快活林”,“监狱人性化”应适可而止,切莫入了权益泛化、人性泛化的歧路。
    中国监狱从来就没有像最近一两年间那样的万众瞩目过,来自社会各界的风评让监狱广受争议。
    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监狱正在进行的一项举措“人性化管理”。从亲情公寓(旅馆),选择发型(留头发),狱内超市……一路行来,浩浩荡荡,洋洋洒洒,想不瞩目都难。但是问题也正在这里。
    首先,这种人性化的举措造成了罪犯心理的变化,那是人权的扩大化,这种无限无理由扩大的后果就是罪犯心理的迷失,也包括监狱执法人员(监狱民警)的迷失。对现有的监狱法规和制度的迷失。还有就是对现有的生活反差的思考。在大多数的监狱民警还在十几个平方的工作用房艰苦奋战,罪犯到先用上了装备一新的宾馆式用房,谁都会有点想法,就甭说社会的反映了。更夸张的是狱内超市,在中国上亿的农民兄弟还在为生活奔波辛苦时,罪犯开始了自由购物的生活,这就有点搞笑话了!
    那是监狱到底是改造罪犯还是让罪犯休养生息的场所的疑问!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监狱不择手段的敛财了!这是一个负面反应,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水平。
    另一个方面来自于罪犯的迷失。让谁作为一个罪犯面对巨大的反差都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点点的变化,当每个罪犯都产生这种变化的时候问题就来了,监狱的改造和惩罚工作就遇到了障碍。因为这种变化来源于监狱本身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的超越。那是人权大于法的案例。当罪犯理所当然的认为他的人权大于法律时,问题的本身就回到了“人性化”上来。也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个死巡回。监狱能做的就是要么改变政策和法制的内容,那么回归本源。结论只能有一个谁都知道答案。
    回到“人性化”这个命题的本身上来,应该说中国的监狱系统并没有提过所谓的“人性化”,毕竟所谓的人性化的前提还是以法制为基础的,但是媒体并不这么认为。当然中国的监狱一开始是知道的。问题在于,中国媒体的无知与功利主义把中国的监狱推上了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而中国的监狱在功利主义的推动下则开始了另一重的无知和无畏,或者说忘乎所以。
    不可否认,人权这个问题让中国的监狱苦恼了很多年,也头痛了很多年,而且始终找不到一个好的突破口。而在改革的呼声下,监狱开始突破。对罪犯人权的突破,在突破的初期,监狱柄行着法制和人权的结合原则。问题就在于这种结合原则和经济上的价值规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司法部“三化建设”的提出,当科学化、社会化与法制化相提并论时,“多、快、好、省”的历史开式重新演义。人权开始凸显。
    问题扩大化的重要一点就在于中国的媒体找到了监狱这个话题,这是一个明显比人咬狗可具现实意义的话题。于是,监狱的制度改革变成了“人性化管理”,监狱也就想当然的认同了,司法系统的各上级部门也认同了,少打了几只预防针。只是“人性化”的本义很大的一个意义来源就是西方的民主意识,那是西方人权思想的延伸。这一点在国人心中也是如此,监狱执法者也是不可避免的认同。所以最终的结果就开始了人权的无限发展……
    这是一出无知者无畏的闹剧,一群盲目者无序的导演。
    军警一兵创办的“反网络诈骗联盟欢迎光临!
狱警日记(连载)(86)
    犯人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抑郁,其次是焦虑、偏执等。在狱方进行的一项SL90症状测试中,某监区的160多人中,有30多人有过抑郁倾向或情绪,有的犯人在看守所就实施过自杀,在监狱里又写过遗书。监狱是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场所,犯人中出现一定比例的心理问题很正常,关键是如何疏导。“我们要尊重他们,给他们温暖,和他们产生共鸣,绝对不能盛气凌人、居高临下。”张敏说。
    为了犯人的心理健康,监狱使用了各种心理矫治的科学方法。张敏告诉记者,狱方计划近期实施“团体训练”,将有抑郁倾向的服刑人员集中起来,一起交流以改善抑郁状况。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这种“助人自助”的方法十分有效。有的犯人有“疑病症”,老是吵着要“看病”,他们就采用“森田疗法”,对犯人“不管不顾”,顺其自然,达到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在白茅岭监狱的某分监区,走廊上挂着一溜排字画,其中,一幅红底的“平常心”和一幅橘黄|色底的“不贪为宝”字幅最为醒目。其他字画则风格淡雅,要么描绘着“孟母三迁”等典故,要么写着“人之初、性本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