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骁将-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噗”的一声,刘宪的三尖两刃刀到了沙恒头上时突然变向,改削为砍,整个刀刃几乎都陷进了沙恒的胸腹之间,此刻他手中掉下的那断成两截的长矛不过才刚刚落地。
    从出马到杀敌,刘宪坐下白马根本就没放慢过度,当校场众军出惊叫的时候,刘宪已经就这样挑着沙恒奔到了王毅面前。
    王毅手中同样持着一柄长矛,武艺同沙恒相当。由此就能看得出他和沙恒这等人都是起于军旅微末之地,并没有经受过什么传承,手上的武艺都是长年征战中学来的。也错着是当今乱世,时间若是提前个二十年,他们的实力是根本做不到如今的位子的。
    王毅在刘宪纵马奔来时就反映了过来,虽然武艺低下但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经验还是极为丰富的。
    “一起上。”大声呼叫的同时,王毅鼓起全身的力气,一矛直刺刘宪胸前。
    这一刺是王毅全身武艺的精华所在,时间拿捏得也不差分离,一矛刺出正好在力量最强势之时顶到刘宪。
    但就这样的水平做个什长、都伯,去对付小兵还可以,用来对付刘宪那就差的不是一丁半点了。
    刘宪右手持刀挑着沙恒的尸体,左手却是空着的。待到了近处,猛的伸手一抓,精准无误的落在矛头的后一截。
    “给我撒手。”大喝一声,刘宪鼓起力气一拽。
    “啊”,王毅那里抗拒的主刘宪的巨力,只感觉长矛在手中刷的一下就没了。但握着矛杆的双手却被快抽*动的长矛擦掉了大半的手皮,鲜血直流。
    不过他的痛苦也就是这一刹那了,刘宪一拉之后左手立刻一松接着一紧,矛杆顺着向前穿行过,待半之时被他轻易握住。
    长矛在刘宪手中一翻,就这就顺势刺串了王毅的脖子。
    反手拔出长矛,喷哧的鲜血在阳光下显出一抹刺眼的血雾。刘宪稳坐在马上,看着近身的十余名王毅亲随嘴角露出了不屑的笑容,先一杆子把仅有的一个马上“将”抽到在地,紧接着长矛斜刺前方,在矛杆底端到达左肋之时,左臂狠狠夹住,然有倾力一扭腰身。
    刺出去的长矛骤然遭此变力,矛杆顿时扭曲成了一道弧形,接着绷紧、反弹、扭曲再绷紧……
    满天星点……
    无数个矛头出现在众人眼中,还有那矛头上最顶尖的那一点银星……
    十多个奔来的亲卫一招之间被刘宪放到了一半,而且场面特别的血腥,就连一些沙场老军也觉得有些惨不忍睹。
    倒在地上的几个人中,最干净的是一个腹部中招的人,他的腹部被矛头捅进去之后一番搅撤,裂开了一个大洞,几节断掉的肠子已经从伤口滑出,人还此刻没死,但比死了还难受。
    而正对着刘宪冲来的那三个人,处的也是长矛弹撤力量最强的中间位子,现在的模样简直就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整个人就像是被数十人乱枪捅死的一般,胸膛、腰腹完全找不到一丝好肌肤,全被矛尖划了个稀烂……
    “再有反者,格杀勿论。”刘宪大喝一声,丢下了长矛,平端三尖两刃刀,挑着沙恒的尸绕着校场跑了一周。
    转回到本阵当前,双腿一夹马腹,白马赫然人立而起,一声嘶鸣。刘宪顺手将三尖两刃刀连同沙恒的尸体一起扎在了地面,“将此三人皆数枭,传令郡县。”
    扫了一眼身后的师艾、于东等人,刘宪大手一挥,“全数缴械。”
    “是,将军。”
    师艾、于东、司马亚、祝徒、石原,五位军司马齐声领命。
    2ooo大军整齐压上,那一千五百人大多是束手就擒,只有留倾三人的少数心腹心有不甘,欲挑动闹事。可那些军士早就被刘宪震住了,哪里还敢起哄。
    在这批人被悉数斩杀后,刘宪顺利的收编了城北大营。随后将留倾等人眷属悉数逐出海昏,虽然“罪不及妻儿”,可留她们在城中,刘宪可是不放心的。
    “咦”,刘宪把目光转向了点将台边上的那匹骏马,“不想江东之地,还有如此神骏,怎的不见骑主?”刘宪不给张兰、樊裕思考的时间,径直言道:“莫非这就是那留倾坐骑?”
    刘宪见张樊二人久不提那骏马之事,心中有些着急,他可盼了好几日了。
    张兰、樊裕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中看到了无可掩饰的苦闷,强撑出一个笑脸,张兰恭手回道:“将军,此马乃樊司马所有,今日牵来此地,乃是准备献给将军的。”
    刘宪露出一个惊喜的表情,看着樊裕味道,“果真如此?”
    “自是如此。”看到刚刚刘宪的表现,樊裕自然不会再对原计划怀有什么信心,这匹马他也不准备再让它上场了。可谁想到刘宪自己找上门来了!
    两刻钟后,刘宪骑着被压服的骏马在校场中奔驰纵横,“此后,尔便唤作“青骢”。”
    “哈哈哈……哈哈哈……”
二十六章 军中令
    城北大营顺利解决,可谓是开了个好头,这让刘宪心中欢喜。wWW。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选择了趁胜追击。找个由头将张兰、樊裕二人羁绊在身边,然后就全力整合海昏五千余军士。
    这批人在刘繇病逝之后,能够不离散归乡,不去投效孙策,显然对于刘繇是有相当的感情的。刘宪是刘繇的侄儿,名份上显然受普通军士认同。即便是城北大营的2ooo士卒,在得知留倾三人是准备带着大伙投效孙氏之时,也很快消去了抵触情绪。
    张兰、樊裕手下的几个亲信,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场面,但他们也无力阻拦,刘宪故技重施,把他们几个向上提了一级,明升暗降,给剥去了兵权。
    五天的时间,海昏城内的大军整合完毕,大权结束操控在刘宪手中。
    在整军的第三天,孙贲曾提了三千人马接近了海昏县界,在边界处徘徊了半天后又退了回去。要不是城内兵马正位整合完毕,刘宪还真想提兵去会一会那个太史子义。
    海昏城内兵马操于刘宪一人之手,可以说他的实力得到了质的增长。有着七千兵马做底气,刘宪当即向上缭下了调令,明令他们两日内赶至海昏。
    史猛、王坤、刘三人率先领兵前来,黄布、焦章稍作犹豫之后也提兵赶至。
    刘宪欲作何为,明眼人那个不知晓。
    那前头三人是真心想做“刘家人”,他们没什么野心。可黄布、焦章却是心怀不甘,但他俩也是无计可施,军心不稳,人心所向,由不得他俩不去海昏。再说了,江东如今的形势,孙氏大势已成,他俩不去海昏就只能东投孙氏,届时部下兵马还能剩下几个,可就谁都说不清了。没了部下兵马做引见,自己就算是去了孙氏,又能如何?
    上缭的主力前来,以至使得海昏城中兵马过了一万两千人。
    而一应将领中,刘宪除外,应以张兰、樊裕、史猛、王坤、刘、黄布、焦章七人为贵,但这七人之中除了史猛、王坤、刘三人外,都不能被刘宪所信。真正的兵权是不可能交到这四人手中的。
    一万两千兵马,豫章本地人有三千四百余人,此外非豫章人却在海昏、上缭有妻小的有三百余人。这三千八百人是不能为刘宪所用的,他的目标是徐州,估计自己前脚一走,孙氏后脚就跟着进来了,家人都在孙氏掌控之中,这三千八百人是不可能安心为刘宪打仗的。索性就放了去!
    冷静的分析后,刘宪果断的把这三千八百人调了出来,编做十部,分居到豫章各地,而后又向华歆表奏了张兰、樊裕、黄布、焦章四人为县都尉,分守豫章郡建城、新淦、宜春、雩都四县。名义上个个都督领二到三个县,实际上他们能把持住自己所在县城已经是不错的了。
    这样的举动当然不符合汉规汉律,但这年头若是还讲朝廷规法,那还能干成什么事?
    张兰四人各带走一批亲兵,灰溜溜的拿着华歆的印书前去上任了。经此一来,海昏城中,留下的八千余人马才真正的成为刘宪手中的实力。
    按照汉军编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都,设都伯,二都为一屯,设百人将;二屯为一曲,设军候(骑军设骑督,亲兵、司法等设部曲督。还有一个问题,有的资料显示一曲为5oo人,汉风这里就不管了。);五曲为一部,设别部司马(军司马)。
    军司马之上,那就是都尉。
    刘宪帐下全是一水儿的军司马,史猛、王坤、刘三人并没有再进一步成为比2ooo石的都尉,但是三人心里都明白,真成了都尉就要被打到一边去了。
    史猛、王坤、刘三人,加上师艾、于东、司马亚、祝徒、石原人,这就是刘宪帐下的班底了。后者五人虽然也做了几天军司马,可帐下只有两曲四百人,现在差算是名至实归。对于给他们这个机会的刘宪,心中感激也是不用多说了。
    一连串的清理之后,刘宪至少能保证自己帐下兵将的忠诚度了,这可是他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军队整合重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则需要一段时间。
    调整之后,能够挥出最高实力,也需要时间来磨合。
    如果能给刘宪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他都不会如此强硬的进行军改,可惜时间不等人,他没那么长的时间浪费在同张兰这批人的磨机上。
    是以,为了镇定军心,刘宪在着手重编军制的同时也在编写着一部军法,依照汉军律令为主,结合《尉缭子》中的《勒卒令》,秦《军爵律》,《孙膑兵法》中的《杀士》,以及他后世时翻看的一些军事文献,撰写了一部简易的《军中令》(历史上为曹操编著,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找一下)。
    “………………吾将士无张弓弩于军中。其随大军行,其欲试调弓弩者,得张之,不得著箭,犯者鞭一百,没入吏。始出营,竖矛戟,舒幡旗,鸣鼓。行三里,辟矛戟………………兵欲作阵对敌营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临阵皆无藿哗,明听鼓音,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