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骁将-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片地盘,民心向孙。
    只能从诸多乱七八糟的情报中大致估摸江东军的动向,这样睁眼瞎的情形让刘宪很不习惯。
    黄祖、张允接到刘表军令已经大半个月了,两万水军现在还在三江口修水寨,看样子没个十天半个月是到不了皖口的。至于什么时候能够迫退程普,鬼才知道。
    不过能在三江口修水寨,也是江夏水军的一大进步了,自从沙羡大败之后,江夏水军已经有几个年头没在这一片转悠了。
    这两天刘宪一直有个很可笑的想法,他在怀疑——刘表那封信中的最后一句。说不定,这句话才是他的真心话!
    自己坐领淮南,手下兵马将近五万,长年置于麾下,刘表真的就没一丝戒心?这一次要是能借孙权之手,灭掉自己两万兵马,对他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既可以有借口向淮南掺沙子,也能借此消磨一下孙权。
    而更让他感到可笑的是,从孙权回师的度上看,刘宪也有权利认为——孙权根本就不在意他这个三弟,这件事甚至就有可能是他有意放纵的。
    山越自然不是一个能轻松打的了的主,可是只要孙权愿意,留守京口的张绍等人完全能从吴郡抽调出一支万余人的部队来。
    不需要接战,刘宪认为根本就不需要接战,只要这一万人马能够站在宛陵城下,一切就ok了。
    不是么?
    虽然被绞进了一潭浑水,可刘宪也不是没一点收获,比如说——孙策的继承人选。
    孙权坐领江东,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刘宪没有一点的怀疑,可让他万没想到的是,张昭,“内事不决,可问张昭”的张昭,他心中的第一人选竟然不是孙权而是刚刚死去的孙翊。
    而且赞同这一观点的并不仅是他一个,而是相当的一批人。
    竟然有这等的趣事,在联想到孙权回师时的拖拖拉拉,不能不让刘宪产生联想。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今的局势还在孙权的掌控之中,自己虽然占据了大半个丹阳郡,可对江东孙氏政权的威胁依旧是零。
    只能说是一个搅屎棍罢了。
    “呵呵”,不觉的摇头笑了笑,“都这个时候了,还有心情想这个?”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天色刚刚见亮,连连的号角声响彻军营。
    埋锅造饭,整兵备马,一切妥当之后,刘宪率一万精锐出了宛陵城。
    自己有两万人马,四座城池,可自己手下只有陈兰一将军,真不知道是悲哀还是……
    虽然对黄祖、张允万分没信心,可刘宪已经要完成自己的任务——给江夏水军争取时间。
    拖着江东军,他们晚一天到达宛陵城下,水道的打通就多一天时间,自己也能多一丝撤军的希望。
    虽然这期间会损失掉相当一批人,可要是等到江东大军围城,届时想撤出去人马死伤会更大。单是断后的兵力就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陈兰被调往芜湖,泾县直接弃守,宛陵、宣城各有邓羲、刘宪看守,虽然他们是文官,可这个时候也只能这么办了。
    刘宪现在丹阳打听出一丝消息是千难万难,可江东军想要了解刘宪军的动向却是方便了许多。
    丹阳郡内的士族豪强当然是倾向于孙家,刘宪的举动虽然没被他们摸得一清二楚,可一条条情报也大大方便了周瑜作出判断。
    刘宪由宛陵出广德,兵锋指向目标明确,那就是对孙家颇有象征意义的乌程。
    中国爵位都是有一定讲究的,如他自己的安丰亭侯,前两字——安丰,指的就是汝南郡内的安丰县。
    关羽闻名于世的汉寿亭侯,汉寿同样是县名。孙权的老子,孙坚孙文台,官拜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封地假指的就是乌程县。
    这个地方队孙家意义非凡!
    “将军,咱们这样出兵是不是太冒险了点?江东局的具体位置咱们还不清楚啊?”丁封很不解刘宪的决定,但久随刘宪身边的他却坚信刘宪这样做定有这样做的道理。
    “呵呵,咱们是还不知道他们的位置,可我敢打赌,到不了乌程,他们自己就会蹦出来!”
七十七章 伏击贺齐
    “孙静,三千人,富春→乌程,现到永安,据乌程半日路程。WwW。”
    “贺齐,五千人,孙权先锋,现到余杭,据乌程两日路程。”
    “黄盖,八千至一万人,已到阳羡,据乌程不到两日。”
    “孙权,三万余,会稽境内。”
    “周瑜,人马不详,估计在一万人以上,出丹徙,去向不明。”
    一个个相应的红点被标注在了眼前的地图上,就像刘宪说的那样,随着乌程警报拉响,一支支去向不明的江东军也渐渐地映入了刘宪的眼睑。
    抛去孙权、周瑜两军外,刘宪当其冲的就是孙静、贺齐、黄盖三支兵马。
    孙静是孙坚的小弟,孙权的叔父,早在孙策坐领江东时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回老家富春养老不出。但显然这次是由不得他了,乌程县地位太过特殊,决不允许落到刘宪手中。虽然他的人马最少,然距离乌程也最近。
    以这人的秉性,万不会傻到同自己野战的,进入乌程固守待援才是他的目的。
    有他这个孙氏柱石坐镇,配合城中的兵将后,完全能拖下去。
    “黄盖、贺齐,阳羡、余杭。”放下手中的地图,一股杀机从刘宪眼中冒出。“德乾。”心总盘算打定,他立刻招来丁封。
    “末将在。”立在不远处的丁封闻言立刻小跑到跟前。
    “我给你三千人,去取长兴,然后你依托吕山虚张声势,要做出我军主力齐聚于此的架势来,一定要让黄盖信以为真。”
    “末将明白。”
    “只需两天就可。若是被黄盖看破,你就领兵撤到乌焦山,守住通往广德的大道。”伸出手指,刘宪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尽量让丁封看得明白。
    “将军这是要去打贺齐?”一万人马,丁封自己领三千,那余下的七千,自然是要对付贺齐了。“可是贺齐所部都是江东精锐,人马又有五千之众,我军并不占太大的优势啊?若是两败俱伤,那还不如……”
    “呵呵呵”,拍了拍丁封的肩头,刘宪摇头笑着说:“两败俱伤?我可不想这个时候来个两败俱伤。现在不是阵战的时候。”随即一指地图上位于乌程西南角的那块虚影,笑道:“这里,我准备在这里设伏。”
    手指再向下挪了一点,“这里算是余杭、乌程的中点地段,贺齐十有**会在这里安营扎寨,第二天上路行不多久就会经过渉漾。频临水泊,又是山岭起伏,贺齐所部只能拉成长长的一条线。到时候……”
    渉漾是余杭、乌程之间最大的一个湖泊,北岸和东岸有一条狭长的平地夹在湖水和丘陵之间,连同乌程、余杭两地的官道就是沿着这条平地向南伸展的。
    行军打仗是离不开地理的,刘宪派出的探马、斥候虽然不能准确的打听到江东军的方位,却碍不住他们看清地理地势。刘宪早就将这里的地形了解清楚,所以他才有意在这里设伏。
    更命丁封虚张声势,以遮掩黄盖、孙静的耳目,在阻碍黄盖部南下的同时,也让孙静“看清”敌军所在。他就不信了,就这百十里路,孙静会不与贺齐联系。
    于傍晚时分进入这个沿湖平地。
    刘宪也没有浪费时间,立刻就命全军分散在沿岸的丘陵上过夜,严令不得生火点灯,不得有声响。这是一个不小的陷阱,就等贺齐自投罗网了。
    于刘宪盘算的差不多,贺齐领兵急行一路,赶到渉漾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见这一段的路径狭窄,夜间难以通行,他便下令全军在丘陵地带的外面结营过夜,等待天亮。并在当晚见到了孙静派来的信使,得知刘宪折军北上拿下了乌程、阳羡之间的长兴,此刻正屯兵吕山应对黄盖时,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
    只要乌程不失,一切大吉。
    第二天拂晓,全军用过饭食,贺齐督促全军继续上路。虽然乌程安然的消息让他大松了一口气,可他却不愿放过刘宪。黄盖督军南下,自己领兵北上,两面夹击显然能稳操胜算。
    清晨,渉漾湖面和周围覆盖着一层晨雾,让人看不清周围的情况。
    若是换做往日,贺齐必然会下令全军戒备,并安排大量斥候上前打探。
    可现在他已经得到了孙静传来的准确消息,敌军都在长兴、吕山,这里安全得很,自然也不用多此一举。当即下令全军将士排着队伍,一条长龙般的顺着管道而去。
    没有对周边前后左右的情况做任何侦察和警戒,只是派了一队先兵前行。
    虽然还是夏末,可每到清晨渉漾这边依旧会升起一片雾气,能见度降低了不少,至少贺齐部尾不能相望。
    贺齐部就像是一群刚刚拿上刀枪的新兵一般,毫无警觉性的进入了湖边的狭长官道。
    “全军出击,给我杀……”看到贺齐部全部进了自己部下的口袋,刘宪立刻下令全军出击。
    七千将士听的阵阵战鼓声传响,当即从埋伏的山丘上冲下。
    贺齐军的前部、中心、后尾,三段都在同一时间遭到了刘宪军的全力攻击。
    “嗖,嗖!”的破空响声,转瞬间,无数的羽箭下雨般地落下。
    贺齐率领的这五千人虽然都是精锐,可骤然间遭受如此打击,也不禁自乱了阵脚,全军瞬时陷入了混乱。
    在伏兵杀出的第一时刻贺齐心中猛的一颤,浑身上下被一种冰冷刺骨的寒意所包围。他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敌军,也看不见敌军的具体位置,但他明白这一战自己彻底败了。
    在这样的地形中埋伏,就是孙武重生也不办法力挽狂澜。只是想让他束手就擒是不可能的,拼死一搏,能尽多大的力就用多大的力。
    贺齐没有下令后撤,反而策马上前领着亲卫向滚雪球一般一点点的收拢自己的部下。可惜他已经完全掉进了刘宪设下的这个口袋,想从两头钻出去是不可能的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